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四书 9787512645868 团结出版社

女四书 9787512645868 团结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班昭,中华文化讲堂 著
图书标签:
  • 女性文学
  • 古代文学
  • 传统文化
  • 家庭教育
  • 礼仪
  • 修身
  • 处世
  • 女性成长
  • 国学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45868
商品编码:3019067216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女四书

定价:25.00元

作者:班昭、 中华文化讲堂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126458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人必读的国学经典 ★荟萃儒释道三家经典 涵盖经史子集精华★专业古籍整理团队 历时六年的成果荟萃★内容更全 译注更精 字体够大 阅读更宜同类好书推荐★中华经典诵读教材product../23563475.html★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product../23841156.html

内容提要


《女四书》是中国古代对女子进行教育所用的《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四《女四书》汇集的总称。是清朝初年学者王相编著的,成为当时女子必读的教材,流传非常广泛,遍布到全国,一直到近代都是非常重要的女子德育课教材。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目录


女诫
内训
女论语
女范捷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女四书》是一部汇集了中国古代女性智慧与品德的经典著作,由团结出版社出版,书号为9787512645868。它并非一部单一作者的创作,而是历代文人雅士,在不同时期,出于对女性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视,而搜集、整理、编纂而成的一套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献。本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教育的关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旨在为女性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以及人生智慧,以期她们能够在家中贤良淑德,在社会上发挥积极作用,并为家族传承做出贡献。 《女四书》顾名思义,是由四部重要的女性教育典籍组成,它们分别是《女诫》、《女训》、《女孝经》以及《女儿经》。这四部著作各自侧重于女性修养的不同方面,共同构筑了一个完整的女性成长蓝图。 首先,《女诫》是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一部,由东汉时期的班昭所著。班昭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女史学家,她的才学和见识非凡。《女诫》共分七章,分别是“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避免交难”。每一章都深刻地阐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与责任。班昭以其精辟的语言和深刻的洞察力,强调了女性“夫者,妻之主也”,应以顺从丈夫为基本原则。她认为,女性应当“深诫夫者,妻之主也”,强调的是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与丈夫相处时的重要原则。在“卑弱”一章中,班昭指出女性应当时刻保持谦卑谨慎的态度,认识到自身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从属地位,从而避免骄傲自大,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在“夫妇”一章,她详细论述了夫妻之间的伦理关系,强调了和谐的家庭关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并指出了男女在家庭中的不同职责。在“敬慎”一章,班昭强调女性在言行举止上必须时刻保持谨慎,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要端庄得体,避免失礼。在“妇行”一章,班昭列举了女性应具备的四种美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对女性的道德修养、言语表达、仪容仪表和家务劳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专心”一章,班昭告诫女性要一心一意地侍奉丈夫,不要有二心,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家庭和婚姻之中。在“曲从”一章,她提出了女性在与丈夫意见不合时,应采取“曲从”的态度,即适时地迁就和顺从丈夫,以维护家庭的和谐。最后,“避免交难”一章则教导女性如何处理与外界的纠葛,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在与丈夫的亲戚、邻里交往中,要保持警惕,谨言慎行。尽管《女诫》的某些观点在现代社会看来可能存在局限性,但其所蕴含的关于女性内在修养、责任意识以及维护家庭和谐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价值观念。 紧随其后的是《女训》,此书的作者和成书年代相对不明确,但普遍认为它是在宋明时期逐渐形成的,汇集了历代士大夫对女性教育的思想。相较于《女诫》更为侧重于家庭内部的顺从与和谐,《女训》则更加注重女性在道德、品行、学识以及对子女的教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它强调女性不仅要孝顺长辈,尊敬丈夫,还要积极参与家庭事务的管理,培养子女的品德与学业。书中会涉及如何教育子女、如何管理家务、如何待人接物等内容,更显现出一种积极入世的家庭教育理念。《女训》的思想更加多元,包含了更多关于女性内在品德的塑造,以及她们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它提倡女性要“识大体”、“明事理”,不仅要做好一个妻子、一个母亲,还要成为一个有智慧、有德行的人,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家庭走向正轨。《女训》的出现,表明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女性角色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内助”角色,而是开始认识到女性在传承文化、教育下一代方面的重要价值。 第三部是《女孝经》,它并非汉代《孝经》的附录,而是一部独立成书的女性道德规范著作,旨在将“孝”的理念具体化,应用于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家庭责任之中。这本书将《孝经》中的一些核心思想,如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和睦亲邻等,引申和阐释到女性所特有的家庭和社会角色中。它强调女性在家中应如何扮演好女儿、妻子、母亲等角色,如何用“孝”的原则来处理与家人的关系,如何通过自己的言行来维护家族的荣誉和稳定。《女孝经》的核心在于将“孝”这一儒家最为重要的道德观念,通过女性的视角进行解读和实践,使女性能够理解并践行孝道,成为家庭和谐的重要力量。它详细阐述了女性在不同生命阶段,如作为女儿时如何孝顺父母,作为妻子时如何孝顺公婆,以及成为母亲后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将孝道传承下去。 最后一部是《女儿经》,这部作品的成书年代较晚,一般认为是明清时期,它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写成,更贴近普通女性的生活,内容也更加具象化和生活化。它像一本生活指南,详细讲解了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如何起居作息、如何烹饪饮食、如何缝纫刺绣、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教育子女等等。它不仅仅关注道德规范,更注重实用技能的传授,旨在让女性能够更好地管理家庭,照顾家人,同时也能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家庭创造价值。《女儿经》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内容也贴近生活,更容易被当时的普通女性所接受和理解。它将抽象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了具体可行的生活实践,让女性在日常琐事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并在其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和能力。《女儿经》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教育的普及化和生活化的趋势,强调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实际贡献和重要性。 《女四书》的编纂,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女性角色定位、道德修养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视。尽管其中一些观念在现代社会看来可能已经过时,甚至存在性别歧视的成分,但我们仍应认识到其在历史上的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代女性思想、社会结构以及文化传统的窗口。通过阅读《女四书》,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她们所承担的责任,以及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一些关于女性内在修养、家庭和谐以及子女教育的积极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 这套《女四书》并非要求女性完全被动顺从,而是强调一种基于智慧和责任的品德修养。它所倡导的“贤良淑德”,并非是简单的温良恭俭让,而是包含了内在的智慧、坚韧的品格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在历史的长河中,《女四书》作为一套重要的女性教育经典,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女性的成长轨迹和人生选择,为后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女性史以及家庭教育学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它提醒我们,在审视历史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赋予女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传承和发扬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啊,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找到一本如此沉静、又充满力量的作品,实属难得。我刚翻开时,还没太在意书名,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全然不同的时空。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她没有采用那种直白的、说教式的口吻,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那些关于成长、关于选择的琐碎却又深刻的片段。每一个场景的描绘都极其细腻,无论是光影的流动,还是人物细微的表情变化,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忍不住想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文字的韵味。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试图去提供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让读者自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解答。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人性的洞察,那种复杂、矛盾、时而脆弱又时而坚韧的生命力,被她描摹得入木三分,读完之后,合上书本,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久久不能散去,甚至影响了我之后几天的思考方向,真是一本能与人共振的好书。

