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我想要的育兒書
定價:49.80元
作者:周湘
齣版社:新世界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10418297
字數:
頁碼:29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9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我想要的育兒書》沒有人天生會做父母,熟手爸媽更不是一朝一夕練成的。從嬌嫩的小嬰兒,到四肢活躍、能說會道的寶寶,孩子的成長變化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傳統的育兒,爸媽們都靠著內在的護犢之情和一點慧心,去琢磨規律,從而歸納齣一些育兒的竅門、方法。而今爸媽在養育寶寶時,更應該先掌握寶寶生長發育、生理的代謝、心理的變化等各方麵的規律:掌握寶寶的營養需要,如寶寶每個月齡段所需的營養素剋數;掌握寶寶的動作發展傢規律,如寶寶什麼時候抬頭、站立、抓握等能力的發展程度等。可以說,而今人們對生命成長的透視已經達到十分細微的地步瞭。當然,除此外新手爸媽需要的還是耐心和愛心,而這一點,蘊藏在人的血脈與心性中。從成為準爸媽開始,育兒這份熱情就已經生根發芽瞭。
目錄
1個月 新生兒期
新生兒的發育情況
新生兒概念及其分類
新生兒的體格發育
新生兒的心智發育
新生兒的感知覺發育
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
生理性黃疸不會是肝炎吧
寶寶麵部錶情很怪
寶寶脫皮是怎麼迴事
寶寶頭發稀少、脫發正常嗎
“馬牙”是什麼
寶寶乳房為什麼會腫脹
寶寶的尿液呈紅色是為什麼
寶寶有産瘤要緊嗎
寶寶的大便怎麼呈綠色
寶寶呼吸急促正常嗎
為什麼寶寶四肢抽動,下巴抖動
寶寶怎麼總是屈麯著四肢
寶寶齣生後體重不升反降
新生兒的動作反射
覓食反射
吸吮反射
抓握反射
驚嚇反射
吞咽反射
踏步反射
巴賓斯基反射
新生兒的喂養方法
新生兒所需營養物質錶
母乳喂養
人工喂養
混閤喂養
新生兒的日常護理
新生兒的四季護理
臍帶護理,預防感染
抱寶寶的姿勢要正確
給新生兒洗澡的正確方法
注意為小寶寶保暖
寶寶的五官護理
如何清洗寶寶的囟門
學會給寶寶穿脫衣
小寶寶戴手套害處多
新生兒的睡眠特點
照顧寶寶睡覺的注意事項
照顧寶寶,要調整不當的情緒
保持寶寶食具、寢具的潔淨
母乳喂養要注意衛生
給寶寶營造良好的室內環境
防止寶寶受到意外傷害
給新生兒做體檢
紙尿褲和尿布的選擇
謹慎選購寶寶衣物、床具
新生兒用藥要謹慎閤理
新生兒易發疾病與預防
黃疸
鵝口瘡
濕疹
肺炎
腹瀉
便秘
發燒
早産兒喂養與護理
早産兒概念及特點
早産兒喂養方法
早産兒護理方法
新生兒早期智能開發
小寶寶遊泳好處多
用鮮艷色彩鍛煉寶寶視覺能力
尊重小寶寶的個性
小寶寶需要剃掉胎發嗎
如何預防小寶寶紅臀
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小寶寶為什麼容易嘔吐
小寶寶突臍要緊嗎
寶寶哭鬧的常見原因
寶寶特彆嗜睡是怎麼迴事
寶寶長得不好看
寶寶臉上有好多小白點
到底用不用安慰奶嘴
寶寶不好好吃奶怎麼辦
寶寶睡覺時發齣“吱吱”聲的原因
讓寶寶停止打嗝的方法
寶寶不停打噴嚏是什麼原因
寶寶總是鼻塞怎麼辦
胎脂需要清除嗎
新生兒免疫
接種卡介苗
接種乙肝疫苗
本月注意事項
經常讓寶寶曬太陽
小寶寶要注意補充水分
讓寶寶感受爸爸媽愛
……
1-2個月
2-3個月
2-3個月
3-4個月
4-5個月
5-6個月
6-7個月
7-8個月
8-9個月
9-10個月
10-11個月
11-12個月
13-14個月
14-15個月
15-16個月
16-17個月
17-18個月
18-21個月
21-24個月
24-27個月
30-33個月
33-36個月
作者介紹
周湘,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兒科主任醫師,1982年研究生畢業於武漢同濟醫科大學醫療係和兒科係,從事兒科臨床工作至今。曾分彆在巴黎和東京兒童醫院進修。國際病組織成員,曾獲國際病奬學金。《中華兒科》雜誌特約審稿專傢。擅長兒科內科常見病,精通兒科病。曾齣版《小兒腹瀉防治》《嬰幼兒用藥常識》《兒童用藥常識》《兒童齣疹性疾病防治》《兒童手足口病防治》等多部兒童科普保健書。
文摘
保持肚臍韆爽為什麼要讓寶寶肚臍保持乾爽呢?因為寶寶肚臍上即將脫落的臍帶是一種壞死組織,很容易感染上細菌。所以寶寶的臍帶一旦被水或被尿液浸濕,爸爸媽媽要馬上用乾棉球或乾淨柔軟的紗布擦乾,然後用酒精棉簽消毒。臍帶脫落之前,不能讓寶寶泡在浴盆裏洗澡,可以讓媽媽抱著寶寶,先洗上半身,擦乾後再洗下半身。
不要讓尿布或農服摩擦臍帶殘端
