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女人的危险书
定价:28.00元
作者:[美]安妮 ?米尔福德,(美)高文,珂昕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807609834
字数:150000
页码:2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一本帮你甩掉伪幸福的情感避险书
伪幸福的危险信号:
1.如果一个男人只给你发短信却不打电话,要小心。
2.你们处理金钱的方式不同。
3.是因为害怕孤独、觉得自己该结婚了,才选择了他。
4.想要嫁给他,只是因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这段感情里。
5.不找自己想嫁的人,却找大家都希望嫁的男人。
6.这段感情,对他合适,对你不合适。
7.跟随他而改变自己,*后过着他的生活。
没有能力识别伪幸福,你将付出人生**的代价--跟错的人结婚,远比投资失败与理财危机严重100倍!
内容提要
“一个人所能犯的大错误不是在投资方面,而是选错结婚伴侣。”
——沃伦·巴菲特
如果你是因为害怕一个人生活而选择和他在一起,
请想想再说:“我愿意!”
如果你认为和他在一起很久了,结婚是下一个理所应当的步骤或行动,
请等等再说:“我愿意!”
如果你觉得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不结婚不划算,
请等等再说:“我愿意!”
没有一段婚姻会来不及,当你身处感情的危险区时,后退一步,找到安全出口。
可怕的不是危险的爱情,而是你自己身处伪幸福中,还蒙在鼓里。作者采访了数百位有着丰富感情经历的女性朋友,她们会与你分享自己的故事,有助于你摘掉眼罩,认清伪幸福。对于身处不健康或不满意的感情中的女孩,我们希望帮她们确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并给她们好的建议去找到幸福。
穿上婚纱前,请熟读本书三遍……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很少用“震撼”这个词来形容阅读体验,但《满28包邮 女人的危险书》确实做到了。它强大的地方在于其跨学科的视野,它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甚至一点点女权主义哲学,却又避免了任何一门学科的教条化。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控得极好,时而是快速、密集的论点轰炸,让人喘不过气;时而又放缓笔速,用一个极具画面感的个人故事来沉淀前文的情绪和观点。我感觉自己就像在坐过山车,被剧烈地颠簸着,但安全绳却系得异常牢固。读完最后一页,我合上书,没有马上起身,而是静静地坐了几分钟,试图消化那种巨大的信息量和情感冲击。这本书的“危险”之处在于,一旦你阅读了它,你就再也无法以从前的视角去看待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了。它永久地改变了你的观看模式,这才是它最深刻的馈赠。
评分这本书的文风实在是太酣畅淋漓了,有一种“该说的终于有人说了”的痛快感。它不同于那些软绵绵、总是在安抚人心的读物,它更像是一剂猛药,直冲病灶。我特别注意到作者在讨论“情感劳动”的部分,她精准地量化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交维护中付出的隐形劳动,以及这种劳动如何被社会系统性地忽视和贬值。很多时候,我们都默认了女性应该承担这些“润滑剂”的角色,而这本书则毫不留情地撕下了这层温情脉脉的遮羞布,将其暴露为一种资源剥削。我读到那段时,正在和家人处理一桩琐事,那一瞬间,我手中的书页仿佛带着电流,让我立刻改变了应对的方式。这种即时的、具有转化性的力量,是很多理论书籍难以达到的。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瞬间激活读者的行动意识。
评分说实话,我对“危险”这个词通常抱有警惕,但这本书的“危险”似乎并不在于它会教唆你做出出格的行为,而在于它会彻底颠覆你已有的认知框架。它揭示的“危险”,是那些潜伏在日常对话、亲密关系乃至消费习惯中的结构性陷阱。我翻开这本书时,是带着一点点猎奇心态的,想看看它到底“出格”到什么程度。结果发现,它“出格”的地方在于它的“诚实”。作者没有使用大量煽情的词汇,而是以一种近乎冷静的学术口吻,抽丝剥茧地分析了父权社会如何巧妙地将自我苛责内化为女性的“美德”。这本书让我开始审视自己过去数十年间那些基于“应该”而非“想要”所做的选择。它迫使我停下来,问自己:我所认为的“好”,真的是我的“好”吗?这种内观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也是重塑自我的关键一步。阅读体验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忽然间,一道强光打亮了整个房间,一切的布局都暴露无遗。
评分这本《满28包邮 女人的危险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带着一丝禁忌感的色彩搭配和字体选择,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初读之下,我被作者那种毫不留情的笔触深深震撼了。她似乎没有丝毫矫饰,直面女性在社会、家庭乃至自我认知中遭遇的种种“陷阱”与“悖论”。书中的论述逻辑严密,引用的案例既有宏大的社会学背景,又不乏极其微小、却又无比真实的个人经验。比如,书中对“完美女性”这一概念的解构,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一直以来对自己那种无形的束缚和要求,在作者的剖析下,忽然变得清晰可见,甚至有些可笑。作者并没有给出简单的解决方案,而是更像一位犀利的外科医生,精准地切开了病灶,留给读者的是手术后的阵痛,以及随之而来的思考的自由。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沉默的代价”那一章节,它深入探讨了女性在维护和谐表象时所付出的内在精神成本,那种层层累积的自我压抑,读起来让人后背发凉,深感共鸣。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习以为常却又深感不安的那些部分,非常值得所有关注自我成长的读者细细品味。
评分读完此书,我脑海中浮现的不是愤怒,而是一种久违的“清醒”。我感觉作者像是潜伏在日常生活细节中的观察者,她捕捉到了那些我们不愿承认或从未察觉的权力动态。特别是关于职场中女性领导力表达的困境,书中分析得入木三分——当女性表现得过于强势时,会被贴上“不近人情”的标签;而过于温和时,又会被认为“缺乏魄力”。这种两难的境地,作者用非常精妙的语言进行了描述,仿佛我正在翻阅一本关于人类行为学的田野调查报告,只是研究对象是现代都市中的我们自己。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行文间隙偶尔穿插的哲学思辨,它提升了整本书的格调,使其超越了一般的女性成长指南,上升到了对主体性建构的探讨层面。虽然有些段落的论述略显晦涩,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完全领会其深意,但这恰恰说明了作者思想的深度和复杂性。对于那些追求精神食粮而非快餐式建议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次高价值的阅读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