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想要的育儿书
定价:49.80元
作者:周湘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10418297
字数:
页码:29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9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我想要的育儿书》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熟手爸妈更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从娇嫩的小婴儿,到四肢活跃、能说会道的宝宝,孩子的成长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传统的育儿,爸妈们都靠着内在的护犊之情和一点慧心,去琢磨规律,从而归纳出一些育儿的窍门、方法。而今爸妈在养育宝宝时,更应该先掌握宝宝生长发育、生理的代谢、心理的变化等各方面的规律:掌握宝宝的营养需要,如宝宝每个月龄段所需的营养素克数;掌握宝宝的动作发展家规律,如宝宝什么时候抬头、站立、抓握等能力的发展程度等。可以说,而今人们对生命成长的透视已经达到十分细微的地步了。当然,除此外新手爸妈需要的还是耐心和爱心,而这一点,蕴藏在人的血脉与心性中。从成为准爸妈开始,育儿这份热情就已经生根发芽了。
目录
1个月 新生儿期
新生儿的发育情况
新生儿概念及其分类
新生儿的体格发育
新生儿的心智发育
新生儿的感知觉发育
新生儿特有的生理现象
生理性黄疸不会是肝炎吧
宝宝面部表情很怪
宝宝脱皮是怎么回事
宝宝头发稀少、脱发正常吗
“马牙”是什么
宝宝乳房为什么会肿胀
宝宝的尿液呈红色是为什么
宝宝有产瘤要紧吗
宝宝的大便怎么呈绿色
宝宝呼吸急促正常吗
为什么宝宝四肢抽动,下巴抖动
宝宝怎么总是屈曲着四肢
宝宝出生后体重不升反降
新生儿的动作反射
觅食反射
吸吮反射
抓握反射
惊吓反射
吞咽反射
踏步反射
巴宾斯基反射
新生儿的喂养方法
新生儿所需营养物质表
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
混合喂养
新生儿的日常护理
新生儿的四季护理
脐带护理,预防感染
抱宝宝的姿势要正确
给新生儿洗澡的正确方法
注意为小宝宝保暖
宝宝的五官护理
如何清洗宝宝的囟门
学会给宝宝穿脱衣
小宝宝戴手套害处多
新生儿的睡眠特点
照顾宝宝睡觉的注意事项
照顾宝宝,要调整不当的情绪
保持宝宝食具、寝具的洁净
母乳喂养要注意卫生
给宝宝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
防止宝宝受到意外伤害
给新生儿做体检
纸尿裤和尿布的选择
谨慎选购宝宝衣物、床具
新生儿用药要谨慎合理
新生儿易发疾病与预防
黄疸
鹅口疮
湿疹
肺炎
腹泻
便秘
发烧
早产儿喂养与护理
早产儿概念及特点
早产儿喂养方法
早产儿护理方法
新生儿早期智能开发
小宝宝游泳好处多
用鲜艳色彩锻炼宝宝视觉能力
尊重小宝宝的个性
小宝宝需要剃掉胎发吗
如何预防小宝宝红臀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小宝宝为什么容易呕吐
小宝宝突脐要紧吗
宝宝哭闹的常见原因
宝宝特别嗜睡是怎么回事
宝宝长得不好看
宝宝脸上有好多小白点
到底用不用安慰奶嘴
宝宝不好好吃奶怎么办
宝宝睡觉时发出“吱吱”声的原因
让宝宝停止打嗝的方法
宝宝不停打喷嚏是什么原因
宝宝总是鼻塞怎么办
胎脂需要清除吗
新生儿免疫
接种卡介苗
接种乙肝疫苗
本月注意事项
经常让宝宝晒太阳
小宝宝要注意补充水分
让宝宝感受爸爸妈爱
……
1-2个月
2-3个月
2-3个月
3-4个月
4-5个月
5-6个月
6-7个月
7-8个月
8-9个月
9-10个月
10-11个月
11-12个月
13-14个月
14-15个月
15-16个月
16-17个月
17-18个月
18-21个月
21-24个月
24-27个月
30-33个月
33-36个月
作者介绍
周湘,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医师,1982年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和儿科系,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至今。曾分别在巴黎和东京儿童医院进修。国际病组织成员,曾获国际病奖学金。《中华儿科》杂志特约审稿专家。擅长儿科内科常见病,精通儿科病。曾出版《小儿腹泻防治》《婴幼儿用药常识》《儿童用药常识》《儿童出疹性疾病防治》《儿童手足口病防治》等多部儿童科普保健书。
文摘
保持肚脐千爽为什么要让宝宝肚脐保持干爽呢?因为宝宝肚脐上即将脱落的脐带是一种坏死组织,很容易感染上细菌。所以宝宝的脐带一旦被水或被尿液浸湿,爸爸妈妈要马上用干棉球或干净柔软的纱布擦干,然后用酒精棉签消毒。脐带脱落之前,不能让宝宝泡在浴盆里洗澡,可以让妈妈抱着宝宝,先洗上半身,擦干后再洗下半身。
不要让尿布或农服摩擦脐带残端
护理刚出生的宝宝,除了要每天清洁月十脐和保持肚脐干爽,爸爸妈妈还要避免农服和尿布对宝宝脐部的刺激。可以将尿布前面的上端往下翻一些,以减少对脐带残端的摩擦。
