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從中世紀末期到21世紀初的近現代世界的曆史。作者以其深刻的曆史洞見和巧妙的敘述技巧,為紛繁復雜的當代世界揭示齣瞭曆史變遷中的演變之跡。
內容簡介
《近現代世界史(下冊)(第10版英文影印版)》講述的是從中世紀末期到21世紀初的近現代世界的曆史。作者以其深刻的曆史洞見和巧妙的敘述技巧,為紛繁復雜的當代世界揭示齣瞭曆史變遷中的演變之跡。在20世紀後半期美國的世界史教科書中,《近現代世界史(下冊)(第10版英文影印版)》是壽命最長、讀者最多,影響最大的一種,暢銷近六十年,修訂十版。影印版依據最新的英文第十版,分為上下兩冊(上冊1815年前,下冊1815年後)。
作者簡介
R.R.帕爾默(Robert RosweH Palmer,1909—2002),美國著名曆史學傢,曾任美國曆史學會主席,長期執教普林斯頓大學。著有918世紀法國的天主教徒與不信神者》、《12人的統治——法國革命的恐怖歲月》和兩捲本《民主革命時代——歐洲和美國的政治史,1760-1800》等。獨力完成瞭《近現代世界史》第一版。
喬爾科爾頓(Joel Colton),長期執教杜剋大學曆史係,後擔任洛剋菲勒基金會人文研究項目負責人。1979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從《近現代世界史》第二版開始參與撰稿。
勞埃德剋雷默(Lloyd Kramer),北卡萊羅納大學曆史係教授,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曆史研究所、國傢人文中心成員,擔任法國曆史研究學會主席。從《近現代世界史》第九版開始參與撰稿。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讀
作者簡介
簡明目錄
英文目錄
插圖目錄
大事記、地圖、圖錶、錶格目錄
前言
序言:革命的半個世紀與歐洲勢力的擴張
第十一章 工業、觀念與改革之爭(1815-1848年)
52.英國的工業革命
53.各種“主義”的齣現
54.堤壩與洪水:國內方麵
55.堤壩與洪水:國際方麵
56.自由主義在西方的突破:1830-1832年的革命
57.西歐資産階級的勝利
第十二章 革命與秩序重建(1848-1870年)
58.巴黎:西方社會革命的幽靈
59.維也納:中歐和意大利的民族主義革命
60.法蘭剋福和柏林:自由德意誌問題
61.新歐洲“主義”:現實主義、實證主義、馬剋思主義
62.波拿巴主義: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1870年)
第十三章 大民族國傢的全球性鞏固(1859-1871年)
63.背景:民族國傢的觀念
64.加富爾和1859年的意大利戰爭:意大利的統一
65.德意誌帝國的建立與奧匈帝國的雙王統治
66.沙皇俄國的自由化:亞曆山大二世
67.美利堅閤眾國:美國內戰
68.加拿大自治領,1867年
69.日本與西方
第十四章 歐洲文明(1871-1914年):經濟與政治
70.現代“文明世界”
71.基本的人口統計:歐洲人口的增長
72.19世紀的經濟增長
73.民主的進步: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聯閤王國、德意誌帝國
第十五章 歐洲文明(1871-1914年):社會與文化
74.民主的進步:社會主義、工會與女性主義
75.社會、哲學、藝術和宗教
76.古典自由主義的衰弱
第十六章 歐洲的世界優勢地位(1871-1914年)
77.帝國主義:本質和成因
78.美洲國傢
79.奧斯曼帝國的解體
80.非洲的瓜分
81.帝國主義在亞洲:荷蘭人、英國人和俄國人
82.帝國主義在亞洲:中國和西方
83.日俄戰爭及其後果
第十七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
84.國際上的無政府狀態
85.武裝的對峙
86.俄國的崩潰與美國的乾涉
87.奧地利帝國和德意誌帝國的崩潰
88.大戰對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影響
89.巴黎和會,1919年
第十八章 俄國革命和蘇聯
90.背景
91.1905年革命
92.1917年革命
93.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94.斯大林:第一個五年計劃和大清洗
95.1919—1939年共産主義的國際影響
第十九章 一戰之後的民主、反帝與經濟危機
96.1919年以後民主政體的發展
97.德意誌共和國和洛迦諾精神
98.亞洲的反帝運動
99.大蕭條:世界經濟的崩潰
第二十章 1930年代的民主和獨裁
100.美國:蕭條與新政
101.英法民主政體的試驗和調整
102.意大利法西斯主義
103.極權主義:德國的第三帝國
第二十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
104.民主國傢的弱點:戰爭又起
105.軸心國傢勝利的時期
106.西方和蘇聯的勝利
107.和平的基礎
第二十二章 二戰之後的冷戰和重建
108.冷戰:開放的十年(1945—1955年)
109.西歐:經濟重建
110.西歐:政治重建
111.重塑全球經濟
112.共産主義世界:華約和東歐
113.共産主義世界:毛澤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第二十三章 亞洲和拉美的後殖民地國傢
114.南亞獨立國傢的齣現
115.東南亞獨立國傢的齣現
116.拉丁美洲的變化
第二十四章 從帝國到民族國傢:二戰之後的非洲與中東
117.非洲的革命
118.中東的騷動
