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品牌营销大师、《买》《品牌洗脑》作者马丁•林斯特龙经典作品。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作序推荐!
★《华尔街日报》评为“*伟大的五部营销类巨著之一”。
为什么盖住品牌商标,人们依然可以一眼认出苹果公司的产品?
为什么闭上眼睛,人们还能一下识别出香奈儿5号香水?
为什么在店里播放古典乐,会让人觉得维多利亚的秘密的内衣很高贵?
为什么B&O;这样奢华的音响在电子产品轻薄时代,却要给遥控器增重?
如今这个时代,营销已经成为强弩之末。新产品一出炉就面临夭折。大多数广告都无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印记。大多数商品都能轻易被同类替换掉,强大的品牌越来越少了。
品牌需要做什么?马丁•林斯特龙用大量的案例和具有说服力的论证向各位展示感官品牌的神奇力量。很多公司为广告和老套的广告语付出了高昂的费用,而马丁在书中提到的做法显然更有创意。阅读本书,你将得到让品牌重获新生的方法。
......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 感官品牌:隐藏在购买背后的感官秘密(珍藏版) | 开本: | 32开 |
| 作者: | (美)马丁·林斯特龙 | 定价: | 42.00 |
| ISBN号: | 9787509568576 | 出版时间: | 2016-11-30 |
| 出版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 印刷时间: | 2016-11-30 |
| 版次: | 1 | 印次: | 1 |
推荐序 / I
序章 / IIIⅢ
第1章 五感漫谈
从嗅觉谈起 / 005
只关注两种感官的品牌注定平庸 / 017
五感协同作用:提升品牌附加值 / 020
视觉的魅力 / 024
我们洗耳恭听 / 026
聆听品牌之声 / 028
做到这些就够了吗? / 029
嗅觉:激发情感触动 / 030
触觉:连接心灵与世界 / 034
撩人之味 / 036
五感整合的多米诺效应 / 039
“粉碎”效应 / 041
粉碎你的品牌 / 041
本章回顾 / 047
第2章 强大的“粉碎效应”
对产品商标说拜拜吧 / 052
爱我就了解我 / 053
粉碎的过程 / 054
粉碎你的图像 / 054
粉碎你的颜色 / 056
粉碎你的形状 / 061
粉碎你的名字 / 063
粉碎你的语言 / 065
粉碎你的图标 / 069
粉碎你的声音 / 070
粉碎你的导航指示 / 072
粉碎你的行为 / 073
粉碎你的服务 / 074
粉碎你的传统 / 076
粉碎你的惯例 / 078
本章回顾 / 082
第3章 再谈五感
感官品牌的未来 / 090
声音:调动顾客的情绪情感 / 092
案例分析 / 106
视觉:塑造品牌的*印象 / 107
触摸天空 / 114
可口可乐危机 / 117
嗅觉:维系品牌的独特性 / 121
味觉和嗅觉 / 127
本章回顾 / 133
第4章 让品牌活起来
找到你的“品牌刺激物” / 139
品牌价值提升 / 141
建立纽带 / 142
感官品牌的目标:建立忠诚度 / 143
感官对话 / 145
案例分析 / 146
本章回顾 / 149
第5章 品牌与宗教
传统造就忠诚 / 156
迷信品牌 / 158
宗教般的忠诚 / 161
神圣的灵感 / 166
本章回顾 / 185
第6章 品牌未来
一些预测 / 192
感官先驱者 / 193
感官采纳者 / 194
感官追随者 / 196
感官卓越者 / 202
品牌之旅方兴未艾 / 206
本章回顾 / 207
关于感官品牌研究 / 209
研究者的话 / 212
作者简介 / 215
..................在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挑剔、同质化商品层出不穷、广告战愈演愈烈的环境下,如何让自己的产品和广告突出重围,让自己的品牌长盛不衰?