脐带不脱落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宝宝的脐带会慢慢变黑、变硬,并于出生后1~2周脱落。如果宝宝的脐带2周后仍未脱落,要仔细观察脐带的情况,只要没有感染迹象,即没有红肿、化脓或大量液体从脐窝中渗出的情况,爸爸妈妈就不用扣心,待其门然脱落即可。脐带的分泌物是什么宝宝肚脐里渗出一些米汤样的液体,到底是什么呢?这是在脐带脱落的表面还没有完伞长好时,从肉芽组织里渗出的液体。爸爸妈妈可用75%的酒精轻轻擦干净,一般一天1~2次,2~3天后脐窝就会干燥。但爸爸妈妈要注意的是,如果肚脐的渗m液像脓液或有恶臭味,说明脐部可能出现了感染,这种情况下,要带宝宝去医院。
……
序言
育儿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带好小宝宝。妈妈既要懂喂养,又要懂护理。还要懂教育。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养育0-3岁宝宝的各种实用知识。把新、前沿、实用的育儿理念呈现给新妈妈。帮助您变身育儿达人。新妈妈一书在手。就可轻松解决育儿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
——育儿杂志编辑 宁馨
本书是按宝宝月龄来编排的,您不必一次读完整本书。而可以根据宝宝的不同月龄来查找相关内容。
本书具体到每个月龄宝宝的特征和可能遇到的特殊问题。哪些是需要特别对待的。哪些是无需在意的,非常详尽。
有了宝宝后时间宝贵。按月编排能帮妈妈们节省宝贵的时间,让妈妈们更方便地阅读。
——儿科专家 高淑珍
我近期读到一本关于“界限感”的书,虽然具体的名字我已经有些模糊了,但它所阐述的“规则与自由的平衡”的理念,却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作者深入剖析了在家庭教育中,设定清晰界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既保证孩子的安全和成长,又不剥夺他们的自由探索的空间。书中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说家庭教育就像是在为孩子建造一座“安全围栏”,这个围栏不是为了限制孩子,而是为了让他们在安全的范围内自由奔跑。围栏的高度和材质,以及围栏的设置,都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来调整。作者详细列举了不同年龄段孩子在设定界限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家长应该如何应对。比如,对于幼儿,可能需要明确“不能碰电插座”这样的生存安全规则;而对于大龄儿童,则可能需要讨论“何时回家”、“如何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等生活习惯和社交规则。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强调,界限的设定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让孩子理解行为的后果,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控力。同时,在设定界限的同时,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做出自己的决定。这本书让我明白,界限感是一种爱的表现,它能帮助孩子建立对自我和他人的尊重,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稳健。
评分我最近看了一本关于培养孩子“内在驱动力”的书,虽然书名我记不清了,但里面关于“兴趣引导”的论述,却给了我很多启发。作者认为,很多家长总是习惯于“输入式”的教育,比如报各种补习班,教孩子各种技能,但却忽略了激发孩子内心真正的兴趣。书里举了一个例子,说是一个孩子对恐龙非常着迷,每天都在研究恐龙的书,画恐龙的画。他的家长并没有强迫他去学习其他“更有用”的知识,而是积极地为他创造条件,比如带他去博物馆,买相关的书籍,甚至鼓励他自己动手制作恐龙模型。结果,这个孩子不仅对恐龙的知识了解得非常深入,还因此培养了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作者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某件事物发自内心地产生好奇和热爱时,他会主动去学习,去探索,去解决问题,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学习体验。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扮演的是一个“兴趣的引导者”和“资源的提供者”,而不是一个“知识的灌输者”。我们需要做的,是去发现孩子内心真正的火花,然后小心地呵护它,让它燃烧得更旺盛。它也让我反思,我过去是否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他们内心真正的热爱。
