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国志:华沙条约组织与经济互助委员会

列国志:华沙条约组织与经济互助委员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锐 等 著
图书标签:
  • 冷战
  • 华沙条约组织
  • 经济互助委员会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国际关系
  • 苏联
  • 东欧
  • 军事同盟
  • 集团政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11705
版次:1
商品编码:1018439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列国志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04-01
页数:36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列国志:华沙条约组织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对这两个组织形成的历史背景、进程、组织机构、活动及其终结,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有助于人们了解这两个组织的情况,以及“二战”后约四十年的冷战史。华沙条约组织与经济互助委员会是“二战”后由当时的苏联与东欧多个社会主义国家间建立的军事政治集团和经济合作组织。它们是战后冷战的产物,伴随冷战进程而形成、发展直至终结。

作者简介

  李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副研究员.从事苏联和东欧现代史研究,研究方向是冷战时期的苏联与东欧关系。参与写作的主要著作有《斯拉夫文明》《苏联兴亡史纲》,相关论文发表在《东欧演变的历史思考》《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文集》和《冷战时期苏联与东欧的关系》等文集中。
  吴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和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苏联历史、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历史与现状、外国军事历史研究。发表了上述各研究方向的专著及论文多部(篇),独著有:《苏联与“波兰问题”(1939-1945)》《勃列日涅夫传》,参与写作的著作有:《重振大国雄风——普京的外交战略》《冷战时期苏联与东欧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等。
  金哲,女,1972年出生。200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欧亚处副处长。研究领域为俄罗斯现代史。2006年7月-2007年7月曾获福特基金会资助,赴俄罗斯进修一年。曾在俄罗斯《社会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中俄社会结构比较研究》,并参与多部专著、译著的写作和翻译工作。

目录

第一章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33
一 西方军事合作的加强/33
北约的成立/33
德国的分裂/37
西德加入北约/40
二 苏联悄然调整对外政策/43
东方阵营面临挑战/43
东欧国家的领土之忧/45
奥地利模式/46
三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47
西方国家拒绝召开全欧安全会议/47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51
《华沙条约》的批准/56

第二章 华沙条约组织的组织机构及其发展概况/60
一 华沙条约组织的机构设置/60
政治协商委员会/60
联合武装力量司令部/62
国防部长委员会/64
外交部长委员会/64
二 华沙条约组织的机构改革/65
加强华约组织的军事现代化/65
政治机构的改革/66
军事指挥机构的改革/70
联合武装力量司令部法律地位的认定/73
三 华沙条约成员国的变动及其条约的期限/76
蒙古人民共和国申请加入华约/76
阿尔巴尼亚退出华约/78
条约的期限/79

第三章 华沙条约组织的主要政治活动/80
一 谋求欧洲和平的提案/80
欧洲集体安全条约草案/80
拉帕茨基计划/82
华约与北约互不侵犯公约草案/84
裁军措施/85
呼吁召开全欧安全会议/86
二 应对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危机/87
修建柏林墙/88
对古巴危机的态度/91
三 华约国家势力向欧洲以外扩张/93
与西德签订双边条约/93
苏联加强对亚非拉的渗透/94
保加利亚对亚非拉的援助/95

第四章 华沙条约组织内部关系的调整与变化/98
一 1956年危机/98
苏联对波兰事件的反应/98
苏联出兵匈牙利/101
驻东欧国家苏军法律地位的确定/104
苏联军队和专家撤出罗马尼亚/107
二 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08
扼杀“布拉格之春”/108
请求苏联出兵/111
勃列日涅夫提出“有限主权论”/113
三 苏联与阿尔巴尼亚关系恶化/114
发罗拉海军基地争端/115
阿尔巴尼亚的抗议/117
阿尔巴尼亚退出华约/119

第五章 华沙条约组织的军事力量/121
一 苏联的军事力量/121
苏联的军事管理体制和军事力量/121
苏联的总体军事战略思想/127
苏联的核战略/129
二 华约组织东欧成员国的军事力量状况/132
波兰的军事体制和军事力量/133
民主德国的军事体制和军事力量/134
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体制和军事力量/135
保加利亚的军事体制和军事力量/137
匈牙利的军事体制和军事力量/138
罗马尼亚的军事体制和军事力量/139
三 苏联驻扎在东欧国家的部队/140
苏联驻民主德国集团军群/140
苏联驻波、匈、捷集团军/142
四 华约组织的武器装备/143
常规武器/143
巡航导弹/146
华约组织成员国之间的武器贸易/147

