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日记3:请问法国在哪里 9787503945663

交换日记3:请问法国在哪里 978750394566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妙如,徐玫怡 著
图书标签:
  • 儿童文学
  • 绘本
  • 旅行
  • 法国
  • 文化
  • 地理
  • 冒险
  • 故事
  • 成长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末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ISBN:9787503945663
商品编码:3010763083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交换日记3:请问法国在哪里

定价:25.00元

作者:张妙如,徐玫怡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039456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两位作者她们交换着彼此的趣事,叙述彼此的快乐及温暖,讲述她们的痛苦与挫折,真切而平实,展现出她们内心世界中的另外一个法国。轻松的文字和画风,告诉你当生活充满意外的时候如何一笑而过?生活从来不那么随心所欲,如何在抱怨中将烦恼一扫而光哩?或许本书可以找到答案。

内容提要


这本书的写作计划是一个梦想。因为真心喜欢《交换日记》的两位作者,期待看到她们眼中不一样的世界;于是编辑勇敢地向老板提案:建议公司送她们出国写作……
老板的答复居然是:“好啊!去南极吧!”这话让人当场傻眼,不知该如何接话。这……这太疯狂了吧!也许因为答案真的太惊人了,老板考虑了一下改口说:“去法国好了!”后来,经过一番准备、几番波折,玫怡、妙如去了法国。又后来,出版社一行四人由老板领军,和两位作者在巴黎见面,又是亲吻又是拥抱。听她们说着生活里的趣事、当然,因为离别在即,话没说完,我们就吻别了。再后来,两人回来了,两人交稿了,这次的法国写作计划,两位作者的主要活动范围在法国南部乡城,借由搬家移动与朋友聚会,两人真诚的记录了彼此的异文化体验,如今这本书就在你面前等待验收。梦想可以无边无际无限延伸,看完这本书,我只有一句话:意犹未尽!!!

目录


前言
36小时马不停蹄 1999/9/10
起伏的丘陵,蜿蜒的心情 1999/9/13
玫怡哭了 1999/9/20
沉睡多年的语言潜力,她醒了 1999/9/28
害怕看菜单,害怕吞生肉 1999/10/6
这就是人生C'est La Vie 1999/10/16
幸运项链果然幸运 1999/10/23
太空城里的急性子 1999/11/1
结语

作者介绍


张妙如,具备漫画家身份的作家,擅用图文书写的方式自由挥洒。现居美国。与徐玫怡两人首度以《交换日记》手写体而大受喜爱,因而开启两人联手交换日记的合作创作,超过十年而不衰,至今两人已共写十二本交换日记。 徐玫怡,为身兼数职的才女,除了漫画家身份外,还是唱

