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笺注(简体版) 9787532584796

纳兰词笺注(简体版) 978753258479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纳兰性德,张草纫 著
图书标签:
  • 纳兰性德
  • 清诗词
  • 古典诗歌
  • 词学
  • 文学
  • 古代文学
  • 情感
  • 爱情
  • 笺注
  • 诗词鉴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4796
商品编码:3010201006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纳兰词笺注(简体版)

定价:48.00元

售价:34.6元,便宜13.4元,折扣72

作者:纳兰性德,张草纫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325847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清初词坛,名家辈出。其中*特出者,当属纳兰性德。况周颐《蕙风词话》尊他为“国初*词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他更为赞赏,称他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的身份高贵显赫,却向往普通人平淡的生活,这使得他的诗词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特色。纳兰词以纯真深厚的情感、精致细腻的描写、浅白流畅的语句、哀婉凄艳的风格打动了后世无数读者,数百年来广为流传,纳兰性德生前曾把他的部分词作刊印为《侧帽词》,后顾贞观把他的词与自己的词合刊为《弹指词侧帽词》合刊本。康熙十七年,顾贞观又与吴绮为他校定《饮水词》,刊于吴中。道光十二年,汪珊渔根据顾贞观原辑本、杨蓉裳抄本、袁兰村刊本等书,共辑得词三百余首,分为五卷,定名为《纳兰词》。光绪六年,许增在汪珊渔本的基础上又增加补遗二十一首,共计三百四十二首,成为比较完整的《纳兰词》。本书整理者张草纫先生为词学研究专家,治词学功底深厚。此次以光绪六年的许增刊本为底本,末附《清名家词》中增补的五首,又从上海图书馆《词人纳兰容若手迹》朱彝尊跋文中辑得联句词《浣溪沙》一首,作为《补遗》二。书中保留原刊本的校记,又根据诸家刊本重新校订并加以笺注。注释着重注明本事、典故、名物、俗语,及纳兰性德袭用、化用前人的语词意境 ,必要时略作串讲,以期对读者阅读、欣赏《纳兰词》有所帮助。此次《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推出“简体版”,在保持繁体版的各项笺注释读内容、专名线标点等基础上,寄望于以较易进入阅读的简体横排形式,使更多的读者接触到传统文化的正统解读,领略其中的优质精髓所在。

目录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的词人。张草纫,本名张超人。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草纫先生在古典文学方面有深厚的积累,有着丰富的古籍整理的经验,由他整理的《二晏词笺注》和《纳兰词笺注》二书作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的重要品种,造福学界多年,深受读者好评。