第六章 华约与北约的军备控制和裁军谈判/149
一 华约与北约面对面的谈判/149
十国裁军委员会/149
签署核不扩散条约/151
二 欧洲常规裁军谈判/153
中欧裁军谈判/153
欧洲常规武装力量谈判/160
三 限制和裁减欧洲中程核武器谈判/164

第七章 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171
一 变化从内部开始/172
1980年波兰军管/172
苏联东欧的裁军热潮/173
风雨飘摇的东欧/175
二 曲终人散/179
改革华约组织的建议/179
华约组织解散军事机构和走向终结/182
附录一 华沙条约组织大事记/187
附录二 华沙条约组织会议通过的正式文件目录/202
附录三 华约和北约军事力量对比表/209

经济互助委员会
第一章 苏联与东欧的自然资源与经济结构/213
一 自然资源状况/213
二 劳动力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217

第二章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224
一 经互会条约的签订/224
二 经互会的组织机构/226

第三章 经互会发展的主要阶段/243
一 创始阶段/243
二 规范行动准则阶段/245
三 经济一体化阶段/246
四 制定国家经济战略阶段/249

第四章 经互会成员国经济合作体制及其特点/258
一 经互会成员国经济合作体制/258
二 经互会经济合作体制的特点/289

第五章 经互会与世界经济的关系/296
一 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296
二 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301
三 与国际组织的关系/304

第六章 经互会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308
一 经互会取得的成就/308
二 经互会存在的问题/311

第七章 经互会使命的终结/337
一 经互会的解散/337
二 经互会解体后遗留的问题/341
附录一 经互会大事年表/346
附录二 经互会重要文件目录/356

精彩书摘

  40年9月27日,为把战火扩展到太平洋地区,转移世人对欧洲战场的注意力,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了同盟条约,正式结成柏林一罗马一东京三国轴心军事同盟。同盟条约还特意说明它不是针对苏联的,不会影响各缔约国与苏联现存的政治关系。但在实际上,德国一直在为发动对苏联的战争做准备,威逼利诱东欧的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三国加入轴心同盟就是它的一个步骤,以便它在欧洲控制更多的人力和物质资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霍尔蒂在匈牙利建立了军事独裁政府,与协约国签署《特里亚农和约》,使得匈牙利丧失了2/3的领土和半数人口,因此使得恢复传统疆界的民族主义情绪在匈牙利全国到处蔓延。30年代法西斯势力兴起后,霍尔蒂政府想仰仗希特勒德国来更改疆界,在复兴匈牙利民族的要求下扩军备战。1938年肢解捷克斯洛伐克时,匈牙利借机分吃了一大块;当希特勒军队占领捷克时,霍尔蒂政府的军队又配合德军开进了卢西尼亚,使外喀尔巴阡山南部土地归属匈牙利,这就是第一次维也纳仲裁时匈牙利的收获。
  匈牙利在瓜分捷克斯洛伐克中得了不少好处,尽管如此,当看到希特勒德国日渐明显的侵略波兰的企图时,匈牙利还是有些胆怯,怕卷入战争和希特勒德国站到一起。1939年7月24日,匈牙利总理特莱基致信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表示一旦爆发全面战争,匈牙利将按照轴心国的政策决定其政策。但就在同一天,特莱基害怕德、意两国产生误会,又发去一封信,重申从道义上匈牙利不能够对波兰采取武装行动,显示了匈牙利政府的矛盾心理。

