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直接液化

煤炭直接液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春来,谢克昌 著
图书标签:
  • 煤炭液化
  • 直接液化
  • 能源
  • 化学工程
  • 煤化工
  • 清洁能源
  • 资源利用
  • 新型能源
  • 化工技术
  • 煤炭转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21519
版次:1
商品编码:10255487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现代煤化工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8-01
页数:33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煤炭直接液化》是《现代煤化工技术丛书》分册之一,是介绍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工艺与工程化的专著。《煤炭直接液化》从我国煤炭资源特点出发,在论述煤炭直接液化基本原理的同时,确定了液化用煤的优选原则,介绍了煤的低温热解、溶剂萃取、加氢液化、煤�灿凸擦丁⒁夯�油提质加工等技术的化学反应、催化剂、工艺条件以及典型工艺、主要设备与工程问题。《煤炭直接液化》比较翔实地介绍了我国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的开发及所取得的成果,并叙述了煤炭直接液化产业化的进程,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煤炭直接液化》可供从事煤转化、煤制油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1 煤炭直接液化的基本原理和液化用煤的选择
1.1 煤的基本性质
1.1.1 煤的岩相组成
1.1.2 煤的基本分析指标
1.1.3 我国煤的分类及各类煤的基本特性与主要用途
1.1.4 煤的结构特征
1.1.5 煤基本结构单元周围的状态
1.1.6 煤分子中的基本结构单元
1.1.7 煤分子中的桥键与交联键
1.1.8 煤的大分子结构模型
1.2 适宜直接液化的煤种
1.2.1 煤直接液化的基本原理
1.2.2 适宜直接液化的煤品种
1.2.3 煤种液化特性评价试验
1.3 煤的直接液化反应模型
1.3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煤炭直接液化》的图书的图书简介,内容严格按照您的要求撰写,不包含任何与“煤炭直接液化”直接相关的内容,力求详尽自然,避免AI痕迹: --- 《古籍修复与纸张老化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珍贵古籍在时间长河中不可避免的老化过程,并系统阐述了现代修复技术在保护和延续这些文化瑰宝生命力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全书结构严谨,理论与实践并重,旨在为文物保护工作者、图书馆学及档案管理专业人员提供一套全面、深入的参考指南。 第一部分:纸张的化学与物理老化机制 本部分聚焦于纸张这种有机材料在自然界中的演变规律。纸张,尤其是古代以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纸张,其寿命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我们首先剖析了纤维素分子链的降解过程。水解反应,作为酸性催化剂或高湿度环境下加速的主要化学反应,被详细分析了其动力学模型及其对纸张物理强度的影响。 更进一步,书中对“变色”现象进行了细致的化学探究。纸张发黄、变脆的根本原因——木质素的氧化、残留的酸性物质(如明矾、硫酸盐)的催化作用,以及外部环境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对纤维素结构的影响,均通过光谱分析和热力学角度进行了量化描述。特别是针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产地纸张(如宣纸、皮纸、麻纸)的固有化学特性,进行了对比性的老化速率评估。 光照对纸张的破坏性同样被置于重要位置。紫外线、可见光乃至红外线辐射如何引发自由基反应,导致纤维素链断裂和染料褪色,书中通过对光化学反应机理的阐述,强调了在储存环境中对光照的严格控制是减缓老化的基础。 第二部分:霉菌、虫害与生物降解 纸张的有机本质使其极易遭受生物的侵袭。本章详细列举了常见于图书馆和档案馆环境中的真菌、霉菌的种类及其对纸张造成的损害模式。从微观层面看,真菌分泌的酶如何选择性地攻击纤维素链或淀粉粘合剂,造成斑点、穿孔乃至结构瓦解。我们还探讨了蠹虫、蛾类幼虫等昆虫对纸张的物理啃食行为,并结合不同气候带的案例,分析了不同虫害的爆发规律。 针对生物危害,本书提出了一套预防为主的综合管理策略。这包括环境温湿度(相对湿度控制在45%至55%是关键阈值)、空气流通的优化设计,以及在现有档案库房中应用非化学熏蒸的物理灭虫技术,例如低温冷冻处理和惰性气体防护的应用效果评估。 第三部分:传统修复技艺的科学重构 修复工作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门融合了材料科学与艺术审美的学科。本部分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修复技艺的核心要点,并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对其可行性和持久性进行验证。 3.1 揭褙与衬纸的选择: 修复过程中,对“衬纸”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书中对比了传统修补纸(如蝉翼笺、棉纸)与现代合成纤维纸在酸碱度(pH值)、抗拉伸强度和透气性上的差异。强调了修复材料必须达到“中性”或“微碱性”标准,以避免对原件造成二次污染。特别对“水溶性”的考量进行了深入分析,确保在未来的维护中,修复部分可以被安全移除。 3.2 浆糊的配制与应用: 传统上使用的面浆、淀粉浆等天然粘合剂,其稳定性和抗微生物能力一直是一个挑战。本书详细记载了通过优化淀粉的预处理工艺、引入微量稳定剂(如硼砂的替代品)来提高浆糊的耐久性。同时,探讨了在特定修复场景下,如脆弱纸张的局部加固,应采用何种分子量分布的天然高分子溶液,以实现最佳的渗透性与粘合强度平衡。 3.3 渍损的去除与着色恢复: 针对水渍、油污及墨渍的去除,书中分类讨论了湿法处理和干法处理的适用范围。湿法处理中,对去离子水的纯度要求、局部湿润的控制技术被详尽描述。对于着色恢复,强调了“可逆性”原则,修复师必须使用与原书颜料体系兼容的矿物或植物性颜料进行补色,并确保补色区域的视觉过渡自然,不破坏历史文献的“物质证据性”。 第四部分:数字化存档与预防性保护策略 面对不可逆转的时间侵蚀,数字化的备份成为保护信息内容的重要手段。本书探讨了高分辨率扫描、多光谱成像技术(如紫外荧光成像、红外反射成像)在揭示古代墨迹、隐藏文字和修复痕迹方面的应用。这不仅是信息的保存,也是对文献状态的深度诊断。 最后,本书落脚于前瞻性的预防性保护哲学。它倡导从宏观的建筑环境控制到微观的单件文书的包装与存储,形成一个闭环的管理体系。包括定制化的档案盒材料选择、惰性气体(如氩气)环境对高价值孤本的潜在保护效果评估,以及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和健康评估的标准操作流程(SOP)。本书力求让读者认识到,保护古籍,就是守护一段凝固的历史记忆。 ---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拿起《煤炭直接液化》时,我最想知道的,是如何将地球深处的煤炭,通过一系列奇妙的化学与物理过程,转化为可以驱动我们汽车、飞机,甚至为我们提供动力的液态能源。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从煤炭的粉碎、研磨,到与溶剂的混合,再到进入高压反应釜,这个过程是如何一步步进行的?我希望看到关于反应机理的深入剖析,例如,羰基化合物、自由基、质子转移等关键化学过程在液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同时,我也非常好奇,在如此严苛的反应条件下,如何才能保证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书中是否会涉及相关的工程设计和安全保障措施,让我对这项技术的工业化生产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能否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科学原理,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评分

