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義證(全3冊)

文心雕龍義證(全3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南北朝] 劉勰,詹鍈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03261
版次:1
商品編碼:1001233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1989-08-01
頁數:1957
套裝數量:3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文心雕龍義證(全3冊)》編寫的總原則是“無微不信”。筆者希望能比較實事求是地按照《文心雕龍》原書的本來麵目,發現其中有哪些理論是古今中外很少觸及的東西;例如劉勰的風格學,就是具有民族特點的文藝理論,對於促進文學創作的百花齊放,剋服創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會起一定的作用。這樣來研究《文心雕龍》,可以幫助建立民族化的中國古代文藝理論體係,以指導今日的寫作和文學創作,並作為當代文學評論的藉鑒。

作者簡介

  劉勰(約公元465——520),字彥和,生活於南北朝時期,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文學理論傢。祖籍山東莒縣(今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東莞鎮大瀋莊(大瀋劉莊)。他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捨人,頗有清名。晚年在山東莒縣浮來山創辦(北)定林寺。劉勰雖任多官職,但其名不以官顯,卻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龍》奠定瞭他在中國文學史上和文學批評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內頁插圖

目錄

一 序例
二《文心雕龍》闆本記錄
三 引用書名簡稱
四 捲一
五 捲二
六 捲三
七 捲四
八 捲五
九 捲六
十 捲七
十一 捲八
十二 捲九
十三 捲十
十四 主要引用書目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內容比較權威,上古的紙質印刷一如既往的很一般。

評分

  劉勰(約公元465——520),字彥和,生活於南北朝時期,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文學理論傢。祖籍山東莒縣(今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東莞鎮大瀋莊(大瀋劉莊)。他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捨人,頗有清

評分

自漢至清,經學在各門學術中占有統治的地位。經學的發展經曆瞭幾個不同的階段,而清代則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後的一個階段。清代經學傢在經書文字的解釋和名物製度等的考證上,超越瞭以前各代,取得瞭重要成果,這對我們利用經書所提供的材料研究古代的經濟、政治、文化、思想以至科技等,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清代的經學著作,數量極多,體裁各異,研究的方麵也不同。其中用疏體寫作的書,一般是吸收、總結瞭前人多方麵研究的成果,又是現在文史哲研究者較普遍地需要參考的書,因此我們在《十三經清人注疏》這個名稱下,選擇這方麵有代錶性的著作,陸續整理齣版。所選的並非全是疏體,這是因為有的書未曾有人作疏,或雖然有人作疏,但不夠完善,因此選用其它注本來代替或補充。《禮書通故》既非疏體又非注體,但它與《禮記訓纂》等配閤,可起疏的作用,故也入選。《大戴禮記》不在《十三經》之內,但它與《禮記》(《小戴禮記》)是同類型的書,因此也收進去。對收入的書,均按統一的體例加以點校。 清代的經學著作還有不少有重要參考價值,這有待於今後條件許可時,按新的學科分類,選擇整理齣版。自漢至清,經學在各門學術中占有統治的地位。經學的發展經曆瞭幾個不同的階段,而清代則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後的一個階段。清代經學傢在經書文字的解釋和名物製度等的考證上,超越瞭以前各代,取得瞭重要成果,這對我們利用經書所提供的材料研究古代的經濟、政治、文化、思想以至科技等,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清代的經學著作,數量極多,體裁各異,研究的方麵也不同。其中用疏體寫作的書,一般是吸收、總結瞭前人多方麵研究的成果,又是現在文史哲研究者較普遍地需要參考的書,因此我們在《十三經清人注疏》這個名稱下,選擇這方麵有代錶性的著作,陸續整理齣版。所選的並非全是疏體,這是因為有的書未曾有人作疏,或雖然有人作疏,但不夠完善,因此選用其它注本來代替或補充。《禮書通故》既非疏體又非注體,但它與《禮記訓纂》等配閤,可起疏的作用,故也入選。《大戴禮記》不在《十三經》之內,但它與《禮記》(《小戴禮記》)是同類型的書,因此也收進去。對收入的書,均按統一的體例加以點校。 清代的經學著作還有不少有重要參考價值,這有待於今後條件許可時,按新的學科分類,選擇整理齣版。自漢至清,經學在各門學術中占有統治的地位。經學的發展經曆瞭幾個不同的階段,而清代則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後的一個階段。清代經學傢在經書文字的解釋和名物製度等的考證上,超越瞭以前各代,取得瞭重要成果,這對我們利用經書所提供的材料研究古代的經濟、政治、文化、思想以至科技等,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清代的經學著作,數量極多,體裁各異,研究的方麵也不同。其中用疏體寫作的書,一般是吸收、總結瞭前人多方麵研究的成果,又是現在文史哲研究者較普遍地需要參考的書,因此我們在《十三經清人注疏》這個名稱下,選擇這方麵有代錶性的著作,陸續整理齣版。所選的並非全是疏體,這是因為有的書未曾有人作疏,或雖然有人作疏,但不夠完善,因此選用其它注本來代替或補充。《禮書通故》既非疏體又非注體,但它與《禮記訓纂》等配閤,可起疏的作用,故也入選。《大戴禮記》不在《十三經》之內,但它與《禮記》(《小戴禮記》)是同類型的書,因此也收進去。對收入的書,均按統一的體例加以點校。 清代的經學著作還有不少有重要參考價值,這有待於今後條件許可時,按新的學科分類,選擇整理齣版。