文摘







序言



追逐风的足迹:一份关于梦想、探索与成长的地图 书名: 追逐风的足迹 ISBN: 9787503945670 作者: [此处可填写一位虚构的、富有文学气息的作者名,例如:林溪] 页数: 480页 装帧: 精装,附赠手绘地图册 --- 导言:迷失在古老航线上的现代灵魂 世界广袤,时间流逝,我们每个人都在无声地寻找一个坐标,一个能让心绪安定的地方。然而,真正的坐标,或许并非固定于地球的某个经纬度,而是内在于我们每一次勇敢的抉择与每一次不畏艰险的启程。《追逐风的足迹》并非一本简单的旅行指南,它是一份关于“不在场”的哲学探讨,一个关于如何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重新校准自己内在指南针的诚挚记录。 本书聚焦于一群看似“迷失”的年轻人,他们拒绝被既定的生活轨迹所束缚,选择了一条由内心驱动的,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追寻那些被历史遗忘的、或被现代文明忽略的古老贸易路线与迁徙路径。他们不是为了打卡观光,而是为了深入体验那些塑造了人类文明核心的“流动性”。 第一部分:丝绸之路上,被风沙掩埋的低语 故事的开端,是一群怀揣着对古代商旅生活的好奇心的背包客。他们选择从中国西部边陲的某个小镇出发,沿着被誉为“生命之线”的丝绸之路,向西艰难跋涉。 这不是一次对古迹的巡礼,而是一次对耐力的考验。 作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穿越戈壁时,光线如何将沙丘的褶皱变成无尽的波浪。他们学习了如何辨认不同风向带来的尘土气味,分辨出哪些是预示暴风雪的寒意,哪些是远处绿洲带来的湿润希望。 在书中,你会读到他们如何与世代居住在沙漠边缘的牧民交流。这些交流并非语言的对等翻译,而是通过分享一块馕饼、一次共同饮用清茶的静默时刻,来理解“游牧”这一生存形态中蕴含的坚韧与智慧。他们记录了那些在夜晚,没有光污染的天空下,星辰运行的轨迹如何成为古老导航系统的核心。他们试图理解,在没有卫星定位的时代,人类是如何依靠对天象和地貌的深刻理解,将货物、思想和信仰输送到遥远的他乡。 第二部分:跨越海洋的记忆:香料群岛的潮汐哲学 旅程的下一阶段,焦点转向了海上传说与季风贸易。主人公们辗转抵达了东南亚的某个群岛,试图重走被誉为“香料之路”的海上动脉。 海洋,是另一种形式的沙漠,它考验的不是对干旱的忍耐,而是对变化的适应。 在这里,叙事风格陡然变得湿润而富有韵律感。书中详尽描述了当地渔民对潮汐的精准预测,他们口中流传的关于信风和洋流的故事,远比现代航海图来得更加生动和实用。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探讨“交换的哲学”。香料贸易的本质,是不同文化对“稀有”的价值重估。一粒胡椒,在它的原产地是寻常之物,但经过漫长而危险的运输,它便承载了异域的神秘感和巨大的财富潜力。 书中记录了一次关于“气味记忆”的深刻体验。主人公们在当地市场中,被各种香料——丁香、肉桂、豆蔻——的气味团团围住,这些气味仿佛跨越了数百年,将他们直接拉回了那些繁忙的港口,想象着来自不同大洲的船只在此靠岸、卸货、再出发的场景。他们开始领悟到,真正的财富流动,是思想和物质的共同迁徙。 第三部分:内陆河道的低吟:探索文明的生命线 旅程的最后部分,将目光投向了内陆的河流系统。主人公们选择了一条贯穿数个古代王国、支撑了农业文明命脉的大河。 河流,是时间的载体,它不向后流,只载着沉淀物向前奔涌。 在缓慢的驳船上,时间似乎被拉长了。在这里,重点不再是快速的移动,而是深入观察河岸社区的生活。他们观察到,河水带来的不仅仅是灌溉的便利,更是与水共生的独特社会结构和仪式。书中描绘了河岸社区的“水上集市”,那里人们的交流方式、交易的商品,都与陆地上的集市截然不同,充满了对水流速度和水位的依赖。 最引人入胜的是对“时间感知”的对比。陆地上的人们以季节和日出日落为准,而河边的人们则以水位的涨落和船只的往来为时间标记。这种对环境的绝对顺从,让主人公们开始反思现代人对“掌控”的迷恋,以及这种迷恋带来的焦虑。 结语:回望来路,寻获新的起点 《追逐风的足迹》的尾声,没有提供一个明确的“目的地”。主人公们没有买房定居,也没有找到一个可以永远停靠的港湾。他们只是在完成这段史诗般的追溯后,带着一身风霜、满心感悟,重新融入了他们出发的那个世界。 然而,他们已经不同了。他们学会了在信息洪流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信物”,学会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为自己开辟一片可以倾听内心声音的“静默航道”。 本书旨在提醒读者: 真正的“探索”,并非总意味着要去寻找一个地图上尚未标记的地点。更多时候,它意味着用一种全新的、充满敬畏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脚下这片古老而熟悉的土地,以及我们自己内心深处,那些被日常琐事掩盖的,关于“如何生活”的原始答案。 这是一本献给所有对历史的厚度、流动的意义、以及自我定位感到好奇的灵魂的地图。它将引导你,跟随那些古老的足迹,最终找到通往自己的那条秘密小径。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文化交流和不同地域的碰撞特别感兴趣,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交换日记3:请问法国在哪里》的时候,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书名就透露出一种探索的意味,好像作者也不是一个对法国了如指掌的旅行家,而是一个怀揣着好奇心,带着一点点迷惘去寻找答案的人。这让我觉得很亲切,因为我自己也常常在陌生的城市里,对着地图和指示牌,问着同样的问题。我脑海里勾勒出的画面是,这本书可能充满了作者在法国的真实体验,那些可能在旅行指南上找不到的瞬间。也许她会在日记里记录下,如何在里昂的集市上,和卖奶酪的老板讨价还价,最后成功买到一块让她惊艳的芝士;又或者,她在卢瓦尔河谷的某个古堡里,偶然听到了一个关于当地历史的传说,这个传说又如何触动了她内心的某根弦。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关于法国的地理、历史知识,更是那种“在路上”的心情,那种不期而遇的惊喜,以及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们交流中,感受到的那种人性的温暖和共鸣。这本书,说不定会成为我下次法国之行前的一剂“心灵预演”,让我提前感受到法国的脉搏。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交换日记3:请问法国在哪里》真的太有吸引力了,它不像一本冰冷的百科全书,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我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片段。比如,作者可能在巴黎的地铁里,因为语言不通而闹出了一些小小的笑话,但最终却得到了热心人的帮助;又或者,她可能会记录下在某个法国的传统节日里,如何被当地的庆祝活动所感染,体验到一种纯粹的快乐。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描绘法国人的日常生活,他们的工作方式,他们的社交礼仪,以及他们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会不会有那么一章,讲述作者在普罗旺斯的一间民宿里,和主人一起准备晚餐,分享着来自不同国度的故事?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仿佛真的置身于法国的街头巷尾,去触摸那些最真实的生活痕迹。它可能不像旅游攻略那样告诉你“哪里好玩”,而是让你感受到“法国人怎么生活”,这对我来说更有价值。

