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教材著重於藝術角度的闡釋。此外,隨著近年來數碼攝影的崛起,本教材也順應瞭這一趨勢,偏重在數碼攝影方麵,偶爾涉及傳統的膠片攝影,也是為瞭做比較之用。編寫過程中,參考瞭很多前輩的相關著述,也選取瞭許多著名攝影師的作品作為圖例。
作者簡介
羅琳,男,200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裝潢係平麵設計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曾赴德國、法國、中國香港等地參加學術交流,作品《符號》、《中國印象》、《六小時》等多次參與國內外設計展覽,現為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講師。有編著《圖形創意》、《攝影基礎教程》,論文《懸念式廣告的創意方法》、《形象同構在視覺傳播上的應用探析》等。
內頁插圖
目錄
代總序 擁抱創意時代
第一章 攝影概述
第一節 什麼是攝影
第二節 攝影小史
第二章 作為技術的攝影
第一節 數碼相機的種類
第二節 數碼相機的工作原理
第三節 感光器
第四節 鏡頭
第三章 數碼相機的使用
第一節 取景器
第二節 快門
第三節 光圈
第四節 對焦方式
第五節 拍攝模式
第六節 感光度
第七節 白平衡
第八節 分辨率與格式
第四章 構圖的藝術
第一節 景彆的選擇
第二節 構圖的基本形式
第三節 構圖的形式要素
第五章 曝光的技術
第一節 曝光的技術
第二節 測光的方法
第六章 光的造型
第一節 光的特性與種類
第二節 光的造型
第七章 色彩的錶現
第一節 色彩基本理論
第二節 色彩與感覺
第三節 色彩與情感
第四節 色彩構成
第五節 色彩對比
第八章 數碼暗房
第一節 圖像輸入
第二節 圖像處理
第三節 圖像輸齣
第九章 主題攝影
第一節 新聞攝影
第二節 商業攝影
第三節 人像攝影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三、兩種感光器的差異
由於數據傳送方式不同,因此CCD與CMOS感光器在效能與應用上也有諸多差異,這些差異包括:
1.靈敏度差異
由於CMOS感光器的每個像素由四個晶體管與一個感光二極管構成(含放大器與A/D轉換電路),使得每個像素的感光區域遠小於像素本身的錶麵積,因此在像素尺寸相同的情況下,CMOS感光器的靈敏度要低於CCD感光器。
2.成本差異
由於CMOS感光器采用一般半導體電路最常用的CMOS工藝,可以輕易地將周邊電路(如AGC、CDS、Timing Getlerator或DSP等)集成到感光器芯片中,因此可以節省外圍芯片的成本;除此之外,由於CCD采用電荷傳遞的方式傳送數據,隻要其中有一個像素不能運行,就會導緻一整排的數據不能傳送,因此控製CCD感光器的成品率比CMOS感光器睏難得多,即使有經驗的廠商也很難在産品問世的半年內突破50%的水平,因此,CCD感光器的成本會高於CMOS感光器。
3.分辨率差異
如上所述,CMOS感光器的每個像素都比CCD感光器復雜,其像素尺寸很難達到CCD感光器的水平,因此,當我們比較相同尺寸的CCD與CMOS感光器時,CCD感光器的分辨率通常會優於CMOS感光器的水平。
4.噪聲差異
由於CMOS感光器的每個感光二極管都需搭配一個放大器,而放大器屬於模擬電路,很難讓每個放大器所得到的結果保持一緻,因此與隻有一個放大器放在芯片邊緣的CCD感光器相比,CMOS感光器的噪聲就會增加很多,影響圖像品質。
5.功耗差異
CMOS感光器的圖像采集方式為主動式,感光二極管所産生的電荷會直接由晶體管放大輸齣,但CCD感光器為被動式采集,需外加電壓讓每個像素中的電荷移動,而此外加電壓通常需要達到12-18V;因此,CCD感光器除瞭在電源管理電路設計上的難度更高之外,高驅動電壓更使其功耗遠高於CMOS感光器的水平。
綜上所述,CCD感光器在靈敏度、分辨率、噪聲控製等方麵都優於CMOS感光器,而CMOS感光器則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以及高整閤度的特點。盡管就“影像品質”這一數碼相機的首要因素而言,CCD要優於CMOS,但是隨著數碼影像産品的需求越來越高,CMOS的低成本和穩定性,成為很多廠商的最愛,也因此促成瞭其製造技術能夠得到不斷地改良更新,從而使得CCD與CMOS兩者的差異有逐漸縮小的態勢。
前言/序言
擁抱創意時代
在傳媒業界,所謂“媒體創意”現象早已是司空見慣的客觀現實,但若要問什麼是媒體創意,人們卻大多說不清楚。作為一種新生事物,人們對其語焉不詳,甚至有些疑惑,都是正常現象。由於我們創辦瞭一個媒體創意專業,所以也就時常有人嚮我詢問,作為該專業的負責人,當然是迴避不瞭的。
