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悲喜裸婚
定价:28.00元
作者:子航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1-02-01
ISBN:978754634434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烟火味太浓的感情,我们嫌它虚伪,可真诚的爱情就能和人间烟火脱了干系
金钱无处不在,甚至可发轻易改变婚姻的走向和味道
裸婚本身不悲哀,悲哀是幸福与恩爱及在粗粝的现实中消磨殆尽
内容提要
、、都是裸。
不一样的裸婚,不一样的悲哀
怎么才能裸出去幸福,本书会告诉你答案!
目录
如果你迫不得已要裸婚,先要考虑如下问题
01 裸婚,说到底裸的就是钱.
02 别急着裸婚,你到了必须结婚的地步没。
03 宁愿高筑债台,也要享受几天新婚大喜。
04 男人,别在裸婚这件事上表现得太过积极。
05 高呼“平等”的男人,或许只想实现低成本嫁娶罢了
06 抠门儿男要裸婚,八成是想空手套白狼。
07 悔婚总比毁婚好.
裸婚,总有一样是你不愿裸去的
Ol 她接受,就不行.
02 有人说,爱情用同居就能解决,但结婚必须有房子
03 先裸婚,后买房,又有什么不可以
04 如果,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
05 钻戒,到底是爱的象征,还是物的累赘
06 动辄上万元的结婚照,值得吗。
07 结婚是大事,不必隆重,但至少要郑重。
08 蜜月的浪漫,不非要。
“裸”去物质,是否就能突显爱情的纯粹
01 裸婚是这个物欲时代淳朴的婚姻物语
02 裸是自愿,不裸也是人之常情。
03 “裸婚”,裸的只是“婚”,不是户爱”
04 九元钱的结婚证。并不能保证爱情坚不可摧.
05 我裸婚,只是为省事.现在省事以后也省事。
06 我不用你给我什么,但请你不要阻拦我奋斗。
07 现在“裸”,以后生活慢慢“裹”
08 裸婚女,并不比物质女高尚。
09 并非每个男人都是潜力股.
两个人的事,还是两个家的事
01 男人在婚姻成本上遭遇的“不平等”。
02 丈母娘,裸婚遭遇的道坎儿.
03 物质对等.门当户对.
04 穷男人要的是女人的命.
05 如果,你不得不为了结婚而“啃老”.
裸婚怎么成,送出的红包就指望你们回收呢。
07 双方家长不见面就裸婚,行吗.
08 彩礼与嫁妆:别争了.干脆我们裸婚吧
09 没房没钱,婚后我们和公婆同住
10 小姑总和我显摆,他老公是大款
11 他妈妈要求他做婚前财产公证
物与爱的加减乘除
01 你们不会因为裸婚而更加相爱
02 我们有钱,但我们仍要裸婚
03 有人说,女人爱物质是一种生物本能
04 有情饮水饱,这是句地地道道的谎言
05 我就是不想在起跑线上输得很惨
06 物质与爱情,跷跷板两端的力量平衡
07 裸婚可以,但你自己手里得有钱。
08 从裸婚到AA
09 男人说钱不能乱花,潜台词是眼前这女人不值得
10 婚后,我发现老公有一笔数额巨大的个人存款
11 如果不快乐,离婚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手牵手,跌跌撞撞撞往前走
作者介绍
子航,自由撰稿人,原本的关注点是社会而不在婚恋两性,但当裸婚成了一种社会现象,便决定“客串”一回低碳婚姻分析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找到自由与平静。 “裸婚”是指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甚至没有婚戒直接领证结婚,是2008年新兴的网络词汇。不过在作者看来, “裸”并不仅仅是指花9元钱办个证,更是根据实际条件为婚后生活确定了大方向。
文摘
序言
我对《园林艺术的哲学意境》这本书的兴趣,源于我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痴迷。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充满了拗口的术语和晦涩的古代文献引用。但出乎我的意料,作者成功地将哲学思辨与园林实例完美地结合起来,让“天人合一”的思想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象地呈现在太湖石的肌理和水池的布局之中。全书结构清晰,从“虚实相生”的造园总纲,到“借景”、“框景”等具体技法,再到对不同流派园林风格的剖析,逻辑层层递进。其中对苏州园林中“一石一景皆含禅意”的解读尤其精彩,作者没有停留在描述建筑本身的美,而是深入挖掘了造园者在有限空间内追求无限意境的东方智慧。阅读过程中,我仿佛拿到了一个深入园林内部的“解码器”,看到了那些看似随意的布置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这本书的配图虽然不多,但选取角度极其精准,恰到好处地佐证了文字的论述。它不仅是学习园林知识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用更诗意的眼光看待我们所处环境的指南。