品牌大师马丁•林斯特龙向我们揭示了*品牌成功的共性:它们大多运用了感官品牌的营销手段,创造出全新的“五维”感官世界——以“色”悦人、以“声”动人、以“味”诱人、以“情”感人,让顾客对品牌始终保持忠诚度。全书用数百个真实的品牌案例、*为新颖的见解与实用策略,为每一位品牌管理者、营销人员、广告人提供了实战性的指导。相信在本书的指导下,每一个人都能成功运用五种感官打造广告力、营销力,让自己的品牌重获新生
..................马丁•林斯特龙(Martin Lindstrom),首席品牌营销大师,林斯特龙公司CEO,《时代》杂志 “*影响力100人”。
他应邀担任麦当劳、宝洁、雀巢、美国运通、微软、迪士尼等世界*公司的顾问,同时也是《金融时报》《美国》《财富》《华盛顿邮报》《哈佛商业评论》的特约专栏作家。
在担任品牌顾问的同时,林斯特龙还撰写了《品牌洗脑》《买》等多部品牌营销类的畅销书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简直是灾难性的。前三分之一部分用了极大的篇幅来铺垫“感官重要性”的哲学基础,引用了大量晦涩的哲学思辨,阅读起来像是被拖入了一片迷雾之中,根本看不到重点。好不容易熬到中间部分,开始出现一些“案例分析”,结果这些案例的细节又是如此的贫乏,仿佛是给别人写好的市场简报的摘要,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和深入的因果分析。作者似乎认为只要点出“某某品牌使用了独特的香氛”,这个论点就算成立了。这种浅尝辄止的分析,对于需要深度理解品牌策略的读者来说,根本无法满足。到了后半段,可能是由于篇幅所限,内容开始急剧收缩,许多应该深入探讨的话题草草收场,留下了一堆半成品式的观点散落在各处,让人感觉这本书像是未完成的草稿就被匆忙付梓了,实在有愧于它“珍藏版”的名号。
评分这本所谓的“珍藏版”读起来更像是一本流水账式的行业观察报告,充满了各种晦涩难懂的术语和生硬的案例堆砌。作者似乎对将复杂的商业现象简单化这件事存在着某种抵触心理,每一个论点都恨不得用三层嵌套的从句来论证,读起来非常费劲。我原本期待能看到一些新鲜的、能启发我思考的视角,毕竟书名听起来颇具吸引力,指向了某种深层次的心理学洞察。然而,内容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只是将一些早已被讨论烂了的营销理论换了个包装,重新拿出来贩卖。很多章节的逻辑跳跃性极大,前一页还在谈论色彩心理学,下一页突然就转到了供应链管理,让人摸不着头脑,更别提深入理解了。 整体阅读体验非常疲惫,需要时不时停下来查阅那些生造出来的概念,仿佛在进行一场艰涩的学术啃读,而不是享受一次知识的汲取。对于希望快速掌握核心洞察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的门槛设置得实在太高了,更像是写给那些已经身处行业内部、熟悉内部行话的少数群体看的“内部读物”。
评分我对这本书抱有的期待,是能揭示出那些潜藏在消费者心智深处的、不易察觉的触发机制,那些能够悄无声息地影响购买决策的微妙因素。不幸的是,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行业自嗨指南”。它里面充斥着大量的行业内部人士的“共鸣”,那些术语和比喻,只有在你已经身处这个圈子,并且认可其基本价值观的前提下,才能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对于一个局外人来说,这些论述显得空洞且自说自话。更让我感到不适的是,书中偶尔流露出的那种高高在上、仿佛掌握了某种“消费者操控秘诀”的傲慢姿态。这种态度使得严肃的探讨蒙上了一层不必要的、略带功利色彩的阴影,让人在吸收信息时本能地产生抗拒。我更倾向于那些坦诚布公,愿意分享成功与失败经验的作者,而不是这种故作高深的“大师”。
评分坦率地说,我买这本书是冲着“秘密”这个词去的,希望能挖掘出那些尚未被大众广泛知晓的商业技巧。然而,我读到的内容,很多都是几年前在各类营销峰会或者专业博客上就已经被反复提及的“常识”。这本书的“创新点”似乎仅仅在于把这些分散的信息,用一种非常华丽但缺乏实质性重构的方式重新组织了一遍。如果作者能针对性地加入一些近两年新兴的技术,比如AI在个性化感官体验中的应用,或者虚拟现实中触觉反馈的最新研究,那或许还能体现出其“珍藏”的价值。但它似乎停滞在了对传统感官营销的温故知新上,缺乏对未来趋势的预判和洞察。对于一个渴望走在行业前沿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与其说是宝藏,不如说是一本精美的、略微过时的行业回顾录,让人不禁感叹,真正的“秘密”可能并未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确实是下了功夫的,作为一本“珍藏版”,拿在手里有一定的分量感和质感,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内容上却出现了严重的“知之者不言,言之者不详”的窘境。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描绘一个宏大的框架,比如“感官矩阵的构建”或者“多维度的体验叠加”,但一旦涉及到具体的操作层面,比如“我该如何将这种理论应用到我的小型咖啡馆装修上?”或者“如何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优化顾客的触觉体验?”,它立刻变得含糊不清,避重就轻。所有的案例都聚焦在那些拥有数亿预算的跨国企业,那些动辄斥巨资打造沉浸式体验的品牌身上,这使得小微企业或者初创者完全无法找到可复制的路径。读完后,我脑子里留下的不是清晰的行动指南,而是一堆华而不实的口号,感觉像是看了一场非常精致但毫无营养的品牌宣传片,除了赞叹视觉效果,学不到任何实用的技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