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四书读本 上
定价:94.00元
作者:蒋伯潜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5024957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蒋伯潜(1892-1956),名起龙,又名尹耕,以字行,现代学者、教育家,浙江富阳新关乡(今大源镇)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考入府中学堂。毕业后,先后在阆苑小学、美新小学任教。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实用性超乎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为学生或专业研究者准备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可以陪伴个人成长的案头书。我发现自己现在时不时就会翻到某一段,不是为了学习新知,而是为了重新校准一下自己的心境。比如,在面对工作中的一些复杂人际关系感到困惑时,重新阅读《论语》中关于君子之交的部分,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其他任何当代管理学书籍都无法替代的。这种即时的精神滋养,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它不是在教你如何“成功”,而是在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才是经典的永恒魅力所在。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人日常生活的桥梁,让那些古老的道德律令,重新焕发出指导生活的强大生命力。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其实对“四书”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表层、概念性的阶段,总觉得那是一座难以攀登的知识高峰。但开始阅读这本“上”册后,我的感觉完全变了。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纯学术著作,而更像是请了一位耐心又博学的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你进入文本的世界。无论是对《大学》的开篇义理的阐述,还是对《中庸》中那些看似玄妙概念的拆解,作者都没有急于抛出结论,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来阐释。比如,它解释“慎独”时,引用的场景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那种自律的深度含义,远比我过去在其他地方读到的干巴巴的定义要深刻得多。这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原本感觉厚重的经典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探索下去的兴趣。
评分从整体的编纂体系来看,这本读本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体现了编者对四书内在联系的深刻洞察。它不像有些读本那样只是简单地将四本书并列堆砌,而是似乎建立了一种内在的“导读脉络”。你会发现,它在讲解《大学》中的“格物、致知”后,很自然地会引申到《中庸》中关于“诚”的论述,然后这种对内在德性的追求又在《论语》的日常对话中得到了实践性的检验。这种结构上的连贯性,极大地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儒家思想框架,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这让阅读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一次有组织的、深入的、如同构建宫殿般的知识建构过程,使得对儒家思想体系的整体把握变得前所未有的流畅和有效。
评分这本《四书读本 上》的装帧设计真叫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很棒,不是那种薄薄的、一翻就容易卷边的货色,而是带着微微的韧性,墨色清晰,排版布局也十分考究。初翻几页,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尤其是一些古文的注释部分,字号大小和行距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我是个对文言文接触不算特别深入的读者,阅读起来也不会觉得吃力或眼睛酸涩。他们似乎很明白,对于经典阅读而言,阅读体验本身就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我特别欣赏它在版式上对传统与现代审美的平衡,既有古籍的沉稳庄重,又不失现代印刷品的易读性。想来,能够出版这样一套用心之作,背后的编辑团队想必也是对传统文化怀有敬畏之心的。这种对阅读载体的重视,无疑为接下来的深入研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去体会那些穿越时空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在对文本的注释和引文的处理上,展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和人文关怀。很多版本在解释古代词汇或典故时,往往只是简单地给出一个现代词语的对应,让人读完后仍然意犹未尽,总觉得少了点“味道”。然而,这本《四书读本 上》的处理方式明显更胜一筹。它不仅提供了准确的释义,更会追溯该词汇在先秦诸子中的流变,甚至会附带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小故事,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秘的乐趣。我特别留意了它对儒家核心概念的梳理,比如“仁”和“礼”,作者没有将其简单地固化为教条,而是展现了其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动态理解,这对于我们今天如何“用”这些古老智慧,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照系和思考维度,避免了僵化的教条主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