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毛澤東年譜(1949——1976)1-6捲(共和國締造者毛澤東年譜記事,建國後部分。)
原價:390.00元
作者: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齣版社:中央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07339925
字數:2970000
頁碼:全6冊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毛澤東是的馬剋思主義者,無産階級革命傢、戰略傢和理論傢,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
經中共中央批準,在紀念毛澤東同誌120周年誕辰之際,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一批研究毛澤東思想和生平的專傢學者曆經十多年,查閱瞭大量曆史文獻檔案,訪問瞭許多當事人,吸收瞭近年來*近學術理論成果,隆重推齣瞭《毛澤東年譜》(1949-1976)。
《毛澤東年譜》(1949-1976)是記述毛澤東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他逝世27年間的生平、業績的編年體著作,比較全麵而充分地記錄瞭他的各種活動,特彆是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決策過程,反映瞭他的思想理論和工作方法等。
《年譜》如實地反映瞭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苦探索。從這部年譜中,可以瞭解毛澤東在這27年間是怎樣工作和生活的,具體到幾乎每一天的情況。
《年譜》體現瞭資料性、學術性、傳記性相統一,以檔案材料為依據,采用客觀記述方法,發錶瞭大量未編入毛澤東著作集中的講話和談話,內容十分豐富而翔實。
內容提要
這部年譜記述瞭一代偉人毛澤東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六的生平、經曆和實踐活動,反映瞭他對中國革命的豐功偉績,特彆是多側麵多角度地體現瞭他的科學思想體係,包括他的理論觀點、戰略思想、政策和策略以及關於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論述等,展示瞭他的思想發展軌跡,反映瞭他作為中國共産黨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把馬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閤的具體過程,並盡可能地錶現他的胸懷、情操、氣度和風貌。這部年譜從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麵反映瞭中國共産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過的艱難麯摺的道路和光輝曆程,走到取得全國勝利。
目錄
《毛澤東年譜1》
《毛澤東年譜2》
《毛澤東年譜3》
《毛澤東年譜4》
《毛澤東年譜5》
《毛澤東年譜6》
作者介紹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是黨中央直屬事業單位,是編輯黨和國傢重要文獻、研究黨和國傢主要領導人思想和生平的部門。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建國初期的曆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個年代的領導人是如何帶領中國走齣睏境,走嚮新生的。這套《毛澤東年譜》1949-1976的部分,可以說是滿足瞭我對這段曆史的求知欲。它以極其詳盡的筆觸,記錄瞭毛澤東在共和國成立後的方方麵麵。從他主持的重要會議,到他撰寫的文章,再到他進行的每一次考察,書中都給齣瞭詳細的時間和地點。我最喜歡的部分是,當一些重大的曆史事件發生時,書裏會引用當時的內部文件和講話,這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當時決策的背景和考量。比如,在討論經濟建設的戰略時,書中呈現的各種爭論和調整,讓我看到瞭當時決策者的智慧與睏境。不僅僅是宏大的政治事件,書中也記錄瞭一些看似細小的日常活動,比如他閱讀的書籍、接見的客人,這些都為我勾勒齣瞭一個更立體的毛澤東形象。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在親身經曆那個時代,跟著毛澤東的腳步,一步步見證著新中國的誕生和發展。它提供瞭一種非常寶貴的視角,讓我能夠從更宏觀、更深入的角度去理解這段曆史。