護理剛齣生的寶寶,除瞭要每天清潔月十臍和保持肚臍乾爽,爸爸媽媽還要避免農服和尿布對寶寶臍部的刺激。可以將尿布前麵的上端往下翻一些,以減少對臍帶殘端的摩擦。
臍帶不脫落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寶寶的臍帶會慢慢變黑、變硬,並於齣生後1~2周脫落。如果寶寶的臍帶2周後仍未脫落,要仔細觀察臍帶的情況,隻要沒有感染跡象,即沒有紅腫、化膿或大量液體從臍窩中滲齣的情況,爸爸媽媽就不用扣心,待其門然脫落即可。臍帶的分泌物是什麼寶寶肚臍裏滲齣一些米湯樣的液體,到底是什麼呢?這是在臍帶脫落的錶麵還沒有完傘長好時,從肉芽組織裏滲齣的液體。爸爸媽媽可用75%的酒精輕輕擦乾淨,一般一天1~2次,2~3天後臍窩就會乾燥。但爸爸媽媽要注意的是,如果肚臍的滲m液像膿液或有惡臭味,說明臍部可能齣現瞭感染,這種情況下,要帶寶寶去醫院。
……
序言
育兒是一項係統工程。要想帶好小寶寶。媽媽既要懂喂養,又要懂護理。還要懂教育。本書全麵係統地介紹瞭養育0-3歲寶寶的各種實用知識。把新、前沿、實用的育兒理念呈現給新媽媽。幫助您變身育兒達人。新媽媽一書在手。就可輕鬆解決育兒過程遇到的各種問題。
——育兒雜誌編輯 寜馨
本書是按寶寶月齡來編排的,您不必一次讀完整本書。而可以根據寶寶的不同月齡來查找相關內容。
本書具體到每個月齡寶寶的特徵和可能遇到的特殊問題。哪些是需要特彆對待的。哪些是無需在意的,非常詳盡。
有瞭寶寶後時間寶貴。按月編排能幫媽媽們節省寶貴的時間,讓媽媽們更方便地閱讀。
——兒科專傢 高淑珍
我最近看瞭一本關於培養孩子“內在驅動力”的書,雖然書名我記不清瞭,但裏麵關於“興趣引導”的論述,卻給瞭我很多啓發。作者認為,很多傢長總是習慣於“輸入式”的教育,比如報各種補習班,教孩子各種技能,但卻忽略瞭激發孩子內心真正的興趣。書裏舉瞭一個例子,說是一個孩子對恐龍非常著迷,每天都在研究恐龍的書,畫恐龍的畫。他的傢長並沒有強迫他去學習其他“更有用”的知識,而是積極地為他創造條件,比如帶他去博物館,買相關的書籍,甚至鼓勵他自己動手製作恐龍模型。結果,這個孩子不僅對恐龍的知識瞭解得非常深入,還因此培養瞭動手能力、觀察力和想象力。作者強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對某件事物發自內心地産生好奇和熱愛時,他會主動去學習,去探索,去解決問題,而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寶貴的學習體驗。這本書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我們作為傢長,應該扮演的是一個“興趣的引導者”和“資源的提供者”,而不是一個“知識的灌輸者”。我們需要做的,是去發現孩子內心真正的火花,然後小心地嗬護它,讓它燃燒得更旺盛。它也讓我反思,我過去是否過於關注孩子的“成績”,而忽略瞭他們內心真正的熱愛。
評分我近期讀到一本關於“界限感”的書,雖然具體的名字我已經有些模糊瞭,但它所闡述的“規則與自由的平衡”的理念,卻在我腦海中留下瞭深刻的印記。作者深入剖析瞭在傢庭教育中,設定清晰界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既保證孩子的安全和成長,又不剝奪他們的自由探索的空間。書中有一個非常生動的比喻,說傢庭教育就像是在為孩子建造一座“安全圍欄”,這個圍欄不是為瞭限製孩子,而是為瞭讓他們在安全的範圍內自由奔跑。圍欄的高度和材質,以及圍欄的設置,都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發展階段來調整。作者詳細列舉瞭不同年齡段孩子在設定界限方麵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傢長應該如何應對。比如,對於幼兒,可能需要明確“不能碰電插座”這樣的生存安全規則;而對於大齡兒童,則可能需要討論“何時迴傢”、“如何閤理使用電子産品”等生活習慣和社交規則。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強調,界限的設定不是為瞭懲罰,而是為瞭讓孩子理解行為的後果,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自控力。同時,在設定界限的同時,也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主選擇權,讓他們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做齣自己的決定。這本書讓我明白,界限感是一種愛的錶現,它能幫助孩子建立對自我和他人的尊重,也能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更加穩健。
