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日記3:請問法國在哪裏 9787503945663

交換日記3:請問法國在哪裏 978750394566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妙如,徐玫怡 著
圖書標籤:
  • 兒童文學
  • 繪本
  • 旅行
  • 法國
  • 文化
  • 地理
  • 冒險
  • 故事
  • 成長
  • 科普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末橋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文化藝術齣版社
ISBN:9787503945663
商品編碼:30107630839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0-07-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交換日記3:請問法國在哪裏

定價:25.00元

作者:張妙如,徐玫怡

齣版社:文化藝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0394566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24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兩位作者她們交換著彼此的趣事,敘述彼此的快樂及溫暖,講述她們的痛苦與挫摺,真切而平實,展現齣她們內心世界中的另外一個法國。輕鬆的文字和畫風,告訴你當生活充滿意外的時候如何一笑而過?生活從來不那麼隨心所欲,如何在抱怨中將煩惱一掃而光哩?或許本書可以找到答案。

內容提要


這本書的寫作計劃是一個夢想。因為真心喜歡《交換日記》的兩位作者,期待看到她們眼中不一樣的世界;於是編輯勇敢地嚮老闆提案:建議公司送她們齣國寫作……
老闆的答復居然是:“好啊!去南極吧!”這話讓人當場傻眼,不知該如何接話。這……這太瘋狂瞭吧!也許因為答案真的太驚人瞭,老闆考慮瞭一下改口說:“去法國好瞭!”後來,經過一番準備、幾番波摺,玫怡、妙如去瞭法國。又後來,齣版社一行四人由老闆領軍,和兩位作者在巴黎見麵,又是親吻又是擁抱。聽她們說著生活裏的趣事、當然,因為離彆在即,話沒說完,我們就吻彆瞭。再後來,兩人迴來瞭,兩人交稿瞭,這次的法國寫作計劃,兩位作者的主要活動範圍在法國南部鄉城,藉由搬傢移動與朋友聚會,兩人真誠的記錄瞭彼此的異文化體驗,如今這本書就在你麵前等待驗收。夢想可以無邊無際無限延伸,看完這本書,我隻有一句話:意猶未盡!!!

目錄


前言
36小時馬不停蹄 1999/9/10
起伏的丘陵,蜿蜒的心情 1999/9/13
玫怡哭瞭 1999/9/20
沉睡多年的語言潛力,她醒瞭 1999/9/28
害怕看菜單,害怕吞生肉 1999/10/6
這就是人生C'est La Vie 1999/10/16
幸運項鏈果然幸運 1999/10/23
太空城裏的急性子 1999/11/1
結語

作者介紹


張妙如,具備漫畫傢身份的作傢,擅用圖文書寫的方式自由揮灑。現居美國。與徐玫怡兩人首度以《交換日記》手寫體而大受喜愛,因而開啓兩人聯手交換日記的閤作創作,超過十年而不衰,至今兩人已共寫十二本交換日記。 徐玫怡,為身兼數職的纔女,除瞭漫畫傢身份外,還是唱

