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百家点评人间词话 | 作者 | 王国维,施议对,邓菀莛 |
| 定价 | 48.00元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586509 | 出版日期 | 2017-1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百家点评人间词话》共四卷,各有卷首总批,对于该卷的来历及要义作整体评判。全编一五六则,每则内容,由原文、别叙、集评三个部分组成。“别叙”部分带有导读性质,主要针对《人间词话》词条原文及百家点评发表个人意见,可当作题解看,而其评说对象则主要是集评所采摘。所谓综合百家,自成一家,目的在于发明真意。“集评”部分为选择性的语录。是点评,而非见一条采录一条的资料汇集。须见简单明了。如非必要,不予全录。《百家点评人间词话》于《人间词话》各种刊本中,提供另一解读文本,将进一步推进《人间词话》的研究和普及。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序 凡例 一 编纂宗旨及全书特点 二 内容编排及全书体例 三 评语采录及入编准则 卷一 人间词话本编 一 词以境界为上 二 造境与写境 三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四 优美与壮美(宏壮) 五 写实家与理想家 六 有境界与无境界 七 “闹”字与“弄”字的妙用 八 境界不以大小定优劣 九 兴趣说、神韵说与境界说 一〇 太白气象 一一 温飞卿词 一二 飞卿、端己、正中三家词品 一三 南唐中主词 一四 句秀、骨秀与神秀 一五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 一六 词人赤子之心 一七 客观诗人与主观诗人 一八 后主之词以血书者也 一九 冯正中开北宋一代风气 二〇 正中《醉花间》 二一 绿杨楼外出秋千 二二 永叔、少游词品 二三 正中咏春草词 二四 风人深致 二五 忧生与忧世 二六 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 二七 欧阳修的《玉楼春》 二八 淮海与小山 二九 少游词风 三〇 少游气象 三一 东坡与白石 三二 淑女与倡伎之别 三三 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 三四 词忌用替代字 三五 代字之弊 三六 隔雾看花 三七 和韵而似原唱 三八 咏物之词以东坡《水龙吟》为工 三九 白石的“隔” 四〇 “隔”与“不隔”之分 四一 写情”不隔”与写景“不隔”之例 四二 白石不于意境上用力 四三 幼安佳处 四四 苏、辛胸襟 四五 苏、辛雅量 四六 狂狷与乡愿 …… 卷二 人间词话删稿 卷三 人间词话附录 卷四 人间词话补录 20世纪境界说研究论略 |
| 编辑推荐 | |
| 邓菀莛撰述、施议对审订《百家点评人间词话》,采摘近百年来诸家关于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评语,依所表达的观点及材料,而不依人。采择入编者,非必大家,或者名家。不见经传者,也可入编,覆盖面宽广。全书撰述,无论别叙,还是集评,都颇能体现作者的独立见解。是一部具有较大覆盖面,又富创造性的《人间词话》点评读本,于《人间词话》各种刊本中,别具一格,对于百年《人间词话》的普及与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及推进作用。 |
| 文摘 | |
| 序言 | |
当我翻开这本“点评”汇编时,最大的感受是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审视古典文学的角度。它不像传统的诗话那样,侧重于对某一首词的表面赏析,而是试图建立一套评估词作艺术成就的宏大体系。王国维先生的理论框架,尤其是那几句掷地有声的断语,初读时或许会觉得有些冷峻,但当你带着这种“境界论”去重读苏辛、婉李,甚至是那些被历史边缘化的词人时,一切豁然开朗。那些曾经让你感到“意境悠远”却说不出所以然的地方,似乎一下子有了理论支撑。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宋词流派演变的细腻观察,那种超越时代的洞察力,仿佛作者是站在历史的尽头回望过去。而两位后学者的加入,则像是细致的园丁,为这宏伟的理论迷宫清理出了清晰的小径,他们的注脚并非简单的释义,而是在继承王国维思想脉络的基础上,进行的现代性补充与辨析,使得原本深奥的文本变得可亲近,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
评分老实说,我购买这本书是带着一种朝圣的心态,毕竟《人间词话》在近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初读时,我担心的是其古奥难懂,但这本书的编辑和校注工作做得极其到位,使得这部经典焕发了新的活力。它让我明白,优秀的文学批评,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文学创作。王国维先生的文字,那种干净利落、不带一丝冗余的表达,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词与诗、词与曲在体式和精神上的区分,那种界限的划定,精确到仿佛能听到古人作词时的呼吸节奏。整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典雅,拿在手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阅读的舒适性,让人愿意沉下心来,慢慢品味其中蕴含的深厚学问与审美趣味,值得反复研读,常读常新。
评分《人间词话》这部大部头,初捧在手时,那厚重感就让人心头一凛。我一直以为自己对古典文学算是有几分了解,可翻开这书,才真正领教到王国维先生那炉火纯青的眼光和独到的见解。它并非那种按部就班的文学史梳理,而更像是一场高屋建瓴的思维漫步。读着那些点评,你会发现,词的境界、格调,甚至于那种“可解不可说”的韵味,都被他用一种近乎数学公式般精准的语言给剖析了出来。尤其是在谈及境界之说时,那种对“我”与“物”关系的深刻洞察,让人不得不停下来,合上书,细细思量自己过往阅读词作时的那种囫囵吞枣。施议对和邓菀莛二位先生的整理和注释,无疑是给这本书插上了翅膀,那些晦涩的典故和前人未曾细说的缘由,如今都有了清晰的脉络可循,使得这部百年前的论著,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不再是高悬于庙堂之上的孤本,而是可以被我们这些普通爱好者,一步步探寻的宝藏。这种兼具学理性与可读性的平衡,着实难得。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相当大的阅读冲击,因为它迫使我重新思考“好”与“不朽”的标准。过去,我们常常以词的音韵和谐、情感真挚来衡量一部作品,但《人间词话》却将评价体系提升到了哲学和美学的高度,强调“境界”和“意境”的深浅。读到对某些大家作品的褒贬时,起初我是持保留意见的,毕竟这涉及到个人审美偏好。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理解了作者是如何在“写实”与“写意”之间做出取舍,又是如何在“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思”之间建立起一种微妙的张力。这种系统性的、近乎结构主义的文学分析方法,在当时的学术界无疑是石破天惊的。它提供的不是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而是一套可以量化的、关于词作生命力的评估工具。这本书的价值,正在于它不仅仅是在谈论词,它是在谈论艺术的本质。
评分要说阅读体验,这本书的“重量感”是压倒性的,但这份重量并非来自装帧,而是思想的密度。我发现,每读完一章,都需要放下书本,在房间里踱步好一会儿,才能将那些如珠玑般精辟的论断消化吸收。它就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词体的骨架和血肉,让你看清每一块肌肉是如何运动,每一个关节是如何连接的。我特别留意了施、邓二位对原著中一些争议性结论的梳理,他们的处理方式非常审慎,既没有完全推翻王国维的论断,也坦诚地指出了后世研究的新发现,这种尊重前人学术遗产又不乏批判性继承的态度,体现了极高的学术素养。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从总体到局部,从理论到个案,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得令人叹服,绝对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品鉴小册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