对于《煤炭直接液化》这本书,我的感受是复杂而多层次的。一方面,它勾勒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能源未来,一个通过技术革新让古老能源焕发新生的图景。我希望能从中深入了解,究竟是怎样的化学反应,才能将固态的煤炭“炼化”成我们熟悉的液体燃料,而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效率又有多高?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类型催化剂的作用机理,比如贵金属催化剂、非贵金属催化剂,它们在反应速率和选择性上的差异又体现在哪里?此外,我也非常关注实际工业化应用中的挑战,比如设备腐蚀、副产物处理,以及如何才能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生产。这本书,是否能为我揭示这些关键的细节,让我对这项技术的商业可行性有一个更准确的判断?我期待它能提供详实的案例研究和数据分析,让我看到这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真实轨迹。

评分

读罢《煤炭直接液化》,我脑海中涌现出的是一股强烈的技术探索精神。书中所呈现的,与其说是一本技术手册,不如说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挑战极限、改造自然的史诗。我仿佛看到了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通宵达旦,为了找到最合适的催化剂配方而反复试验;我看到了工程师们在工业现场,为了优化反应堆的设计而绞尽脑汁。书中对于不同液化技术路线的对比分析,比如是采用浆态床还是固定床,是高压还是常压,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都让我对这项技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更重要的是,书中关于环境影响的探讨,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碳排放,也让我看到了这项技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潜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煤炭并非只能是传统意义上的燃料,通过先进的科技,它也可以被赋予新的生命,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一环。

评分

《煤炭直接液化》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只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未来能源发展的深度思考。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情况,例如,哪些国家在这一领域投入了更多的研发资源,又取得了哪些突破性的进展?书中是否会提及不同工艺路线的经济性评估,比如投资成本、运营成本以及最终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我来说,理解这项技术的潜在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我也希望书中能探讨煤炭直接液化与其他能源技术,如生物质液化、页岩油开采等,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定位和互补关系。这本书,能否成为我理解全球能源格局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让我对能源的未来选择有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

初拿到这本《煤炭直接液化》,我内心是充满好奇的,毕竟“煤炭”这个词,在当下的能源语境中,总带着点时代的遗留感,而“直接液化”则显得颇具技术深度。我期待着书中能为我描绘出一幅关于煤炭重塑新生,变身为液态燃料的宏伟蓝图。翻开书页,我希望能看到详尽的工艺流程解析,从煤炭的预处理,到催化剂的选择与应用,再到反应条件的优化,每一个环节都希望能被深入浅出地阐述。我想了解,是什么样的科学原理支撑着这项技术,又有哪些关键性的技术瓶颈需要被突破。当然,对于我这样一个对能源领域稍有了解的读者而言,书中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也是我非常关心的部分。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清洁、高效煤炭利用的新大门?它是否能解答我对这种“变废为宝”过程的种种疑问,让我对未来的能源结构有更清晰的认知?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严谨但不失趣味的语言,引导我一步步走进煤炭直接液化的奥秘之中。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有很多实际的例子啊

评分

包装好,内容新,非常适合煤化工科研工作人员阅读。对于了解煤液化的现状非常有帮助

评分

物流速度快

评分

煤炭直接液化这本书质量很好,精装,

评分

煤炭直接液化这本书质量很好,精装,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有很多实际的例子啊

评分

书很好,都是想要的书!!!

评分

物流速度快

评分

书很好,都是想要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