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书店】社会动物--爱、性格和成就的潜在根源

【中信书店】社会动物--爱、性格和成就的潜在根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柳川艳 编,佘引 译
图书标签:
  • 社会心理学
  • 行为经济学
  • 人际关系
  • 性格
  • 成就
  • 爱情
  • 社会生物学
  • 心理学
  • 中信出版社
  • 畅销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书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32445
商品编码:10101981888
丛书名: 社会动物爱性格和成就的潜在根源精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2-06-01

具体描述

书名:社会动物

作者:戴维?布鲁克斯(David Brooks)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5月

精装:400页

开本:16

ISBN:9787508632445 

金钱、名望与成就不过是成功的表象,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才是成功的根源!
你是否只知埋头苦干,比不上别人处事灵活?
你是不是空有好本领,却输给同事的好人缘?
作为会思考的个体,我们与其他动物截然不同,因为我们拥有理智天赋。然而我们远胜于其他动物的更重要的原因却在于,我们拥有非凡的社会能力,包括教育、学习能力、同情和感情流露,以及文化与制度的缔造、复杂社会精神结构的构架等。
我们生活在社会群体当中,从出生到上学、从交朋友到谈恋爱结婚、从工作到终老,无不受家庭结构与社会文化的影响。除了专业技能与理性思考,我们的沟通、识人、同情、体谅、表达情感、建立人类文明这些社会能力,才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
我们不断学习怎样考高分、怎样练就职业技能、怎样赚大钱,但其实人生真正要紧的技能是沟通、交往、识人、同情、体谅、表达感情,以及控制冲动!
掌握这些情感与社交的能力,你的爱情、生活、工作都将更幸福、更成功!


前言 IX
第1章 决定相爱
初次见面时的diyi印象 3
初次约会,互生好感 8
作出一生中zui重要的决定 13
爱的角色 15
第2章 经营婚姻
新婚夫妻的磨合之道 21
新生命的孕育 24
第3章 子世界的交流
生活完全被打乱了 32
母与婴儿间的非语言交流 34
镜像神经元与模仿能力 36
笑是一种本能的社交方式 39
第4章 探索与认识世界
学习识物 44
的神经元网络 45
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复杂的想象力 47
故事里的世界与现实世界 50
第5章 童年世界的快乐与痛苦
童年期的依恋关系影响人的一生 58
因害怕而哭泣的男孩 65
第6章 高中时代的社交与学习生活
校园中的社交高手 72
社会能力不等于学习能力 73
多愁善感的英语老师 74
青春期的思维构建 77
高中生活与古希腊世界 79
diyi步:读5本书 81
第二步:培养专业技能 83
第三步:写日志 85
第四步:完成论文 87
思维方式的内化与自动化运用 93
第7章 埃丽卡的人生起点
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100
改变环境从而摆脱贫穷 103
第8章 学会自我控制,找到人生方向
“兰花儿童”的反常性情 115
先别着急吃棉花糖 118
重新认识性格与行为的关系 120
训练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的能力 123
人生梦想被点燃了 126
第9章 大学生活:找到通往成功的路径
所谓的“天才”都是后天努力造就的 130
执行力和组织力是企业家成功的关键素质 132
文化圈子不同,思维方式各异 133
来自朋友和家人的阻力 138
在丹佛大学的文化资本积累 141
智慧生物以思维构建世界 143
能够孕育进步与成功的文化 145
成为社交网络中的黏着剂 150
第10章 智商不足以决定一切 
成功不是光有高智商就行的 158
钟与云的差别 162
辞职并创立自己的咨询公司 164
第11章 创业成功的关键
人生中的重要一课 169
用行为经济学来包装产品 173
可预测的非理性行为 176
寻找事业上的合作伙伴 179
第12章 哈罗德的人生规划 
人生中的奥德赛时期 186
朋友圈的快乐生活 189
怎样才算幸福的人生? 191
命运安排的浪漫邂逅 194
第13章 从工作伙伴到密爱人
热恋中的情侣 200
爱是一种动机 203
融合的渴望 204
迷恋、爱与幸福 208
爱欲让我们在一起 209
第14章 职业生涯遭遇新的危机
自负是人类的本能 215
理性主义思想的繁荣 220
危机已经到来 225
第15章 理性动物还是社会动物?
聪明又糊涂的潜意识 232
直觉的神奇力量 236
因为谦逊所以机智 242
第16章 一次扭转乾坤的会议
回归核心业务,企业再造卓越 253
第17章 婚姻遭遇危机以后
越来越远的两个人 264
是时候离婚了吗? 265
匿名戒酒聚会带来了内心的改变 267
露营活动唤起了生活的激情 270
第18章 凭道德感完成自我救赎
为自己的出轨行为感到羞愧 276
道德感是一种直觉反应 277
与生俱来的对错感 280
道德感的触发与道德习惯的培养 284
道德观的强化 288
找回自我,回归生活轨道 290
第19章 近距离体验激烈的总统大选
一次感人至深的竞选演讲 297
你会把选票投给谁? 299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竞选辩论 304
成功入主白宫 309
第20章 政府应该做些什么
缺少人情味的政府政策 314
群体孤独与社会信任感的缺失 316
假如政府推行柔性政策会怎么样? 319
诸多社会问题的根治方法 322
发展教育来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 325
权力有限但活力十足的政府 331
第21章 退休后的生活可以更精彩
正念冥想所带来的情感体验 343
从文学和艺术中寻找快乐 347
欣赏和享受艺术的本能 348
自己动手创作艺术品 351
旅行的意义与旅途的收获 355
第22章 生命的终结之旅
活在过去的回忆中 363
思考人生的意义 368
生命的zui后时刻 372
致谢 377

