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 战争事典020 9787516810095 台海出版社 指文烽火工作室

正版图书 战争事典020 9787516810095 台海出版社 指文烽火工作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指文烽火工作室 著
图书标签:
  • 战争史
  • 军事
  • 台海出版社
  • 指文烽火工作室
  • 9787516810095
  • 历史
  • 军事史
  • 战争
  • 冷战
  • 战略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0095
商品编码:3021314765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战争事典020

定价:39.80元

作者:指文烽火工作室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68100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丝路千年,途经国家如星罗棋布,谁又是强者,把控经济大动脉,帕提亚、萨珊波斯、阿拉伯帝国,还是蒙古帝国?
南宋困于江南一隅,兵弱官冗,年年岁币,何以经济繁荣,在强敌环伺之下,支撑一百多年?
边缘“蛮族”与中央罗马帝国剧烈碰撞,老牌帝国支离破碎下如何重获新生?7世纪后,伊斯兰狂飙席卷欧亚大陆,孰又能幸免?
战争、宗教、政权更迭、民族排斥……都是导致难民潮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战争!《欧洲历次战后难民潮》为你讲述难民辛酸。
记录古斯塔夫二世改革后的瑞典,如何一跃成为波罗的海世界的霸主,搅动北欧风云一个多世纪!
看现代美国特种部队如何改革体制,发挥尖刀作用!

内容提要


《战争事典020》倾力打造的战争、历史类综合MOOK读物,众多*深历史、战史作家,追求品位至上。其编辑方针是“四精”,即精品、精细、精美、精深。《战争事典020》奉行给读者带来细节、新意和趣味的原则,用精美的图文编排和优美的文字内容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对每篇文章不惜成本、不惜篇幅、不惜代价,让读者获得美好的阅读体验。

目录


前言

霸业:“一带一路”的前世兴衰
崛起与繁荣——丝绸之路上的帝国兴衰
远帆与财富——南宋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

难民:欧洲的梦魇还是新生?
大迁徙与大征服——日耳曼人与阿拉伯人的扩张及征服
战乱与流散——欧洲历次战后难民潮

杀戮:近现代军改启示录
炮火与霸权——近代军事改革后的瑞典帝国时代
专业与联合——美军特种部队改革启示录

往期回顾

下期预告

作者介绍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战争、中外历史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通过精美的图片、通俗的文字、独到的视角理清历史的脉络。
郭晔旻:文史爱好者,在《文史天地》《国家人文历史》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慕雨:天涯煮酒论史认证写手,喜欢文史,尤喜宋史,擅长两宋人物传记、宋人逸事、宋词、宋代战争题材写作。曾出版《文治盛世赵匡胤》《宋朝有个“假”皇帝》《为什么总挨打:靖康耻的前前后后》《单挑大宋朝:王安石》《历史真有故事:两宋风云》等图书。
龙语者:西方历史研究者,酷爱历史、军事、美术、自然学,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拜占庭英雄血脉》。
Lee General:主要研究李德哈特与富勒的军事思想,擅长西方近现代军事理论学说、热兵器时代战史及战术。
NeptuneSpear:军事前沿领域爱好者,致力于外军特种作战、特种部队以及轻武器领域等文章的翻译与撰写工作。

