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规模灾害应对准备的容错规划方法
定价:128.00元
作者:李向阳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03052352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本专著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规模灾害应对任务容错规划方法,从时间跨度角度看,研究内容包括事件爆发前的应急准备阶段和事件爆发后的应急应对阶段;从横向截面角度看,研究内容包括大规模灾害应急应对顶层和基层任务容错规划模型。其主要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大规模灾害应急应对任务分解。(2)建立大规模灾害意外应对任务架构。(3)建立大规模灾害应对上层任务容错规划模型。(4)建立大规模灾害应对基层任务容错规划模型。(5)构建基层任务容错规划指南。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大规模灾害应对准备的容错规划方法》,带来的最深刻的思考,在于它对“完美”的颠覆。我们习惯于追求一个滴水不漏的计划,但大规模灾害的本质就是“不完美”,是混乱和失序。作者的“容错”理念,正是基于对这种“不完美”的接受和适应。它不是教你如何避免灾难,而是教你如何在灾难来临时,即使一切计划都失效,依然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持核心功能,并且快速恢复。书中关于“弹性”的论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弹性不是僵硬的应对,而是灵活的适应。它体现在系统的设计、组织的运作,甚至是决策者的心态上。书中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展示了缺乏容错规划所带来的惨痛教训,以及成功实施容错策略所带来的显著成效。这让我意识到,容错规划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一种将不确定性纳入考量的审慎态度。它鼓励我们在准备过程中,就预设各种“可能失效”的场景,并提前设计应对方案,这远比事后亡羊补牢来得有效得多。
评分这本《大规模灾害应对准备的容错规划方法》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并没有落入俗套地去罗列各种灾害场景和应急预案,而是从一个更宏观、更根本的层面探讨了“准备”这件事。作者反复强调“容错”的概念,这一点非常触动我。以往我们谈论准备,似乎总是在预设一个最优化的、几乎不会出错的场景,然后围绕它构建一套流程。但现实是,大规模灾害本身就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任何预案在极端情况下都可能失效。书里提出的容错规划,不是一种“如果…就…”的机械操作,而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一种将“失效”作为常态来设计的哲学。它鼓励我们在设计准备方案时,就预设各种可能的中断、偏差甚至彻底的失败,并提前思考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依然能够维持核心功能,如何快速恢复,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这种视角非常具有前瞻性,它让我们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做”,更是“即使做不到,我们还能怎么办”。书中对不同层级的容错机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技术层面(如冗余系统、备份机制),到组织层面(如多点授权、灵活指挥),再到信息层面(如去中心化信息共享),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指导。尤其是在信息通信中断的场景下,如何保持信息的流通和决策的制定,这部分内容是其他许多应急管理书籍中较少触及的。
评分《大规模灾害应对准备的容错规划方法》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以往对灾害准备的认知。我以前总觉得,灾害准备就是制定详尽的计划,把每一步都规划清楚。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对于大规模灾害而言,最致命的往往是计划的僵化和对意外的低估。作者提出的“容错规划”概念,简直是为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量身定做的。它不是让我们去追求一个完美的、不会出错的预案,而是让我们学会如何在计划失效、系统崩溃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最低限度的运转,并且能够快速地自我修复和调整。书中对“冗余”和“弹性”的阐述,让我看到了很多之前忽略的细节。比如,在资源分配上,我们是不是应该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而不是把所有资源都压在“最优解”上?在信息系统上,除了主系统,是否需要有备用的、甚至完全不同架构的备份方案?这些都是非常实际的问题,而且作者给出的建议都非常有操作性。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个观点,就是容错规划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评估、演练和调整。这让我意识到,灾害准备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动态性和适应性,而不是静态的文档。
评分不得不说,《大规模灾害应对准备的容错规划方法》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并没有局限于罗列灾害类型,而是深入到“准备”的底层逻辑。作者的核心观点——“容错规划”,听起来有些反直觉,但细细品味,却充满了智慧。它并非鼓励我们制造错误,而是让我们承认在极端情况下,错误和失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的准备工作,不应该仅仅是“如何不犯错”,更应该包含“即使犯错,也能应对”的策略。书中对不同层面的容错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技术架构的冗余设计,到组织管理中的授权分散,再到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都提供了富有洞察力的分析。这些内容非常有启发性,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现有的准备体系。例如,在信息通信方面,我们往往依赖于中心化的系统,一旦这些系统被摧毁,整个应对体系就会瘫痪。书中的容错思路,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鼓励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信息保障体系,确保在最坏的情况下,关键信息依然能够流通。
评分读完《大规模灾害应对准备的容错规划方法》,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关于“韧性”的深度洗礼。这本书不是那种告诉你“一旦发生xxx,你就应该立即做xxx”的教科书,而是更像一个哲学家在引导你思考“准备”的本质。作者的“容错”理念,在我看来,是一种对现实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的深刻洞察。他不是教你如何避免灾难,而是教你如何在灾难发生后,即使一切都乱了套,依然能够有序运转。这种“容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备份或冗余,更是一种心态上的准备,一种承认不完美、拥抱不确定性的姿态。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弹性”的讨论,它描述了系统在受到冲击后,如何能够快速吸收能量,并恢复到接近原有状态,甚至在某些方面变得更强。这种“弹性”体现在多个层面,比如组织的适应性、资源的调度灵活性、以及个体应对压力的能力。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示了不同容错策略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有的成功避免了二次灾难,有的则因为缺乏容错而陷入了更深的困境。这种对比非常有说服力,也让我对容错规划的重要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为大规模灾害做准备,更是为未来一切不确定性做准备,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安全思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