文摘







序言



追逐風的足跡:一份關於夢想、探索與成長的地圖 書名: 追逐風的足跡 ISBN: 9787503945670 作者: [此處可填寫一位虛構的、富有文學氣息的作者名,例如:林溪] 頁數: 480頁 裝幀: 精裝,附贈手繪地圖冊 --- 導言:迷失在古老航綫上的現代靈魂 世界廣袤,時間流逝,我們每個人都在無聲地尋找一個坐標,一個能讓心緒安定的地方。然而,真正的坐標,或許並非固定於地球的某個經緯度,而是內在於我們每一次勇敢的抉擇與每一次不畏艱險的啓程。《追逐風的足跡》並非一本簡單的旅行指南,它是一份關於“不在場”的哲學探討,一個關於如何在喧囂的現代社會中,重新校準自己內在指南針的誠摯記錄。 本書聚焦於一群看似“迷失”的年輕人,他們拒絕被既定的生活軌跡所束縛,選擇瞭一條由內心驅動的,充滿未知與挑戰的道路——追尋那些被曆史遺忘的、或被現代文明忽略的古老貿易路綫與遷徙路徑。他們不是為瞭打卡觀光,而是為瞭深入體驗那些塑造瞭人類文明核心的“流動性”。 第一部分:絲綢之路上,被風沙掩埋的低語 故事的開端,是一群懷揣著對古代商旅生活的好奇心的背包客。他們選擇從中國西部邊陲的某個小鎮齣發,沿著被譽為“生命之綫”的絲綢之路,嚮西艱難跋涉。 這不是一次對古跡的巡禮,而是一次對耐力的考驗。 作者以細膩入微的筆觸,描繪瞭穿越戈壁時,光綫如何將沙丘的褶皺變成無盡的波浪。他們學習瞭如何辨認不同風嚮帶來的塵土氣味,分辨齣哪些是預示暴風雪的寒意,哪些是遠處綠洲帶來的濕潤希望。 在書中,你會讀到他們如何與世代居住在沙漠邊緣的牧民交流。這些交流並非語言的對等翻譯,而是通過分享一塊饢餅、一次共同飲用清茶的靜默時刻,來理解“遊牧”這一生存形態中蘊含的堅韌與智慧。他們記錄瞭那些在夜晚,沒有光汙染的天空下,星辰運行的軌跡如何成為古老導航係統的核心。他們試圖理解,在沒有衛星定位的時代,人類是如何依靠對天象和地貌的深刻理解,將貨物、思想和信仰輸送到遙遠的他鄉。 第二部分:跨越海洋的記憶:香料群島的潮汐哲學 旅程的下一階段,焦點轉嚮瞭海上傳說與季風貿易。主人公們輾轉抵達瞭東南亞的某個群島,試圖重走被譽為“香料之路”的海上動脈。 海洋,是另一種形式的沙漠,它考驗的不是對乾旱的忍耐,而是對變化的適應。 在這裏,敘事風格陡然變得濕潤而富有韻律感。書中詳盡描述瞭當地漁民對潮汐的精準預測,他們口中流傳的關於信風和洋流的故事,遠比現代航海圖來得更加生動和實用。作者花瞭大量的篇幅探討“交換的哲學”。香料貿易的本質,是不同文化對“稀有”的價值重估。一粒鬍椒,在它的原産地是尋常之物,但經過漫長而危險的運輸,它便承載瞭異域的神秘感和巨大的財富潛力。 書中記錄瞭一次關於“氣味記憶”的深刻體驗。主人公們在當地市場中,被各種香料——丁香、肉桂、豆蔻——的氣味團團圍住,這些氣味仿佛跨越瞭數百年,將他們直接拉迴瞭那些繁忙的港口,想象著來自不同大洲的船隻在此靠岸、卸貨、再齣發的場景。他們開始領悟到,真正的財富流動,是思想和物質的共同遷徙。 第三部分:內陸河道的低吟:探索文明的生命綫 旅程的最後部分,將目光投嚮瞭內陸的河流係統。主人公們選擇瞭一條貫穿數個古代王國、支撐瞭農業文明命脈的大河。 河流,是時間的載體,它不嚮後流,隻載著沉澱物嚮前奔湧。 在緩慢的駁船上,時間似乎被拉長瞭。在這裏,重點不再是快速的移動,而是深入觀察河岸社區的生活。他們觀察到,河水帶來的不僅僅是灌溉的便利,更是與水共生的獨特社會結構和儀式。書中描繪瞭河岸社區的“水上集市”,那裏人們的交流方式、交易的商品,都與陸地上的集市截然不同,充滿瞭對水流速度和水位的依賴。 最引人入勝的是對“時間感知”的對比。陸地上的人們以季節和日齣日落為準,而河邊的人們則以水位的漲落和船隻的往來為時間標記。這種對環境的絕對順從,讓主人公們開始反思現代人對“掌控”的迷戀,以及這種迷戀帶來的焦慮。 結語:迴望來路,尋獲新的起點 《追逐風的足跡》的尾聲,沒有提供一個明確的“目的地”。主人公們沒有買房定居,也沒有找到一個可以永遠停靠的港灣。他們隻是在完成這段史詩般的追溯後,帶著一身風霜、滿心感悟,重新融入瞭他們齣發的那個世界。 然而,他們已經不同瞭。他們學會瞭在信息洪流中篩選齣真正有價值的“信物”,學會瞭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為自己開闢一片可以傾聽內心聲音的“靜默航道”。 本書旨在提醒讀者: 真正的“探索”,並非總意味著要去尋找一個地圖上尚未標記的地點。更多時候,它意味著用一種全新的、充滿敬畏的眼光,重新審視我們腳下這片古老而熟悉的土地,以及我們自己內心深處,那些被日常瑣事掩蓋的,關於“如何生活”的原始答案。 這是一本獻給所有對曆史的厚度、流動的意義、以及自我定位感到好奇的靈魂的地圖。它將引導你,跟隨那些古老的足跡,最終找到通往自己的那條秘密小徑。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交換日記3:請問法國在哪裏》這本書,我內心深處有著一種莫名的期待,仿佛它藏著我一直以來對法國的某些想象的答案。我一直覺得,法國不僅僅是埃菲爾鐵塔和香榭麗捨大街,它還有著更深沉、更細膩的靈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那些不那麼為人熟知的角落,去感受法國鄉村的寜靜,去體驗法國小鎮居民的生活節奏。也許,書中會描繪齣作者在某個法國南部的葡萄園裏,如何和當地的農民一起采摘葡萄,分享豐收的喜悅;又或者,她會記錄下在某個古老的教堂裏,如何被一幅壁畫所打動,並因此去瞭解一段塵封的曆史。我更傾嚮於那些能體現法國文化精髓的細節,比如法國人對美食的講究,他們如何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細微之處,還有他們骨子裏那種浪漫又帶著些許憂鬱的氣質。這本書,也許能讓我看到一個不同於明信片上的法國,一個更接地氣、更有人情味的地方。我渴望通過這本書,獲得一種關於法國的、更加立體和深刻的認知,讓我的思緒也能在法蘭西的土地上自由徜徉。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交換日記3:請問法國在哪裏》真的太有吸引力瞭,它不像一本冰冷的百科全書,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來。我腦海裏浮現的,可能是一係列生動有趣的片段。比如,作者可能在巴黎的地鐵裏,因為語言不通而鬧齣瞭一些小小的笑話,但最終卻得到瞭熱心人的幫助;又或者,她可能會記錄下在某個法國的傳統節日裏,如何被當地的慶祝活動所感染,體驗到一種純粹的快樂。我特彆想知道,這本書會如何描繪法國人的日常生活,他們的工作方式,他們的社交禮儀,以及他們對藝術和生活的熱愛。會不會有那麼一章,講述作者在普羅旺斯的一間民宿裏,和主人一起準備晚餐,分享著來自不同國度的故事?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我仿佛真的置身於法國的街頭巷尾,去觸摸那些最真實的生活痕跡。它可能不像旅遊攻略那樣告訴你“哪裏好玩”,而是讓你感受到“法國人怎麼生活”,這對我來說更有價值。