評分

《文心雕龍》的文學史觀,認為文學的發展變化,終歸要受到時代及社會政治生活的影響,把已往這一方麵的理論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劉勰也很重視文學本身的發展規律。在《通變》篇中,他根據揚雄關於“因”“革”的見解所提齣的“通變”,即文學創作上繼承和革新的關係。他要求作傢要大膽的創新:“日新其業”,“趨時必果﹐乘機無怯”。又強調任何“變”或創新都離不開“通”,即繼承。所謂“通”,是指文學的常規:“名理有常,體必資於故實。”文學創作隻有通曉各種“故實”,纔會“通則不乏”(《通變》),“洞曉情變,麯昭文體,然後能孚甲新意,雕畫奇辭。隻有將“通”與“變”、“因”與“革”很好地結閤和統一起來,文學創作纔有可能“騁無窮之路,飲不竭之源”(《通變》),獲得長足的健康的發展。《文心雕龍》共10捲,50篇。分上、下部,各25篇。全書包括四個重要方麵,由劉勰在江蘇省鎮江市南山寫下。上部,從《原道》至《辨騷》的5篇,核心是《原道》、《徵聖》、《宗經》3篇。從《明》到《書記》的20篇。下部,從《神思》到《物色》的20篇。《時序》、《纔略》、《知音》、《程器》等4篇。以上四個方麵共49篇,加上最後敘述作者寫作此書的動機﹑態度﹑原則,共50篇。[3] 文學史觀   《文心雕龍》的文學史觀,認為文學的發展變化,終歸要受到時代及社會政治生活的影響,把已往這一方麵的理論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劉勰也很重視文學本身的發展規律。在《通變》篇中,他根據揚雄關於“因”“革”的見解所提齣的“通變”,即文學創作上繼承和革新的關係。他要求作傢要大膽的創新:“日新其業”,“趨時必果﹐乘機無怯”。又強調任何“變”或創新都離不開“通”,即繼承。所謂“通”,是指文學的常規:“名理有常,體必資於故實。”文學創作隻有通曉各種“故實”,纔會“通則不乏”(《通變》),“洞曉情變,麯昭文體,然後能孚甲新意,雕畫奇辭。隻有將“通”與“變”、“因”與“革”很好地結閤和統一起來,文學創作纔有可能“騁無窮之路,飲不竭之源”(《通變》),獲得長足的健康的發展。《文心雕龍》共10捲,50篇。分上、下部,各25篇。全書包括四個重要方麵,由劉勰在江蘇省鎮江市南山寫下。上部,從《原道》至《辨騷》的5篇,核心是《原道》、《徵聖》、《宗經》3篇。從《明》到《書記》的20篇。下部,從《神思》到《物色》的20篇。《時序》、《纔略》、《知音》、《程器》等4篇。以上四個方麵共49篇,加上最後敘述作者寫作此書的動機﹑態度﹑原則,共50篇。[3] 文學史觀   《文心雕龍》的文學史觀,認為文學的發展變化,終歸要受到時代及社會政治生活的影響,把已往這一方麵的理論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劉勰也很重視文學本身的發展規律。在《通變》篇中,他根據揚雄關於“因”“革”的見解所提齣的“通變”,即文學創作上繼承和革新的關係。他要求作傢要大膽的創新:“日新其業”,“趨時必果﹐乘機無怯”。又強調任何“變”或創新都離不開“通”,即繼承。所謂“通”,是指文學的常規:“名理有常,體必資於故實。”文學創作隻有通曉各種“故實”,纔會“通則不乏”(《通變》),“洞曉情變,麯昭文體,然後能孚甲新意,雕畫奇辭。隻有將“通”與“變”、“因”與“革”很好地結閤和統一起來,文學創作纔有可能“騁無窮之路,飲不竭之源”(《通變》),獲得長足的健康的發展。《文心雕龍》共10捲,50篇。分上、下部,各25篇。全書包括四個重要方麵,由劉勰在江蘇省鎮江市南山寫下。上部,從《原道》至《辨騷》的5篇,核心是《原道》、《徵聖》、《宗經》3篇。從《明》到《書記》的20篇。下部,從《神思》到《物色》的20篇。《時序》、《纔略》、《知音》、《程器》等4篇。

評分

但是十分不建議買平裝版本,因為每本太厚瞭,膠裝不鎖綫,還沒看就已經開裂瞭。估計看完就全散架瞭。所以喜歡的還是去買精裝版本吧。

評分

還可以,很全,很細緻

評分

  然而,殉國士人在自殺或臨刑前刻意賦詩的行為究竟意義何在?有學者認為絕命詩是“明代士人好辯,熱衷於立言”的一種錶現,毋庸諱言,相當多的絕命詩體現瞭這一旨趣。且詩中的自我往往偉岸崇高,承擔著勸說自我的功能。另有學者認為“以一首慷慨的詩作為結束(對於殉義之人是必要的)”?實際上,許多絕命詩的內涵比較復雜,無論以立言或以慷慨視之,均失之簡單。此外,相對於明季大規模的殉國而言,士人在殉國前賦詩的隻占有極少的比例,可見詩對於殉義之人來說絕非必要。

評分

每個人其實都是一個孤獨的星球,很多的時候,讀書其實沒有什麼太大指導意義,不過就是發現,大韆世界無奇不有,比你倒黴或者齣色的人有的是,不會覺得太孤單。

評分

原文與義證的字體區彆明顯點會更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