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古文觀止(上下)
定價:52.00元
作者:吳楚材,吳調侯 錢素洲
齣版社:浙江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5363646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 導讀、詳注全譯本《古文觀止》
本版《古文觀止》每篇均由導讀、原文、注釋、譯文四部分構成,以求做到文白對照、注釋詳盡、便於理解。
◆ 導讀,介紹該篇古文的齣處,概述主要內容、基本觀點,並簡短評論其風格、文學價值和思想價值等。
◆ 原文,保留古文原貌,按照現在通行標準標點原文。
◆ 注釋,對生僻字詞、通假字、人物、地名、典故等注音和/或注解,例如:
《介之推不言祿》中,“懟”注為“懟(duì):怨恨”;
《展喜犒師》中,“齊侯未入竟”的“竟”注為“竟:同‘境’”;
《祭公諫徵犬戎》中,“武王”注為“名發,文王之子,是西周王朝的*任*統治者”;
《樂毅報燕王書》中,“騎(jì)劫”注為“齊國大將田單派人嚮燕將騎劫降,使燕軍放鬆警惕,不久即用火牛陣大破燕軍,殺騎劫”。
◆ 譯文,逐字逐句翻譯,配閤導讀與注釋,可以快速理解古文意旨。
◎ 為便於攜帶、閱讀,本書分為上下兩冊。
◎ 本書采用淺黃色仿純質紙,有助於保護視力。
內容提要
《古文觀止》,清初文人吳楚材、吳調侯叔侄選編,吳興祚審定,中國曆代散文精華選集,重要文言啓濛讀物,與《唐詩三百首》並稱為中國古詩文選本的“雙壁”,魯迅贊其與《昭明文選》並美。
“古文觀止”取意一覽此書即可觀止古文。輯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凡十二捲,二百二十二篇,兼收各類文體,擇選賢哲名篇,篇幅較短,語言精煉,便於誦讀,代錶先秦至明未散文的*水平,極具思想性與藝術性。
清初問世以來,盛行不衰,備受推崇。我國現當代文學大傢,如魯迅、巴金、硃光潛、餘光中、王濛、賈平凹等,皆深受其影響,對其盛贊有加。
目錄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吳楚材,名乘權,號楚材,清康熙年間人。與其侄吳調侯在傢鄉浙江山陰縣(今紹興)以開私塾為業,並閤編《古文觀止》。另有簡明中國通史《綱鑒易知錄》傳世。
吳調侯,名大職,字調侯,曾任縣丞,因與叔吳楚材閤編《古文觀止》而名傳後世。
譯者簡介
錢素洲,生於20世紀70年代,文史作傢、齣版社編輯。2002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長期專注於文史知識讀物,著有《中國人的精神傢園》《做局:曆史深處的真實博弈》等。
文摘
序言
這本《紅樓夢》,初讀時隻覺得金陵十二釵的命運令人唏噓,黛玉的纔情與寶玉的癡情,像一幅徐徐展開的江南煙雨圖,朦朧而又細膩。然而,隨著歲月的沉澱,再次翻開,纔真正領略到曹雪芹筆下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它不僅僅是一個貴族傢庭由盛轉衰的挽歌,更是對封建禮教、人性復雜性的一次深刻解剖。書中的每一個人物,哪怕是看似不起眼的丫鬟婆子,都有其鮮明的個性和難以言說的苦衷。比如王熙鳳的潑辣乾練背後,隱藏著對權力和地位的極度渴望與不安;薛寶釵的圓融世故,又是如何在恪守婦道的外錶下,壓抑著多少真性情?每讀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之處,總會停下來,仿佛能感受到彼時彼刻的嘆息與無奈。它的文字之美,在於其信手拈來皆是詩意,無論是對園林景緻的描摹,還是對宴飲起居的刻畫,都達到瞭極高的藝術水準,讓人如臨其境,流連忘返,不愧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值得反復品讀,每次都有新的感悟。
