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战争事典020
定价:39.80元
作者:指文烽火工作室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68100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丝路千年,途经国家如星罗棋布,谁又是强者,把控经济大动脉,帕提亚、萨珊波斯、阿拉伯帝国,还是蒙古帝国?
南宋困于江南一隅,兵弱官冗,年年岁币,何以经济繁荣,在强敌环伺之下,支撑一百多年?
边缘“蛮族”与中央罗马帝国剧烈碰撞,老牌帝国支离破碎下如何重获新生?7世纪后,伊斯兰狂飙席卷欧亚大陆,孰又能幸免?
战争、宗教、政权更迭、民族排斥……都是导致难民潮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战争!《欧洲历次战后难民潮》为你讲述难民辛酸。
记录古斯塔夫二世改革后的瑞典,如何一跃成为波罗的海世界的霸主,搅动北欧风云一个多世纪!
看现代美国特种部队如何改革体制,发挥尖刀作用!
内容提要
《战争事典020》倾力打造的战争、历史类综合MOOK读物,众多*深历史、战史作家,追求品位至上。其编辑方针是“四精”,即精品、精细、精美、精深。《战争事典020》奉行给读者带来细节、新意和趣味的原则,用精美的图文编排和优美的文字内容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对每篇文章不惜成本、不惜篇幅、不惜代价,让读者获得美好的阅读体验。
目录
前言
霸业:“一带一路”的前世兴衰
崛起与繁荣——丝绸之路上的帝国兴衰
远帆与财富——南宋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
难民:欧洲的梦魇还是新生?
大迁徙与大征服——日耳曼人与阿拉伯人的扩张及征服
战乱与流散——欧洲历次战后难民潮
杀戮:近现代军改启示录
炮火与霸权——近代军事改革后的瑞典帝国时代
专业与联合——美军特种部队改革启示录
往期回顾
下期预告
作者介绍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战争、中外历史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通过精美的图片、通俗的文字、独到的视角理清历史的脉络。
郭晔旻:文史爱好者,在《文史天地》《国家人文历史》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慕雨:天涯煮酒论史认证写手,喜欢文史,尤喜宋史,擅长两宋人物传记、宋人逸事、宋词、宋代战争题材写作。曾出版《文治盛世赵匡胤》《宋朝有个“假”皇帝》《为什么总挨打:靖康耻的前前后后》《单挑大宋朝:王安石》《历史真有故事:两宋风云》等图书。
龙语者:西方历史研究者,酷爱历史、军事、美术、自然学,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拜占庭英雄血脉》。
Lee General:主要研究李德哈特与富勒的军事思想,擅长西方近现代军事理论学说、热兵器时代战史及战术。
NeptuneSpear:军事前沿领域爱好者,致力于外军特种作战、特种部队以及轻武器领域等文章的翻译与撰写工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地图和图表部分,简直是为军事迷量身定做的饕餮盛宴。我翻看过许多号称“详尽”的军事著作,但往往图文分离,或者地图比例尺标注模糊不清。然而,这里面的每一张配图都像是经过了严苛的测绘标准,不仅清晰度极高,而且信息密度惊人。那些关键战役的兵力部署图,简直可以作为战术推演的蓝本。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仅仅在研究其中一张关于特定海峡区域的防御态势图,图上密集的箭头和符号标记,无声地诉说着力量的对比与潜在的危险。这种极度视觉化的信息呈现方式,极大地弥补了纯文字描述可能带来的理解偏差,真正做到了“一图胜千言”,让复杂的军事地理概念瞬间具象化,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和分析的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直击灵魂,那种厚重而沉稳的质感,拿在手里就知道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消遣读物。封面的设计,没有过多花哨的图画,而是用一种近乎于纪实的手法,勾勒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墨色清晰,排版疏密有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我个人特别欣赏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它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本身的尊重。每次翻阅时,那种油墨与纸张特有的气味都会把我迅速拉回到那个特定的历史场景中去,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紧张与氛围。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是一份值得珍藏的“物件”,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经过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也更期待里面承载的那些重量级的内容。
评分初读引言部分,作者的叙事风格就显露出一种非常老练的“克制美学”。他没有急于抛出惊天动地的观点或耸人听闻的描述,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战地记者,冷静地铺陈事实的脉络。这种叙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文字的可信度与权威性。我尤其注意到作者在处理复杂地缘政治冲突时的那种近乎教科书般的严谨,他似乎深谙“历史不应被情感裹挟”的道理,将军事部署、战略意图和政治博弈分层次剥开,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决策背后的逻辑链条。这种对信息处理的精妙拿捏,让原本晦涩难懂的军事术语和战略概念变得异常通俗易懂,即便是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点,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深厚的功底和对信息架构的完美把控。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获取知识,不如说是一场关于“可能性”的深度哲学探讨。它迫使我不断地跳出既有的思维定势,去设想在极端压力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是如何权衡利弊、作出影响深远的抉择的。作者在分析不同阶段的心理战和信息战时,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洞察力,让我体会到战争的本质远不止于钢铁和火药的碰撞,更多的是人类意志和心理韧性的较量。每当读到关键的转折点,我总会合上书本,在脑海中模拟另一种决策路径,然后对比书中实际发生的结果,这种主动的思辨过程,让知识的吸收变得极其深刻和个人化。这本书成功地将历史资料转化成了一种激发深度思考的催化剂。
评分说实话,我以前对这类题材的书籍存在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总觉得它们过于严肃刻板,读起来像是在啃硬骨头。然而,这本《战争事典》彻底颠覆了我的印象。它在保持专业水准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许多基于一手资料的鲜活案例和幕后故事,使得原本冰冷的历史事件充满了人性化的温度。例如,其中一段关于某次前线指挥官的个人记录片段,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生动地刻画出了那种身处绝境却仍需保持镇定的复杂心境。这种细节的挖掘和情感的侧写,让冰冷的军事分析瞬间有了血肉,也让读者在学习战略战术的同时,对那些置身于历史洪流中的个体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共鸣和敬意。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罕见的兼具学术严谨与人文关怀的典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