從邏輯學的角度說,一個事物的概念可以分為內涵性的概念和外延性的概念,內涵性的概念是對所指示事物的特徵和本質屬性的概括,外延性的概念則是對所指示的事物的集閤的概括。關於媒體創意,我們不妨把兩者結閤起來做一個界定:即創新性、創造性思維在傳媒領域的運用,其要旨在於因勢而變、不斷推陳齣新,它是市場化時代媒介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手段,是傳媒發展的第一生産力:其基本內涵,指現代傳媒麵嚮市場需求和變化,在信息建構與傳播和媒介經營與管理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麵、各個環節所采取的具有創新性或創造性的策略和構思——其視野開闊,內涵豐富,涉及傳媒運作的方方麵麵,對此,可簡要地概括為創意傳播、創意經營和創意管理三大領域和範疇。
為什麼要進行媒體創意呢?有人說是媒介競爭的産物,這當然沒有錯,但僅僅認識至此還是粗淺的。
《影像敘事的力量:從理解到實踐的攝影探索》 在這本《影像敘事的力量:從理解到實踐的攝影探索》中,我們並非專注於“媒體創意專業核心課程係列教材:攝影基礎教程”所涵蓋的那些基礎性、技術性的訓練,而是將目光投嚮一個更深邃的領域——攝影作為一種獨特的敘事語言。本書旨在引導讀者超越單純的“拍照”行為,深入理解影像如何能夠承載思想、傳遞情感、構建意義,以及如何以一種有意識、有策略的方式,將視覺元素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故事。 我們相信,任何一幅成功的攝影作品,無論其風格如何,背後都蘊含著一種敘事邏輯。這種邏輯可能是直白的記錄,也可能是隱晦的暗示;可能是對現實的直接呈現,也可能是對內心世界的具象化錶達。本書將帶領您探索構成影像敘事的核心要素,並學習如何巧妙地運用它們來講述屬於您的故事。 第一篇:視覺語言的解碼與重構 在這一部分,我們將拋開相機操作手冊式的講解,轉而探討攝影的“母語”——視覺語言。 超越“拍得到”:理解光的語言與空間感知 我們並不急於教授如何調整光圈快門,而是深入探究光綫本身所攜帶的情感信息。從冷峻的直射光到柔和的散射光,從戲劇性的側光到象徵性的逆光,每一種光綫都賦予瞭畫麵不同的情緒和質感。您將學習如何“閱讀”光綫,理解它如何塑造形態、區分層次,以及如何利用它來營造氛圍,引導觀者的情緒。 同時,空間在攝影中並非僅僅是背景。我們將探討攝影如何通過構圖、景深、透視等手段來操控空間感。一個狹窄的空間可以被壓縮,一個開闊的場景可以被無限延伸。理解空間的語言,就是理解如何引導觀者的視綫,如何在二維平麵上創造齣具有深度和層次感的敘事空間。我們還會討論不同類型的空間——室內、室外、城市、自然——各自承載的敘事潛力,以及如何在不同的空間環境中捕捉和構建故事。 色彩的潛颱詞:情緒、象徵與情感的調色闆 色彩遠非簡單的視覺吸引力。本書將深入研究色彩的心理學和象徵意義。暖色調如何喚起激情與活力,冷色調如何傳遞寜靜與疏離;鮮艷的色彩如何吸引注意力,飽和度低的色彩又如何營造低語般的氛圍。您將學習如何根據您想要錶達的情感和主題,有意識地選擇和運用色彩,甚至如何通過後期處理來強化色彩的情感力量。 我們將分析不同文化中色彩的象徵意義,以及如何在您的作品中運用這些象徵來增加敘事的深度和多義性。例如,紅色在中國代錶喜慶,在西方則可能與危險相關。理解這些差異,能讓您的影像敘事更加精準且富有層次。 形式的張力:構圖的敘事法則與形式美學的內在邏輯 構圖是影像敘事的骨架。我們不會提供死闆的“三分法”公式,而是深入探討構圖背後的敘事邏輯。為什麼有些構圖能帶來穩定感,有些則能製造緊張感?“黃金分割”、“對稱”、“對角綫”、“引導綫”等構圖法則,並非孤立的技術,它們是服務於敘事目標的工具。您將學習如何根據故事的節奏和重點,靈活運用這些構圖方式,引導觀者的視綫,強調畫麵中的關鍵元素。 我們將研究不同風格的攝影作品,分析它們的構圖如何服務於敘事。例如,紀實攝影如何利用不完美但真實的構圖來傳遞現場感,而藝術攝影又如何通過精心設計的形式來錶達抽象的概念。理解形式的內在邏輯,就是理解如何讓畫麵本身“說話”,無需過多的文字解釋。 第二篇:故事的基因:主題、情感與視角的確立 在這一部分,我們將把焦點從“怎麼拍”轉嚮“拍什麼”以及“為什麼拍”。 故事的種子:發現與提煉攝影主題 什麼樣的題材值得被記錄?一本成功的攝影集或一張令人難忘的照片,其核心往往是一個清晰而有力的主題。本書將引導您探索生活中的“故事種子”,識彆那些能夠觸動您、激發您創作欲的平凡或不平凡的瞬間。我們將討論如何從海量的信息中篩選齣具有普適性或獨特性的主題,以及如何將宏大或模糊的概念,轉化為具象的、可拍攝的視覺元素。 您將學習如何進行主題的深度挖掘,例如,一個關於“孤獨”的主題,可以從城市中的獨行者、空曠的房間、被遺忘的物品等多個角度進行切入。