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
《父与子》是世界上伟大的连环漫画之一,是德国幽默、漫画的象征和代表,也是全世界人们的精神和心灵财富。
——美国《纽约时报》
《父与子》无需什么解释,谁都读得懂;孩子们看了好笑,成人看了也好笑,各人去笑各人所理解的。这就是卜劳恩《父与子》漫画的魅力。
——著名漫画家
华君武《父与子》那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闪烁着智慧之光,无言地流泻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其艺术魅力征服过无数读者的心。
——著名学者、画家洪佩奇
在中国,除了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印数大、传播广的外国漫画就数《父与子》了。卜劳恩离开我们已经60余年了。画家会衰亡,他的艺术却永远不会衰亡,他会与我们的子子孙孙共处,永远同在。
——著名漫画家缪印堂
目录
1 糟糕的家庭作业
2 引人入胜的书
3 汽车出故障了
4 会走的箱子
5 孩子吵架大人闹
6 越看越像
7 正中靶心
8 装饰照片
9 图画的局限
10 锻炼成高手
11 家中的游艺演出
12 哄儿入睡
l3 给儿子做榜样
14 前长后短
15 忘加葡萄干的蛋糕
16 寻找出走的儿子
17 甘为孺子牛
18 儿子的报复
19 小兔送的彩蛋
20 挑战失败
21 买四张儿童票
22 球赛在线
23 鱼儿来信
24 顺利解决
25 实用的发明
26 一年之后
27 玩耍时不得来打扰
28 本性难移
29 生日的惊喜
......
内容简介
《父与子》是世界上伟大的连环漫画之一,是德国幽默画大师埃·奥·卜劳恩(E.O.plauen)的传世名作。该书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先后 被翻译成了多国语言,影响遍及全世界,至今已畅销全球70余年,累计销量超过2000万册,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长,也引发了一代又一代的感悟。
早在1935年,《父与子》开始在中国刊载发行,受到了丰子恺、鲁迅先生等人的高度赞誉。埃·奥·卜劳恩原名埃里西·奥塞尔 (ErichOhser),1903年出生于德国福格兰特山区的一个小村庄,幼年随家人迁居卜劳恩市。卜劳恩17岁时进入莱比锡绘画学院学习,后发表了大 量的幽默画作。1930年和他的同学、画家卜尔·班塞尔的女儿玛丽嘉尔德结婚,次年他们的爱子克里斯蒂安降生。1934年12月,奥塞尔受《柏林画报》的 邀请,以卜劳恩为笔名开辟了一个连环漫画专栏,开始了《父与子》的创作,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卜劳恩也由此一举成名。可以说,卜劳恩造就了《父与子》, 《父与子》则成就了卜劳恩。淘气儿子和秃头爸爸的搞笑故事持续连载到1937年,卜劳恩共创作了近200幅作品。1944年,卜劳恩因纳粹迫害自杀身亡。
《父与子》开始连载时,卜劳恩的儿子克里斯蒂安年仅3岁,与爱子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给卜劳恩的创作带来了灵感,他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怀念之情和父亲对儿 子的爱子之心都融入到了漫画中,使得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洋溢着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天伦之乐,并且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父与子》中的人物形 象深入人心后,市场上很快出现了“父与子”形象造型的玩具、巧克力、瓷器等商品。印有“父与子”形象的餐巾、胸针、烟灰缸、饼干筒到处都能看到。《父与 子》还被改编成喜剧搬上了舞台,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父与子”善良、正直、真诚、宽容,并富有幽默感,深深地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同时也成了德国幽 默、漫画的象征和代表。自问世以来,漫画中平凡而伟大的父子之情给全世界的读者带去了温暖与欢笑,并且一直保持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数十年来,《父与 子》一直是全球读者喜闻乐见的连环漫画佳作。这既是一本能让人开怀大笑的漫画,又是一本有助于促进亲子交流和增进亲子感情的经典亲子读物,更是一本充满 生活哲理与人生智慧的隽永之作。
《父与子(注音全彩平装版)》囊括了《父与子》的全部漫画,除了对原作进行了电脑着色,使其更加生动有趣以外,还为每幅漫画添加了令人捧腹的文字及英语翻译,让读者轻松看漫画、快乐学英语。
我一直是个比较注重阅读体验的人,尤其是在给孩子挑选书籍的时候。这次入手《父与子全集》的彩色注音版,可以说是近期最满意的一次购物。首先,书籍的装帧就很精致,拿在手里有分量,印刷质量也非常好,色彩过渡自然,一点也不刺眼,反而让画面更富有层次感。我最欣赏的是它的注音设计,不是那种生硬的、占据大量空间的注音,而是很巧妙地融合在文字旁,不影响阅读的整体美感,但又实实在在地帮助了还在学习拼音的孩子。我曾经试图给孩子读一些没有拼音的老版本,他总是会因为认字困难而失去耐心,但有了这套书,他现在每天都会吵着让我给他读,有时候还会指着拼音自己跟着念,进步真的很大。而且,埃·奥·卜劳恩笔下的这些父子日常,真的是跨越时空的幽默和温情。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父子俩一起搞怪、一起犯傻的篇章,那种纯粹的快乐,是现代社会中很多孩子可能缺失的。比如有一段,儿子想把爸爸的小提琴藏起来,爸爸假装找不到,最后父子俩一起哈哈大笑,这种简单的幸福感,通过精美的彩色插图,被放大到了极致。这套书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更是给家长的一份礼物,提醒我们曾经的童真,以及与孩子相处的珍贵时光。