一个关于爱、性格和成就的故事,而且很快会成为你读过的zui幸福的成功故事。
作者在书中精心刻画了两个栩栩如生的角色,他们是一对美国的夫妻:丈夫哈罗德出身中产阶级家庭,妻子埃丽卡则是来自贫民区破碎家庭的中墨混血儿。哈罗德和埃丽卡经历着人生的磨炼,逐渐变得成熟、睿智,这是本书中的故事之所以如此让人愉悦的原因之一。这是一个关于人类成功和交流的故事,是两位主人公继承双与祖辈的优良传统,经历考验与磨炼,zui终决定相守一生的故事。
它不同于一般励志书所定义的表象化的成功——高智商高学历、一技之长、令人羡慕的工作、显赫的身份地位。本书所探讨的是更深层面的东西。关于成功,本书的观点是:情感比纯粹的理性更为重要,社会关系比个体选择更为重要,性格比智商更为重要,灵活应变的有机系统比线性呆板的机械系统更为重要,群体智慧比个体思考更为重要。

戴维·布鲁克斯,《纽约时报》且非常受欢迎的专栏作家。他曾任《标准周刊》杂志的编辑,也为《新闻周刊》和《亚特兰大月刊》等杂志撰文。他还为每周播出的PBS夜间新闻节目担任时事评论主播。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不涉及您提到的【中信书店】社会动物——爱、性格和成就的潜在根源: --- 《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A Brief History of Time: From the Big Bang to Black Holes) 作者: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出版年份:1988年(初版) 导言:对宇宙终极问题的追问 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是二十世纪末最引人注目的科普著作之一,它以极其清晰和深刻的方式,带领普通读者走进现代物理学的核心领域,探索宇宙的起源、本质、结构以及最终命运。这本书的宏伟目标是回答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追问的终极问题:宇宙是如何开始的?它将走向何方?时间本身究竟是什么?霍金试图在不依赖复杂高等数学工具的前提下,阐述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以及黑洞理论等前沿概念,使得科学界以外的广大群体能够理解我们所处宇宙的基本法则。 第一部分:时空概念的演变与经典物理学的奠基 本书伊始,霍金回顾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演变历程,从亚里士多德的静止地球模型,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再到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由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构成的、可精确预测的机械宇宙图景。这一部分奠定了理解后续革命性理论的基础。 随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引入彻底颠覆了牛顿的框架。广义相对论的核心在于揭示了引力并非一种作用力,而是由物质和能量对时空结构造成的弯曲。霍金以生动的比喻解释了弯曲时空的概念,指出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运动,包括行星绕日运行,都是在时空几何结构中“走直线”的表现。 第二部分:宇宙学的革命——大爆炸与膨胀的证据 《时间简史》的重点转向宇宙学。霍金详细介绍了二十世纪初宇宙学研究的重大突破。爱因斯坦的场方程虽然在数学上预言了一个非稳态的宇宙,但他本人一度不愿接受,加入了宇宙常数来“修正”成一个静态模型。然而,观测证据很快表明了宇宙的动态特性。 20世纪20年代,爱德温·哈勃的观测证实了星系正在相互远离,宇宙正在膨胀。这一发现为“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持——如果宇宙在膨胀,那么在过去,它必然收缩到一个极小的点,即宇宙的开端。霍金清晰地阐述了宇宙膨胀的意义,以及早期宇宙的极端状态,包括温度和密度的惊人数值。 第三部分:黑洞的诞生与奇点 在描述宇宙的膨胀和演化过程中,霍金深入探讨了广义相对论中最怪异的预言之一:黑洞。黑洞是时空弯曲到极致的产物,其引力强大到任何物质,包括光,都无法逃脱其“事件视界”。 霍金解释了黑洞的形成——大质量恒星在燃料耗尽后引力坍缩的必然结果。他详细讨论了奇点:在黑洞中心,所有物质被压缩到一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的点,物理定律在此处失效。同时,书中也探讨了“无边界提议”(No-Boundary Proposal)的初步思路,试图通过数学手段规避对“时间起点”——即大爆炸奇点——的描述难题。 第四部分:量子引力之梦——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的冲突与统一 本书最富挑战性的部分在于处理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之间的根本不兼容性。广义相对论成功描述了宏观宇宙(大尺度、强引力),而量子力学则统治着微观世界(小尺度、基本粒子)。在极端条件下,如黑洞内部或宇宙大爆炸的瞬间,我们需要一个能将两者统一起来的“万有理论”。 霍金在此展示了他在黑洞理论上的开创性工作——霍金辐射。他运用量子场论的原理,证明了黑洞并非绝对“黑”的,它们会以极慢的速度向外辐射粒子并最终蒸发。这一发现打破了传统观念,暗示了信息可能在黑洞中丢失,从而引发了著名的“黑洞信息悖论”。 结语:对终极理论的展望 《时间简史》的价值不仅在于解释了已知的事实,更在于它激发了读者对尚未解决问题的思考。霍金坚信,通过对量子引力理论(如弦理论或圈量子引力)的探索,人类最终能够找到一个完整的、自洽的理论来描述宇宙的一切。他展望了这样一个理论的意义:如果找到了这个理论,我们就“知道”了上帝的思想,我们将完全理解宇宙存在的原因以及我们自身的存在。 这本书是一次知识的盛宴,它以令人振奋的笔触,引导我们穿越时空,直面宇宙最深奥的奥秘。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心智所能达到的最远边界,以及我们对理解自然界终极法则的不懈追求。 ---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 出版年份:2011年(希伯来语版);2014年(英文版) 导言:智人的崛起与我们所处的世界 《人类简史》是一部宏大叙事的历史著作,它将目光投向了智人(Homo Sapiens)这个物种,从非洲稀有的一支灵长类动物,到如今主宰地球的单一物种的演化历程。