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墨子智慧
定价:50.00元
作者:《读国学长智慧丛书》编委会
出版社:中原农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54210741
字数:
页码:39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墨子思想言论的记录,其内容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以强凌弱的战争。李晓彬、桑艳军主编的《墨子智慧/读国学长智慧》是对《墨子》的解读。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注释”与“解读”之间拿捏得非常到位,尺度把握得堪称艺术。很多国学经典动辄就是大段的古文,如果没有精良的注疏,普通人根本无从下手。而这套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给出的解释既不至于过度“白话”而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也不会过于佶屈聱牙让人望而生畏。它像一位和蔼的智者,在你需要时轻轻点拨一下,让你恍然大悟,但又把解读的主动权留给了读者自己。我尤其欣赏它对一些关键概念的深入剖析,很多我过去理解片面甚至错误的概念,通过这里的阐释,一下子变得清晰立体起来。这不仅仅是知识的普及,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重塑,它教会了我们如何用一种更具辩证性和历史纵深感的角度去看待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许多纷繁复杂的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封面那墨绿色的底色,配上烫金的古朴字体,仿佛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个诸子百家的争鸣时代。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扉页的排版,既保留了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阅读的舒适度,阅读体验提升了不少。内文的纸张选择也很考究,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质感,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这对于我们这些想沉下心来品读经典的人来说,无疑是加分项。而且,这套丛书的整体风格非常统一,无论是字体的选用还是章节的划分,都透露出编者对国学精粹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心。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每次翻开它,都会被那种内敛而深沉的美学深深吸引。我甚至会特意找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壶清茶,慢慢地摩挲着书脊,感受那种穿越时空的对话,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评分我对这套书的编排逻辑佩服得五体投地,它没有采取那种枯燥的、按时间顺序堆砌史实的做法,而是巧妙地设置了若干个主题模块,让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进行“点对点”的深入探索。这种结构安排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门槛,让人觉得国学并非遥不可及的古董,而是可以随时取用的生活智慧。比如,它在阐述某个思想流派时,会穿插大量的古代生活场景的描摹和现代案例的对比分析,使得那些晦涩的哲理瞬间变得鲜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这种“古为今用”的编辑思路,体现了编纂团队极高的学术功力和匠心。我发现自己不再是机械地记忆知识点,而是在跟随作者的引导,进行一场思维的漫游,不断地在历史的深邃与现实的广阔之间搭建桥梁。这种引导式的阅读体验,比起那些板着脸孔的教科书,要亲切和有效得多。
评分这套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改变,在于它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我对“关系”的认知和处理能力。书中涉及的关于人际伦理、社会治理以及个人修养的论述,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和责任。我发现,许多古人提倡的原则,比如“义”与“利”的平衡、“小我”与“大局”的协调,在如今这个快节奏、重效率的时代,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显得尤为珍贵和稀缺。它像是一剂清凉的镇定剂,让我在面对职场上的利益冲突或人际间的摩擦时,能更冷静地抽离出来,从更宏观的层面去考量问题的本质,而不是被情绪所裹挟。这种由内而外的沉淀和升华,是任何短期技能培训都无法给予的宝贵财富。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套书所蕴含的“方法论”远超出了单纯的理论介绍。它不仅仅是在“讲”道理,更是在“教”我们如何思考。书中对于古代思想家们在面对不同困境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灵活变通的智慧,描摹得淋漓尽致。我感觉自己像是在旁观一场场高水平的思维辩论,学习到的不仅是他们的结论,更是他们推导出结论的过程和所采用的论证工具。例如,在处理看似矛盾的两种观点时,它会展示出古代智者是如何通过建立新的维度或引入更高的范畴来实现整合的。这对于我们现在从事任何需要创新性解决问题的工作来说,都是极具启发性的。它提供了一种超越线性思维的框架,让我在面对创新瓶颈时,总能从中找到新的突破口和视角,非常实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