前言/序言

  自1840年前后中国被迫开关、步入世界以来,对外国舆地政情的了解即应时而起。还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受林则徐之托,1842年魏源编辑刊刻了近代中国首部介绍当时世界主要国家舆地政情的大型志书《海国图志》。林、魏之目的是为长期生活在闭关锁国之中、对外部世界知之甚少的国人“睁眼看世界”,提供一部基本的参考资料,尤其是让当时中国的各级统治者知道“天朝上国”之外的天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部著作,在当时乃至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产生过巨大影响,对国人了解外部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自那时起中国认识世界、融入世界的步伐就再也没有停止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以主动的自信自强的积极姿态,加速融入世界的步伐。与之相适应,不同时期先后出版过相当数量的不同层次的有关国际问题、列国政情、异域风俗等方面的著作,数量之多,可谓汗牛充栋。
《列国志:华沙条约组织与经济互助委员会》 引言:冷战格局下的东方阵营 在二十世纪中叶,世界格局被深刻地重塑,两大意识形态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对抗中,华沙条约组织(Warsaw Pact)和经济互助委员会(Council for Mutual Economic Assistance, COMECON)成为了东方阵营凝聚力量、对抗西方影响的关键支柱。本书《列国志:华沙条约组织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究这两个重要国际组织的诞生、发展、运作及其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将审视它们的形成背景,分析其内部结构与运作机制,评估其对成员国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并最终探讨它们在冷战结束后面临的挑战与最终的解体。 第一章:历史的洪流——冷战的阴影与东方阵营的崛起 本章将回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解析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塑以及美苏两大强权对立的初步显现。我们将重点关注苏联在东欧建立卫星国、推行社会主义制度的进程,以及西方国家针对苏联扩张所采取的“遏制”政策。在此背景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成立,直接促使苏联及其盟友寻求军事上的统一回应。 战后欧洲的划分与苏联的势力范围: 详细阐述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对战后欧洲的划分,以及苏联如何利用其军事存在和政治影响力,在东欧各国建立亲苏政权。 铁幕的降临与东西方对峙的加剧: 引用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描述东西方意识形态的隔阂如何日益加深,并分析西方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孤立苏联的努力。 冷战的早期冲突与军事联盟的必要性: 探讨柏林危机、朝鲜战争等早期冷战冲突,解释这些事件如何加剧了双方的不信任,并促使苏联及其盟友认为建立一个共同的军事防御体系势在必行。 马歇尔计划的挑战与苏联的反制: 分析美国推出的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经济的恢复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巩固作用,以及苏联如何将其视为对东方阵营的经济渗透,并着手建立自己的经济合作机制。 第二章:钢铁的纽带——华沙条约组织的诞生与军事一体化 本章将聚焦于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深入剖析其军事战略、组织架构以及在冷战时期发挥的实际作用。我们将考察条约的签署过程,分析其核心条款,并审视该组织如何成为苏联控制东欧军事力量,对抗北约的关键工具。 《关于友好合作与互助的条约》的签署: 详细介绍1955年《华沙条约》签署的背景,包括两德统一和联邦德国加入北约的“巴黎条约”的直接影响。 华沙条约的组织结构与指挥体系: 阐述政治协商委员会、联合司令部等核心机构的设置,以及苏联在其中占据的主导地位。 军事演习与联合行动: 梳理华沙条约组织历年举行的重要军事演习,分析这些演习如何模拟实战,强化成员国的军事协调能力,并作为对西方的一种军事威慑。 “布拉格之春”与武装干预: 深入分析1968年华沙条约组织对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的武装干预,阐述“有限主权论”的提出及其对苏联及其盟友关系的影响,并分析此次事件对国际社会对华沙条约组织的认知。 核时代的军事战略: 探讨在核武器时代,华沙条约组织如何调整其军事战略,以应对来自北约的威胁,并分析其在常规军力与核力量方面的部署。 与北约的军备竞赛: 详细描述华沙条约组织与北约之间持续的军备竞赛,包括武器研发、部队规模以及军事部署等方面的对比。 第三章:经济的血脉——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形成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与军事上的统一呼应,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旨在整合东方阵营的经济资源,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合作,以对抗西方经济体系的吸引力。本章将深入探讨经互会的成立宗旨、运作模式、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以及其在促进或阻碍成员国经济发展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经互会的起源与早期目标: 介绍经互会最初的成立背景,以及其旨在打破西方经济封锁、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合作的目标。 计划经济下的协调与分工: 详细阐述经互会如何在其成员国之间推行计划经济下的生产分工与贸易协调,以及这种模式的优势与局限性。 