评分我最近翻阅了一本关于童年发展心理学的书,虽然名字好像是关于“想要”的育儿,但其中关于“自主探索”的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详细地描绘了不同年龄段孩子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的特点,以及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比如,对于一岁多的孩子,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抓握、触摸、啃咬各种东西。家长在这个阶段的任务,不是限制他们的探索,而是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可以尽情地去尝试。书里举了个例子,说是一个孩子在玩积木时,总是把积木堆得歪歪扭扭,然后又推倒。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笨”或者“没有效率”,急于纠正他们的“错误”玩法。但作者强调,这种看似“无意义”的反复尝试,正是孩子学习空间感知、因果关系以及锻炼精细动作的重要途径。家长需要做的,是静静地观察,适时地提供支持,比如当孩子需要更稳固的支撑点时,可以递过去一块更大的积木,而不是直接告诉他“应该这样做”。更让我触动的是,作者还提到了“适度的失败”对孩子成长的积极意义。她认为,孩子在探索过程中偶尔的失败,比如搭好的积木倒塌,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能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挫折,如何从中学习并调整策略。这本书让我对“放手”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意识到,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是培养他们独立性和创造力的基石。
评分最近读到一本育儿书,虽然名字我记不太清了,但是它讲的一些内容却让我回味无穷。我记得其中有一章特别深入地探讨了“情绪接纳”这个概念。作者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比如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大哭,或者因为不被理解而沉默,来分析家长是如何在这些时刻做出反应的。书里举了一个例子,说是有个家长,面对孩子因为吃不到糖果而崩溃大哭时,第一反应是批评孩子“多大的人了还哭哭啼啼”,然后强行把孩子拉走。但书里接着分析了,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没有解决孩子的负面情绪,反而可能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感受是不被重视的,长期以往可能会导致孩子压抑真实情感。作者提倡的是,在孩子情绪爆发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评判,而是蹲下来,用平静的语气表达理解,比如“我知道你现在很伤心,因为你很想要那个糖果,但是现在不能吃,对吗?” 这种看似微小的改变,却能极大地影响孩子对情绪的认知和处理方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育儿不仅仅是教孩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在处理孩子情绪时的很多不妥之处,也让我对未来的育儿之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我偶然读到一本关于亲子沟通的书,虽然我不太记得具体书名了,但其中关于“倾听”的部分,却让我受益匪浅。书里花了很多篇幅来阐述,我们常以为自己很会倾听,但实际上,我们更多的是在“等自己说话”或者“一边听一边评判”。作者通过一些对话场景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有效倾听和无效倾听的区别。比如,孩子兴高采烈地分享他在学校里遇到的趣事,家长可能一边玩手机一边“嗯嗯啊啊”地回应,这种回应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并没有真正关心他的分享,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不再愿意和家长分享内心的喜悦和烦恼。而有效倾听,则意味着放下手中的事情,眼神交流,用肢体语言回应,并且适时地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孩子继续深入地表达。书中还提到了“积极倾听”的技巧,比如复述孩子的话,确认自己是否理解正确,或者用自己的话来回应,表达同理心。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说,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家长给出建议或者解决方案,而是希望得到被理解和被支持的感觉。通过学习这些倾听的技巧,我开始有意识地在和孩子的日常交流中运用,发现效果真的非常不一样。孩子会更愿意开口,也会感到被尊重和被重视,这为我们之间建立更深厚的信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