文摘






序言



烽火史诗的另一页:全球军事变迁与未来图景 本册《战争事典》并非聚焦于台海军事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波澜壮阔的全球军事历史长河与瞬息万变的现代战争前沿。我们试图描绘一幅更为宏大、跨越不同时代与地域的军事文明图景,探讨权力、技术与人类冲突的永恒主题。 第一部分:古典战役的谋略回响 本卷的开篇将深入剖析古代至近代的几场决定性战役,这些战役不仅塑造了当时的政治版图,其战略思想至今仍被军事学院奉为圭臬。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方征服:机动性与协同作战的典范 我们将详细解析高加米拉战役(Battle of Gaugamela),重点不在于简单的兵力对比,而是如何利用马其顿方阵的坚固性作为核心,配合精锐的伙伴骑兵进行侧翼穿插和决定性的反击。分析亚历山大如何精确预判波斯主帅大流士三世的部署,并通过战术的灵活运用,以少胜多,开辟了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讨论其后勤补给线在跨文化征服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这些早期机动战理论对后世军事家的启示。 罗马军团的工程奇迹与纪律 本部分将侧重于罗马军团的组织结构与工程能力。不同于单纯的步兵冲锋,罗马军团的强大在于其无与伦比的纪律性、标准化装备以及在行军途中即刻构建防御工事(如营垒)的能力。我们将考察坎尼会战(Cannae)的惨败如何促使罗马人摒弃僵硬的战术,转而学习汉尼拔的机动性,并最终在扎马战役(Zama)中,结合本土的坚韧与外来的战术智慧,取得最终胜利。重点分析罗马“筑城即安营”的后勤哲学,这使得其军队的持续作战能力远超同时代的对手。 蒙古铁骑的“信息战”雏形 蒙古西征的成功,并非仅仅依赖于弓箭的威力。本章将聚焦于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情报收集与信息传递系统。他们的快速机动能力,加上对被征服地区地理、文化、政治结构的快速学习和利用,实际上是一种早期的“认知域作战”。探讨蒙古人如何利用假撤退、佯败等心理战术,瓦解敌方军队的士气和指挥体系,以及“密探网络”在提前摧毁敌方抵抗意志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工业革命与总体战的兴起 随着火药技术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战争的规模和烈度被彻底改变。 滑铁卢:军事指挥艺术的转折点 我们将深入剖析威灵顿公爵的“防御艺术”。滑铁卢战役的焦点在于如何利用地形(如地平线后的部署)来隐藏兵力,如何精确调动预备队以应对拿破仑的致命冲击。分析拿破仑在最后阶段的决策失误,特别是对格鲁希元帅的错误判断,以及普鲁士军队的及时赶到如何从战略层面完成了对法军的包围。探讨这次战役如何标志着拿破仑式个人英雄主义军事思想的终结,以及更依赖集团军协同作战时代的到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技术锁定与堑壕的困局 本章将详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军事思想的演变。一战的爆发是技术进步(机枪、铁丝网、火炮的射速)与过时的战略思想(如战术大胆性)碰撞的悲剧。我们重点探讨马恩河战役后的“西线僵局”是如何形成的——技术进步使得防御方的优势达到了极致,而进攻方缺乏足够强大的机动力量来打破僵局。这不仅是战术问题,更是后勤和工业能力相互制约的体现。 第三部分:现代冲突的形态转变 从二战的装甲突击到冷战的代理人战争,再到信息时代的非对称冲突,军事学的演进从未停歇。 闪电战的深度剖析:装甲、空地协同与无线电的革命 古德里安的“闪电战”(Blitzkrieg)并非仅仅是坦克的多寡,而是对“协同作用”(Synergy)的极致运用。本节将分解其三个核心要素: 1. 装甲集群的突破与纵深渗透: 强调对敌方战线薄弱点的集中打击,而非全面铺开。 2. 空中支援的即时性: 俯冲轰炸机如何作为“空中炮兵”,压制敌方纵深火力点,为地面部队扫清障碍。 3. 指挥与控制(C2): 无线电通讯使得前线指挥官拥有了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决策的权力,这极大地提高了反应速度,打破了传统战争中层层请示的缓慢流程。 冷战时期的核威慑与代理人战争 冷战的主旋律是“相互确保摧毁”(MAD)下的核平衡。本部分将探讨,在超级大国直接交火可能性被排除后,军事资源如何转向第三世界国家,通过代理人战争来争夺意识形态和战略资源的影响力。分析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高技术武器面对复杂游击战时所遭遇的“适应性挑战”,以及这种非对称性冲突对现代军事理论的深远影响。 第四部分:信息时代与未来战争的迷雾 展望当代,军事力量的衡量标准正在从“硬杀伤力”转向“信息控制力”。 网络战与电子战的战略价值 本章将探讨信息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核心地位。一场现代冲突的胜负可能在物理接触之前,通过对敌方通信、雷达、金融和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而决定。分析信息战如何成为“斩首行动”和精确打击的先导,以及如何构建能抵御此类攻击的“信息韧性”(Information Resilience)。 无人系统与决策速度的竞赛 无人机、自主武器系统(AWS)的兴起,正在重新定义前线与后方的边界。讨论自主系统在侦察、监视和目标获取(ISR&T)中的优势,以及它们对人类决策链的冲击。未来的战争可能成为机器与机器之间、算法与算法之间的比拼,人类指挥官的角色将更多地集中在制定规则和确保道德约束之上。 结论:永恒的冲突与适应 通过回顾历史和展望未来,本卷旨在揭示战争的本质——它始终是人类社会、技术能力和组织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无论武器如何演变,成功的军事力量都依赖于对环境的深刻理解、对技术的有效整合,以及一支训练有素、意志坚定的部队。本书不提供单一的解决方案,而是提供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框架,以理解人类冲突的复杂性与持续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地图和图表部分,简直是为军事迷量身定做的饕餮盛宴。我翻看过许多号称“详尽”的军事著作,但往往图文分离,或者地图比例尺标注模糊不清。然而,这里面的每一张配图都像是经过了严苛的测绘标准,不仅清晰度极高,而且信息密度惊人。那些关键战役的兵力部署图,简直可以作为战术推演的蓝本。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仅仅在研究其中一张关于特定海峡区域的防御态势图,图上密集的箭头和符号标记,无声地诉说着力量的对比与潜在的危险。这种极度视觉化的信息呈现方式,极大地弥补了纯文字描述可能带来的理解偏差,真正做到了“一图胜千言”,让复杂的军事地理概念瞬间具象化,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和分析的深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直击灵魂,那种厚重而沉稳的质感,拿在手里就知道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消遣读物。封面的设计,没有过多花哨的图画,而是用一种近乎于纪实的手法,勾勒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墨色清晰,排版疏密有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我个人特别欣赏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它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本身的尊重。每次翻阅时,那种油墨与纸张特有的气味都会把我迅速拉回到那个特定的历史场景中去,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紧张与氛围。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是一份值得珍藏的“物件”,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经过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也更期待里面承载的那些重量级的内容。