119.波斯灣的革命與戰爭
120.發展中世界
第二十五章 共存、對峙與新的全球經濟
121.對峙與緩和(1955—1975年)
122.全球經濟的崩潰與恢復:1970—1980年代
123.冷戰再次引燃
124.毛之後的中國
第二十六章 蘇聯遭遇國際性的反叛
125.蘇聯的危機
126.共産主義在中東歐的解體
127.蘇聯的解體
128.共産主義之後
第二十七章 變化中的現代世界
129.冷戰之後的西歐
130.全球化時代的民族國傢與經濟
131.現代文化中的知識分子與社會變遷
132.21世紀的國際衝突
133.21世紀的社會挑戰
附錄歐洲主要國傢的統治者和政權
進一步閱讀文獻
索引
精彩書摘
conflicts and attempted conquests and secessions,SO that lt WaS only later in the nineteenthcentury that the mad of South and Central America took form as we know it today.In addition to these complex conflicts among themselves,the emerging Latin Ameri—can nations remained vulnerable to the imperial interventioas of outside powers.Let USretum to the congress of European powers meeting in Verona ifl 1822.At the very timewhen a French army suppressed the revolution ifl Spain.the revolutionaries in SpanishAmerica were declaring their independence At Verona,Tsar Alexander urged the Con—gress to mediate between Spain and its colonieS.This was a euphemistic Way of suggestingmilitary intervention in Spanish America.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repressing revolutions that had been announced at Troppau.The Britishobiected Even the T0ry government favored revolutions that might breakuD the Spanish empire into independent states,with which free tradetreatieS might be negotiated.Without at least benevolent neutrality from theBritish fleet no armed force could sail to America.The Spanish Americanstherefore maintained their independence,thanks in part to the use made by the British oftheir sea power on this occasion.
前言/序言
Dramatic events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wars, revolutions, terroristattacks, catastrophic natural disasters, economic crises and the endless stream of dailynews often obscure the long historical processes that have created the societies in whichwe live and the problems with which we cope. The mass media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thebroader historical patterns and contexts that give deeper meaning to the swiftly movingevents of our era. This new edition of A History of the Modern World may be seen as themost recent version of a continuing search for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complex,often bewildering, events of our age. It thus carries a guiding assumption that the events,cultures, and conflicts of the contemporary world are always evolving out of the long,complex histories of diverse peoples, ideas, institutions, social mores, economicexchanges, and struggles for political power.
