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初玉霞,王纪丽,黄桂芝 著
图书标签:
  • 有机化学
  • 高职高专
  • 规划教材
  • 学习指导
  • 教育部
  • 化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 有机化合物
  • 教学参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582807
版次:1
商品编码:1016844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2-01
页数:215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职(三年、五年制)化工工艺类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并与张法庆主编的三年制《有机化学》、初玉霞主编的五年制《有机化学》教材配套编写的学习指导书。
  全书共分十六章,每章均由“重点内容提要”、“典型例题解析”、“习题”与“参考答案”四部分内容组成。其中选编了大量标准化练习题,并编有两套“综合测试题”。书中对各单元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性归纳,并对重要知识点进行简要诠释。同时精选了典型例题加以详细剖析,指出解题思路,明确解题结果,对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重点内容提要1
典型例题解析2
习题2
参考答案3
第二章烷烃5
重点内容提要5
典型例题解析6
习题10
参考答案14
第三章烯烃和二烯烃16
重点内容提要16
典型例题解析19
习题22
参考答案26
第四章炔烃30
重点内容提要30
典型例题解析32
习题33
参考答案36
第五章脂环烃40
重点内容提要40
典型例题解析42
习题45
参考答案49
第六章芳香烃53
重点内容提要53
典型例题解析56
习题62
参考答案66
第七章卤代烃70
重点内容提要70
典型例题解析72
习题77
参考答案83
第八章醇酚醚87
重点内容提要87
典型例题解析90
习题96
参考答案100
第九章醛和酮105
重点内容提要105
典型例题解析108
习题112
参考答案116
第十章羧酸及其衍生物120
重点内容提要120
典型例题解析122
习题127
参考答案131
第十一章丙二酸二乙酯和乙酰乙酸乙酯134
重点内容提要134
典型例题解析136
习题140
参考答案141
第十二章含氮有机化合物143
重点内容提要143
典型例题解析146
习题151
参考答案155
第十三章杂环化合物160
重点内容提要160
典型例题解析162
习题167
参考答案170
第十四章 对映异构172
重点内容提要172
典型例题解析173
习题177
参考答案181
第十五章 碳水化合物182
重点内容提要182
典型例题解析183
习题186
参考答案189
第十六章氨基酸和蛋白质192
重点内容提要192
典型例题解析195
习题197
参考答案200
综合测试题(A)202
参考答案205
综合测试题(B)208
参考答案211
参考文献215
基础有机化学原理与应用 本书面向高等职业院校化学相关专业学生,旨在系统、深入地讲解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核心反应规律。 本教材力求在理论深度和实践应用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有机化学这门核心课程的知识体系,并具备初步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有机化学基础与结构 本部分内容着重于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石。首先,教材详细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研究范围及其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地位。随后,深入探讨了碳骨架的形成和结构特征,特别是碳原子独特的成键能力——单键、双键、三键的形成与空间构型。 核心章节聚焦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示方法,包括路易斯结构式、键线式、投影式以及更为精细的三维结构描述。着重讲解了异构现象,细致区分了结构异构(包括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和立体异构(包括几何异构和光学异构)。对于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的构型判断、比旋光度的测定及其在药物化学中的意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化学键理论方面,教材采用杂化轨道理论作为核心工具,解释了 $ ext{sp}^3, ext{sp}^2, ext{sp}$ 杂化的成键特点、分子几何形状及其对反应性的影响。此外,系统讨论了共振理论在解释分子稳定性、反应中间体(如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的稳定性,以及芳香体系的电子离域效应中的关键作用。 第二部分:有机反应的机理与分类 本部分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强调“理解机理胜于死记反应”。教材首先引入了有机反应的基本分类: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和重排反应,为后续具体反应的学习做好铺垫。 重点讲解了有机反应的能量学和动力学基础,包括反应坐标图、活化能、过渡态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反应速率的决定因素。 核心章节深入剖析了亲核取代反应 ($ ext{SN}1$ 和 $ ext{SN}2$) 的反应历程、影响因素(如底物结构、离去基团、溶剂效应和亲核试剂强度)及其立体化学结果。