文摘


序言



《纳兰词笺注(简体版)》是一部深入探究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词作的学术性读物。本书以简体中文为载体,旨在为广大读者,尤其是对古典诗词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详实、严谨且具有启发性的纳兰词解读。 一、 传承与创新:笺注的时代意义 纳兰性德,字容若,一位在词坛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才子。其词作风格独特,情感真挚,语言清丽,意境深远,深受后世喜爱。然而,受制于时代背景、语言演变以及文化隔阂,理解纳兰词的精妙之处,尤其是其深层含义和艺术技巧,并非易事。 《纳兰词笺注(简体版)》正是应运而生。它并非简单地重复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是在梳理历代笺注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学术的视角和方法。本书的“笺注”二字,寓意着一种细致入微的解读与阐释。“笺”者,笺证也,对字词、典故、语法进行考辨;“注”者,注释也,对词句的含义、情感、意境进行阐释。本书的笺注工作,力求做到: 准确考据: 对词中所用的生僻字、异体字、古今异义词,以及相关的历史典故、地理名胜、社会习俗等,进行严谨的考证,确保解读的准确性。 深度挖掘: 不仅停留在字面意义的解释,更深入探究词作的深层意蕴、情感表达、艺术技巧以及与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的关联。 语言现代化: 采用清晰流畅的现代汉语进行注释,避免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使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 多元视角: 借鉴文学史、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解读纳兰词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二、 结构精巧:系统化呈现纳兰词的世界 本书的编排结构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纳兰词阅读体验。 1. 精选词作: 本书收录了纳兰性德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其艺术成就的词作。选篇范围涵盖了其不同时期、不同情感主题的作品,力求全面展现纳兰词的艺术风貌。每首词的选取,都经过审慎的考量,以保证其文学价值和研究意义。 2. 严谨注释: 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对于每一首词,本书都附有详细的笺注。笺注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词牌与题目考释: 对于词牌的来源、含义,以及词题的寓意、背景,进行必要的解释。 逐字逐句释义: 对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进行详细的解释,包括字音、字义、词组用法等。 典故与用典分析: 详细解释词中所引用的典故,分析其在词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纳兰性德如何化用前人典故。 情感与意境解读: 深入剖析词作所表达的情感,如思念、哀愁、怀才不遇、对人生的感悟等,并阐释词中所营造的艺术意境。 艺术手法辨析: 分析词作在用词、炼句、结构、修辞等方面的独到之处,如比兴、对偶、借代、通感等手法的运用。 与生平、时代关联: 在必要时,将词作与纳兰性德的生平经历、个人际遇、所处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联系起来,使读者更能理解词作的创作动机和时代意义。 版本校勘(部分): 对于一些存在争议的版本,本书可能会进行简要的校勘说明,以求更接近原作。 3. 赏析与评论: 在笺注之后,本书还会对一些重点词作或重要主题进行深入的赏析和评论。这部分内容旨在提供更宏观的视角,引导读者思考纳兰词的艺术价值、情感共鸣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赏析部分会力求避免空泛的赞美,而是结合具体的词句,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 4. 相关附录: 为了方便读者进一步研究,本书可能还会包含一些相关的附录,例如: 纳兰性德生平简介: 简要介绍纳兰性德的生平事迹,帮助读者了解其生活轨迹。 纳兰词创作背景概述: 概述纳兰词创作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文学思潮。 纳兰词研究简史: 简要回顾历代对纳兰词的研究概况,展示研究的演变。 常用词牌简介: 对书中出现的常用词牌进行简要介绍,帮助读者了解词牌的格律和特点。 索引: 提供详细的索引,方便读者查找特定词句、典故或概念。 三、 艺术特色与价值:为何值得品读 纳兰词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至今仍打动人心,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密不可分。《纳兰词笺注(简体版)》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这份魅力。 情感的真挚与普适性: 纳兰词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其真挚的情感。无论是对逝去恋人的深切怀念,还是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亦或是对仕途失意的无奈抒发,都充满了人性的温度。这种情感的真挚,使得他的词作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普适性,能够引起不同时代读者的共鸣。本书的笺注,将着重揭示这些情感的细腻之处,以及作者如何用精炼的语言将其表达得淋漓尽致。 语言的清丽与婉约: 纳兰性德的语言风格,被誉为“清雅”、“婉约”。他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将生活中常见的景物、情感融入词中,但又不失诗意。他的词语,不事雕琢,却自然天成;他的句式,不求奇崛,却韵味无穷。本书的笺注,将细致分析其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帮助读者体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美。 意境的深远与含蓄: 纳兰词的意境往往是含蓄而深远的。他常常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寄托内心复杂的情感。读者在品读时,需要用心去体会,才能领略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本书的笺注,将引导读者深入意境,体会词作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 独特的个人风格: 纳兰性德的词,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记。