尤瓦尔·赫拉利并非仅仅罗列历史事件,而是试图寻找驱动人类历史前进的核心动力——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他以哲学的深度和人类学的广度,审视了我们如何从生物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构建了今天的社会结构、信仰体系和权力关系。 第一部分:认知革命——虚构故事的力量 赫拉利认为,智人之所以能超越尼安德特人和其他早期人类,关键在于约七万年前发生的一场“认知革命”。这场革命并非身体上的进化,而是心智能力的飞跃,特别是智人发展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能力:谈论我们眼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即“虚构的故事”(Fictions)或“共同的想象现实”(Shared Myths)。 他论证道,只有智人能够大规模地、灵活地合作,是因为我们能够相信共同的传说,例如部落的图腾、未来的许诺,以及后来的国家、法律、金钱和宗教。这些“故事”是智人群体凝聚力的粘合剂,使得数百万互不相识的个体能够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而努力,这是其他物种无法企及的。 第二部分:农业革命——甜蜜的陷阱 大约一万年前,人类从游牧的采集狩猎生活转向定居的农业生活。赫拉利对此提出了一个反常识的观点:农业革命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骗局之一。 虽然农业带来了人口爆炸式的增长,使得单个物种(智人)的数量激增,但对于个体农民而言,生活质量往往比采集者更糟——劳动时间更长、饮食结构更单一、疾病传播更快,而且更容易受到饥荒和瘟疫的打击。农业革命的本质是,智人开始为小麦、水稻等植物的生存服务,而非反过来。然而,一旦人类被“圈养”在定居点,对高人口承载力的需求就使得回溯到采集生活变得几乎不可能。 第三部分:人类的统一——金钱、帝国与宗教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定居点的扩大,如何管理更大规模的社会成为了关键。赫拉利探讨了三种超越地域和部落限制的“普世秩序”如何逐步将人类社会整合为一个全球体系: 1. 金钱(Money): 作为一种最普遍、最灵活的互信系统,金钱打破了以物易物的限制,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进行价值交换。 2. 帝国(Empires): 尽管通常被视为压迫的工具,但帝国在历史上扮演了文化熔炉的角色,强行或自愿地传播了统一的法律、语言和行政结构。 3. 宗教(Religion): 无论是早期的泛灵论、多神教,还是后来的亚伯拉罕一神教、佛教,宗教提供了一套超越人类律法的道德和价值体系,为大规模社会提供了终极的合法性基础。 赫拉利指出,这些普世秩序的成功,源于它们都能为多样化的信仰群体提供一个共享的价值框架,尽管这些框架本身也是“想象的产物”。 第四部分:科学革命——承认无知,拥抱进步 近五百年来,科学革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世界。赫拉利强调,科学革命的独特之处不在于积累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人类学会了承认自己的“无知”。与古代文明相信他们已经掌握了所有重要真理不同,现代科学建立在“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可以发现”的基础之上。 这种对无知的接受,与资本主义的信贷体系紧密结合。资本主义鼓励对未来的投资和冒险,相信技术进步将带来超额回报,从而驱动了帝国主义扩张和全球化的加速。科学、帝国和资本主义形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三位一体”,将人类带入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时代。 结语:智人与未来的困境 在书的最后部分,赫拉利将目光投向当代,探讨了科学进步带来的伦理困境。随着生物工程、人工智能和“神人”(Homo Deus)时代的临近,人类正在获得前所未有的力量,甚至可能打破自然选择的局限,开始设计生命本身。 赫拉利以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结束全书:我们是否比过去更幸福?我们对世界拥有了巨大的权力,但我们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我们正在努力成为“神”,但我们是否理解“神”的意义?《人类简史》的最终目标是迫使读者反思,我们今天的许多“客观事实”和“自然秩序”,其实都仅仅是数千年来为了生存和合作而共同编织出来的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上文字的排版和留白都非常到位,整体给人一种沉静而专业的阅读感受。我之所以对《社会动物——爱、性格和成就的潜在根源》这本书抱有如此大的期待,是因为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自己和他人的理解都过于片面,尤其是涉及到那些最基本的人类体验,比如爱,或者形成我们独特个性的性格。这本书从“社会动物”这个角度切入,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人类连接的奥秘,以及这些连接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我好奇,作者会如何解释,我们在群体中的互动,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感选择,甚至是我们对“成功”的定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超越日常认知的洞见,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我们会有某些固定的思维模式,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些事物产生强烈的渴望,以及为什么我们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评分