评分

我一直对那种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书籍有着特别的偏爱,《交换日记3:请问法国在哪里》这个书名恰恰具备了这种魔力。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问句,更像是一种对未知的好奇,一种对探索的热忱。“交换日记”的模式也暗示着一种分享和互动,我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我猜想,作者可能会在书中分享她在法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也许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街头艺人,也许是一位哲学系的教授,又或者是一位经营着一家古董店的老板。通过与这些人的交流,作者可能逐渐理解了法国文化深层的含义,以及法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希望看到书中不仅仅是风景的描写,更多的是人文的触动,是对不同生活方式的观察和理解。这本书,可能会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作者的成长和感悟,同时也可能引发我对自己生活的反思。我期待它能带我踏上一场心灵的旅程,去探索关于法国,也关于我们自己的更多可能性。

评分

这本书我真的早就想买了,因为我平时就很喜欢看一些关于旅行的书籍,尤其是那种不是纯粹的攻略,而是能让人感受到当地生活气息和人文风情的。这本书的名字就很有意思,“交换日记”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感,而“请问法国在哪里”又带点小小的幽默和一丝丝迷茫,让人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法国的书,更像是一场和作者一起踏上未知旅途的冒险。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作者在法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可能是一些日常的琐碎,也可能是那些在镜头下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比如,在巴黎的街头,她是如何被一家不起眼的咖啡馆吸引,然后在那里品尝到了什么让她念念不忘的糕点?或者是在法国某个小镇,她是如何和一个当地的老奶奶通过肢体语言交流,最后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温暖?我特别期待能从书里看到一些关于法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幽默感、或者他们对待生活的那种闲适的态度。也许,这本书会帮助我打破一些对法国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一个更真实、更生动的法国。毕竟,旅行的意义,不就是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地图之外的惊喜吗?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这种感觉,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跟着作者一起感受法兰西的浪漫与风情。

评分

对于《交换日记3:请问法国在哪里》这本书,我内心深处有着一种莫名的期待,仿佛它藏着我一直以来对法国的某些想象的答案。我一直觉得,法国不仅仅是埃菲尔铁塔和香榭丽舍大街,它还有着更深沉、更细腻的灵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那些不那么为人熟知的角落,去感受法国乡村的宁静,去体验法国小镇居民的生活节奏。也许,书中会描绘出作者在某个法国南部的葡萄园里,如何和当地的农民一起采摘葡萄,分享丰收的喜悦;又或者,她会记录下在某个古老的教堂里,如何被一幅壁画所打动,并因此去了解一段尘封的历史。我更倾向于那些能体现法国文化精髓的细节,比如法国人对美食的讲究,他们如何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还有他们骨子里那种浪漫又带着些许忧郁的气质。这本书,也许能让我看到一个不同于明信片上的法国,一个更接地气、更有人情味的地方。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获得一种关于法国的、更加立体和深刻的认知,让我的思绪也能在法兰西的土地上自由徜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