These multiple levels of human history have created modem societies and exertedwide influence on people and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 This book therefore describes thehistories of specific nations and people and emphasizes landmark events such as wars andrevolutions, but it also stresses broad historical trends that have developed deep below themost prominent historical events and created what we now call "the modern world." Ournarrative explores the rise of nation-states and the conflicts that have shaped the worldover the last several centuries, yet it links such transitions and events to the wider histori-cal influence of the evolving global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rise of industry, the significance of religious traditions, the origin and diffusion of newideas, the changing mores of family and social life, and the complex relations betweenWestern cultures and other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
近現代世界史(下冊)(第10版)(英文影印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沒有理由說不好,感謝正版,感謝賣傢!
評分
☆☆☆☆☆
書是很不錯的,就是看的有點費勁
評分
☆☆☆☆☆
還有,沒哦 pose,摩,你好麼地名仔仔細細哦
評分
☆☆☆☆☆
不錯,可以認真學習英語咯
評分
☆☆☆☆☆
不錯,可以認真學習英語咯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童年每個人都經曆過。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值得迴憶、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童年是美妙快樂的,童年是幸福值得迴憶的。而阿廖沙的童年除瞭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麼再值得迴憶! 在假期中 我讀完《童年》這本書,書中嚮我們展示瞭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鬥曆程,還有十九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國社會風貌。可憐的阿廖沙3歲就喪父,失去瞭親切的父愛,跟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瞭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阿廖沙幼小的心靈齣現瞭陰影。 後來阿廖沙又結識瞭知心朋友伊凡小茨岡,兩人無話不談,結下瞭深厚的友誼。可是,好景不長,可憐的小茨岡就被兩個凶狠的舅舅給害死瞭。阿廖沙就這樣失去瞭好友。 此後,阿廖沙又認識瞭木匠“好事情”。阿廖沙的母親改嫁瞭,繼父十分凶,常常打人。幾年後,最疼愛阿廖沙的外婆死瞭,母親也死瞭,就被外祖父趕齣門靠撿垃圾為生。 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藉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高爾基描述瞭自已苦難而令人難以置信的童年. 我覺得我們應該慶幸——我們沒有齣生在那個年代,不可能受到那種痛苦,自己沒有失去親人……我們很幸福,甚至可以說很幸運,都被傢長寵著。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迴傢有大魚大肉等著你品嘗;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 現在的我們個個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彆,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現在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傢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産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摺磨緻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但擁有著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高爾基那樣隻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完《童年》之後,我覺得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我想,高爾基要告訴我們的應該就是:要執著求知、不怕睏難、持之以恒、永遠以那種積極,勇於拼搏的態度對待現在和未來的生活!很不錯的呢
評分
☆☆☆☆☆
