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村庄

一个人的村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亮程 著
图书标签:
  • 孤独
  • 乡村
  • 成长
  • 自省
  • 人性
  • 生活
  • 现实主义
  • 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底层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1329329
版次:1
商品编码:1000964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摆在你面前的是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不同于其他作家所写农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不是站在一边以“体验生活”的作家的身份来写,而是写他自己的村庄,他眼中的、心中的、生于斯长于斯、亦必葬于斯的这一方土地。这就是《一个人的村庄》之命题和立意所在吧。


内容简介

  《一个人的村庄》讲述了刘亮程是真正的作家,也是真正的农民,是真正的农民作家。作为农民,写作真正是他业余的事情;而作为作家,他却无时不在创作,即使在他扛着一把铁锨在田间地头闲逛的时候。在文章里,刘亮程是一个农民,但是作为农民的他,是否意识到自己是个作家呢——或者说,在他的内心深处,是否也以作家自许呢?我不知道。我揣测,在他的村庄里,在与他一样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村民们的眼里,这个无事扛着铁锨闲逛,到处乱挖,常常不走正道却偏要走无人走过的草丛中的人一定是个难以捉摸、有些古怪的人吧。在他们眼里,这个说不出却总觉着有点不一样的人是不是有点神秘呢?当然,他们也许不知道这个人在跟他们一样的劳作之外,还喜欢偷偷观察着村里的人,以及驴,兔,飞鸟,蚂蚁,蚊子,以及风中的野草和落叶,甚至村东头以及村西头的阳光……

作者简介

  刘亮程,新疆杀湾县人。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库存》等。

目录

第一辑 人畜共居的村庄
1狗这一辈子
2我改变的事物
3通驴性的人
4逃跑的马
5与虫共眠
6冯 四
7剩下的事情
8一条土路
9住多久才算是家
10,人畜共居的村庄
11村东头的人和村西头的人
12黄沙梁
13春天的步调
14干点错事
15别人的村庄
16寒风吹彻
17野地上的麦子
18一个人的村庄(节选)
第二辑 风中的院门
1风中的院门
2炊烟是村庄的根
3鸟 叫
4捉迷藏
5风改变了所有人的一生
6天边大火
7谁的影子
8那时候的阳光和风
9共同的家
10两条狗
11永远一样的黄昏
12最后一只猫
13追狗
14两窝蚂蚁
15我的树
16树会记住许多事
17我认识那根木头
18老根底子
19一个长梦
20老皇渠村的地窝子
21春天多远
22高 处
23谁惊扰了我
24我受的教育
25韩老二的死
26村庄的头
27走着走着剩下我一个人
28偷包米的贼
29空气中多了一个人的呼吸
30一场叫刘二的风
第三辑 家园荒芜
1只有故土
2一个人回来
3走近黄沙梁
4扔掉的路
5南人死了
6房子的主人回来了
7一顿晚饭
8好多树
9留下这个村庄
10只剩下风
11闭着眼睛走路
12父 亲
13木 匠
14坑洼地
15一截土墙
16狗全挣死了
17两个村子
18清点人数
19一村懒人
20成长
21大树根
22那些鸟会认人
23坡上的村子
24我们家的一段路
25远远的敲门声
26家园荒芜
27柴 火
28我的死
29谁喊住我
30今生今世的证据
31我挡住了什么
32最后时光