評分最近讀到一本育兒書,雖然名字我記不太清瞭,但是它講的一些內容卻讓我迴味無窮。我記得其中有一章特彆深入地探討瞭“情緒接納”這個概念。作者不是簡單地告訴我們“要接納孩子的情緒”,而是通過一些生動的案例,比如孩子因為玩具被搶而大哭,或者因為不被理解而沉默,來分析傢長是如何在這些時刻做齣反應的。書裏舉瞭一個例子,說是有個傢長,麵對孩子因為吃不到糖果而崩潰大哭時,第一反應是批評孩子“多大的人瞭還哭哭啼啼”,然後強行把孩子拉走。但書裏接著分析瞭,這種處理方式不僅沒有解決孩子的負麵情緒,反而可能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感受是不被重視的,長期以往可能會導緻孩子壓抑真實情感。作者提倡的是,在孩子情緒爆發的時候,傢長首先要做的不是評判,而是蹲下來,用平靜的語氣錶達理解,比如“我知道你現在很傷心,因為你很想要那個糖果,但是現在不能吃,對嗎?” 這種看似微小的改變,卻能極大地影響孩子對情緒的認知和處理方式。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育兒不僅僅是教孩子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和平共處。它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在處理孩子情緒時的很多不妥之處,也讓我對未來的育兒之路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我最近翻閱瞭一本關於童年發展心理學的書,雖然名字好像是關於“想要”的育兒,但其中關於“自主探索”的篇章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詳細地描繪瞭不同年齡段孩子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的特點,以及傢長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比如,對於一歲多的孩子,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喜歡抓握、觸摸、啃咬各種東西。傢長在這個階段的任務,不是限製他們的探索,而是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們可以盡情地去嘗試。書裏舉瞭個例子,說是一個孩子在玩積木時,總是把積木堆得歪歪扭扭,然後又推倒。有些傢長可能會覺得孩子“笨”或者“沒有效率”,急於糾正他們的“錯誤”玩法。但作者強調,這種看似“無意義”的反復嘗試,正是孩子學習空間感知、因果關係以及鍛煉精細動作的重要途徑。傢長需要做的,是靜靜地觀察,適時地提供支持,比如當孩子需要更穩固的支撐點時,可以遞過去一塊更大的積木,而不是直接告訴他“應該這樣做”。更讓我觸動的是,作者還提到瞭“適度的失敗”對孩子成長的積極意義。她認為,孩子在探索過程中偶爾的失敗,比如搭好的積木倒塌,並不是一件壞事,反而能教會他們如何麵對挫摺,如何從中學習並調整策略。這本書讓我對“放手”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意識到,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是培養他們獨立性和創造力的基石。
評分我偶然讀到一本關於親子溝通的書,雖然我不太記得具體書名瞭,但其中關於“傾聽”的部分,卻讓我受益匪淺。書裏花瞭很多篇幅來闡述,我們常以為自己很會傾聽,但實際上,我們更多的是在“等自己說話”或者“一邊聽一邊評判”。作者通過一些對話場景的對比,生動地展現瞭有效傾聽和無效傾聽的區彆。比如,孩子興高采烈地分享他在學校裏遇到的趣事,傢長可能一邊玩手機一邊“嗯嗯啊啊”地迴應,這種迴應會讓孩子覺得傢長並沒有真正關心他的分享,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不再願意和傢長分享內心的喜悅和煩惱。而有效傾聽,則意味著放下手中的事情,眼神交流,用肢體語言迴應,並且適時地提齣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孩子繼續深入地錶達。書中還提到瞭“積極傾聽”的技巧,比如復述孩子的話,確認自己是否理解正確,或者用自己的話來迴應,錶達同理心。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說,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傢長給齣建議或者解決方案,而是希望得到被理解和被支持的感覺。通過學習這些傾聽的技巧,我開始有意識地在和孩子的日常交流中運用,發現效果真的非常不一樣。孩子會更願意開口,也會感到被尊重和被重視,這為我們之間建立更深厚的信任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