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一種探索。它沒有清晰的故事綫,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更多的是一種抽絲剝繭式的分析和辨析。我原本以為,國學無非是些陳舊的理論,枯燥的史料,但《國學叢考》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以非凡的耐心和敏銳的洞察力,將那些看似毫不相關的文本聯係起來,在繁復的綫索中找到共通之處,並給齣令人信服的結論。這種“考”的功夫,在我看來,簡直是藝術。我曾讀到其中關於某一種古代工藝的考證,從零散的文獻記錄中,層層遞進,最終勾勒齣完整的工藝流程,令人拍案叫絕。這種研究方法,不僅僅是對知識的積纍,更是對思維方式的訓練。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待問題的方式都變得更加細緻和周全,仿佛也學會瞭如何去“考”一考,去追根溯源。
評分偶然間翻到一本《國學叢考》,書名甚是有趣,便隨手翻閱。書中字裏行間流淌著古雅的韻味,雖非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卻自有其獨特的魅力。作者似乎是一位飽學之士,將零散的古籍碎片搜集整理,再加以精闢的考證和解讀,如同從曆史的長河中打撈起被遺忘的珍寶。讀來令人不禁神往,仿佛能穿越時空,親身感受古人智慧的閃光。其中關於某個典故的齣處、某個詞語的演變、某位名士的生平細節,都寫得極為細緻,仿佛作者親曆其境,一一辨析。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令人肅然起敬。雖然有些章節的論證過程稍顯艱澀,但瑕不掩瑜,整體而言,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傳統文化深處的大門,讓我對國學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每次閱讀,都能發現新的亮點,感受到古籍的博大精深,以及整理者付齣的心血。
評分這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讀物。它的內容並非嘩眾取寵,而是沉甸甸的學術成果。作者在書中展現瞭令人驚嘆的知識廣度和深度,他如同一個知識的巨匠,將不同領域的國學知識融會貫通,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精密的推演和考證。我特彆注意到書中關於某個古代樂器形製演變的考證,從最原始的文獻記載,到後世的圖像、實物,作者層層剝繭,最終形成瞭一個清晰的演變脈絡。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對作者的專業性和嚴謹性深感佩服。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雖然不似白話文那般流暢,但卻充滿瞭古樸的韻味,每一次閱讀,都仿佛與一位飽學之士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它讓我深刻體會到,國學的魅力,就在於其深厚的底蘊和無窮的探索空間。
評分拿到《國學叢考》,我本是抱著一種“湊熱鬧”的心態,以為隻是泛泛而談,結果卻被其深邃的內涵所吸引。書中的每一篇都像是一次小小的學術研討會,作者既是主持人,又是主要發言人,他召集瞭古往今來的各種文獻,讓他們“對話”,然後從中提煉齣精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關於某個古代方言的考證,作者搜集瞭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方言資料,進行比對分析,最終推斷齣其起源和演變過程,細節之豐富,令人驚嘆。這讓我意識到,傳統文化並非固定不變,而是在曆史長河中不斷演變和發展的。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本身所包含的知識,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理解和研究傳統文化的方法論。它鼓勵讀者不要滿足於錶麵的瞭解,而是要去深入探究,去追尋事物的本質。
評分《國學叢考》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巨大的寶藏裏尋寶。不是那種閃閃發光的金銀珠寶,而是散落在各處的,需要耐心去發掘、去打磨纔能顯現其價值的古玉。作者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工匠,他把這些零散的“璞玉”一塊塊地找齣來,然後用他的學識和智慧,一點點地雕琢,讓它們的光彩重新綻放。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某個曆史人物評價的考證,作者不偏不倚,引用瞭大量史料,分析瞭不同觀點的利弊,最終給齣瞭一個相對客觀的評價。這種嚴謹的態度,在如今的信息爆炸時代尤為可貴。它讓我明白,任何一個結論的得齣,都應該建立在紮實的證據之上。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方法論”,教會我如何去審視信息,如何去辨彆真僞,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頭腦。
評分後記
評分1935年,到法國潛心研究中國流失到法國的珍貴文物,進行拍片、拓摹、抄錄共3000多張,1937年帶迴祖國。迴國後先後在東北大學、西北大學任教。1940年任雲南大學文學院院長,昆明師院(後西南聯大、今雲師大)任教,因被特務盯梢,轉到蘇州任英士大學文理院院長。1949年5月任雲南省教育廳廳長。1950~1952年在雲南革命大學高級研究班學習,1952年進雲南博物館工作。1953年起在浙江杭州大學,先後任中文係主古籍研室所所長,博士研究導師。1955年任浙江省政協委員。先後著有《瀛涯敦煌韻輯 》、《敦煌——偉大的文化寶藏》、《陳本禮楚辭精義留真》、《屈原賦校注》、《陸平原年譜》、《楚辭書目五種》、《楚辭今繹講錄》、《楚辭學論文集》、《楚辭通故》、《莫高窟年錶》、《敦煌學概論》、《屈原賦今繹》、《敦煌學論文集》等1000多萬字的研究著作。其中《楚辭通故》一書被海內外專傢譽為“當今研究楚辭最詳盡,最有影響的巨著”。榮獲全國高校首期人文社會科學傢研究一等奬。
評分不但自己成瞭業餘助手,薑昆武老師的丈夫也加入瞭這個繁雜的工作當中。薑昆武老師說,愛人也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在一所中學裏教地理,後來兼任瞭學校的教務管理工作。結婚後兩個人的業餘時間都投到瞭父親的著作裏。因為兩人上學時學的都不是父親研究的那個專業,對於很多參考文獻的認知度就不可能和父母親相比。有一次,已經懷孕五個月的薑昆武老師躺在床上,為瞭考證一句話的齣處,又記不得到底在哪一章哪一節,就和愛人翻瞭一夜的書!薑昆武老師告訴記者,僅薑老先生的《楚辭通故》就有180萬字,自己看一遍需要一年,而校對工作做瞭四遍,前前後後算起來足足要四年。盡管以這樣嚴謹的治學態度來整理老先生的著作,但有些文字,還是沒能考證清楚。在2002年底齣版的《薑亮夫全集》,是按照“求全存真”的原則來的。
評分好書一本,紙張不錯,支持,支持,支持
評分好
評分著有論文集《探戈集》,專著《初高中國文教本》、《中國文學史論》、《文學概論講述》(4捲)、《屈原賦校注》、《楚辭書目五種》、《陸機年譜》、《張華年譜》、《中國聲韻學》、《古文字學》、《敦煌學概論》,編輯《中國曆代小說選》、《曆代各文體文選若乾種》等。
評分裝幀內容俱一流,好評!
評分秦詛楚文考釋--一兼釋亞駝、大瀋久湫兩辭
評分good goodgood goodgood good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