评分我一直对《父与子》这个故事很着迷,觉得它里面描绘的父子关系非常真实,充满智慧和幽默。这次看到有彩色注音的版本,就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收到书后,真的没有让我失望。色彩非常鲜亮,完全摆脱了以往黑白漫画的沉闷感,让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尤其是人物的表情,在彩色下更加生动,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让人忍俊不禁。而且,我特别看重它的注音设计。我孩子现在正是学习拼音的关键时期,很多绘本他都能看懂,但遇到一些稍微长一点的句子就会觉得吃力。这套书的拼音标注得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不会遮挡画面,也不会影响阅读的整体美观。我儿子现在每天都会主动捧着这套书,尝试着自己去读,虽然有时候会读错,但他乐在其中,这种自主学习的动力,是我一直想培养的。我记得有一幅画,儿子想让爸爸陪他去玩,爸爸却在看报纸,儿子就偷偷地把报纸一点点折起来,最后爸爸不得不放下报纸陪他玩。这种生活化的场景,在彩色版的描绘下,父子间那种既有点小摩擦又充满爱的互动,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套书让我觉得,童年的快乐,不应该被各种电子产品所取代,而是应该在这样充满温度的书籍中得到滋养。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这套《父与子》彩色注音版,毕竟市面上同类型的书不少,但没想到给我带来了这么大的惊喜。我特别喜欢它的色彩运用,不是那种过于艳丽、反而显得廉价的色彩,而是饱和度适中,又非常有表现力的色彩。每一幅插画都像一幅精致的油画,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人物的表情、动作,甚至是背景中的一些小物件,都充满了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它的注音非常适合初学拼音的孩子。我儿子现在刚开始接触拼音,很多字还不认识,有了这套书,他可以一边看图,一边跟着拼音读,慢慢地就能理解一些简单的句子。这极大地激发了他阅读的兴趣,比我之前硬塞给他的绘本效果要好得多。我记得有一段,儿子送给爸爸一个自己画的、形状奇怪的“领带”,爸爸虽然有点无奈,但还是高兴地戴上了,父子俩的互动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幽默感。这种朴实的快乐,是很多现代教育中常常忽略的。这套书让我感觉到,即使是简单的黑白漫画,在经过精心的彩色化和注音处理后,也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且更加贴近当下孩子的阅读需求。它不仅仅是一套漫画,更是一本关于爱、关于成长、关于家庭的教科书。
评分我对《父与子》这个IP一直都很有情怀,觉得它传递的很多理念都非常值得品味。这次看到有彩色注音的版本,简直是为我这种想要和孩子一起分享,但又担心孩子阅读障碍的家长准备的。收到货,第一感觉就是印刷质量真的很高,色彩鲜艳而不失质感,每一幅插画都充满了艺术气息。我尤其喜欢它的注音设计,不是那种突兀的、影响整体画面的感觉,而是很巧妙地融入其中,既能帮助孩子认识汉字,又不破坏漫画本身的趣味性。我儿子现在正处于识字的关键期,有了这套书,他可以一边看图,一边跟着拼音读,极大地提高了他的阅读积极性。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片段,儿子想让爸爸给他做风筝,爸爸却因为忙碌而推脱,儿子就用各种方式缠着爸爸,最后爸爸无奈地放下工作,陪儿子一起做了风筝。这种父子间的博弈和温情,通过精美的彩色插图,被表现得格外生动,看得我心里也暖暖的。这套书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它让我有机会和孩子一起重温童年的乐趣,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为人父的责任和甜蜜。这绝对是我最近一次非常成功的购物体验,强烈推荐给各位家长。
评分这套《父与子》真的太惊喜了!我一直对这个经典漫画有所耳闻,这次看到彩色的注音版本,简直是为我这种偶尔会怀念童年,又想和孩子一起分享的家长量身定做的。收到货,打开包装的那一刻,就被那鲜艳饱满的色彩吸引住了。每一幅画都仿佛重新被赋予了生命,人物的表情、场景的细节,在彩色中显得格外生动。而且,标注的拼音真的是太贴心了!我有时候看的时候,会忍不住跟着读,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孩子看到这套书,更是爱不释手,他现在还在认字阶段,但因为有拼音,他可以自己尝试着去读,虽然不一定全对,但那种自主阅读的乐趣,是他玩电子产品永远体会不到的。我记得其中有一篇,画的是爸爸因为工作忙,把礼物藏起来,儿子到处找,最后爸爸忍不住笑出来,儿子也扑上去抱住爸爸。这样的场景,在彩色版的衬托下,父子间那种温馨又带着点小淘气的互动,简直是跃然纸上,看得人心里暖暖的。这不仅仅是一套漫画,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童趣的延续。我非常推荐给有孩子的家庭,或者任何想要重温童年时光的朋友,这套书绝对是物超所值,而且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快乐。
评分孩子很喜欢。
评分孩子很喜欢。
评分还不错
评分儿子太喜欢看了!
评分还不错
评分儿子太喜欢看了!
评分孩子很喜欢。
评分儿子太喜欢看了!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