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四库全书词曲类:草堂诗余
定价:70.00元
作者:佚名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9134
字数:
页码:33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无
内容提要
《草堂诗余》是一部南宋何士信编辑的词选,其中词作以宋词为主,兼收一小部分唐五代词。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载:“《草堂诗余》二卷,书坊编集者。”则此书编集系出于书坊。又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考证:“王楙《野客丛书》作于庆元间,已引《草堂诗余》张仲宗《满江红》词证蝶粉蜂黄之语”,则此书当成于庆元(南宋宁宗年号1195-1200)以前。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无
文摘
无
序言
无
老实说,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毕竟“四库全书”系列的作品,有时会显得过于学术化,缺乏阅读的亲近感。但《草堂诗余》这本书成功地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文字密度适中,即便对古典文学了解不深的新读者,也能在不感到压力的前提下,逐渐领略到宋词的魅力。我特别喜欢它的“留白”处理,没有过度解读,让读者有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和诠释词句背后的意境。这就像是画家留下的一片写意天空,任由观者自行挥洒想象的色彩。我记得有段时间工作压力很大,常常在睡前翻阅几页,那些优美的韵脚和节奏感极强的文字,具有一种奇特的疗愈作用,能将我从现实的琐碎中抽离出来,进入一个更加平和、唯美的精神世界。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充分考虑到了便携性和耐读性,无论是放在书桌上作为欣赏的对象,还是随身携带以便随时品味,都非常合适,这种细节上的用心,真的让人感到被尊重。
评分这部《草堂诗余》让我重新审视了“余”这个字的含义。它不是边角料,而是那些被主流文学史暂时忽略,却蕴含着生命力的、更接近民间情感的宝藏。我惊喜地发现,其中许多作品的用典非常新颖,甚至有些俚俗却又充满智慧的表达,是教科书上学不到的“活语言”。阅读这些词,我感受到的不是文人相轻的故作清高,而是真真切切的情感流露,无论是对故友的思念,对时局的无奈,还是对自然景色的赞叹,都显得那么真诚朴素。特别是那些描写闺情的作品,其细腻入微的情感刻画,即便是现代女性读来,也能感受到那种含蓄而又深沉的爱恋与等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让我们明白,文学的生命力往往存在于那些不那么“宏大”叙事之中。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宋代社会各个阶层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评分这部《四库全书词曲类:草堂诗余》简直是为我这种沉迷于古典韵味的老学究量身定做的珍品!我得说,光是拿到这本书,沉甸甸的质感和那散发着淡淡墨香的纸张,就已经让人心生敬畏。作为“四库全书”系列的一员,它的装帧和排版自然没得挑剔,那种将古代的典雅与现代的印刷工艺完美融合的匠心,读来赏心悦目。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注释和校勘上下的功夫,那些看似繁琐的细枝末节,往往是帮助我们穿越时空,真正理解宋代文人笔下那种婉约与豪放交织的情感的关键。记得有一次,我对某首词中一个生僻字的用法感到疑惑,翻阅注释后,豁然开朗,体会到了作者彼时此地的复杂心境。这本书不仅仅是诗词的汇编,更像是一部浓缩的宋代文人生活和情感的百科全书。对于那些想深入研究宋词风骨、体会格律之美的同好来说,这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宝典,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与那些才子佳人共吟唱和。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是任何电子阅读器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对于我这种资深藏书人来说,收藏《四库全书》系列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完整性,而这部《草堂诗余》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学术价值与审美价值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平衡点。我注意到,这本书在对不同流派词人的区分上,把握得相当精准,读完一组作品,你就能清晰地感受到婉约派的细腻和豪放派的开阔之间的微妙张力。这种对比阅读,极大地加深了我对宋词发展的脉络理解。而且,纸张的选择和油墨的质量,确保了这部书即便经过长年累月的翻阅,其文字的清晰度和古朴感也不会衰减,这对于珍藏而言至关重要。它不是那种看完一次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需要反复咀嚼、时常温习的“老友”。每当生活遇到瓶颈时,重读几首那些充满生命力的词句,总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力量和面对挑战的勇气,这种无形的精神滋养,才是这部经典之作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真的不能只用“收录了多少作品”来衡量。我发现,《草堂诗余》的选篇眼光极其独到,它不像某些选本那样一味追求名家名作,而是真正做到了“存其神韵,不遗精粹”。那些在正史中略显寂寂无闻的词人,通过这部选集,他们的心声得以被后人聆听。我个人对其中一些描写市井生活和季节更迭的篇章情有独钟,它们没有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却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真实得让人动容。比如有一阕写暮春景色的词,寥寥数语,就把那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淡淡哀愁描摹得淋漓尽致,读完后,连窗外的风声都似乎带着一丝惆怅。对我而言,阅读这些词就像是和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他们笔下的喜怒哀乐,在千年之后依然能激起我内心深处的共鸣。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也十分清晰,便于读者按主题或风格进行检索和对比学习,极大地提升了研究的效率和趣味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