評分第一次接觸這套書,就感受到瞭一種強大的曆史厚重感。它1-6捲的規模,足以見證那個年代的波瀾壯闊。《共和國締造者毛澤東年譜記事,建國後部分》這個副標題,更是準確地概括瞭它的內容。我一直對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曆史有著強烈的探究欲望,尤其是想要瞭解在那個充滿挑戰的年代,毛澤東是如何引領中國走嚮復興的。這本書就像一本詳盡的檔案,把毛澤東從1949年到1976年的活動,以年為單位,日為細則,一一記錄瞭下來。我特彆欣賞它在記錄重大事件時,會引用大量的原始史料,比如當時的會議記錄、他的批示、以及相關的報刊文章。這使得書中的內容更加客觀、真實,也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當時的曆史背景和決策過程。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被一些細節所吸引,比如在某個時期,毛澤東對某個問題的反復思考,或者他對某個重要政策的細緻修改。這些細節雖然看似微小,但卻能摺射齣那個時代的精神和邏輯。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那段曆史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事件堆砌,而是一種更加立體、更具深度的認知。它讓我體會到,曆史的進程,是由無數個微小的細節和重大的決策共同塑造的。
評分這本書我剛開始翻開的時候,覺得它應該是一本很厚重的曆史教科書,光是厚度就讓人望而生畏。但當我真正沉下心來閱讀,纔發現它遠不止於此。它更像是一位飽經風霜的長者,在午後的陽光下,緩緩地講述著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我尤其被那些細緻入微的記錄所打動,不僅僅是那些重大的政策發布和政治事件,還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活動,比如毛澤東在某個下午會見瞭哪位外國友人,或者在某個夜晚閱讀瞭哪篇報告。這些細節如同散落的珍珠,串聯起瞭那個時代的曆史脈絡,讓冰冷的曆史事件變得鮮活起來。書中的時間綫清晰可見,仿佛跟著毛澤東的腳步,我一步步走過瞭新中國的初創、發展,以及之後的麯摺。讀到一些關鍵性的會議記錄或者批示,我仿佛能聽到那個時代的呐喊和思考。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大量原始材料的呈現,讓讀者自己去感受和理解那個時代的選擇和無奈。我常常會停下來,想象當時的情景,思考做齣某個決定的背後,有著怎樣的考量和壓力。這本書帶來的思考是深遠的,它讓我對這段曆史有瞭更立體、更人性化的認識,不再是課本上那些標簽式的概括。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套書的期望值並不高,以為就是一本簡單的曆史資料堆砌。但當我真正翻閱起來,卻發現它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它不僅僅是在記錄曆史,更是在展現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毛澤東作為那個時代的靈魂人物,他的每一個決策,每一次講話,都深深地烙印在共和國的成長曆程中。這套年譜,就像一個顯微鏡,把共和國誕生以來,毛澤東的活動軌跡,清晰地展現在我麵前。我尤其被那些他參與製定的重要政策的形成過程所吸引,那些關於土地改革、工業建設、外交策略的討論,展現瞭一個復雜而充滿活力的政治生態。書中的一些篇章,記錄瞭他對國內外形勢的分析和判斷,讓我看到他在麵對巨大挑戰時,是如何權衡利弊,做齣艱難抉擇的。它沒有迴避曆史的復雜性,也沒有過多的渲染,而是以一種冷靜、客觀的態度,呈現瞭那個時代的真實麵貌。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就像在與曆史對話,在感受那個時代人們的夢想與奮鬥,也感受到瞭曆史的沉重與無奈。它讓我對“共和國締造者”這個稱號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我買下這套書,其實是齣於一種近乎“獵奇”的心態。我一直對那個年代的政治人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毛澤東。我總覺得,一個國傢領導人的決策,會深刻地影響到無數人的命運。而這套《毛澤東年譜》1949-1976的部分,恰恰滿足瞭我這種好奇心。它不像一些傳記那樣,帶有明顯的個人情感色彩,而是以一種相對客觀的口吻,按照時間順序,記錄瞭毛澤東在建國後的每一天,每一件重要的事情。我特彆喜歡它在一些關鍵事件的描述上,會引用大量的原始文獻,比如黨內會議的紀要、毛澤東的批示、或者當時的報紙報道。這就像是在偵探破案一樣,通過這些碎片化的綫索,我得以拼湊齣當時的曆史真實麵貌。我發現,很多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政策,在當年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其中又經曆瞭多少討論和反復。書中的一些細節,比如毛澤東在某個時期頻繁地外齣視察,或者在某個階段大量閱讀馬剋思主義經典著作,都反映瞭他作為國傢領導人的思考方式和工作狀態。雖然有時候閱讀過程會顯得有些枯燥,需要耐心,但當讀到那些對我産生過重要影響的曆史節點時,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無與倫比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