资源分配与跨国项目: 分析经互会如何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资源分配,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和工业品的交换,以及共同推进的一些大型跨国经济项目。 技术交流与引进: 考察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引进情况,以及苏联在其中扮演的技术输出者的角色。 与西方经济体系的互动: 探讨经互会成员国在多大程度上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往来,以及这种互动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内部矛盾: 审视经互会内部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不平衡和内部矛盾。 第四章:成员国的视角——个体体验与集体命运 本章将通过考察华沙条约组织和经济互助委员会主要成员国的具体情况,展现这些国家在两大国际组织框架下的经历。我们将探讨不同国家在加入组织后,其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以及外交政策所受到的影响。 苏联:领导者与被领导者? 分析苏联作为两大组织的核心,其在其中的领导地位,以及它在为组织提供资源和安全保障的同时,也承受的巨大压力。 东德:东西德分裂的缩影: 聚焦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分析其在华约和经互会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其经济与政治如何被深度整合到东方阵营。 波兰:改革与抵抗的拉锯: 探讨波兰在华约和经互会中的经历,包括其历史上出现的社会运动和政治改革尝试,以及这些尝试如何受到东方阵营内部政治气候的影响。 捷克斯洛伐克:从春天到寒冬: 详细回顾捷克斯洛伐克在1968年经历的“布拉格之春”及其被镇压的事件,分析华约的干预对其国家发展道路造成的深刻影响。 其他成员国(如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 简要介绍其他成员国在华约和经互会中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以及与其他成员国的关系。 “卫星国”与自主性: 讨论“卫星国”这一称谓的含义,以及成员国在多大程度上拥有自主决策权,以及这种自主性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 第五章:挑战与转型——冷战的缓和与组织的危机 随着冷战的缓和,特别是赫鲁晓夫时期和勃列日涅夫时期“缓和”政策的推行,以及东西方之间对话的增加,华沙条约组织和经济互助委员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章将分析这些挑战如何逐渐侵蚀组织的根基,为最终的解体埋下伏笔。 “缓和”时期对东方阵营的影响: 探讨东西方缓和政策对华约和经互会成员国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促使一些国家开始寻求更多的自主性。 经济改革的尝试与困境: 分析经互会成员国在经济改革方面进行的各种尝试,以及计划经济体制的固有弊端如何阻碍了有效的改革。 内部矛盾的激化: 探讨成员国之间因经济利益、政治分歧以及国家认同感等问题而产生的内部矛盾。 西方世界的吸引力: 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吸引力对东方阵营国家产生的潜在影响。 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审视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对华沙条约组织带来的政治和经济压力,以及由此加剧的内部矛盾。 第六章:黄昏的落日——时代的终结与遗产的反思 本章将聚焦于华沙条约组织和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最终解体。我们将分析导致解体的关键因素,特别是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的影响,并反思这两个组织留下的历史遗产。 1989年东欧革命的浪潮: 详细描述1989年东欧各国爆发的民主革命,以及这些革命如何直接动摇了华沙条约组织的根基。 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 阐述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正式解散,分析其象征意义以及对地区安全格局的影响。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转型与解体: 探讨经济互助委员会在东欧剧变后的艰难转型,以及最终于1991年解体的过程。 历史遗产与教训: 总结华沙条约组织和经济互助委员会在冷战时期的作用,以及它们对当代国际关系、区域合作以及国家发展模式所留下的深刻影响和历史教训。 冷战结束后的地区安全格局: 探讨这两个组织的解体如何重塑了欧洲和全球的安全格局,以及北约东扩等后续事件的发生。 结论:历史的回响 《列国志:华沙条约组织与经济互助委员会》不仅是一部关于国际组织的历史,更是一部关于冷战时代两个阵营相互对抗、彼此塑造的宏大叙事。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本书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更为全面和 nuanced 的历史画面,帮助我们理解那些塑造了二十世纪后半叶世界的复杂力量。这两个组织的兴衰,是时代洪流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它们的经历至今仍在影响着世界政治与经济的走向,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给我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古朴而又充满力量。“列国志”这三个字,本身就暗示着一种宏大的叙事,而副标题“华沙条约组织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则精准地定位了我的兴趣点。