讀書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敘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摺射一個世界。“讀萬捲書,行萬裏路”說的正是這個道理。讀詩使人高雅,讀史使人明智。讀每一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收獲。“懸梁刺股”、“螢窗映雪”,自古以來,勤奮讀書,提升自我是每一個人的畢生追求。讀書是一種最優雅的素質,能塑造人的精神,升華人的思想。 讀書是一種充實人生的藝術。沒有書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樣,空洞無物。書本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猶太人讓孩子們親吻塗有蜂蜜的書本,是為瞭讓他們記住:書本是甜的,要讓甜蜜充滿人生就要讀書。讀書是一本人生最難得的存摺,一點一滴地積纍,你會發現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讀書是一種感悟人生的藝術。讀杜甫的詩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讀李白的詩使人領悟官場的腐敗,讀魯迅的文章使人認清社會的黑暗,讀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來的希望。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朋友,教會我們如何去看待人生。讀書是人生的一門最不缺少的功課,閱讀書籍,感悟人生,助我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書是燈,讀書照亮瞭前麵的路;書是橋,讀書接通瞭彼此的岸;書是帆,讀書推動瞭人生的船。讀書是一門人生的藝術,因為讀書,人生纔更精彩! 讀書,是好事;讀大量的書,更值得稱贊。 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當你枯燥煩悶,讀書能使你心情愉悅;當你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你的 心,讓你看清前路;當你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你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你更加享受生活。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 玉。” ,坐得冷闆凳,耐得清寂夜,是為學之根本;獨處不寂寞,遊走自在樂,是為人之良質。潛心學問,風姿初顯。喜愛獨處,以窺視內心,反觀自我;砥礪思想,磨礪意誌。學與詩,文與思;青春之神思飛揚與學問之靜寂孤獨本是一種應該的、美好的平衡。在中國傳統文人那裏,詩人性情,學者本分,一脈相承久矣。現在講究“術業有專攻”,分界逐漸明確,詩與學漸離漸遠。此脈懸若一綫,惜乎。我青年遊曆治學,晚年迴首成書,記憶清新如初,景物曆曆如昨。揮發詩人情懷,摹寫學者本分,意足矣,足已矣。貨真價實 物美價廉 物超所值。下單快,發貨快,送貨更快。京東購物放心,京東快遞放心。喜歡此書讀書的心境不同,感受也就自不相同瞭,還是卸下沉重的包袱,擺脫名利的羈絆吧,顧慮太多隻會窒息讀書的樂趣。不是有人說嗎?“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我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然而我卻不敢存此奢望,但求“書捲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便好。把書當作故人朋友,每每交談,無須掩飾做作,而是“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讀已見書,如逢故人”,仿佛已見朋友那明亮雙眸裏蘊含著的盈盈笑意。擺脫瞭俗世的喧囂,書可以把我們帶去那一片寜靜與緻遠,“讀書隨處淨土,閉門即是深山”;如遇煩惱,書可以解憂,“萬捲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閑來無事,還可邀好友共讀,覽閱書的旖旎風光,“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這些不正是我夢寐以求的意境嗎? 書可以作為閑暇消遣,充盈時日,可是有人卻也認為書可以陶冶人的情*,培養人的氣質,不可不讀。蘇軾總結道:“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一種書捲氣的自然流露。黃庭堅則認為,“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麵目可憎,嚮人亦語言無味。” 真是這樣的嗎?三日不讀書便會語言無味?想我不曾靜心研讀又何止三日,真是汗顔,希望所齣文字不要索然無味,淡然如水纔好。 真的很喜歡讀書的感覺,當然不是那種為瞭考試的倉促應付,而是在某個下雨的午後,或是靜寂的深夜,泡一杯清茶,讀一本好書,在靜謐的小屋裏,感受或清麗,或脫俗,或哲思的文字帶來的美麗,醉心於文學的廣袤深邃。看得入神時,便會忘記周遭一切,什麼雨啊,月啊,茶啊的,通通拋諸腦後瞭。不過古人好象對讀書的形式大有講究,於情調意境,甚為看重。所謂“讀易鬆間、談經竹下”,“讀書於雨雪之夜”,“雪夜閉門讀禁書”,便是此意。甚至還規定齣要在什麼時節讀什麼書纔閤“時宜”:“讀經宜鼕,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鞦,其緻彆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有人讀書前還要焚香沐手,可見對讀書的重視程度。而歐陽修的讀書有三上“枕上、馬上、廁上”則讓人莞爾。 讀書的樂趣真是不勝枚舉,“讀書之樂樂何如, 綠滿窗前草不除。讀書之樂樂無窮, 撥琴一弄來熏風;讀書之樂樂陶陶, 起弄明月霜天高。讀書之樂何處尋? 數點梅花天地心”是硃熹的感受,而“紅袖添香夜讀書”又是多少讀書郎嚮往的境界。且不管這香是來自紅袖,還是書捲,就讓我們在這四溢的香氣中細細品位吧,在竹露鬆風蕉雨,茶酒琴韻書聲的閑適中,坐擁書城,紅袖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