同时,详细对比了消除反应 ($ ext{E}1$ 和 $ ext{E}2$) 的区域选择性(如 $ ext{Zaitsev}$ 定律)和立体选择性。 此外,教材还专门辟出章节介绍自由基反应,如烷烃的光卤化反应,分析了自由基的生成、增长和终止步骤,强调了自由基反应的链式特性。 第三部分:重要官能团的系统学习 本部分按照官能团的性质和结构特点进行系统分类讲解,是教材的主体内容。 1. 烃类化合物:从最简单的烷烃、烯烃、炔烃入手,讲解了它们的命名法($ ext{IUPAC}$ 规则)、物理性质,以及最重要的反应类型,如烯烃的亲电加成、聚合反应,以及炔烃的特殊反应。 2. 卤代烃:侧重于卤素原子作为离去基团的性质,回顾并巩固 $ ext{SN}1/ ext{SN}2/ ext{E}1/ ext{E}2$ 反应在卤代烃中的具体表现。 3. 醇、酚和醚:详细区分了伯、仲、叔醇的氧化反应特性,以及醇在酸催化下的脱水反应。酚类化合物由于其酸性和独特的亲电取代反应活性,被单独深入讨论。醚类的裂解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4. 醛和酮:这是内容最为丰富的部分之一。重点在于羰基碳的亲电性及其与各种亲核试剂的反应,如格氏试剂的加成、还原反应、氰醇的形成等。同时,着重讲解了$alpha$-碳的反应活性,包括 $alpha$-氢的酸性、醛醇缩合、卤仿反应和缩合反应(如 $ ext{Claisen}$ 缩合)。 5. 羧酸及其衍生物:讲解了羧酸的制备、酸性强弱的比较。重点是羧酸衍生物(酰氯、酸酐、酯、酰胺)的相互转化反应,核心机制是亲核酰基取代,并讨论了酯的水解和胺解反应。 6. 胺类化合物:讨论了胺的碱性、胺的分类(伯、仲、叔胺),以及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如还原胺化、Gabriel 合成)。重点介绍胺类与酰化试剂的反应以及用于区分伯、仲、叔胺的典型试验(如 $ ext{Hinsberg}$ 试验)。 7. 芳香烃化学:以苯为代表,深入讲解了芳香性的定义(休克尔规则),以及亲电芳香取代反应(如硝化、磺化、卤化、傅克酰基化和烷基化)的机理和取代基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定位规则)。 第四部分:高分子与生物有机化学前瞻 在完成对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学习后,本部分进行适度的拓展,引入生物大分子的基础结构。简要介绍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肽键的形成与断裂。同时,概述糖类(单糖、双糖、多糖)的结构特征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此外,对高分子化合物的类型、形成方式(缩聚和加聚)以及简单高分子的结构与应用进行了初步介绍,拓宽学生的视野,理解有机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特色与配套资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图文并茂:大量使用清晰的分子结构图和反应机理图示,辅助抽象概念的理解。 实例驱动:每个重要反应后都附带有工业或生活实例,例如染料合成、药物分子结构片段或天然产物的合成步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 自测与习题:每章末均设置了结构清晰的知识点总结、思考题(用于检验概念理解)和综合习题(包含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其中综合习题部分配有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思路分析,以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和解题习惯。 本书旨在帮助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建立起对有机化学原理的完整认知框架,为后续的分析化学、药物化学或材料科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捧着这本《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仔细阅读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实用性”和“体系性”。这本书并非只是简单地对课本内容进行罗列和解释,而是真正从一个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了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和困惑。例如,在讲解命名法的时候,它不仅给出了规则,还提供了大量的例题,并且对每一步的命名过程都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让我能清晰地理解为什么一个化合物会是这个名字,而不是别的。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某些章节的末尾,会设置一些“疑难解答”或者“易错点提醒”的板块,这些小小的细节,恰恰是教科书往往忽略的,却能精准地击中我们学习中的痛点。读到这些内容时,我常常会有一种“原来是这样!”的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搭建也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孤立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而是强调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如在讲解立体化学时,它会回顾前面学习的共价键和分子构型,并为后续的反应活性分析打下基础。这种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学习方式,让我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有机化学的内在逻辑。