我对冷战时期的历史研究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许多论述往往过于集中于政治和军事层面,而对于华约和经合这两个组织在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具体运作,则相对缺乏深入的探讨。我渴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关于这两个组织如何协调成员国经济发展、如何进行资源分配、以及在文化交流方面又有哪些具体的政策和实践。我希望它能像一个细致的考古学家,将这些历史的碎片重新拼凑起来,展现出那个时代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复杂图景。我尤其期待能够从中了解,在意识形态的框架下,经济互助委员会是如何试图构建一个不同于西方体系的经济模式,以及华约组织在维持成员国军事安全的同时,又对这些国家的内部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历史研究的兴趣都比较分散,从古代文明到近现代史,都有所涉猎。但关于二战后东西方阵营的形成,尤其是华约和经合这两个庞大组织的运作,总觉得缺乏一个系统性的了解。坊间流传的许多资料,要么过于宏大叙事,要么聚焦于个别事件,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景。这本书的书名《列国志:华沙条约组织与经济互助委员会》恰好点出了我的需求,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事件堆砌,而是以“列国志”这样一种带有史诗色彩的视角,去审视这两个组织。这让我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史书,用一种宏观的、编年体的、又带有评判性的方式来记录历史。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不仅仅是陈述事实,更能挖掘出这些组织背后的深层动因,以及它们在特定历史时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尤其希望,它能分析在那个充满意识形态对抗的时代,这两个组织是如何在经济、军事、科技等多个领域展开竞争与合作,并最终走向各自的命运。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古朴的色调与“列国志”三个字的金黄色搭配,透露出一种厚重而又不失尊贵的历史感。我拿到它的时候,仿佛捧起了一本尘封已久的史书,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我一直对冷战时期的历史,尤其是那些不太为人熟知的国际组织运作充满好奇,像华约和经合这类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联盟,其内部的决策机制、成员国之间的权力分配,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读到这本书的目录,看到里面涉及了从成立背景到组织架构,再到具体合作项目和最终解体等多个维度,这让我非常期待,希望它能深入浅出地剖析这些复杂的历史进程,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那个时代的脉络。我尤其希望它能多探讨一些在公开史料中不易寻觅的细节,比如具体的会议记录、内部的讨论,甚至是不同派系之间的博弈,这样才能真正触摸到历史的肌理,感受那个时代人物的决策与心路历程。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第一眼是被那个略显复古的设计吸引住了。封面上“列国志”三个字,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历史厚度,而“华沙条约组织与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副标题,则直接点燃了我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好奇心。我对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研究一直情有独钟,但很多时候,我们的视角都集中在美苏两大巨头的对垒上,对于它们麾下的两大经济和军事联盟,了解得却不算深入。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更详尽的关于华约和经合这两个组织内部的运作机制。比如,它们的决策是如何形成的?成员国之间的权力结构是怎样的?在具体的外交、经济政策上,它们是如何协调一致的?又或者,是否存在内部的矛盾和分歧?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能够通过更细致的史料梳理和分析,去理解这两个在世界格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组织,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以及它们最终的结局,又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历史启示。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一股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让我瞬间被吸引。我一向对那些能够梳理复杂历史脉络的书籍情有独钟,尤其是在冷战这个话题上,虽然听过不少,但总觉得缺乏一个清晰的脉络。《列国志:华沙条约组织与经济互助委员会》这个书名,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时代的大门。我对于像华沙条约组织和经济互助委员会这样,曾经影响了世界格局的组织,一直抱有极大的兴趣。我非常好奇,在那个意识形态尖锐对立的时代,这两个组织是如何形成和运作的?它们的内部权力结构又是怎样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维系的?尤其是经济互助委员会,它在经济合作方面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单纯的苏联经济辐射,还是有更复杂的内部动态?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这些被掩盖或忽视的细节,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为我展现这两个组织在历史长河中的具体轨迹,以及它们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评分

