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读书人典藏书系:大学全编
定价:39.80元
作者:道纪居士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157081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结合现实,《大学》对现代人如何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功立业等问题都有深刻而实用的指导意义。总的来说,《大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由内而外的。对内,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成就高尚的人格。再进一步,可以洗涤心灵,净化灵魂,以此让人好地感受生命之美。对外,《大学》指导性地提出了很多做事、处世的方式、方法,这些内容在实用性方面甚至远远超过了其他经典著作。说它是“初学入德之门”,一点都不为过。
基于上述种种,为了有助于读者对《大学》的理解,我们怀着弘扬中国传统道德的美好愿望,精心编著了《大学全编》一书。在《大学全编》中,我们在大限度地尊重原典的基础上,分别从原典、注释、翻译、评析、解读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注解和阐释,力求把圣人智慧的结晶流露在字里行间,以利于读者朋友们好地理解和实践。品味书香,诵读经典,愿您在充满睿思哲理的启迪中,实现理想人格,成就人生!
目录
一、经论章:三纲八目的追求
明德、亲民、至善为大学核心之道
适可而止,才能有所得
知其本末,善始善终
欲明德天下,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先致其知
有才智、见识,才可有真知灼见
探究事物原理就能认识明确
对事物有明确认识才能忠实诚信
意诚者,方能心思端正
心正者,方可提高品德修养
“身修”者,方能“齐家”
家和者,方可治国
治理好国家才能天下太平
上自天子,下至平民,都要以修身为根本
本性败坏者,难成大器
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二、美德章:将美好的品德发扬光大
时时自省,才能显明美德
修养身心,君子当“无所不用其极”
有美德的人无不使人崇敬
为君者要施行仁政
为臣者要做到恭敬
为子者要恪守孝道
为父母者要慈爱有加
与人交往要坚守信义
道德至善,民而能服
贤贤亲亲,民之不忘
三、格物致知章:凡事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审理诉讼要做到公平公正
让不法之徒不得“尽其辞”
抓住根本才是“知”的高境界
四、诚意章:君子当“慎其独”而“不自欺”
诚意的关键在于慎独
诚于中,必能形之于外
时刻记得有“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以德润身,心广体胖
五、正心章:修身以保持内心的中正为要
心有愤怒,则不得其正
心有恐惧,则不得其正
心有逸乐,则不得其正
心有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一切就无从谈起
六、齐家章:齐家之关键在于修养自身品德
对自己的亲人不能过于偏爱
不要对自己厌恶的人心存偏见
面对自己敬畏之人行为容易有所偏失
过度哀矜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傲慢懈怠的人不一无是处
看人要长短兼顾
对子女不可一味溺爱
七、治国章:家事,国事,事事相通
欲治国先齐其家
君子不出家门也可成教于国
孝顺之人方可事君
敬兄之人也能做到敬长
欲爱民如子先爱护子女
像保护孩子一样去保护人民
一国之命运系于一家和一人
一个人、一句话可以影响整个国家
以“仁”治国,才能赢得人心
先要求自己而后再去要求别人
兄弟和睦,可教化国民
八、平天下章:以人为本,仁德厚民
敬老恤孤垂范以德
自己厌恶的行为不要强加给别人
爱民所爱,憎民所憎
慎重行事,避免偏差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有德之人什么都会有的
德为本,财为末
重财轻德,本末倒置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不义之财终将会失去
世事无常,得“道”方能长久
为人处世,以善为宝
流亡在外,以亲为宝
品德高尚之人可堪重用
把奸佞小人驱逐
亲益远损,亲贤远愚
遇贤者应及时重用
遇奸邪小人要及时铲除
切不可做违背人性的事
君子得于信,失于骄
生财有大道
获取财富要遵循正道
为上者好仁,为下者必好义
尊崇仁义,成就大业
国库里的财富并非就是君王的
治国不应以捞取财富为目的
