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讀書人典藏書係:大學全編
定價:39.80元
作者:道紀居士
齣版社:海潮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1570819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結閤現實,《大學》對現代人如何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立功立業等問題都有深刻而實用的指導意義。總的來說,《大學》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由內而外的。對內,提高個人的道德修養,成就高尚的人格。再進一步,可以洗滌心靈,淨化靈魂,以此讓人好地感受生命之美。對外,《大學》指導性地提齣瞭很多做事、處世的方式、方法,這些內容在實用性方麵甚至遠遠超過瞭其他經典著作。說它是“初學入德之門”,一點都不為過。
基於上述種種,為瞭有助於讀者對《大學》的理解,我們懷著弘揚中國傳統道德的美好願望,精心編著瞭《大學全編》一書。在《大學全編》中,我們在大限度地尊重原典的基礎上,分彆從原典、注釋、翻譯、評析、解讀等方麵做瞭詳細的注解和闡釋,力求把聖人智慧的結晶流露在字裏行間,以利於讀者朋友們好地理解和實踐。品味書香,誦讀經典,願您在充滿睿思哲理的啓迪中,實現理想人格,成就人生!
目錄
一、經論章:三綱八目的追求
明德、親民、至善為大學核心之道
適可而止,纔能有所得
知其本末,善始善終
欲明德天下,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先齊其傢
欲齊其傢,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先誠其意
欲誠其意,先緻其知
有纔智、見識,纔可有真知灼見
探究事物原理就能認識明確
對事物有明確認識纔能忠實誠信
意誠者,方能心思端正
心正者,方可提高品德修養
“身修”者,方能“齊傢”
傢和者,方可治國
治理好國傢纔能天下太平
上自天子,下至平民,都要以修身為根本
本性敗壞者,難成大器
尊重他人纔能獲得他人的尊重
二、美德章:將美好的品德發揚光大
時時自省,纔能顯明美德
修養身心,君子當“無所不用其極”
有美德的人無不使人崇敬
為君者要施行仁政
為臣者要做到恭敬
為子者要恪守孝道
為父母者要慈愛有加
與人交往要堅守信義
道德至善,民而能服
賢賢親親,民之不忘
三、格物緻知章:凡事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審理訴訟要做到公平公正
讓不法之徒不得“盡其辭”
抓住根本纔是“知”的高境界
四、誠意章:君子當“慎其獨”而“不自欺”
誠意的關鍵在於慎獨
誠於中,必能形之於外
時刻記得有“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以德潤身,心廣體胖
五、正心章:修身以保持內心的中正為要
心有憤怒,則不得其正
心有恐懼,則不得其正
心有逸樂,則不得其正
心有憂患,則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一切就無從談起
六、齊傢章:齊傢之關鍵在於修養自身品德
對自己的親人不能過於偏愛
不要對自己厭惡的人心存偏見
麵對自己敬畏之人行為容易有所偏失
過度哀矜往往會做齣錯誤的判斷
傲慢懈怠的人不一無是處
看人要長短兼顧
對子女不可一味溺愛
七、治國章:傢事,國事,事事相通
欲治國先齊其傢
君子不齣傢門也可成教於國
孝順之人方可事君
敬兄之人也能做到敬長
欲愛民如子先愛護子女
像保護孩子一樣去保護人民
一國之命運係於一傢和一人
一個人、一句話可以影響整個國傢
以“仁”治國,纔能贏得人心
先要求自己而後再去要求彆人
兄弟和睦,可教化國民
八、平天下章:以人為本,仁德厚民
敬老恤孤垂範以德
自己厭惡的行為不要強加給彆人
愛民所愛,憎民所憎
慎重行事,避免偏差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有德之人什麼都會有的
德為本,財為末
重財輕德,本末倒置
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不義之財終將會失去
世事無常,得“道”方能長久
為人處世,以善為寶
流亡在外,以親為寶
品德高尚之人可堪重用
把奸佞小人驅逐
親益遠損,親賢遠愚
遇賢者應及時重用
遇奸邪小人要及時鏟除
切不可做違背人性的事
君子得於信,失於驕
生財有大道
獲取財富要遵循正道
為上者好仁,為下者必好義
尊崇仁義,成就大業
國庫裏的財富並非就是君王的
治國不應以撈取財富為目的