东西写得比较详细还记得上周周六,闲来无事,上午上了一个上午网,想起好久没买书了,似乎我买书有点上瘾,一段时间不逛书店就周身不爽,难道男人逛书店就象女人逛商场似的上瘾?于是下楼吃了碗面,这段时间非常冷,还下这雨,到书店主要目的是买一大堆书,上次专程去买却被告知缺货,这次应该可以买到了吧。可是到一楼的查询处问,小姐却说昨天刚到的一批又卖完了!晕!为什么不多进点货,于是上京东挑选书。好了,废话不说。宝贝非常不错,和图片上描述的完全吻合,丝毫不差,无论色泽还是哪些方面,都十分让我觉得应该称赞较好,完美! 书是正品,很不错!速度也快,绝对的好评,下次还来京东,因为看到一句话 女人可以不买漂亮衣服不买奢侈的化妆品但不能不看书,买了几本书都很好 值得看。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网络文学融入主流文学之难,在于文学批评家的缺席,在于衡量标准的混乱,很长一段时间,文学批评家对网络文学集体失语,直到最近一两年来,诸多活跃于文学批评领域的评论家,才开始着手建立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很难得的是,他们迅速掌握了网络文学的魅力内核,并对网络文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寄予了很深的厚望。随着网络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以及网络文学在创作水准上的不断提高,网络文学成为主流文学中的主流已是清晰可见的事情,下一届的“五个一工程奖”,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网络文学作品的入选。现在,京东域名正式更换为JDCOM。其中的“JD”是京东汉语拼音(JING DON|G)首字母组合。从此,您不用再特意记忆京东的域名,也无需先搜索再点击,只要在浏览器输入JD.COM,即可方便快捷地访问京东,实现轻松购物。名为“Joy”的京东吉祥物我很喜欢,TA承载着京东对我们的承诺和努力。狗以对主人忠诚而著称,同时也拥有正直的品行,和快捷的奔跑速度。太喜爱京东了。|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好书:《电影学院037?电影语言的语法:电影剪辑的奥秘》编辑推荐:全球畅销三十余年并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被公认为讨论导演、摄影、剪辑等电影影像画面组织技巧方面最详密、实用的经典之作。|从实践出发阐明摄影机位、场面调度、剪辑等电影语言,为“用画面讲故事”奠定基础;百科全书式的工作手册,囊括拍摄中的所有基本设计方案,如对话场面、人物运动,使初学者能够迅速掌握专业方法;近500幅机位图、故事板贯穿全书,帮助读者一目了然地理解电影语言;对大量经典影片的典型段落进行多角度分析,如《西北偏北》、《放大》、《广岛之恋》、《桂河大桥》,深入揭示其中激动人心的奥秘;《致青年电影人的信:电影圈新人的入行锦囊》是中国老一辈电影教育工作者精心挑选的教材,在翻译、审订中投入了巨大的心力,译笔简明、准确、流畅,惠及无数电影人。二、你是否也有错过的挚爱?有些人,没有在一起,也好。如何遇见不要紧,要紧的是,如何告别。《莫失莫忘》并不简单是一本爱情小说,作者将众多社会事件作为故事的时代背景,俨然一部加长版的《倾城之恋》。“莫失莫忘”是贾宝玉那块通灵宝玉上刻的字,代表着一段看似完美实则无终的金玉良缘。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相爱时不离不弃,分开后莫失莫忘”,这句话是秋微对感情的信仰,也是她对善缘的执念。才女作家秋微近几年最费心力写的一本小说,写作过程中由于太过投入,以至揪心痛楚到无法继续,直至完成最后一个字,大哭一场,才得以抽离出这份情感,也算是对自己前一段写作生涯的完美告别。