评分

这本厚厚的书,我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多月,每一次翻开,都有新的感悟。它更像是一部私人札记,充满了作者最真挚、未经修饰的情感流露。我注意到,书中很多段落的逻辑跳跃性很大,这反而营造出一种梦境般的氛围,让你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游走。特别是关于人际关系中那种微妙的疏离感和依恋感,作者捕捉得太精准了。比如,两个人明明相爱,却因为无法完全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而产生的隔阂,这种“看得见却摸不着”的距离感,被她描绘得丝丝入扣。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留白”,它不会把话说得太满,总是留出足够的空间让读者的想象力去填补。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是,它更适合在一个安静的下午,配上一杯热茶,慢慢品味。急躁地想要一口气读完,反而会错过很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风景,这本书,值得你放慢脚步,去细细品味那些深藏不露的智慧。

评分

我通常不太容易被“文青”风格的书籍打动,总觉得有些矫揉造作,但这本作品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偏见。它的文字是优美的,但绝不空洞。作者的语言功力深厚,很多句子读起来就像乐章一样和谐,但其背后蕴含的力量却是实质性的。它没有大声疾呼,却用一种近乎耳语的方式,触碰到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最隐秘的角落。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失落”与“和解”的探讨。那种经历过巨大挫折后,如何重新面对日常生活的勇气和笨拙,被刻画得真实到让人心疼。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真正的强大,不是战胜外界的困难,而是学会与自己内心的不完美和平共处。我读完后,感觉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心理按摩,那些之前一直耿耿于怀的小心结,似乎都找到了一个出口,不再那么沉重了。推荐给所有在人生的某个路口感到迷茫的朋友,它或许不能指引方向,但能让你更有力量地走下去。

评分

我很少会为一个作品的“世界构建”如此着迷。这本书构建的世界,不是奇幻的,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那个“精神世界”。作者像是用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焦虑和异化现象。书中的象征手法运用得非常高明,常常是一个物件、一个不起眼的场景,都能折射出更深层次的社会或个体困境。我尤其喜欢她对“记忆”的描摹,记忆不是线性的存档,而是一种带着情绪色彩的重构过程,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充满了主观的滤镜。读到一些段落时,我甚至会联想到一些我自己的陈年往事,那种被唤醒的复杂情绪,让我感到既痛苦又满足。这本书的深刻之处在于,它没有提供廉价的安慰剂,而是直面了存在的荒谬和人性的局限,但正是在这种直面之后,我反而获得了一种踏实的平静。这是一部需要反复阅读、每次都会有不同收获的佳作,它的价值绝对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透露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拿到手的时候,那种纸张的触感,油墨的清香,都让人感到一种久违的仪式感。内容上,我得说,它在结构处理上非常大胆。它不是那种线性叙事,而是像一幅精心编织的挂毯,不同的线索和主题在不同的章节里交织、缠绕,最终汇聚成一个宏大而又私密的情感图景。我特别喜欢作者对“时间”的处理,有时是飞快流逝的瞬间,有时又是被无限拉长的永恒,这种节奏感掌握得炉火纯青,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初读可能需要一点耐心去适应这种跳跃式的叙事,但一旦跟上作者的思维脉络,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完全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它探讨的主题是宏大的,比如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博弈,但作者总是能将这些哲学层面的思考,巧妙地融入到极富生活气息的细节之中,使得这本书既有高度,又有温度,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晦涩,反而是酣畅淋漓,像是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