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圣”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流离失所,备受磨难,本着忧国忧民、激愤忾悯的情怀,其诗作较真实地描述了唐代历史转折时期的政治局势和社会面貌,反映了民间疾苦,有“诗史”之称。杜诗艺术成就极高,为历代所重视,注家蜂起,到宋代有“千家注杜”之说。清代的仇兆鳌花费20年时间,搜集各家注本,辑为《杜诗详注(共8册)》,资料极为详尽,至今仍不失为阅读杜诗的一种重要的参考书。
原序
舊唐書文苑本傳
新唐書本傳
杜氏世系
杜工部年譜
杜詩凡例
杜詩詳注卷之一
遊龍門奉先寺
望嶽
登兖州城樓
題張氏隱居二首
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
與任城許主簿遊南池
對雨書懷走邀許主簿
巳上人茅齋
房兵曹胡馬
畫鷹
過宋員外之問舊莊
夜宴左氏莊
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黄河泛溢隄防之
患簿領所憂因寄此詩用寬其意
假山
龍門
李監宅二首後一首見吴若本
……
杜詩詳注卷之二
杜詩詳注卷之三
杜詩詳注卷之四
杜詩詳注卷之五
杜詩詳注卷之六
杜詩詳注卷之七
杜詩詳注卷之八
杜詩詳注卷之九
杜詩詳注卷之十
杜詩詳注卷之十一
杜詩詳注卷之十二
杜詩詳注卷之十三
杜詩詳注卷之十四
杜詩詳注卷之十五
杜詩詳注卷之十六
杜詩詳注卷之十七
杜詩詳注卷之十八
杜詩詳注卷之十九
杜詩詳注卷之二十
杜詩詳注卷之二十一
杜詩詳注卷之二十二
杜詩詳注卷之二十三
逸詩
杜詩詳注卷之二十四賦贊
附編
这套《杜诗详注》真是让我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一直觉得杜甫的诗歌气象万千,既有家国天下的深沉忧虑,又不乏对个体生命细腻的体察,但光凭着零散的读本和一些选集,总觉得隔了一层纱。这八卷本的详注,就像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向导,把我带进了杜甫那个动荡而又充满诗意的时代。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考据的严谨性,对于诗中出现的典故、地名、人物,甚至是那些看似寻常的物件,都做了细致的入微的解释。比如,读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我过去只是感叹其对比之强烈,但详注中对当时长安城内外的社会阶层差异、物价水平、甚至“朱门”的具体指代都做了铺陈,使得那份“哀”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社会现实。而且,它不是那种枯燥的注释堆砌,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在解读那些著名的律诗时,讲解者对声律、对仗、炼字之妙,讲解得深入浅出,让我这个外行人也能品尝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心境。我甚至感觉,每读完一首诗,都像经历了一次小小的文学探险,收获满满。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学史料,尤其是那些能够帮助我重建古人阅读体验的典籍。这套《杜诗详注》便是其中翘楚,它的价值远超“注释”二字所能概括的范畴。我特别欣赏它在“详注”二字上的决心和力度。很多版本在处理一些生僻字词时,往往草草了事,或者直接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这就损失了大量的历史韵味和语言张力。但此书不然,它似乎有一种与古人对话的执着,对于每一个可能产生歧义的词项,都尽可能地追溯其本义、引申义,以及在不同时期语境下的特定含义。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似乎也采纳了历代对杜诗的不同解读观点,呈现出一种多维度的阐释框架。比如,对于“三吏”“三别”这样被反复解读的作品,书中并未采取一家之言,而是将宋人、明人、乃至清人的某些独特见解也穿插其中,让读者能够体会到诗歌文本的“活态性”。这对于严肃的学术研究者或者只是想深挖一首诗背后的文化意涵的普通读者来说,都是极大的裨益。这简直是一部浓缩的杜甫研究史和文献学著作。
评分我是一个对文字的“质感”非常挑剔的人,无论是排版、字体还是纸张的触感,都会影响我阅读的兴致。这套书在装帧和印刷上,确实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应有的水准。纸张选择了那种偏向米黄色的环保纸,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这对于我这种一坐下来就要啃好几个小时的深度阅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字体选用的是宋体,字号适中,注释部分虽然内容繁多,但通过合理的留白和分段处理,使得页面看起来井井有条,绝不会让人产生信息过载的压迫感。而且,这八卷书的装订都十分扎实,即使是频繁翻阅查找,书脊也依然牢固,这说明它不仅是用来“供奉”在书架上的,而是真正鼓励读者去“使用”的工具书。很多工具书往往在设计上过于功利,牺牲了阅读的美感,但这一套书成功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与阅读的愉悦,让人在享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极大的审美满足。
评分我发现,不同版本的杜诗选集或注本,常常在对某些争议性诗句的解释上南辕北辙,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相当困惑的。这套《杜诗详注》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厚道和专业。它并没有简单地给出某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常常会采用“或以为……”“此说最为通达……”“兼采前人之议……”这样的表述方式。例如,在解读杜甫晚年的一些带有隐晦政治色彩的诗句时,它会很审慎地引述不同学派的观点,并分析每种观点的证据链条和逻辑漏洞。这种“带着读者一起思考”的写作手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互动性和批判性。它教给我的不是“应该怎么想”,而是“如何更全面地理解一个文本的复杂性”。对于那些渴望超越表面感悟,进入文本深层结构分析的读者来说,这种详注的深度和广度,无疑是极具启发性的。它让我明白了,伟大的诗歌,其解读的空间永远是开放且值得探索的。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接触这套书的时候,我有点担心它会过于学院化,读起来会很吃力。毕竟“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这个名头听起来就透着一股严肃劲儿。然而,实际的阅读体验却出乎我的意料的流畅。这套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是以杜甫的生平轨迹和作品创作时间为线索的,这样阅读起来,我们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心路历程是如何随着时代洪流起伏的。从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到中年的漂泊不定,再到晚年的困顿与超脱,诗歌的情感基调和风格变化,都被这种编排巧妙地串联起来了。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著名篇章的背景补充。比方说,很多注释只告诉你这首诗写于某地某年,但这本书会详细描述那个地方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件,杜甫可能见到了哪些人,这些外部信息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感染力。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把诗歌抽离出来单独分析,而是将诗歌紧密地嵌入到具体的历史肌理之中,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代入感,简直就是一本结合了史学、地理学和文学的综合读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