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荀子全书
定价:39.80元
作者:荀况,司马哲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801759795
字数:
页码:38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荀子》综合了战国道家、墨家、名家、法家诸家的思想成分,而对儒学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它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反映出这一时代的儒家学说的特点。 荀况的学识是非常渊博的,其思想也是博大精深的。尤其是哲学思想,高深的理论和严密的逻辑,把我国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学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方面的贡献之大,荀子首屈一指。谭嗣同、梁启超等潸末维新派人士就认为,真正影响中国历史文化的,正是荀子的学说。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购买此书主要是为了了解先秦士人的政治理想和治理方略。读完后深感震撼,荀子对“法”与“礼”关系的论述,至今仍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他并没有全然否定人性中的“利”的驱动力,而是强调通过建立外在的、人为的规范体系(礼)来引导和升华这种驱动力,使其服务于社会整体的和谐,这比一味强调天性或道德自律要来得更为务实和坚固。书中关于“君子”的培养路径,强调的不是天赋异禀,而是艰苦卓绝的后天学习和积累,这种“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对于当代社会中面临的许多治理难题,都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古老智慧。这本书读下来,不只是学到了古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审视现实世界运行规律的独特且成熟的分析框架。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简直是一绝,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滑腻感,而是带着点微微的粗粝,仿佛能从中触摸到古代工匠的心血。书页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体的选择古朴又不失现代的易读性,尤其是一些注释和原文对照的地方,处理得非常清晰,即便我对古代文献研究不深,也能很快找到重点。我特地翻阅了关于“性恶论”的章节,那种对人性本源的深刻剖析,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带着一种近乎手术刀般的冷静和锐利,让人不得不停下来反复揣摩。整体来看,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闲暇时翻阅,都能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文化底蕴和对经典的尊重。看得出,出版方在编辑和制作上是下了大功夫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对“全书”二字的认真态度。
评分老实讲,我并不是专业学者,更多是出于好奇心和提升自己思辨能力的目的来阅读的。一开始还担心自己看不懂,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但实际阅读体验出乎意料地友好。这本书的注释体系非常人性化,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只针对专家的晦涩注解,而是针对一般受过良好基础教育的读者设计的。遇到生僻的古代官职、地名或文化习俗时,注释总能及时给出一个简洁明了的解释,避免了频繁查阅工具书的麻烦。这种对读者体验的关怀,让阅读过程保持了一种流畅的节奏感,我甚至能想象到荀子在稷下学宫辩论时的那种神采。它不是僵硬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位博学的老者,耐心地为你铺陈开那个波澜壮阔的战国时代思想图景。
评分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对哲学史上的争鸣格外感兴趣。读这套书,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荀子对“伪”的阐释。他不像后世一些评论家那样将“性恶”简单粗暴地等同于“残忍”或“堕落”,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可塑性”和“努力的起点”。这种逻辑推进,极其精妙。比如他论述“化性起务”时,那种层层递进的论证结构,如同精密的钟表机械一般,每一个齿轮都咬合得恰到好处。读起来酣畅淋漓,完全没有传统古籍那种佶屈聱牙的晦涩感。这得益于优秀的译注团队,他们的翻译不仅仅是字面的对等,更捕捉到了古人论辩时的气势和精髓,让现代读者能够无障碍地进入那个时代的思维场域。感觉读完之后,对“教化”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有了全新的、更辩证的认识。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全”字吸引的,毕竟荀子的著作流传至今,真伪考辨和版本差异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但这套书在版本选择和校勘上确实下了狠功夫。我对比了手头其他几本零散的选本,这套《全书》的收录更为完整,对一些存疑的章节的处理也给出了令人信服的学术解释,而不是一味地强行拼凑。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最大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连贯的语境,以往读到某些论断时总觉得上下文缺失,而在这里,每句话似乎都找到了它合理的落脚点。对于想系统深入研究儒家早期思想,尤其是想厘清荀子与孟子在人性论、礼法观上的巨大分野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它的学术严谨性,让我在进行自己的思考时,能有一个非常扎实可靠的参照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