任用小人與國不利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近期讀瞭一本名為《舌尖上的江湖:明清時期市井飲食風俗誌》的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古代生活細節的全新認知。我原以為曆史書總是聚焦於朝堂更迭和帝王將相,但這本書卻將鏡頭聚焦在瞭煙火氣的最底層——那些小販、茶館和街頭巷尾的食客。作者引經據典,考證瞭“臭豆腐”的起源,追溯瞭“小籠包”的流變,甚至對古代的“外賣”——那些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的夥計——都有細緻入微的描寫。最有趣的是,書中對比瞭不同階層對同一食材的不同處理方式,反映瞭森嚴的社會等級。比如,同樣是豬肉,貴族吃的是精緻的“膾”,而貧民隻能吃到粗糲的“雜燴”。這本書的文字非常生動,充滿瞭市井的喧囂和食物的香氣,讀得我口水直流,恨不得能穿越迴那個時代,去嘗嘗那些失傳已久的味道。它讓我深刻體會到,曆史的厚重感,往往就蘊藏在這些最微不足道的日常飲食之中。
評分關於《後工業時代的城市規劃與人文關懷》這本書的體驗,與我以往閱讀的任何一本建築或城市設計類的書籍都截然不同。它沒有那種冰冷的藍圖和參數,反而充滿瞭對“人”在鋼筋水泥森林中存在的深刻反思。作者以犀利的筆觸批判瞭過度追求效率和現代化的弊端,認為現代城市正在吞噬居民的“地方感”和社區連接。書中探討的“第三空間”概念,即介於傢庭和工作場所之外的公共領域,被描述得尤為動人。他通過對比歐洲老城區的步行街和新建的巨型購物中心,清晰地揭示瞭消費主義如何瓦解瞭鄰裏關係。我尤其欣賞作者提齣的“慢速城市”理念,倡導在規劃中引入更多非功能性的美學元素,比如隨處可見的雕塑、不規則的街道布局,甚至是故意保留的“閑置空間”。這本書讓我對居住的環境有瞭更深層次的思考,它不再僅僅是一個遮風避雨的容器,而是一個影響我們情緒、塑造我們社交模式的生命體。
評分《宇宙的低語:暗物質與引力波的獵手》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過去對物理學晦澀難懂的刻闆印象。作者的敘事功力實在瞭得,他將那些抽象到令人頭皮發麻的概念,比如“時空漣漪”和“WIMPs”,巧妙地融入到宏大的宇宙探索史詩中。整本書讀下來,感覺自己不是在看科普讀物,而是在跟隨一群最勇敢的科學傢,進行一場跨越星係的驚險旅程。尤其是在描述LIGO探測到第一個引力波信號時的場景,那種跨越百年的理論驗證帶來的震撼,被作者描繪得極富畫麵感和情感張力。我甚至能感受到那些科學傢們在寂靜的控製室裏,等待數據的瞬間,心跳加速的緊張感。他沒有迴避數學公式的復雜性,但總能及時給齣通俗易懂的類比來支撐,比如將引力波比作扔進平靜湖麵的石子在宇宙中傳播的漣漪。讀完此書,我不再覺得宇宙是遙不可及的冰冷存在,而是充滿瞭尚未解開的謎團和無限可能性的狂野疆域。
評分這本《書香氤氳:古籍修復的那些事兒》簡直是為我這種沉迷於舊物魅力的人量身定做的。作者沒有故作高深地堆砌學術術語,而是用一種近乎於講故事的口吻,娓娓道來瞭那些塵封在故紙堆裏的古籍,是如何在匠人的手中重獲新生的。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飛蟲蛀蝕”那一部分的描述,那種細微到令人心驚的破壞力,通過作者細膩的筆觸展現得淋灕盡緻。尤其是提到用特製的粘閤劑修復宋版孤本時,那種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狀態,我幾乎能想象到修復師額頭上細密的汗珠。書中配的那些高清的細節圖,更是功不可沒,讓我這個外行人也能直觀地感受到紙張縴維的脆弱與修復過程的精妙。這本書不僅僅是技術手冊,更像是一部關於時間、耐心和敬畏的哲學書。每一次翻閱,都覺得自己的心性也跟著那些古老的紙張一起沉靜瞭下來。它讓我意識到,保護文化遺産,需要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近乎宗教般的虔誠。讀完後,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書架上那些略顯破舊的書籍,它們似乎都帶上瞭一層神聖的光環。
評分我最近沉浸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密碼:美第奇傢族的藝術贊助與權力遊戲》這本書中,簡直像被施瞭魔法。這不是一本枯燥的傢族史,而是一部將藝術、金融、政治陰謀熔於一爐的史詩。作者的敘事結構設計得極為巧妙,她沒有采用簡單的綫性時間軸,而是圍繞著幾件標誌性的藝術品,比如某幅丟失的達芬奇草稿,或者某尊米開朗基羅的早期雕塑,來切入美第奇傢族的權力擴張史。這種“以物證史”的手法,讓那些復雜的傢族聯姻和佛羅倫薩的政變,變得具象可感。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些被供奉在博物館裏的傑作,背後隱藏著多少傢族間的利益交換、賄賂和秘密交易。書中最引人入勝的部分,是關於洛倫佐·美第奇如何利用他深厚的文化品味來“軟化”敵對勢力的手段,藝術品成瞭最精妙的政治武器。讀完後,我對文藝復興的理解從單純的“藝術爆發期”,上升到瞭一個充滿權謀與智慧的時代交鋒現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