他将自己的生命体验、情感波折融入词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词,既有文人雅士的细腻,也有人生失意者的伤感。本书的笺注,将尝试展现这种独特的个人风格是如何通过语言和情感得以体现的。 文学史上的承转: 纳兰性德的词,在清代词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了宋词的优良传统,又开创了新的风貌,对后世词人产生了积极影响。本书的笺注,也将适时地将纳兰词置于文学史的大背景下,分析其艺术继承与创新,以及其在清代词史上的地位。 四、 目标读者与阅读体验 《纳兰词笺注(简体版)》的目标读者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文学爱好者: 对中国古典诗词有兴趣,希望深入了解纳兰性德及其词作的读者。 学生与教师: 大中院校文学专业学生、古汉语学习者,以及从事古典文学教学的教师。 文化研究者: 对清代文学、文化史、社会史有研究需求的学者。 传统文化传承者: 希望通过阅读经典,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读者。 本书力求提供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读者可以不必受制于繁复的古文阅读障碍,而是能够直接、清晰地理解纳兰词的精髓。通过本书的笺注,读者不仅能够“读懂”纳兰词,更能“品味”纳兰词,感受纳兰性德在字里行间流淌的才情与哀愁,体会古典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之,《纳兰词笺注(简体版)》是一部集学术性、普及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纳兰词研究著作。它以简体中文为载体,以细致入微的笺注为核心,旨在为广大读者打开一扇了解纳兰性德、欣赏纳兰词的窗口,让这位千古才子的词作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本书不仅仅是对词作的解释,更是对一种情感、一种美学、一种人生体验的传承与再现。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学术性角度来看,这套书的“笺注”部分做得颇为扎实,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但也能感受到其注释的严谨和细致。对于一些生僻的典故、清代特有的词汇,或是涉及到历史背景的细节,注释都给出了清晰且合理的解释。我试着找了几处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进行比对,发现这里的笺注并非简单地罗列词义,而是融入了对纳兰生平的考量,解释的角度比较全面,兼顾了词义的本源和流变。尤其是一些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的佳句旁,都有简短的引文作为佐证,帮助读者理解词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这使得阅读过程不再是简单的“读词”,而是在“理解词背后的时代与个人境遇”,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厚度。对于想要深入领会纳兰词精髓的爱好者而言,这种深度的挖掘是无可替代的辅助工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排版对节奏的把控。我发现作者或编者在处理长短句的布局上颇有章法。在情绪激昂、情感喷薄而出的词作前,往往采用略微舒展的留白和清晰的断行,让词句仿佛拥有了呼吸的空间,读起来朗朗上口,气势连贯。反之,在那些需要细细品味的、内敛含蓄的篇章中,文字的密度会略微增加,引导读者放缓速度,进入沉思的状态。这种节奏的引导,是非常高明的阅读设计。它教会了读者如何“听”纳兰的词,而不是仅仅“看”纳兰的字。我甚至尝试着不加任何思考地朗读了其中几首,发现它的断句和停顿,几乎完全贴合了词人原本的吟诵习惯,这种“可读性”与“可诵性”的完美结合,让这本书的价值超出了单纯的文本呈现。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选用了一种很有质感的米白色纸张,摸上去略带粗粝的触感,与书名“纳兰词笺注”的古典韵味相得益彰。字体排版上,主标题“纳兰词笺注”采用了苍劲有力的宋体,既厚重又不失秀气,而“笺注”二字则用了一种略带飘逸的行楷,仿佛能从中窥见词人温婉多情的影子。侧边书脊的设计也十分讲究,烫金的书名在灯光下低调地闪烁着,即便只是随意放在书架上,也像是一件艺术品。内页的纸张选择了偏暖色调的胶版纸,目测应该是80克以上,印刷的清晰度极高,字迹边缘锐利,没有任何油墨扩散的痕迹。更让我欣赏的是,编排上似乎在尽可能保持原貌的同时,对批注和注释采用了不同的字体和颜色进行区分,这种细腻的处理方式,让阅读的体验变得非常直观和舒适。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在翻阅的瞬间,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对这部经典作品的尊重与用心。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化载物,光是摆在手边,心情都会变得宁静许多。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词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文字的穿透力。纳兰性德的词向来以真挚、深沉的情感著称,而这本选本的编排,似乎更强化了这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我特别留意了那些关于“相思”与“悼亡”的主题,那些字句,像是从心底深处挖出来的叹息,没有一丝矫饰的成分。比如某几首描写塞外风光的篇章,读来便觉寒风凛冽,大漠孤烟直上云霄的画面感扑面而来,让人不禁想象词人身处异乡的孤寂与豪迈交织的复杂心境。与我之前读过的其他版本相比,这里的选篇似乎更加注重情感的完整性,没有生硬地割裂词人不同人生阶段的心绪波动。每一次重读,都能捕捉到初次阅读时未曾察觉的微妙情绪转折,仿佛与这位清代才子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情感上的共振,是评判一本优秀词集的最核心标准。

评分

坦白说,我期待的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文化沉淀的体验。这套书的整体气质是沉静而富有力量的。它没有采用过于花哨的现代设计语言去“迎合”市场,而是选择了最能体现古典文学庄重感的呈现方式。翻阅时,能感受到那种纸张特有的“沙沙”声,这与当下充斥着光滑、冰冷质感的电子阅读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触觉上的反馈,将阅读行为重新拉回到了一个更专注、更个人化的空间里。它让人愿意放下手机,捧起这本书,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与那些跨越了三百年的诗意进行一次严肃的交流。这种“仪式感”的营造,对于继承和传播古典诗词的魅力来说,至关重要,它让纳兰的词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符号,而成为可以被反复摩挲和体悟的温润存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