这本《社会动物——爱、性格和成就的潜在根源》的书衣设计非常有质感,触感和视觉效果都让人觉得它是一本有深度的读物。我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我一直认为,人是社会性的生物,我们的很多特质,包括我们的情感、我们的性格,甚至是我们的雄心壮志,都离不开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这本书的标题就非常直接地指出了这一点,并且将“爱”、“性格”和“成就”这三个我生活中最关心的主题联系在了一起。我非常好奇,作者会如何将这些看似分散的概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揭示它们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颠覆性的见解,让我能够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和选择。例如,我可能会发现,我过去那些看似偶然的情感选择,实际上都受到了某些社会规律的深刻影响;或者,我可能会理解,为什么我努力了很久却依然原地踏步,而某些人却能轻易取得成功。

评分

这本书的书脊和字体选择都显得非常考究,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传递出一种值得信赖和细细品味的质感。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如此感兴趣,是因为我总觉得,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难以解释的困境,或者在某些时候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做出某个决定,或者为何会与某些人产生共鸣。这本书的名字《社会动物——爱、性格和成就的潜在根源》直击了我内心深处的这些疑问。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怎么做”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为什么”的书。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我理解自己以及身边的人。比如,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充满魅力,而有些人则更加内敛?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些情感有着难以割舍的执念?又是什么样的环境因素,或者说社会联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从而带来非凡的成就?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科学的解释,而不是那些空洞的鸡汤。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大气,传递出一种沉静而引人深思的氛围,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哲学意味,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人类的行为模式、情感的起源以及驱动个体不断追求成就的内在机制感到好奇。这本书似乎触及了这些问题的核心,通过“社会动物”这个角度切入,预示着它将深入探讨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复杂互动,以及这种互动如何在塑造我们的性格、影响我们的爱情观,乃至最终决定我们成就高度上扮演着关键角色。我设想,作者一定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或许会引用一些心理学、社会学甚至是神经科学的最新发现,来解释那些我们看似理所当然,实则深藏着深刻社会根源的行为。例如,我们会为什么人倾心?为什么在某些环境中我们会表现得截然不同?又是什么样的内在动力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这些问题的答案,我希望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启示,而不仅仅是泛泛而谈,而是能够提供具体、可信的分析和论证。

评分

单是看到这本书的装帧,我就能感受到它背后蕴含的价值。厚重的纸张,考究的印刷,都透露出一种严谨的态度。这本书的书名《社会动物——爱、性格和成就的潜在根源》就像一个引人入胜的谜题,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去解开它。我一直对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似复杂的情感纠葛,以及支撑个体不断前行的内在力量。这本书似乎承诺了能为我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从“社会”这个更大的框架下,去理解“爱”、“性格”和“成就”这些个体层面的现象。我期待作者能够运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案例,为我一一解读。比如,为什么我们会在人群中寻找归属感?为什么爱情会成为许多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又是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能够孕育出那些伟大的灵魂和不朽的成就?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深刻的思考,甚至改变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