评分说实话,《职场生存法则全攻略》这本书,我在书店看到时是抱着极大的怀疑态度的。市面上这种“教你成功”的书太多了,大多是空泛的口号和不切实际的建议。但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极其接地气,几乎没有宏大的理论叙述,而是直接切入到那些我们在办公室里最尴尬、最无助的瞬间。比如,如何优雅地拒绝老板不合理的临时任务,如何在一场会议中巧妙地将功劳归于团队而非仅仅自己,甚至是如何处理那些“职场边缘人”的微妙处境,都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案例分析。作者的文风非常犀利,带着一种洞察世事的幽默感,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私下给你“传授秘籍”。我特别喜欢它强调“情商管理”而非“权力斗争”的理念,认为职场的高效运行最终还是依赖于人际信任的建立。如果非要说缺点,或许是对于技术性岗位读者的参考价值略低,它更偏向于管理层和对外沟通频繁的职位,但总体而言,对于想要在职场中“少走弯路”的年轻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本值得反复翻阅的实战手册。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其实是有点懵的。封面设计得挺现代,但书名《XX之谜》又透着一股老派悬疑的味道。我原本是冲着简介里提到的“心理侧写”和“连环杀手”去的,期待能看到那种步步为营、抽丝剥茧的硬核推理。然而,读进去之后才发现,作者似乎更偏爱于挖掘人物内心的挣扎与复杂性,而非纯粹的逻辑游戏。主角的童年阴影被描绘得极其细腻,那些零碎的闪回片段,虽然在推进主线剧情上显得有些拖沓,但却为角色的最终行为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动机。尤其是在审讯场景的描写上,那种语言交锋的张力,简直让人屏息凝神。美中不足的是,案件本身的谜团设置得略显仓促,最后揭示真相的时候,总觉得少了一点“啊,原来如此!”的震撼感,更像是“哦,原来是这样”的平静接受。侦破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证据的出现,总感觉像是作者为了剧情需要而生硬植入的,如果能更自然地融入人物的日常行为或环境细节中,整体的沉浸感会更强。不过,这本书在探讨人性边缘方面确实下了功夫,值得一读,只是如果你期待的是传统意义上的“高智商犯罪”题材,可能会略感失望。
评分读完这本《星河彼岸的呼唤》,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它完全超出了我对一本“科幻小说”的既有认知。我一直以为科幻就是关于宏大的宇宙战争、冰冷的机械设定,或者时间旅行的悖论。但这本书,它用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探讨了“意识的边界”和“存在的意义”。作者构建的世界观宏大到令人眩晕,但叙事视角却极其微观,聚焦在一个即将消亡的文明最后的守护者身上。语言的运用简直是艺术品,那些对星云色彩的描绘,对超光速航行中感官扭曲的刻画,都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想象力,读起来就像是在欣赏一幅流动的、由光和熵构成的油画。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记忆碎片”如何构成个体身份的部分,它引发了我对自身存在形式的深刻反思。唯一的遗憾可能在于,对于非硬核科幻爱好者来说,开篇的一些物理学概念和专有名词可能会造成一定的阅读门槛,需要反复回味才能捕捉到其精妙之处。但我愿意为这种挑战智识的阅读体验买单,它拓宽了我对“故事”边界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也就是《古董店里的秘密》,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推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老木门,里面弥漫着樟脑丸和旧纸张混合的味道。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关于鉴宝、揭露赝品真相的爽文,毕竟名字就带着“古董”二字。然而,它真正讲述的,是几代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那些古董只是承载记忆和情感的载体。作者对民国时期上海的社会风貌描写得入木三分,无论是亭子间的低语,还是舞厅里的喧嚣,都仿佛触手可及。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人物“遗憾”的方式,每个人似乎都在与过去的某个决定和解,或者与之永恒共存。情节推进不算快,更像是一部慢节奏的时代剧,通过修复一件件旧物,逐步拼凑出完整的人生图景。叙事结构上采用了多线并行,一开始有点考验读者的记忆力,但当所有线索在接近尾声时交汇,那种宿命感带来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对于喜欢那种带着历史厚重感和家族恩怨题材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丰厚的精神食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