评分

好。。。

评分

对于华沙的成立到解散有比较详尽介绍。。。

评分

不錯不錯。。。

评分

比其它网站便宜一点回头查了一下,我是从2010年3月开始网络购书的,算起来快5年了。师傅是我的女友“好梦”,她是个样样时尚都能搞懂的70后女子,若干年前我看她拿了一摞书在付款,才知道还有这等方便之事:网上选书,书到付款。于是赶紧回家登录京东书城,挑选,下单。果然,很快书就送到了。从那时起到现在,我不知在京东下了多少订单,四五十次应该有了吧,因为我早已是VIP钻石用户啦。好了,废话不多说。一直想买这书,又觉得对它了解太少,买了这本书,非常好,喜欢作者的感慨,不光是看历史或者史诗书,这样的感觉是好,就是书中的字太小了点,不利于保护视力!等了我2个星期,快递送到了传达室也不来个电话,自己打京东客服查到的。书是正版。在我还没有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丝毫不怀疑它是一本好书,很符合80后读者的口味。很难想象一本图书会被我看得像郭德纲的相声书一样,在地铁上都如饥似渴地手不释卷。人都说《红楼梦》是一部罕见的奇书,是人生的镜子,那么对于这部书,在某种意义上也令我感到了丝丝“找出心中所想”的意味,因为我不仅从中看出大论的味道,更是以一种看搞笑图书的心情在愉悦自己,事实上这本书确实不失幽默,在大论了一把之后确实愉悦了广大读者,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想过会像一本幽默小说一样去看这本书,因为多年来这类书的泛滥使我对其十分不屑。京东商城图书频道提供丰富的图书产品,种类包括小说、文学、传记、艺术、少儿、经济、管理、生活等图书的网上销售,为您提供最佳的购书体验。网购上京东,省钱又放心!在网上购物,动辄就要十多元的运费,往往是令许多网购消费者和商家踌躇于网购及销售的成本。就在买方卖方都在考虑成本的同时,京东做了一个表率性的举动。只要达到某个会员级别,不分品类实行全场免运费。这是一个太摔的举动了,支持京东。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好书:一、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青春逝去,不必感伤,不必回首。或许他们早该明白,世上已没有了小飞龙,而她奋不顾身爱过的那个清高孤傲的少年,也早已死于从前的青春岁月。现在相对而坐的是郑微和陈孝正,是郑秘书和陈助理是日渐消磨的人间里两个不相干的凡俗男女,犹如一首歌停在了最酣畅的时候,未尝不是好事,而他们太过贪婪固执地以为可以再唱下去才知道后来的曲调是这样不堪。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所以作者写的故事是来纪念。不是感伤懊悔,而是最好的纪念。道别的何止是最纯真的一段唯美, 而是我曾经无往不胜的天真青春啊。请允许吧,那时的少年,尽情言情。一直言情,不要去打扰他们,他们总有一天会醒来。告别青春,因为青春,终将逝去。陪你梦一场又何妨。二、写不尽的儿女情长,说不完的地老天荒,最恢宏的画卷,最动人的故事,最浩大的恩怨,最纠结的爱恨,尽在桐华《长相思》。推荐1:《长相思》是桐华潜心三年创作的新作,将虐心和争斗写到了极致。全新的人物故事,不变的感动、虐心。推荐2:每个人在爱情中都有或长或短的爱而不得的经历。暗恋是一种爱而不得,失恋是一种爱而不得,正在相恋时,也会爱而不得,有时候,是空间的距离,有时候,却是心灵的距离。纵然两人手拉手,可心若有了距离,依旧是爱而不得。这样的情绪跨越了古今,是一种情感的共鸣。推荐3:唯美装帧,品质超越同类书,超值回馈读者。《长相思》从策划到完成装帧远远领先目前市场上同类书,秉承了桐华一贯出产精品的风格,将唯美精致做到极致,整体装帧精致唯美,绝对值得珍藏。京东有卖。

评分

比其它网站便宜一点回头查了一下,我是从2010年3月开始网络购书的,算起来快5年了。师傅是我的女友“好梦”,她是个样样时尚都能搞懂的70后女子,若干年前我看她拿了一摞书在付款,才知道还有这等方便之事:网上选书,书到付款。于是赶紧回家登录京东书城,挑选,下单。果然,很快书就送到了。从那时起到现在,我不知在京东下了多少订单,四五十次应该有了吧,因为我早已是VIP钻石用户啦。好了,废话不多说。一直想买这书,又觉得对它了解太少,买了这本书,非常好,喜欢作者的感慨,不光是看历史或者史诗书,这样的感觉是好,就是书中的字太小了点,不利于保护视力!等了我2个星期,快递送到了传达室也不来个电话,自己打京东客服查到的。书是正版。在我还没有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丝毫不怀疑它是一本好书,很符合80后读者的口味。很难想象一本图书会被我看得像郭德纲的相声书一样,在地铁上都如饥似渴地手不释卷。人都说《红楼梦》是一部罕见的奇书,是人生的镜子,那么对于这部书,在某种意义上也令我感到了丝丝“找出心中所想”的意味,因为我不仅从中看出大论的味道,更是以一种看搞笑图书的心情在愉悦自己,事实上这本书确实不失幽默,在大论了一把之后确实愉悦了广大读者,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想过会像一本幽默小说一样去看这本书,因为多年来这类书的泛滥使我对其十分不屑。京东商城图书频道提供丰富的图书产品,种类包括小说、文学、传记、艺术、少儿、经济、管理、生活等图书的网上销售,为您提供最佳的购书体验。网购上京东,省钱又放心!在网上购物,动辄就要十多元的运费,往往是令许多网购消费者和商家踌躇于网购及销售的成本。就在买方卖方都在考虑成本的同时,京东做了一个表率性的举动。只要达到某个会员级别,不分品类实行全场免运费。这是一个太摔的举动了,支持京东。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好书:一、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青春逝去,不必感伤,不必回首。或许他们早该明白,世上已没有了小飞龙,而她奋不顾身爱过的那个清高孤傲的少年,也早已死于从前的青春岁月。现在相对而坐的是郑微和陈孝正,是郑秘书和陈助理是日渐消磨的人间里两个不相干的凡俗男女,犹如一首歌停在了最酣畅的时候,未尝不是好事,而他们太过贪婪固执地以为可以再唱下去才知道后来的曲调是这样不堪。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所以作者写的故事是来纪念。不是感伤懊悔,而是最好的纪念。道别的何止是最纯真的一段唯美, 而是我曾经无往不胜的天真青春啊。请允许吧,那时的少年,尽情言情。一直言情,不要去打扰他们,他们总有一天会醒来。告别青春,因为青春,终将逝去。陪你梦一场又何妨。二、写不尽的儿女情长,说不完的地老天荒,最恢宏的画卷,最动人的故事,最浩大的恩怨,最纠结的爱恨,尽在桐华《长相思》。推荐1:《长相思》是桐华潜心三年创作的新作,将虐心和争斗写到了极致。全新的人物故事,不变的感动、虐心。推荐2:每个人在爱情中都有或长或短的爱而不得的经历。暗恋是一种爱而不得,失恋是一种爱而不得,正在相恋时,也会爱而不得,有时候,是空间的距离,有时候,却是心灵的距离。纵然两人手拉手,可心若有了距离,依旧是爱而不得。这样的情绪跨越了古今,是一种情感的共鸣。推荐3:唯美装帧,品质超越同类书,超值回馈读者。《长相思》从策划到完成装帧远远领先目前市场上同类书,秉承了桐华一贯出产精品的风格,将唯美精致做到极致,整体装帧精致唯美,绝对值得珍藏。京东有卖。

