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用环保编织带手编篮筐
定价:49.00元
作者:古木明美;陈亚敏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349897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色彩与花纹邂逅,造型与创意融合。在篮子筐子的色彩组合与造型创意中,我们所感受到的生活,是一种美,更是一种艺术。她点缀了生活,了生活,为繁忙的我们带来无限的放松,为平淡的生活带来意外的惊艳,为居家的我们带来更高的品位。提篮、收纳筐、套篓,本是我们离不开的、也是极为普通的家居用品。然而本书所呈现的是,色调花纹相互交错,网格设计灵感涌动,文化元素饱满体现。真可谓是一篮多用,一筐多盛,一篓多容。简约、复古、浪漫,轻松、悠然、诗情,浑然一体。我们爱生活,爱环保,爱编织。那就用环保编织带手工编织吧!环保节约,是高尚生活的选择。我们和环保编织带的巧遇,编织出色彩多多、质感棒棒的手编篮筐。快慢生活,自在选择。
内容提要
《用环保编织带手编篮筐》共72页,从前到后分为目录、作品(彩图加文字)简介、生态工艺材料(即环保编织带)及各种工具,生态工艺(即用环保编织带材质)编织基础、编织方法等部分,介绍了采用环保编织带编织六角眼篮子、手提篮子、收纳筐、圆底收纳筐、提手筐、带盖筐、带盖筐篓等14种篮子与筐子的方法。文中彩图引人兴趣,编织图片清晰、编织步骤简明,图文结合,是一本简单易懂的手工编织篮子与筐子的指导书。
目录
简约风提篮 作品展示:第4页/编织方法:第33页
六角眼提篮 作品展示:第6页/编织方法:第44页
北欧风收纳筐 作品展示:第8页/编织方法:第36页
马尔凯提篮 作品展示:第9页/编织方法:第29页
复古风带盖提篮 作品展示:0页/编织方法:第53页
竖款扁平提篮 作品展示:2页/编织方法:第24页
大号收纳筐 作品展示:3页/编织方法:第70页
圆形底收纳筐 作品展示:4页/编织方法:第41页
北欧风提筐 作品展示:5页/编织方法:第48页
菱形花纹底收纳盘 作品展示:6页/编织方法:第39页
刺绣装饰提篮 作品展示:7页/编织方法:第58页
细长形提篮 作品展示:8页/编织方法:第50页
少女风提篮 作品展示:9页/编织方法:第63页
北欧风带盖套篓 作品展示:第20页/编织方法:第66页
环保编织带及各种工具 第22页
环保编织带编织基础 第22页
编制方法 第22页
作者介绍
古木明美是日本的手工编织老师,并从事手工图书创作,在日本深受手工编织爱好者的关注和欢迎。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对手工艺品有偏执追求的人,总觉得机器批量生产的东西少了那么一丝“人味儿”。拿到这本书时,我主要关注的是其设计美学和作品的实用性。不得不说,古木明美女士(以及译者陈亚敏女士的努力)带来的作品集,展现了一种令人惊叹的日式侘寂美学与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那些篮筐,形态各异,有的线条简洁流畅,带着禅意的宁静;有的则充满了民族风情,色彩搭配大胆却又和谐。最让我心动的是,它没有将环保材料的运用局限于粗糙和简朴,反而通过精湛的编织手法,提升了这些材料的质感,让成品看起来完全可以跻身于高档家居饰品的行列。我尝试制作了一个用于收纳厨房毛巾的小筐,在编织的过程中,我明显感受到材料在手中逐渐定型、变硬的过程,这是一种非常踏实的成就感。书中的步骤分解得非常到位,但更关键的是,它鼓励读者在掌握基础结构后,大胆进行个性化创作,比如尝试混合不同粗细的“带子”,或者改变提手的结构。这套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图纸,更是一套创造美学的系统方法论。
评分这本关于环保编织艺术的书籍,简直是为我这种热衷于手工制作又对可持续生活方式充满向往的人量身定做的指南。我一直觉得,用天然或回收的材料进行创作,不仅能带来心灵上的满足,更是一种对地球的温柔回馈。翻开这本书的首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色彩斑斓、质感独特的编织带,它们似乎在低语着各自的前世今生——也许是旧衣物的边角料,也许是植物的纤维,被赋予了第二次生命。作者的文字叙述非常细腻,不同于那些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环保书籍,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将一块块看似平凡的材料,通过巧妙的编织技巧,转化为实用又美观的篮筐。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基础技法的讲解,那些关于如何准备材料、如何处理边缘、以及不同纹理的交错运用,都配有清晰的图解。即便是初学者,也能从中找到自信,不再畏惧复杂的编织过程。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教会你一项技能,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日常废弃物——原来,垃圾堆里藏着无限的创意和可能。
评分对于我这种动手能力一般,但对家居环境的美化有着强烈愿望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极大地降低了“手工制作高品质物品”的门槛。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聪明,它不是线性地从A到Z教授,而是通过不同难度和用途的作品作为案例,穿插讲解核心技术。比如,先展示一个用硬挺的麻绳制作的圆形花盆套,让你掌握基础的底座编织和垂直上升的技巧;紧接着,再用柔软的布条编织一个可折叠的洗衣篮,让你体会材料软硬对方成型的影响。这种“对比学习法”让知识点吸收得更牢固。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对于提升读者的“空间感知能力”有奇效。编织篮筐本质上是在三维空间内进行创作,如何控制弧度和高度,如何确保承重力,这些都需要空间想象力。书中的剖面图和侧视图的结合使用,有效地弥补了纯文字描述的不足,让我能清晰地预判自己手中材料的最终形态。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可以伴随创作者从新手走向熟稔的经典手工教程。
评分坦白讲,我最初对这类主题的书籍抱有疑虑,总觉得它们可能过于理想化,难以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落地执行。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扭转了我的看法。它的实用主义精神非常强烈,没有过多的空泛口号,而是直接聚焦于“如何动手做”。其中关于材料来源的探讨部分,虽然篇幅不长,却非常切中要害,它引导我开始留意小区垃圾分类中那些常被忽略的纺织品残余。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编织,不如说是一次对“再利用”哲学的深度体验。书中的编织密度、张力控制的技巧讲解,细致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这对于追求完美主义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我特别喜欢它介绍的一种特殊的收边处理,它让原本脆弱的边缘变得坚固耐用,极大地延长了篮筐的使用寿命,这本身就是对环保理念最实际的践行。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值得称赞,大气的留白,清晰的步骤图,让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即便是长时间专注于复杂的编织针法后,再看设计图,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
评分我是一个长期关注国际手工艺发展趋势的人,这本书无疑代表了当代DIY文化中“慢生活”与“可持续”两大核心脉络的交汇点。这本书的作者和译者在选择展示的作品类型上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涵盖了从入门级的小型收纳盒到结构复杂的户外储物容器。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书中并未回避环保材料在韧性、染色均匀度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挑战,反而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例如,针对某些回收材料可能有的异味,书中提到了一个使用天然植物浸泡去除气味的独家秘方,这个细节处理得极其到位,体现了作者对作品长期使用的深度考量。此外,它还附带了一个简短的“工具箱”指南,列举了哪些是必不可少的,哪些是锦上添花的,帮助读者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和囤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沉稳而富有教诲性,它不是在推销产品,而是在传递一种生活态度——那就是尊重每一份材料的价值,并用耐心去雕琢时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