评分

初读引言部分,作者的叙事风格就显露出一种非常老练的“克制美学”。他没有急于抛出惊天动地的观点或耸人听闻的描述,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战地记者,冷静地铺陈事实的脉络。这种叙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文字的可信度与权威性。我尤其注意到作者在处理复杂地缘政治冲突时的那种近乎教科书般的严谨,他似乎深谙“历史不应被情感裹挟”的道理,将军事部署、战略意图和政治博弈分层次剥开,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决策背后的逻辑链条。这种对信息处理的精妙拿捏,让原本晦涩难懂的军事术语和战略概念变得异常通俗易懂,即便是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点,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深厚的功底和对信息架构的完美把控。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获取知识,不如说是一场关于“可能性”的深度哲学探讨。它迫使我不断地跳出既有的思维定势,去设想在极端压力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是如何权衡利弊、作出影响深远的抉择的。作者在分析不同阶段的心理战和信息战时,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洞察力,让我体会到战争的本质远不止于钢铁和火药的碰撞,更多的是人类意志和心理韧性的较量。每当读到关键的转折点,我总会合上书本,在脑海中模拟另一种决策路径,然后对比书中实际发生的结果,这种主动的思辨过程,让知识的吸收变得极其深刻和个人化。这本书成功地将历史资料转化成了一种激发深度思考的催化剂。

评分

说实话,我以前对这类题材的书籍存在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总觉得它们过于严肃刻板,读起来像是在啃硬骨头。然而,这本《战争事典》彻底颠覆了我的印象。它在保持专业水准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许多基于一手资料的鲜活案例和幕后故事,使得原本冰冷的历史事件充满了人性化的温度。例如,其中一段关于某次前线指挥官的个人记录片段,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生动地刻画出了那种身处绝境却仍需保持镇定的复杂心境。这种细节的挖掘和情感的侧写,让冰冷的军事分析瞬间有了血肉,也让读者在学习战略战术的同时,对那些置身于历史洪流中的个体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共鸣和敬意。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罕见的兼具学术严谨与人文关怀的典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