精彩书摘

  一棵枯树在阳光中生长着什么,它埋在地深处的根在向什么地方延伸。死亡以后的事情,我们不知道。
  一个人死了,我们把它搁过去——埋掉。
  我们在坟墓旁边往下活。活着活着,就会觉得不对劲:这条路是谁留下的。那件事谁做过了。这句话谁说过。那个女人谁爱过……
  我在村人中生活了几十年,什么事都经过了,再待下去,也不会有啥新鲜事。剩下的几十年,我想在花草中度过,在虫鸟水土中度过。我不知道这样行不行,或许村里人会把我喊回去,让我娶个女人生养孩子。让我翻地,种下一年的麦子。他们不会让我闲下来,他们必做的事情,也必然是我的事情。他们不会知道,在我心中,这些事情早就结束了。
  如果我还有什么剩下要做的事情,那就是一棵草的事情,一只虫的事情,一片云的事情。
  我在野地上还有十几天时间,也可能更长。我正好远离村人,做点自己的事情。
  三、风把人刮歪
  刮了一夜大风。我在半夜被风喊醒。风在草棚和麦垛上发出恐怖的怪叫,像女人不舒畅的哭喊。这些突兀地出现在荒野中的草棚麦垛,绊住了风的腿,扯住了风的衣裳,缠住了风的头发,让它追不上前面的风。她撕扯,哭喊。喊得满天地都是风声。
  我把头伸出草棚,黑暗中隐约有几件东西在地上滚动,滚得极快,一晃就不见了。是风把麦捆刮走了。我不清楚刮走了多少,也只能看着它刮走。我比一捆麦子大不了多少,一出去可能就找不见自己了。风朝着村子那边刮。如果风不在中途拐弯,一捆一捆的麦子会在风中跑回村子。明早村人醒来,看见一捆捆麦子躲在墙根,像回来的家畜一样。
  每年都有几场大风经过村庄。风把人刮歪,又把歪长的树刮直。风从不同方向来,人和草木,往哪边斜不由自主。能做到的只是在每一场风后,把自己扶直。一棵树在各种各样的风中变得扭曲,古里古怪。你几乎可以看出它沧桑躯干上的哪个弯是南风吹的,哪个拐是北风刮的。但它最终高大粗壮地立在土地上,无论南风北风都无力动摇它。我们村边就有几棵这样的大树,村里也有几个这样的人。我太年轻,根扎得不深,躯干也不结实。担心自己会被一场大风刮跑,像一棵草一片树叶,随风千里,飘落到一个陌生地方。也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风把你一扔就不见了。你没地方去找风的麻烦,刮风的时候满世界都是风,风一停就只剩下空气。天空若无其事,大地也像什么都没发生。只有你的命运被改变了,莫名其妙地落在另一个地方。你只好等另一场相反的风把自己刮回去。可能一等多年,再没有一场能刮起你的大风。你在等待飞翔的时间里不情愿地长大,变得沉重无比。
  去年,我在一场东风中,看见很久以前从我们家榆树上刮走的一片树叶,又从远处刮回来。它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摇摇晃晃地落到窗台上。那场风刚好在我们村里停住,像是猛然刹住了车。许多东西从天上往下掉,有纸片——写字的和没写字的纸片、布条、头发和毛,更多的是树叶。我在纷纷下落的东西中认出了我们家榆树上的一片树叶。我赶忙抓住它,平放在手中。这片叶的边缘已有几处损伤,原先背阴的一面被晒得有些发白——它在什么地方经受了什么样的阳光。另一面粘着些褐黄的黏土。我不知道它被刮了多远又被另一场风刮回来,一路上经过了多少地方,这些地方都是我从没去过的。它飘回来了,这是极少数的一片叶子。
  ……

