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过于现代和简约了,完全没有体现出宋人那种内敛而富有韵味的古典气质。我购买它,是冲着“宋代书法”这个金字招牌来的,期待的是那种古朴典雅的装帧,或许是模仿宋版书的窄边、雅致的字体排版,或者至少能有一点宣纸的触感。结果拿到手,完全是当代艺术画册的风格,大开本、高光泽纸张,色彩饱和度极高,这使得那些宋代拓本的微妙层次感和历史的沧桑感大打折扣。书中对书法的字体介绍,多是采用现代印刷字体进行转录和标记,而不是使用传统书法对位的方式来辅助读者理解笔画结构。这种处理方式,让我想深入体会古人书写的“气韵生动”变得困难重重。更别提,书中关于“宋韵”的论述,似乎更多地集中在宋词的格律和宋代瓷器的审美上,偶尔才提及书法,而且往往是一笔带过,仿佛书法只是宋代诸多艺术成就中的一个脚注,而非独立且辉煌的领域。这让我感到非常失望,这本书的定位似乎摇摆不定,想包罗万象,结果哪一方面都没能深入。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让我深切感受到它在文化背景铺陈上的用力过猛,反而稀释了对书法核心价值的聚焦。作者花费了极大的笔墨去描绘宋代士大夫阶层的日常生活、他们的政治抱负、以及他们与佛教、理学的复杂关系,试图将书法置于一个宏大的宋代文化生态系统中去理解。这本可以成为优点,但问题在于,这种生态系统的描绘太过冗长和喧宾夺主。例如,有一章专门分析了朱熹的理学思想如何影响了他对“中和”之美的追求,整章的篇幅中,对朱熹真迹的笔法分析只占了不到十分之一。我真正想知道的是,在“尚意”的大旗下,宋人如何突破唐人楷书的法度,如何将个人情感的波动转化为笔下的线条张力。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宋代文人精神面貌”的入门读物,书法仅仅是其中一个侧面展示的载体。读完后,我脑海中浮现的更多是汴京的繁华景象和士人们饮茶论道的画面,而非苏轼那雄浑开阔的行书墨痕,这种结果与我的阅读初衷相去甚远。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性探讨方向,让我这个业余爱好者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它似乎更偏向于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论文合集,而不是一本面向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普及读物。书中频繁出现大量晦涩的考据术语和对历代文献中只言片语的交叉比对,对于“米芾的用墨习惯是如何受到道家思想影响的”这类宏大命题,作者给出的论证过程极其复杂,涉及了对多部宋代笔记的反复引用和辩驳,读起来十分费劲。我本想学习如何区分不同时期的米芾的“刷字”特征,比如早期的遒劲和晚期的飘逸,但书中更多的是在讨论某一幅作品的真伪和流传的坎坷经历。这种“重考证,轻技法”的处理方式,对于急于提升自己书写水平的实践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门槛。它更像是一份档案资料汇编,适合在专门的图书馆进行学术研究,但作为一本可以摆在案头时常翻阅、汲取创作灵感的书籍,它的门槛实在太高,让人望而却步。
评分这本书的插图选择和编排逻辑,实在令人费解。一本关于书法的书,字是灵魂,图是血肉,两者缺一不可。我期待看到的是清晰、高分辨率的碑帖原貌,最好能配上不同角度的光照对比图,以便观察笔锋的提按顿挫。然而,这本书的配图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宋人墨迹的扫描件模糊不清,甚至出现了像素化的现象,这在今天这个高清图库资源丰富的时代,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更奇怪的是,一些篇幅极长的文字描述后,配的插图却是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宋代文人雅集图或山水画局部,这些插图虽然意境优美,但对于理解文字中探讨的书法理论,起不到任何佐证作用。比如,当作者在讨论欧阳修的“平正”书风时,配上的却是几幅晚唐五代时期的细密楷书拓片,风格差异巨大,让人不禁怀疑编者在选择素材时是否进行过细致的核对。整体的视觉体验,缺乏一种统一的美学标准和逻辑引导。
评分这本关于宋代书法的书,内容实在有些让我摸不着头脑。我原本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宋徽宗瘦金体的精妙解析,或者对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这“宋四家”笔墨风格的深入探讨,毕竟他们的字体在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书中似乎将大量的篇幅用来探讨宋代的刻帖艺术及其在后世的影响,虽然这部分内容也算得上是文化史的一部分,但对于一个纯粹的书法爱好者来说,未免有些跑偏了。书里花了整整三章的篇幅去分析“淳化阁帖”在宋代的流传与摹刻工艺的进步,配图虽然精美,多是拓本的细节放大,但对于如何学习和领悟宋人那种自然天成的意趣,却着墨不多。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上了一堂关于宋代雕版印刷史的选修课,而非一本专注于书法艺术精髓的专业读物。那些关于纸张纤维、墨锭产地和装裱技术的描述,虽然详实,但对于提升我的临摹技巧和审美层次,帮助甚微。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不同书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是如何将“尚意”这一审美理念融入到他们的横竖撇捺之中,可惜这方面的论述显得有些单薄和浮泛,整体上给人一种“重器物轻神韵”的观感。
评分因此决定把这本系列中关于书法的几册买齐。
评分非常好的一大套书,但不能用于临摹。
评分60册全套,文物精品
评分60册全套,文物精品
评分很喜欢的。虽是3印的,但还很清晰,超喜欢。
评分好书
评分印刷清晰,图片精美。
评分非常好,历史珍品,值得好好品味
评分历经千难万苦,终于收集完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