评分

今天刚刚拿到书,这本(韩)张炳惠写的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很不错,韩国第一妈妈将三个中国继子送进哈佛和耶鲁的亲身经历,东亚最热销的教养圣经,韩国票选年度最佳好书,中文简体版上市后已加印15次!韩国家教第一书!张炳惠博士是三个中国孩子的继母。他们毕业于名校哈佛和耶鲁。两个女儿都是国际律师曾被认定有学习障碍?的老二彼得,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之后更在纽约曼哈顿崭露头角,成为商界精英。由于三个小孩都拥有不错的成就,很多人询问张炳惠,有什么特殊的教育秘诀。在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浓情新装版)中,张炳惠博士并未提出任何教育理论,只是描述出与三个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够从中清楚看出,一个母亲如何用心去观察孩子所需并从旁辅导孩子,以及在面对问题时的种种矛盾挣扎,最后如何去选择对孩子最有利的解决方法。这是一本与众不同、充满母性温暖的书,它深深地触动了所有父母的心灵。一位母亲与你分享她在教育中所遵偱的规?则和理念教育、培养孩子的方法并不来自于所谓的教育理论,而是来自于父母本身。把厨房作为最好的教育课堂。不要干涉丈夫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要忽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提问。要让孩子适应社会,必须让他自己去经历和领悟。没有比父母更专业的专家我是3个孩子的妈妈。我和我的丈夫是在美国留学时认识的,他的前妻为他留下了3个孩子,因此,一结婚我就成了3个孩子的妈妈。当时我对家庭生活还一无所知,不得不一边完成学业一边学着如何成为一个称职的妈妈。20岁至30岁的这段时间里,我的生活就如同打仗一样,过得十分辛苦。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份辛苦并没有白费,孩子们跟意料中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大女儿爱丽丝从小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儿子彼得在耶鲁大学学习经济学,后来又在哈佛大学商学院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学业。小女儿南希16岁的时候在众人的赞叹声中进入耶鲁大学,她是同年进入耶鲁大学的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两个女儿现在正在美国有名的法律商会担任国际律师(南希正在休产假)。儿子彼得是一名出色的企业家,正在纽约曼哈顿忙着他蒸蒸日上的事业。3个孩子是如此的优秀,以至于有人认为我肯定有什么教育孩子的秘诀。遇见我的人通常都会请教我是如何将孩子送进哈佛和耶鲁的,甚至有人问我教育孩子时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然而事实上,这些问题令我很为难,我只有对他们说抱歉了。回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时刻,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特别的教育方法能令这些父母们满意,尽管他们十分热衷于这一点。在我一边照料家庭一边学习的时候,我甚至没有时间像普通的父母那样,读一些有关教

评分

很多都是以前看过的,一点新的也没有,价格还那么高

评分

曾经与北约势均力敌的组织谁苏联一起烟消云散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