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黄寿祺、张善校注的《周易译注(精)》将《周易》全文译成易读的现代汉语,并加以详细的注释、解说,对《周易》的历史、读易的方法,每卦、每爻爻辞内在含义等向读者作了深入而又浅近明白的介绍。
暂无
暂无
前言
译注说明
卷一 上经
乾卦**
坤卦第二
屯卦第三
蒙卦第四
卷二
需卦第五
讼卦第六
师卦第七
比卦第八
小畜卦第九
履卦第十
泰卦第十一
否卦第十二
卷三
同人卦第十三
大有卦第十四
谦卦第十五
豫卦第十六
随卦第十七
蛊卦第十八
临卦第十九
观卦第二十
噬嗑卦第二十一
贲卦第二十二
卷四
剥卦第二十三
复卦第二十四
无妄卦第二十五
大畜卦第二十六
颐卦第二十七
大过卦第二十八
坎卦第二十九
离卦第三十
卷五 下经
咸卦第三十一
恒卦第三十二
逐卦第三十三
大壮卦第三十四
晋卦第三十五
明夷卦第三十六
家人卦第三十七
暌卦第三十八
卷六
蹇卦第三十九
解卦第四十
损卦第四十一
益卦第四十二
夫卦第四十三
姤卦第四十四
萃卦第四十五
升卦第四十六
卷七
困卦第四十七
井卦第四十八
革卦第四十九
鼎卦第五十
震卦第五十一
艮卦第五十二
渐卦第五十三
归妹卦第五十四
卷八
丰卦第五十五
旅卦第五十六
巽卦第五十七
兑卦第五十八
涣卦第五十九
节卦第六十
中孚卦第六十一
小过卦第六十二
既济卦第六十三
未济卦第六十四
卷九
系辞上传
系辞下传
卷十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附录
一、读易要例
二、主要引用书目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够系统地了解《周易》与中国传统数术的关联性。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它如何处理“象数”与“义理”的辩证关系。这本书在这方面处理得非常平衡,既没有过度神化“数”,也没有完全抛弃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实践意义。尤其是关于八八六十四卦的结构分析和卦画的演变过程,讲解得极为清晰,图示的绘制也非常规范。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不同流派(比如易学中的“京房易”与“莱州学派”等)观点的对比和梳理,这体现了编者广阔的视野。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某些涉及到古代天文学和历法与易学结合的部分,注释显得略微保守,似乎更侧重于对文本的考据,而对现代科学视角下的重新审视略有欠缺。总体来说,它更像是一部精美的、注重文本还原和流派比较的工具书,而非一本面向大众普及的“入门指南”。
评分这本《周易译注(精)/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挑,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不过,我更关注的是它内容上的呈现方式。我本来是想找一本对《易经》的原文进行细致梳理和现代阐释的工具书,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卦象和爻辞背后的哲理。拿到手翻阅之后,发现译注的部分确实相当详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人感觉到编者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钻研的深度。它不像有些版本那样只停留在字面翻译,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历史时期对同一卦象的不同理解,这对我这种想建立系统性认知的人来说,简直是宝藏。尤其是对一些关键性的术语,比如“贞”、“悔”、“咎”等,都有非常清晰的辨析,避免了读者在理解上的偏差。不过,有时候注释过于密集,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一些耐心去消化,但正是这种“精”和“全”的取向,才使得它在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成为案头常备的参考资料。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确实是令人称赞的,但阅读体验上,我个人觉得它更适合“精读”而非“泛读”。我发现,很多译注的篇幅甚至超过了原文本身,这对于追求效率的现代读者来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阅读疲劳感。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在不影响准确性的前提下,能有一些更简洁明了的白话阐释,帮助我快速把握核心思想。例如,在解析那些著名的爻辞时,如果能穿插一些现代社会学或心理学的观察视角,或许能让古老的智慧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注释的权威性,每一个解释都有出处,让人信服。但缺点可能就在于这份权威性带来了一种略显沉重的学术气氛,使得阅读过程更像是在“攻克”一个难题,而不是享受一次思想的遨游。对于那些想在睡前轻松翻阅几页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分量”可能过重了一些。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一名普通爱好者,初次接触时确实被它的体量震慑到了。我更习惯于那种图文并茂、配有大量现代生活实例来解释古代哲思的版本。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厚重的学术专著,它对于《易传》中那些形而上学的论述,如乾坤之道的阐发,讲解得极为透彻,但可能在“可读性”上稍稍牺牲了一点。举个例子,书中对“系辞”的解读,简直是哲学思辨的深度展示,每一句话都值得反复推敲。但是,当我尝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占卜或日常决策中时,感觉还是缺少那么一点“接地气”的桥梁。这本书更像是为精研者准备的“内功心法”,它要求读者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古代哲学基础,否则很容易在浩瀚的注释和引文中迷失方向。尽管如此,它的价值在于构建了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这是其他轻量级读物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入手这本《周易译注(精)/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主要是冲着“全本译注”这个名头去的,期待它能提供一个一站式的学习体验。从实际效果来看,它的确囊括了非常丰富的背景资料和历代注疏的精华。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一些之前忽略的细节,尤其是在对《彖传》和《爻辞》的深层寓意挖掘上,确实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它很像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注解,将整个易学体系的知识点都收录其中。不过,这种“全”也带来了一个问题:不同注释间的风格差异有时会让人感到有些跳跃。比如,前一页还是一丝不苟的训诂,后一页突然插入了大段的玄学论述。这要求读者具备非常强的自我整合能力,去构建一个统一的认知体系。对于急于获得“开悟”或者只需要快速查询某一卦义的读者来说,这种详尽到极致的处理方式,反而可能成为效率上的障碍。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值得珍藏的学术力作,但它更适合作为深度研究的参照,而非快速上手的“快餐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