《胡适文存(第3集)》以上海亚东图书馆1930年10月第2版为底本,参考其他版次及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53年版编校而成。原书书名《胡适文存三集》,初版于1930年9月,收录的文章大都写于1925年夏至1930年春之间;这些文章当时大都已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或作为序跋收入已出书籍。本集共九卷,胡适自己说,除一、九两卷发表他的一点主张外,其余七卷都可算是说明治学方法的文字,即都是方法论的文章。
《胡适文存》第三集自序
卷一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附录机器与精神
请大家来照照镜子
漫游的感想
欧游道中寄书
名教
卷二
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
治学的方法与材料
整理国故与“打鬼”
附录一西滢跋语
附录二 主客答问 浩徐
读书
庐山游记
卷三
《(左传)真伪考》的提要与批评
入声考
附录寄夏剑丞先生书
读《吕氏春秋》
卷四
禅学古史考
从译本里研究佛教的禅法
菩提达摩考
论禅宗史的纲领
白居易时代的禅宗世系
跋宋刻本《白氏文集》影本
附录 单不庵先生来书及答书
海外读书杂记
卷五
重印乾隆壬子本《红楼梦》序
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
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序
卷六
《三侠五义》序
《海上花列传》序
《儿女英雄传》序
《官场现形记》序
《老残游记》序
《宋人话本八种》序
附录灯花婆婆(节本)
读吴承恩《射阳文存》
重印《文木山房集》序
关于《镜花缘》的通信
附录一孙佳讯先生回信孙佳讯
附录二《镜花缘》补考孙佳讯
卷七
陆贾《新语》考
汉初儒道之争
再论王莽
读《北史》杂记
苏洵的辨奸
欧阳修的两次狱事
考作象棋的年代
《胡笳十八拍》
建文逊国传说的演变
焦循的《(论语)通释》
翁方纲与《墨子》
跋郎兆玉刻本《墨子》
墨字
附录一 邵瑞彭先生来信 邵瑞彭
附录二 墨子入神仙家之杂考 邵瑞彭
《宋元学案补遗》四十二卷本跋
附录《宋元学案补遗》四十二卷本跋 单不庵
除非
中国教育史料
《吴淞月刊》发刊词
《白话文学史》自序
卷八
《词选》自序
词的起原
元人的曲子
《曲海》序
扬州的小曲
《吴歌甲集》序
跋《白屋文话》
附录《白屋文话》自序
三百年中的女作家
贺双卿考
《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
《小雨点》序
论长脚韵
论翻译
附录 曾先生答书 曾孟朴
卷九
人生有何意义
爱国运动与求学
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
**教会教育的难关
祝贺女青年会
《市政制度》序
《四角号码检字法》序
追想胡明复
往后读去,风格又有了微妙的转变,更多地渗透出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与思考。尤其是在谈及教育改革和国民素质提升时,那份饱含热忱却又冷静克制的笔触,令人动容。他提出的许多观点,即便放在今天来看,也丝毫没有过时。比如他对于大学精神的界定,对于个性解放的呼吁,都显示出他超越时代的远见。不同于激进主义者那种恨不得一夜之间推倒重来的冲动,胡适先生的改良主义路线,显得更加稳健和人性化。他相信渐进的力量,相信点滴的积累终将汇聚成江河。文字的韵律也变得更加舒缓自然,仿佛在与一位睿智的长者进行着一次深入的夜谈,他不会给你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你找到属于自己的思考路径。这种循循善诱的力量,才是真正强大的思想武器,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和碰撞。
评分翻开这第三辑的中间部分,一股浓郁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但绝非那种令人昏昏欲睡的教条堆砌。胡适先生对学术研究的“疑难与进步”的论述,展现了他作为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我特别欣赏他对于“做学问”这件事的反思,他强调的不是知识的占有,而是批判性思维的养成。这种注重方法论的论述,对于今日依然沉溺于信息爆炸却缺乏独立思考的读者,无疑是一剂清醒剂。特别是他对某些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考证,那份刨根问底的劲头,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他似乎总能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抽丝剥茧,还原出事件的本来面貌。读到他分析某个传统观念的起源时,你会惊叹于他知识面的广阔,他不仅精通中国古典,对西方哲学思潮的把握也同样精准到位,这种跨文化的融会贯通,使得他的论证极具说服力与穿透力。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让你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如何去面对和解决当下的困境。
评分这本《胡适文存(第3集)》的开篇篇章,简直就是一剂猛药,直击时代脉搏。读起来,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耳边充斥着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轰鸣声。胡适先生的文字,没有丝毫的故作高深,却自有千钧之力。他似乎总能用最清晰、最温和的语调,阐述最深刻的道理,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他严密的逻辑和广博的学识所折服。尤其是在探讨“建设新文化”的部分,那种对科学、民主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旧思想的温和而坚定的批判,读来令人心潮澎湃。他不像某些论者那样充满激烈的口号,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园丁,细心地培植着启蒙的种子。那些关于白话文运动的论述,更是细致入微,将一场文化革命的艰难历程娓娓道来,让人深切体会到知识分子所肩负的沉重责任与无畏勇气。这本书的文字密度极高,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精髓,绝非可以走马观花之作,每一页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密室之窗。
评分总而言之,这《胡适文存(第3集)》的整体阅读体验,是一次酣畅淋漓的精神洗礼。它不是那种轻轻松松就能读完的“消遣之作”,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精力,甚至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去辅助理解。但一旦你沉浸其中,便会发现其回报是巨大的——你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看待世界、审视自我的全新视角。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恒久性,它所探讨的关于自由、理性、进步的命题,是人类文明永恒的主题。每当我合上书页,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思想边界被微微拓宽了一点点,那份因思考而产生的愉悦感,是任何快餐文化都无法比拟的。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常翻常新的经典之作,它默默地提醒着我们,思想的独立与建设的艰辛。
评分这本书的收尾部分,似乎多了一些个人化的感悟和对人生哲学的探讨。从宏大的社会叙事,转入到对个体命运的关怀,这种过渡处理得非常自然。胡适先生似乎在用他一生的经验告诉我们,伟大的变革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的觉醒和成长之上。其中有几篇关于友谊、关于个人价值实现的文字,情感真挚,朴实无华,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我尤其喜欢他那种“容忍异己”的态度,在那个动辄上纲上线的年代,能够坚持尊重每一个不同的声音,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勇气和智慧的体现。这部分读下来,我感受到的不是一位居高临下的导师,而是一位历经风雨后,依然保持着对世界充满好奇与善意的智者。他没有激昂的口号,只有对生命本真的尊重和对理性光芒的坚定守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