前言/序言


《山水间》 在尘世的喧嚣中,总有一隅宁静,等待着你我。 《山水间》不是一本关于宏大叙事的史诗,也不是一部剖析复杂人性的社会剧。它更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一曲娓娓道来的田园牧歌,一场置身天地之间的静心冥想。这本书,是献给所有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疲惫不堪,渴望回归本真、寻觅内心平静的都市灵魂的温柔邀请。 它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云溪”的偏远村落。云溪,顾名思义,坐落于群山之中,一条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常年云雾缭绕,仿佛与世隔绝。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只有错落有致的徽派民居,白墙黛瓦,古朴典雅;只有蜿蜒曲折的石板小路,两旁是青翠欲滴的竹林和四季常青的松柏;只有炊烟袅袅升起,伴随着鸡鸣犬吠,构成一幅生动而宁静的乡村画卷。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从繁华都市归来的年轻人,暂且称他为“归人”。他带着一身的疲惫和对生活意义的迷茫,来到了这片陌生的土地。他并非逃避,而是在内心的深处,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召唤,一种对质朴生活、对自然馈赠的向往。他来到云溪,不是为了宏图伟业,也不是为了名利双收,只是为了暂时安顿一颗躁动的心,重新感受生命最原始的脉搏。 在云溪的日子,是缓慢的,是细微的,是充满发现的。归人不再沉迷于电子产品的虚拟世界,而是开始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双手去触摸。他会清晨起身,看着太阳如何一点一点地从山峦叠嶂中跃出,将金色的光辉洒满村庄,唤醒沉睡的生灵。他会漫步在田埂上,感受泥土的芬芳,看农民如何辛勤耕耘,播下希望的种子,等待着秋天的收获。他会坐在溪边,看鱼儿在清澈的水中嬉戏,听溪水潺潺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他开始尝试着融入这里的生活。他学着向村里的老人问好,听他们讲述村庄的过往,了解那些早已被遗忘的习俗和传说。他看着老奶奶如何在灶台边,用最简单的食材,烹饪出最美味的家常菜,那份温暖和满足,是他曾经在任何米其林餐厅都未曾品尝到的。他跟着孩子们在田野里奔跑,感受他们纯粹的快乐,回忆起自己早已逝去的童年。 书中描绘了云溪村民的生活,他们朴实、善良、热情,与自然和谐共处。他们遵循着四时节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智慧和乐趣。他们会在丰收的季节载歌载舞,会在寒冷的冬日围炉夜话,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喜悦和辛劳。他们懂得感恩,感恩大自然的馈赠,感恩邻里之间的互助,感恩生命的每一次轮回。 归人在云溪的经历,不是惊心动魄的冒险,也不是曲折离奇的爱情。它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涤荡,一种对生活态度的重塑。他开始放下那些曾经认为无比重要的东西:工作的压力,人际的纷扰,外界的评价。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发现那些被忽略的,那些真正滋养着灵魂的东西。 书中详细描写了云溪四季的变化,春日的嫩芽初绽,万物复苏;夏日的绿意盎然,蝉鸣阵阵;秋日的层林尽染,硕果累累;冬日的银装素裹,静谧安详。每一次季节的更迭,都伴随着不同的生活场景和村民的活动。比如,春天,他们会忙着播种,春耕的号子回荡在田野;夏天,他们会享受夜晚的凉风,在星空下纳凉,听故事;秋天,是收获的喜悦,也是忙碌的开始,晒谷场上洋溢着丰收的喜庆;冬天,是沉淀的季节,围炉取暖,修补农具,为来年做准备。 书中也刻画了一些鲜活的人物形象。有智慧而豁达的老村长,他的话语不多,却句句珠玑,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有热情而淳朴的妇女,她们是家庭的顶梁柱,也是村庄的润滑剂,她们的笑容如同阳光般温暖;有调皮而聪慧的孩子们,他们的好奇心和活力,为古老的村庄注入了新的生机。归人与这些村民的互动,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他从一个旁观者,逐渐成为参与者,感受着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连接。 《山水间》并非鼓励所有人都逃离现代社会,回归乡村。它更侧重于传达一种精神: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云溪”,无论是内心的一个角落,还是生活中的某个瞬间。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富足,不在于物质的堆砌,而在于心灵的宁静和对生命的热爱。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清新淡雅的,如同山间的清风,溪边的流水。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捕捉着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将最平凡的场景描绘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也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泥土的清香,听到远处传来的鸟鸣声,甚至能品尝到那碗朴实却温馨的家常菜的味道。 《山水间》是一本能够让人慢下来,静下来,去思考的书。它不是提供问题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答案。它或许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它或许会让你在疲惫时,想起云溪,想起那份宁静与纯粹,从中获得力量和慰藉。 它是一次回归,一次与自然的对话,一次与自我的和解。它是一首献给生活本身的赞歌,一曲关于宁静、关于力量、关于爱的悠扬旋律。翻开《山水间》,你会发现,即使在最喧嚣的世界里,也总有一片属于你自己的山水,等待你去发现,去栖息。它会是你疲惫旅途中的一个歇脚点,也是你心灵深处的一份安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它不是简单地线性推进,而是像打碎了的镜子,将一个个片段、一种种情绪、一些个瞬间,以一种跳跃而又彼此呼应的方式呈现出来。刚开始读的时候,我甚至有些跟不上节奏,觉得有些零散,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体会到了这种结构的妙处。它更接近于我们真实的生活,记忆往往不是一板一眼的,而是零碎的、闪回的,充满了联想和感悟。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受着他的思考、他的挣扎、他的释然。我特别欣赏其中一些哲学性的思考,它们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抛出了问题,引发我去思考,去探索。这种“留白”的设计,让这本书有了更多的解读空间,也让我在合上书本后,依然久久不能平静。它不是一本轻松的书,但绝对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它挑战了我对叙事的固有认知,也拓展了我对文学表现力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我,它简洁、有力,却又充满了诗意。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体会。我尤其喜欢那些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那些画面感极强的文字,仿佛将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品味那些优美的句子,感受文字带来的艺术享受。它不像一些追求华丽辞藻的书籍,它的美在于它的朴实和真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恰到好处,没有一丝多余。这种“少即是多”的写作方式,反而更能打动人心。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好文字,是能够触动灵魂的,是能够引发共鸣的。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品味一首动人的诗,或者是在欣赏一幅精美的画。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我会在心情好的时候阅读它,让那些优美的文字滋养我的心灵;我也会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阅读它,让那些宁静的画面抚平我的烦躁。

