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西南大學研究生含弘論叢:國學漫步
定價:30.00元
作者:劉明華,尹曉東,肖國勝
齣版社:西南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62167457
字數:
頁碼:21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西南大學研究生含弘論叢:國學漫步》隸屬《含弘論叢》係列叢書,以“國學漫步”為主題,主要收錄瞭西南大學各研究生導師及其研究生關於國學研究的新成果。內容主要涵蓋古典文學、語言文字、古代文獻、書法繪畫等多方麵的研究,旨在讓更多的人關注國學、熱愛國學、弘揚國學,共同探討國學精粹、傳承中華文明。
目錄
總序
國學熱是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必然(代序)
筆談墨香
全球化時代國學與漢學和中國學進一步交融發展一一兼論吉德煒的甲骨學研究
歸有光傢族結社略論
“狂者”一一莊子與徐渭
明代祁彪佳結社研究
湯顯祖結社雅集初探
李日華集會研究
上海與瀋從文的文學理想
古文萬象
2l世紀荀子“禮論”研究綜述
淺論墨子的反文藝思想
淺論春鞦時期的禮文化
解讀莊子的死亡意識
國學精思
論陳子昂的政論文
《為吏之道》研究述評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一一對康有為《廣藝舟雙揖》中“尊碑五說”的幾點反思
崔氏郡望及崔、盧、王、柳、薛、裴諸氏之關係初探
經典迴眸
行走中的自由一一從存在主義角度切入解讀《牡丹亭》
《論語》與《傅子》政治思想對比研究
顔之推人格美學研究一一以《顔氏傢訓》為中心
《續書斷》與顔真卿書法史地位的確立
從墓誌中看隋代宮人的幾個問題
詩山詞海
論葉嘉瑩古典詞體美學特質批評與新批評理論的契閤性
淺談傳統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話語缺失與現代認同一一以龔自珍的三十三首情詩為例
淺論王安石集句詩成功的原因及其意義
論“音”意之辨
論“逆人平齣”說
咬文嚼字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通假字的語音現象分析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假藉字的音近度研究
人稱代詞“伊”的流變探微
《敦煌懸泉漢簡釋粹》動詞研究
淺析同源詞語音關係的遊離性
《說文解字》言、口、目部名詞義項的增減情況一一取各部前120個詞來說明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一點,是它沒有將古代的智慧“供奉”起來,而是以一種極其現代和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和闡釋傳統。作者並非盲目地復古或贊美,而是在吸收其精華的同時,也敢於指齣其在特定曆史階段的局限性。例如,在討論古代的辯證思維時,作者並未止步於現象的羅列,而是將其與近現代的哲學思潮進行瞭微妙的對比和張力分析,這無疑為我們這些身處信息爆炸時代的讀者,提供瞭一個清醒認識自身文化根源的獨特視角。它不是讓你迴到過去,而是讓你帶著過去的智慧,更好地走嚮未來。這種負責任的學術態度,在當下的文化齣版物中是十分罕見的,值得所有對傳統文化有深層探究興趣的人士珍藏。
評分我最近正在深入研究先秦諸子的思想差異,市麵上同類書籍汗牛充棟,很多版本要麼過於學術化,充斥著生僻的引文和晦澀的術語,讓人望而卻步;要麼則過於通俗化,為瞭迎閤大眾而犧牲瞭原有的深度和準確性。然而,手上的這部作品卻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不像某些普及讀物那樣人雲亦雲,而是對核心概念進行瞭極其審慎的界定和考量。比如,它對“仁”與“義”在不同學派中的側重和區彆的剖析,簡直是鞭闢入裏。作者的筆法是那種沉穩而內斂的,不賣弄高深,但字裏行間透露齣的那種學識的厚度是毋庸置疑的。每每讀到一處精妙的論斷,我都會停下來,閉目細想,體會其背後的邏輯鏈條是如何構建起來的,這對於拓寬我的研究視野,無疑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
評分坦白說,我一開始對“漫步”這個詞心存疑慮,擔心內容會過於鬆散、缺乏核心主旨。然而,實際閱讀後發現,這“漫步”恰恰是一種高明的策略。它允許作者在不同的曆史節點和文化主題間自由穿梭,就像在曆史的長廊中信步而行,隨時可以駐足欣賞一幅精美的壁畫,或側耳傾聽一段古老的吟唱。這種結構上的靈活性,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驚喜和探索欲,完全避免瞭傳統學術著作的刻闆與僵化。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一些先前忽略的細節,比如某個被引用的典故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個更深層次的文化密碼。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像是一場思維的深度對話。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實在太精美瞭,光是捧在手裏摩挲那封麵材質,就覺得是一種享受。字體排版疏密有緻,看得齣編輯在細節上是下瞭大功夫的,即便是初次接觸這類偏嚮傳統文化研究的讀物,也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我尤其欣賞它在選取不同篇章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匠心——它並非僅僅羅列古籍的零散片段,而是試圖構建一個清晰的知識脈絡,引導讀者從宏觀的視角去理解國學精粹的演變曆程。尤其是其中對於幾位重要學者的思想梳理部分,作者沒有采取生硬的教科書式描述,而是通過大量的史料佐證和精妙的對比分析,將那些深奧的義理闡釋得既有學理性又不失趣味性,仿佛帶我們走進瞭那個時代學者的書房,親耳聆聽他們的論辯與思考。讀完某個章節,那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到下一頁,繼續沉浸在這知識的海洋中。
評分從閱讀體驗上來說,這本書的選材視角非常新穎,它沒有拘泥於傳統國學常見的儒釋道三傢,而是將視野拓展到瞭一些相對邊緣但同樣重要的領域,比如古代的禮儀製度對後世文學創作的影響,或者宋明理學對民間俗語的滲透性改造。這種跨學科的視野,極大地豐富瞭我對“國學”這個概念的理解。很多時候,我們總習慣於將這些學科割裂開來,但這套叢書卻巧妙地將它們串聯起來,展示齣中華文明內部強大的生命力和相互滋養的關係。尤其欣賞其中某幾篇關於敦煌文獻的討論,其資料搜集之詳盡,論證之嚴密,讓我這個非敦煌學專業的人士也能領略到那份曆史的厚重感和學術探索的激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