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學術英語(人文):學生用書(高等學校專門用途英語(EAP)係列教材)
:37.90元
作者:範燁 王建偉 主編
齣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7-1
ISBN:9787513516952
字數:
頁碼:16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5kg
目錄
1 The Art of Literature
The Scope and Content of Literature
Introducing Creative Writing
Types of Literature: the Genres
2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
The Reading Process and Literary Theory
The Will Not to Power, but to Self-Understanding
First Wave of Feminist Criticism: Woolf and de Beauvoir
3 Reading and Writing About Novels
How to Write About Hemingway
Harry's Final Fantasy: Last Time's the Charm
The Lost Generation
4 Appreciation of Poetry
What Is Poetry?
Images: Simile and Metaphor
Emily Dickinson
5 Studying History:Why and How?
Why Study History?
The Proper Attitude
Historical Knowle and Collective Memory
6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The Sense of Time in Chinese Historical Thinking
Significance of History in Greece and Rome
The Axial Age
7 Truth and Objectivity in Historical Research
The Empirical Approach to Historical Research
Dilemmas with Historical Truth
Being a Historian
8 Underst and ing Philosophy
What Is Philosophy?
The Difficulty of Philosophy
The Greek Miracle
9 Modern Philosophy
The Rise of Modern Philosophy
Experiments in Philosophy
Socrates and Descartes
10 Chinese Philosophy
Taoism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Chinese Buddhist Ethics
Additiona lMaterial
Glossary
References
內容提要
《學術英語:人文》屬“高等學校專門用途英語(ESP)係列教材”中的“學術英語”類,專門針對文學、曆史、哲學專業的學生,以“用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教育學理念為指導思想,以英語這一語言為載體,幫助學生學習瞭解專業知識,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和解決問題能力,同時,體會、理解、和運用語言。強調培養學生恰當、得體地使用學術英語(academic English)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
從排版和編輯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處理簡直是一場災難。大量的注釋和腳注擠占瞭本就有限的頁麵空間,使得正文的閱讀流暢性大打摺扣。更嚴重的是,版麵設計極度擁擠,段落之間缺乏必要的留白,導緻眼睛在閱讀長難句時難以找到焦點。很多關鍵的術語和例句並沒有得到適當的強調,它們混雜在密密麻麻的文字流中,非常容易被忽略。此外,教材中引用的參考文獻或背景資料的標注也顯得非常隨意和不規範,這對於一本嚴謹的學術用書來說是不可接受的疏忽。有時候,我需要花上額外的時間去猜測某個術語的準確齣處或更詳細的背景信息,因為教材本身沒有提供足夠的引導。這反映齣在編輯環節,齣版方明顯缺乏對學術教材齣版規範的尊重和細緻的把控,使得整本書的閱讀體驗從頭到尾都充滿瞭“阻力感”,而非“引導感”。
評分我不得不提一下這本書的“人文”主題定位,這本應是其亮點所在,但實際內容與宣傳嚴重不符。當教材名為“學術英語(人文)”時,我期待能看到對哲學、曆史、文學、藝術等領域核心概念的英語闡述,並圍繞這些主題進行深入的語言學習。然而,實際選取的閱讀材料內容非常分散且膚淺,涉及的話題像是從各種不相關的科普讀物中隨意剪切拼湊而成,缺乏一個貫穿始終的、具有深度的人文思想脈絡。很多選文的深度遠達不到“學術”的門檻,更像是高中階段的閱讀材料,用詞和句式也顯得過於簡單,完全無法體現人文領域特有的復雜性和思辨性。這種名不副實的現象,極大地削弱瞭教材的專業性和吸引力。學習過程中,我感受不到任何與“人文精神”相關的熏陶,反而像是在進行一次零散的、毫無重點的英語詞匯掃盲,這對於抱著提升專業素養期望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浪費時間和精力的行為。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實在太讓人摸不著頭腦瞭,那種深藍色調配上略顯老舊的字體,第一眼看上去就像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教輔讀物,完全沒有現代教材應有的那種活力和吸引力。我原本是希望能找到一本能緊跟學術前沿、排版清晰、圖文並茂的教材,結果拿到手裏卻感覺像是在翻閱一本厚重的工具書。內頁的紙張質量也有些粗糙,長時間閱讀很容易産生視覺疲勞,尤其是在晚上開著颱燈看的時候,那種反光感簡直讓人抓狂。我理解學術類教材可能更注重內容而非形式,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犧牲讀者的閱讀體驗。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本好的教材首先得讓人願意打開它,而這本的“外錶”顯然在這方麵失分不少。每次看到它擺在書架上,總會産生一種莫名的壓抑感,仿佛在提醒我接下來的學習會是枯燥乏味的苦役,而不是一場充滿啓迪的探索。希望齣版方能在後續的印刷或改版中,能在這方麵投入更多心思,畢竟,好的“顔值”也是吸引讀者的第一生産力。
評分這本書的練習部分設計得相當老套,幾乎完全是傳統應試教育的影子。大量的選擇題和簡單的句子翻譯占據瞭大部分篇幅,這些練習的難度設置似乎也停滯在瞭多年前的標準上,對於已經具備一定英語基礎的學生來說,很多題目顯得過於基礎,做起來索然無味,起不到鞏固和提升的作用。更令人沮喪的是,對於那些需要精進學術寫作技巧的學生,教材提供的寫作提示和範例少得可憐,而且那些範例本身也顯得陳舊且缺乏說服力。我渴望看到更具挑戰性的、要求批判性思維的任務,比如要求對某篇學術論點進行分析、重構或反駁的練習,但這些在書中幾乎找不到蹤影。教材似乎隻關注“正確地使用”語言,而完全忽略瞭“有策略地使用”語言進行有效學術交流的關鍵。如果一本EAP教材不能教會學生如何像學者一樣思考和錶達,那麼它的存在價值就大打摺扣瞭。練習冊的答案和解析也標注得不夠清晰,有時甚至會讓人對教材本身的準確性産生懷疑。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感到非常睏惑,它似乎更傾嚮於將一堆零散的語法規則和詞匯列錶堆砌在一起,而非構建一個循序漸進、邏輯嚴密的學習路徑。作為一本聲稱是為高等院校學生設計的EAP教材,它在“學術語境化”方麵的處理顯得力不從外。很多所謂的“學術詞匯”講解得過於孤立,缺乏在真實學術語篇(比如研究論文摘要、會議發言稿)中的實際應用示範。我花瞭大量時間去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但一到實際的寫作或閱讀任務中,卻發現自己依然不知所措,難以將學到的知識點靈活地遷移到具體的學術場景裏。這就像是學瞭一堆零件的名稱,卻不知道如何將它們組裝成一颱能運轉的機器。教材應該起到“橋梁”的作用,連接理論與實踐,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堵密不透風的牆,讓我不得不費力地尋找外部資源來填補這些實踐上的空白。整體的課程設計缺乏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更像是填鴨式的灌輸,讓人感到學習過程十分被動和低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