评分

初次拿到这本《有机化学学习指导》,我其实带着点忐忑的心情。毕竟有机化学这门课,对我而言就像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各种抽象的结构、复杂的反应机理,总是让我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朴实的,没有花哨的图饰,只有端庄的字体,透着一股踏实的学究气。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目录,按章节划分得井井有条,让我对整本书的知识脉络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我随意翻看了几个章节,发现它在介绍基本概念时,并没有像教科书那样枯燥地堆砌定义,而是尝试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甚至会穿插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将碳链比作一串项链,将官能团比作项链上闪亮的吊坠。这种“接地气”的讲解方式,瞬间缓解了我最初的紧张感,让我觉得有机化学似乎也没那么可怕了。此外,我注意到书中的图示也相当丰富,而且非常精美,每一个分子结构都画得清晰规整,每一个反应机理的箭头走向都标注得一目了然,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开始期待,这本书能否真正成为我攀登有机化学这座高峰的得力助手。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概念的理解,更在于它所提供的“学习方法指导”。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却不知道如何更有效地去学习。而这本《有机化学学习指导》则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我们如何去“学”。在初识书名时,我以为它主要会是知识点的梳理,但实际阅读后发现,它在每个章节的开头,都会有一个“本章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这些建议非常具体,比如如何记忆官能团的性质,如何分析反应机理,甚至是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书中的例题选择也很讲究,不仅仅是简单的计算题,更多的是考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而且题目后面都有详细的解答过程,甚至会分析解题思路,让我能从中学习到解题的技巧。最让我觉得与众不同的是,这本书在某些章节,会鼓励我们进行一些“类比思考”或者“可视化想象”,比如在预测反应产物时,它会引导我们去思考相似反应的模式,或者在脑海中构建反应过程的三维图像。这些方法,虽然看起来不那么“硬核”,但却能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我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评分

这本《有机化学学习指导》的价值,在我看来,体现在它“严谨又不失灵活”的教学理念上。我一直认为,学习一门科学,最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规律,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在讲解每一个反应时,都会深入浅出地剖析反应机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转化,为什么会生成这样的产物。它不会回避复杂的细节,但会用清晰的语言和图示将其拆解,让我们能循序渐进地理解。同时,它也并非一味地强调理论,而是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一些关键的章节,它会穿插一些“实验思考”或者“实际应用”的例子,让我们能看到有机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比如在医药、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这不仅能增强我们的学习动力,也能让我们对这门学科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不确定性”的讨论,有机化学的反应往往存在多种可能性,而这本书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唯一答案,而是引导我们去分析各种因素如何影响反应结果,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这种严谨而又充满探索精神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学习一种科学思维。

评分

从这本书的整体风格来看,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它的语言风格亲切自然,没有过多的学术术语堆砌,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读懂。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一些“模糊”概念时的态度。例如,在讲解“活泼性”时,它并没有给出绝对的定义,而是通过比较不同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反应,来帮助我们建立起相对的概念。这种方式,比直接给出死板的定义更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的本质。书中的排版设计也十分用心,字号大小适中,段落清晰,重点内容有高亮或者加粗,让我在阅读时不易感到疲劳。而且,它在章节安排上,也考虑到了学习的连贯性,前一章的知识常常会作为后一章的基础,这种精心的设计,让知识的传递变得更加顺畅。总而言之,这本《有机化学学习指导》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贴心”。它似乎能预知我们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每一个难点,并且提前准备好了解决方案。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的辅助读物,更是一位能伴随我们一起探索有机化学奥秘的得力伙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