評分我最近在讀的這本關於明代中後期社會經濟史的著作,簡直是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看待那個時代。它完全摒棄瞭以往那種宏大敘事、隻談廟堂之高的寫法,而是將筆觸深入到江南的市鎮、徽州的商幫,乃至普通農戶的田間地頭。作者通過對地方誌、族譜、契約文書的細緻考據,勾勒齣一幅生動、充滿活力的商業網絡圖。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白銀流入”如何深刻影響瞭明朝的賦稅結構和社會階層流動進行瞭詳盡的分析,那些枯燥的數字和條文,在作者的梳理下,變得有血有肉,讓人明白瞭“錢”是如何真正驅動曆史車輪的。它不像教科書那樣教條,反而更像一位博學的長者,耐心地為你拆解那些曆史迷霧,讓你明白我們今天所習以為常的許多經濟現象,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的貿易變革之中。讀完後,對那個時代的熱鬧與掙紮,有瞭更具象、更接地氣的理解,強烈推薦給所有對曆史細節感興趣的朋友。
評分最近在聽一本關於現代物理學前沿進展的科普有聲書,雖然其中不乏薛定諤方程、量子糾纏這類高深的理論,但講述者的功力實在瞭得,他總能用最日常、最形象的比喻來解釋這些抽象的概念。比如,他將粒子的不確定性描述為“你無法同時精確地知道一個在高速公路上飛馳的物體在哪裏,以及它下一秒會去嚮何方”,這種類比一下子就讓人抓住瞭核心的睏惑點。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沒有迴避難度,而是正麵迎擊,通過邏輯的層層遞進,將復雜的數學框架可視化。聽著聽著,我仿佛站在瞭宇宙的邊緣,窺見瞭物質最本源的奧秘,那種既敬畏又興奮的心情,是看那些故作高深的理論讀物所體會不到的。它真正做到瞭普及科學,讓人感受到科學探索的魅力和人類智慧的偉大,即使是文科齣身的我也能大緻跟上思路,非常有啓發性。
評分這是一部關於十九世紀歐洲印象派畫傢的傳記閤集,不同於一般的藝術史陳述,這本書著重描寫瞭莫奈、雷諾阿等藝術傢們在貧睏、不被主流認可的環境中,如何堅持自己的色彩理念,與僵化的學院派進行抗爭的故事。閱讀這些文字,你會深切體會到“先驅者”的孤獨與不易。例如,書中詳細描述瞭莫奈為瞭捕捉光影的瞬息萬變,如何在戶外忍受嚴寒和蚊蟲叮咬,近乎偏執地完成他的係列畫作。這種對藝術近乎宗教般的虔誠,以及他們挑戰既有審美的勇氣,遠比單純分析他們的筆觸或調色闆更有感染力。它講述的不僅是繪畫技巧的革新,更是一場關於藝術自由精神的勝利。看完之後,我再去看那些著名的畫作時,眼光不再僅僅停留在畫麵本身,而是看到瞭畫布背後那一個個在風雨中堅持自己信念的靈魂,內心湧起一股強烈的敬意與共鳴。
評分關於園林藝術的這本專著,簡直是視覺享受與精神洗禮的完美結閤。它聚焦於蘇州私傢園林的營造哲學,重點闡述瞭“移步換景”和“藏露有緻”這兩大核心理念。書中的配圖精美絕倫,每一張照片都不是簡單的記錄,而是帶著攝影師的思考和對園林意境的捕捉,讓你幾乎能聞到那青石闆上的苔蘚氣息,聽到麯徑通幽處的潺潺流水聲。作者旁徵博引,將中國傳統美學中的“虛實相生”、“天人閤一”的思想,絲絲縷縷地嵌入到對漏窗、假山、水池的設計分析之中。我過去總覺得園林就是富人的大院子,但讀完後纔明白,那是一門關於如何在有限空間內創造無限精神世界的學問,是文人墨客將山水詩情融入現實建築的載體。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然”與“人工”的關係,那種含蓄內斂、不事張揚的美學態度,值得我們反復揣摩和學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