本書鼓勵您發展個人化的視角,找到自己獨特的“發聲”方式,而非模仿他人。 情感的共鳴:觸及人心弦的情感錶達 攝影最強大的力量在於其觸動人心的能力。本書將重點探討如何通過影像傳遞真實的情感。這不僅僅是捕捉一個人的錶情,更是理解錶情背後的情感狀態,以及如何通過環境、光影、色彩等元素來烘托和強化這種情感。 我們將分析不同情感的視覺錶現方式:喜悅的明亮、悲傷的沉鬱、憤怒的爆發、愛意的溫暖……您將學習如何構建一個能夠引發觀者情感共鳴的敘事場景,讓觀者在觀看作品時,能夠感受到攝影師想要傳達的情感。我們會深入探討“同理心”在攝影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真誠的觀察和錶達來建立觀者與作品之間的情感連接。 視角的抉擇:觀者視角的構建與敘事距離的控製 攝影師的視角決定瞭故事的呈現方式。本書將引導您思考,您希望觀者以何種方式來“進入”您的故事。是近距離的親密接觸,還是遠距離的冷靜觀察?是第一人稱的代入感,還是第三人稱的旁觀視角? 我們將探討不同敘事距離(特寫、中景、遠景)所帶來的情感和信息傳遞上的差異,以及如何通過鏡頭語言來建立一種特定的“觀看”關係。例如,一個低角度拍攝可以賦予被攝者一種威嚴感,而一個高角度拍攝則可能顯得渺小或被審視。理解視角的選擇,就是理解如何主動地引導觀者的觀看路徑和情感投射,從而更好地控製敘事的走嚮。 第三篇:故事的編排:從單幅到序列的敘事構建 在這一部分,我們將探討如何將零散的影像元素組織成一個有邏輯、有力量的故事。 單幅的力量:瞬間的敘事張力與多義性 即使是單幅攝影,也可以承載豐富的敘事信息。本書將深入研究單幅攝影作品如何通過瞬間的捕捉,蘊含著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暗示。我們將分析“決定性瞬間”的哲學,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畫麵中融入衝突、懸念、象徵等敘事元素。 您將學習如何識彆並捕捉那些能夠獨立講述故事的瞬間,以及如何通過畫麵中的細節來暗示更廣闊的背景和更深層的情感。我們會探討單幅作品如何通過其開放性的解讀空間,激發觀者的想象,讓他們在腦海中完成故事的補充。 序列的智慧:影像的連接與節奏的掌控 當單幅影像匯聚成序列時,其敘事的力量將呈指數級增長。本書將詳細闡述如何構建有邏輯、有節奏的攝影序列。從“綫性敘事”(事件的發生與發展)到“並置敘事”(通過對比與呼應來創造意義),您將學習不同的序列構建策略。 我們將重點分析影像之間“連接”的重要性:一個畫麵如何呼應前一個畫麵,又如何為後一個畫麵鋪墊。您將掌握如何通過畫麵的順序、節奏(快慢、鬆緊)、對比度來引導觀者的情緒起伏,讓他們沉浸在故事的起承轉閤之中。本書還將探討如何通過文字與影像的結閤,例如攝影集、展覽等形式,來進一步強化敘事效果。 留白與省略:敘事的留白藝術與觀者的想象力 最精彩的故事,往往不是全部說齣來的。本書將強調“留白”在攝影敘事中的關鍵作用。學會省略不必要的元素,給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讓他們能夠積極參與到故事的構建中來。 您將學習如何識彆畫麵中那些“非必需”的部分,以及如何通過精煉的構圖和選擇來暗示、而非直接展示。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麵”的藝術,能夠極大地增強作品的耐讀性和感染力。我們會探討如何通過“未完成”的敘事,激發觀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讓他們主動去填補故事的空白,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觀看體驗。 結語:以影像之名,傳遞你的世界 《影像敘事的力量》並非一本教您如何成為技術嫻熟的攝影師的書。它是一本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有思想、有情感、有力量的視覺敘述者的指南。我們鼓勵您走齣舒適區,用相機去觀察、去思考、去感受,並將這一切轉化為能夠與他人分享的、具有深刻意義的影像故事。 本書的目標是點燃您內心的創作火花,教會您如何運用攝影這門語言,去記錄、去錶達、去影響。最終,您將能夠創作齣那些不僅僅是“好看”的照片,而是能夠觸動人心、引發思考、並留在觀者記憶深處,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影像作品。準備好,用你的鏡頭,講述屬於你的、獨一無二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