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学 中庸(汉英对照)
定价:39.00元
作者:辜鸿铭 注译
出版社:崇文书局(原湖北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403436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民国双语译丛》包括由辜鸿铭翻译的《论语》《大学 中庸》两种,辜鸿铭的儒学英译语言精练,词意精达,并纵贯中西,援引歌德、卡莱尔、阿诺德、莎士比亚等西方作家和思想家的话来注释某些经文,将注释中将书中出现的中国人物、中国朝代与西方历史上具有相似特点的人物和时间段作横向比较,帮助那些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西方人更好地把握儒家经典的内容。辜鸿铭对儒学的翻译较之以前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的儒经译本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说是近代讲解儒学的经典。这个版本也成为风靡欧美、通行世界的儒学英译读本。
目录
作者介绍
辜鸿铭(1857.7.18-1928.4.30),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古典韵味,那种墨香与纸张的质感交织在一起,让人一拿到手就有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我本来是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来翻阅的,但没想到,开篇的那些文字,竟然能轻易地将我从日常的喧嚣中抽离出来,沉浸到一种近乎冥想的状态。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洞察。比如关于“慎独”的论述,寥寥数语,却像一把手术刀,直抵人心最幽微之处,让人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读着读着,我甚至能想象出古代先贤们在竹林下低吟浅酌,探讨这些至高之道的场景。翻译部分的质量也相当精湛,英文的表达精准而典雅,既保留了原文的精髓,又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在跨文化语境下理解经典的读者来说,简直是莫大的福音。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非常用心,字里行间留白得恰到好处,使得阅读体验极其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它更像是一件艺术品,而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值得珍藏和反复品味。
评分我得承认,最初我对这种“古代经典”题材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它们离现代生活太遥远,读起来会佶屈聱牙,难以消化。但这一本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从宏观的宇宙秩序讲到微观的个人修养,层层递进,逻辑性极强。我尤其欣赏它将“中庸之道”阐述得如此具体可感,它不是教你做个和事佬,而是教你如何在极端中寻找那个最稳固、最可持续的平衡点。书中的一些比喻生动形象,比如用“器物之成”来比喻德行的培养,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背后的那种精益求精。翻译部分处理得非常到位,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读起来很自然流畅,让人可以心无旁骛地跟进作者的思路。我甚至发现,很多现代管理学或心理学中的热门概念,都能在这些古老的文字中找到源头活水。这本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都变得更开阔了,不再轻易被表象迷惑,而是倾向于探寻事物背后的根本规律。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手感,简直是为深度阅读量身打造的。那种略带粗糙却又坚韧的纸质,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心生敬畏。我习惯在夜晚,点一盏暖黄色的台灯,慢慢地品读其中的章节。我发现,它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不像很多哲学书那样设定一个高不可攀的理想境界,而是非常贴近我们日常的柴米油盐。例如,关于“喜怒不形于色”的探讨,它并没有要求我们变成没有感情的木偶,而是教导我们如何恰当地表达情绪,让情感的流动合乎礼节和分寸。汉英对照的设置是极大的加分项,尤其对于我这种需要时常对比不同语言表达细微差别的读者来说,非常实用。英文译文的用词考究,很多地方甚至比我能想到的更精准地传达了原文的意境。这本书不是用来“速读”的,它需要你慢下来,去咀嚼那些看似简单实则意味深长的词句,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这才是经典真正的魅力所在。
评分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我有点担心自己会陷在晦涩的古文中出不来。但是,这本书的编排和翻译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译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他们没有走那种死板的直译路线,而是努力去捕捉原文背后所蕴含的东方智慧和哲学张力,用现代且优雅的英语重新构建出来。这使得即使是第一次接触这些概念的读者,也能通过对照理解,快速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认知框架。我发现,书中的许多论断,比如关于“中和”的追求,并非是鼓励平庸,而是对复杂世界中最佳状态的精准把握。它教人认识到,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节奏和度量,突破了这个度,就会走向反面。我尝试将书中的一些观点应用到我的工作决策中,结果令人惊讶地发现,那些更审慎、更平衡的选择,往往带来了更持久的成功。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决策手册”,只不过它的工具是智慧而非数据。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即时相关性”。尽管诞生于两千多年前,但其中关于如何修身、如何治国、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论述,在今天这个快速变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我特别喜欢其中对“学”与“思”之间关系的强调,它清晰地指出了,单纯的知识输入没有经过内化的思考,就如同空洞的符号。翻译的质量也值得称赞,它做到了“信、达、雅”的平衡,英文部分读起来赏心悦目,完全没有传统教科书的那种教条感。这使得这本书非常适合作为一种常备的精神食粮,可以随时翻开任意一页,都能获得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它教会我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定力,不被外界的浮躁所裹挟。整本书的整体设计,从字体选择到纸张颜色,都透露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让人油然而生想要精读、深研的欲望,我强烈推荐给所有追求内心丰盈和理性生活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