評分

這本書我真的早就想買瞭,因為我平時就很喜歡看一些關於旅行的書籍,尤其是那種不是純粹的攻略,而是能讓人感受到當地生活氣息和人文風情的。這本書的名字就很有意思,“交換日記”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感,而“請問法國在哪裏”又帶點小小的幽默和一絲絲迷茫,讓人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法國的書,更像是一場和作者一起踏上未知旅途的冒險。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通過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作者在法國的所見所聞所感,可能是一些日常的瑣碎,也可能是那些在鏡頭下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比如,在巴黎的街頭,她是如何被一傢不起眼的咖啡館吸引,然後在那裏品嘗到瞭什麼讓她念念不忘的糕點?或者是在法國某個小鎮,她是如何和一個當地的老奶奶通過肢體語言交流,最後收獲瞭意想不到的溫暖?我特彆期待能從書裏看到一些關於法國人民的生活習慣、他們的幽默感、或者他們對待生活的那種閑適的態度。也許,這本書會幫助我打破一些對法國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一個更真實、更生動的法國。畢竟,旅行的意義,不就是去發現那些隱藏在地圖之外的驚喜嗎?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這種感覺,讓我仿佛身臨其境,跟著作者一起感受法蘭西的浪漫與風情。

評分

我一直對那種能夠引發讀者思考的書籍有著特彆的偏愛,《交換日記3:請問法國在哪裏》這個書名恰恰具備瞭這種魔力。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問句,更像是一種對未知的好奇,一種對探索的熱忱。“交換日記”的模式也暗示著一種分享和互動,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我猜想,作者可能會在書中分享她在法國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人,也許是一位纔華橫溢的街頭藝人,也許是一位哲學係的教授,又或者是一位經營著一傢古董店的老闆。通過與這些人的交流,作者可能逐漸理解瞭法國文化深層的含義,以及法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希望看到書中不僅僅是風景的描寫,更多的是人文的觸動,是對不同生活方式的觀察和理解。這本書,可能會像一麵鏡子,映照齣作者的成長和感悟,同時也可能引發我對自己生活的反思。我期待它能帶我踏上一場心靈的旅程,去探索關於法國,也關於我們自己的更多可能性。

評分

我一直對文化交流和不同地域的碰撞特彆感興趣,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交換日記3:請問法國在哪裏》的時候,立刻就被吸引住瞭。書名就透露齣一種探索的意味,好像作者也不是一個對法國瞭如指掌的旅行傢,而是一個懷揣著好奇心,帶著一點點迷惘去尋找答案的人。這讓我覺得很親切,因為我自己也常常在陌生的城市裏,對著地圖和指示牌,問著同樣的問題。我腦海裏勾勒齣的畫麵是,這本書可能充滿瞭作者在法國的真實體驗,那些可能在旅行指南上找不到的瞬間。也許她會在日記裏記錄下,如何在裏昂的集市上,和賣奶酪的老闆討價還價,最後成功買到一塊讓她驚艷的芝士;又或者,她在盧瓦爾河榖的某個古堡裏,偶然聽到瞭一個關於當地曆史的傳說,這個傳說又如何觸動瞭她內心的某根弦。我期待的不僅僅是關於法國的地理、曆史知識,更是那種“在路上”的心情,那種不期而遇的驚喜,以及在與不同文化的人們交流中,感受到的那種人性的溫暖和共鳴。這本書,說不定會成為我下次法國之行前的一劑“心靈預演”,讓我提前感受到法國的脈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