任用小人与国不利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近期读了一本名为《舌尖上的江湖:明清时期市井饮食风俗志》的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古代生活细节的全新认知。我原以为历史书总是聚焦于朝堂更迭和帝王将相,但这本书却将镜头聚焦在了烟火气的最底层——那些小贩、茶馆和街头巷尾的食客。作者引经据典,考证了“臭豆腐”的起源,追溯了“小笼包”的流变,甚至对古代的“外卖”——那些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伙计——都有细致入微的描写。最有趣的是,书中对比了不同阶层对同一食材的不同处理方式,反映了森严的社会等级。比如,同样是猪肉,贵族吃的是精致的“脍”,而贫民只能吃到粗粝的“杂烩”。这本书的文字非常生动,充满了市井的喧嚣和食物的香气,读得我口水直流,恨不得能穿越回那个时代,去尝尝那些失传已久的味道。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感,往往就蕴藏在这些最微不足道的日常饮食之中。
评分这本《书香氤氲:古籍修复的那些事儿》简直是为我这种沉迷于旧物魅力的人量身定做的。作者没有故作高深地堆砌学术术语,而是用一种近乎于讲故事的口吻,娓娓道来了那些尘封在故纸堆里的古籍,是如何在匠人的手中重获新生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飞虫蛀蚀”那一部分的描述,那种细微到令人心惊的破坏力,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提到用特制的粘合剂修复宋版孤本时,那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状态,我几乎能想象到修复师额头上细密的汗珠。书中配的那些高清的细节图,更是功不可没,让我这个外行人也能直观地感受到纸张纤维的脆弱与修复过程的精妙。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手册,更像是一部关于时间、耐心和敬畏的哲学书。每一次翻阅,都觉得自己的心性也跟着那些古老的纸张一起沉静了下来。它让我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读完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书架上那些略显破旧的书籍,它们似乎都带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
评分我最近沉浸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密码:美第奇家族的艺术赞助与权力游戏》这本书中,简直像被施了魔法。这不是一本枯燥的家族史,而是一部将艺术、金融、政治阴谋熔于一炉的史诗。作者的叙事结构设计得极为巧妙,她没有采用简单的线性时间轴,而是围绕着几件标志性的艺术品,比如某幅丢失的达芬奇草稿,或者某尊米开朗基罗的早期雕塑,来切入美第奇家族的权力扩张史。这种“以物证史”的手法,让那些复杂的家族联姻和佛罗伦萨的政变,变得具象可感。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些被供奉在博物馆里的杰作,背后隐藏着多少家族间的利益交换、贿赂和秘密交易。书中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是关于洛伦佐·美第奇如何利用他深厚的文化品味来“软化”敌对势力的手段,艺术品成了最精妙的政治武器。读完后,我对文艺复兴的理解从单纯的“艺术爆发期”,上升到了一个充满权谋与智慧的时代交锋现场。
评分《宇宙的低语:暗物质与引力波的猎手》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对物理学晦涩难懂的刻板印象。作者的叙事功力实在了得,他将那些抽象到令人头皮发麻的概念,比如“时空涟漪”和“WIMPs”,巧妙地融入到宏大的宇宙探索史诗中。整本书读下来,感觉自己不是在看科普读物,而是在跟随一群最勇敢的科学家,进行一场跨越星系的惊险旅程。尤其是在描述LIGO探测到第一个引力波信号时的场景,那种跨越百年的理论验证带来的震撼,被作者描绘得极富画面感和情感张力。我甚至能感受到那些科学家们在寂静的控制室里,等待数据的瞬间,心跳加速的紧张感。他没有回避数学公式的复杂性,但总能及时给出通俗易懂的类比来支撑,比如将引力波比作扔进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宇宙中传播的涟漪。读完此书,我不再觉得宇宙是遥不可及的冰冷存在,而是充满了尚未解开的谜团和无限可能性的狂野疆域。
评分关于《后工业时代的城市规划与人文关怀》这本书的体验,与我以往阅读的任何一本建筑或城市设计类的书籍都截然不同。它没有那种冰冷的蓝图和参数,反而充满了对“人”在钢筋水泥森林中存在的深刻反思。作者以犀利的笔触批判了过度追求效率和现代化的弊端,认为现代城市正在吞噬居民的“地方感”和社区连接。书中探讨的“第三空间”概念,即介于家庭和工作场所之外的公共领域,被描述得尤为动人。他通过对比欧洲老城区的步行街和新建的巨型购物中心,清晰地揭示了消费主义如何瓦解了邻里关系。我尤其欣赏作者提出的“慢速城市”理念,倡导在规划中引入更多非功能性的美学元素,比如随处可见的雕塑、不规则的街道布局,甚至是故意保留的“闲置空间”。这本书让我对居住的环境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它不再仅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容器,而是一个影响我们情绪、塑造我们社交模式的生命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