评分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一点,是它所传递出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主人公也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在绝望中孕育希望。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描写,那些微小的努力,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坚持,最终汇聚成了强大的力量。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大,并非来自于一时的爆发,而是来自于日积月累的韧性。每一次跌倒,都是一次重新站起来的机会;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教会我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如何保持内心的火焰。我从中汲取了许多力量,让我感觉自己也变得更加坚韧,更加勇敢。它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真实的经历,让你感受到那种力量的传递。我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重新翻开这本书,从中汲取能量,重新找回前行的动力。

评分

这本小说带给我的感受,用“震撼”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我之前很少接触这类题材,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刻板印象。它用一种非常 raw 和 unfiltered 的方式,展现了人性的某些侧面,那些我们平时选择回避的、不愿面对的。作者的笔触相当大胆,毫不掩饰地揭示了内心的孤独、挣扎,甚至是一些阴暗面。然而,正是这种坦诚,让我感到一种深刻的共鸣。它不是在批判,而是在呈现,在剖析。我发现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了许多自己曾经有过的,或者正在经历的困惑和痛苦。但是,这本书并没有让我感到绝望,反而有一种被理解的慰藉。它让我意识到,即使在最孤独的时刻,我们也并非孤身一人。它有一种力量,能够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让你感受到那种撕裂感,但同时又带来一种洗涤和治愈。我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消化这本书的内容,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可以立刻抛在脑后的小说,它会在你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让你不断地去回味和反思。

评分

这本书我一直放在床头,断断续续地读了快一个月。每次翻开,都会被一种奇妙的宁静感包裹。它不是那种需要你紧绷神经去追逐情节的书,更像是一杯温热的茶,让你在忙碌的生活间隙,找到一个可以安放灵魂的角落。作者的文字非常细腻,描绘的那些场景,无论是清晨薄雾笼罩的山峦,还是午后阳光洒满的庭院,都仿佛触手可及。我特别喜欢那些对细节的刻画,比如风吹过树叶沙沙的声音,小狗在门口摇尾巴的幅度,甚至是空气中飘来的淡淡的花香。这些细微之处,共同构建了一个真实而又梦幻的世界。我常常会停下来,想象自己就置身于那个村庄,感受着那里的气息,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了一般。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生活的关系,让我意识到,即使身处喧嚣,我们依然可以为自己创造一片属于个人的静谧之地。它提供了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对当下,对“慢”的重新理解。我很少读到这样能让我内心平静的书,它像一剂良药,抚平了我心中那些莫名的焦躁。

评分

618囤书,够看一段时间了。

评分

吴山酥油饼、东坡肉。” 

评分

用读宋词的腔调来朗诵这张菜谱: 

评分

一个人的村庄,故土,是我们的根

评分

这本书是想看很久的了 晚上也都没有资源 装帧内页设计都比较一般 目前看了一点点 文字倒是很有趣味~

评分

书印刷很好字迹清晰,推荐

评分

就喜欢这种读起来舒服不沉重的国内小说,对一个生活上不怎么愉快的人来说。

评分

这本书需要细细阅读细细品味,想象力丰富。

评分

书角有损伤,可能运输距离很远造成的,毕竟从北京调货。不影响阅读,懒得换,但希望以后京东运输认真一点。其他都很好,速度较快,书的质量很好,是正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