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评估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评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鞠美庭 等 著
图书标签:
  • 湿地生态系统
  • 湿地保护
  • 湿地评估
  • 生态学
  • 环境科学
  • 生物多样性
  • 生态系统服务
  • 环境管理
  • 可持续发展
  • 湿地修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45867
版次:1
商品编码:1028057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评估(鞠美庭)》内容新颖、图文并茂、资料翔实,有较高的研究参考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评估(鞠美庭)》可供生态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等领域的科研、管理和决策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学用书。

内容简介

本书对国内外湿地研究的重要成果进行了总结。全书共分为十章,分别从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资源调查,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分析,湿地的生态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湿地环境承载力分析,湿地利用模式与效益评估理论,湿地利用效益的评估方法及应用,湿地生态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对我国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本书内容新颖、图文并茂、资料翔实,有较高的研究参考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本书可供生态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等领域的科研、管理和决策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学用书。

目录

1导言
1.1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评估的意义
1.1.1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意义
1.1.2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任务
1.1.3 湿地生态系统评估的意义
1.2 国际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评估的研究
1.2.1 湿地过程研究
1.2.2 湿地功能评估研究
1.2.3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
1.2.4 湿地恢复研究
1.2.5 湿地利用分析和评估研究
1.2.6 湿地保护策略研究
1.3 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1.3.1 科学研究
1.3.2 法律法规建设
1.3.3 保护区建设
1.3.4 湿地合理利用
1.3.5 国际合作
参考文献

2 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及其资源调查
2.1 湿地生态系统结构
2.1.1 湿地群落结构
2.1.2 湿地食物链和营养结构
2.1.3 湿地景观结构
2.2 湿地生态系统资源调查
2.2.1 湿地生态系统植被调查
2.2.2 湿地生态系统水文调查
2.2.3 湿地生态系统土地资源调查
参考文献

3 湿地生态系统演替分析
3.1 湿地生态系统演替概述
3.1.1 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研究进展
3.1.2 湿地生态系统演替分类
3.1.3 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理论
3.2 湿地生态系统演替驱动力分析
3.2.1 湿地生态系统演替驱动力系统论
3.2.2 湿地演替的驱动力分析
3.3 典型湿地演替规律分析
3.3.1 湖泊湿地演替规律分析
3.3.2 沼泽湿地演替规律分析
3.3.3 河流湿地演替规律分析
3.3.4 滨海湿地演替规律分析
参考文献

4 湿地生态恢复
4.1 湿地生态恢复概述
4.2 湿地恢复的理论基础
4.2.1 恢复生态学
4.2.2 生态学
4.2.3 景观生态学
4.2.4 其他理论
4.3 湿地恢复的关键技术
4.3.1 湿地生境恢复技术
4.3.2 湿地生物恢复技术
4.3.3 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技术
4.4 湿地恢复程序设计
4.4.1 湿地恢复的目标与原则
4.4.2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分析
4.4.3 湿地恢复的机理与模式
4.4.4 湿地生态恢复计划的制定
4.4.5 湿地恢复工程设计与实施
4.4.6 湿地恢复效果的检验与合理性评估83参考文献

5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5.1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5.1.1 蓄水补水、调蓄洪水
5.1.2 湿地土壤的生态服务功能
5.1.3 防止自然力侵蚀
5.1.4 调节局域气候
5.1.5 物质的源、汇和转化器
5.1.6 滞留沉积物、净化污染功能
5.1.7 提供动植物栖息地及维持生物多样性
5.1.8 自然资源供给
5.1.9 旅游休闲、科研教育
5.2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评估
5.2.1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分类
5.2.2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评估方法
5.2.3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评估方法适用性研究
5.3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值价值评估
5.3.1 能值分析理论概述
5.3.2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值分析研究进展
5.3.3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值分析步骤
5.3.4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值评估方法
5.3.5 能值分析法评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意义
5.4 问题与展望116参考文献

6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6.1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概述
6.1.1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
6.1.2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特征
6.1.3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目的与意义
6.1.4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准
6.1.5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原则
6.1.6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因素
6.1.7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尺度
6.2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
6.2.1 国内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6.2.2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标选取的原则
6.3 湿地生物学完整性指数评估方法
6.3.1 评估原理
6.3.2 湿地生物学完整性指数的建立
6.3.3 利用水生无脊椎动物进行湿地健康评估
6.4 压力�沧刺��蚕煊�框架模型评估方法
6.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7 湿地环境承载力分析
7.1 湿地环境承载力概述
7.1.1 湿地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7.1.2 湿地环境承载力的主要特征
7.1.3 湿地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
7.1.4 湿地环境承载力的理论模型
7.2 湿地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
7.2.1 模糊物元分析法
7.2.2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7.2.3 状态空间法
7.2.4 系统动力学方法
7.3 湿地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7.3.1 湿地环境承载力指标选取的原则及方法
7.3.2 湿地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7.4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8 湿地利用模式与效益评估理论
8.1 我国湿地利用的主要模式
8.1.1 湿地工业模式
8.1.2 湿地农业模式
8.1.3 湿地服务业模式
8.1.4 湿地综合利用模式
8.2 湿地利用效益评估的特点和原则
8.2.1 湿地利用效益评估及其特点
8.2.2 湿地利用效益评估的原则
8.3 湿地利用效益评估的理论
8.3.1 生态系统理论
8.3.2 环境经济理论
8.3.3 产业生态学理论
8.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参考文献

9 湿地利用效益的评估方法及应用
9.1 湿地利用效益的评估方法
9.2 经济学方法评估湿地利用效益
9.2.1 经济学方法概述
9.2.2 经济学方法的评估原理
9.2.3 湿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评估
9.2.4 湿地利用的社会效益评估
9.2.5 湿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估
9.2.6 湿地利用的综合效益评估
9.2.7 湿地典型利用模式的经济学方法评估
9.3 能值分析法评估湿地利用效益
9.3.1 能值分析法概述
9.3.2 能值分析法的评估原理
9.3.3 湿地典型利用模式的能值分析法评估
参考文献

10 湿地生态风险评估
10.1 湿地生态风险评估概述
10.2 湿地生态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
10.2.1 区域生态风险评估理论
10.2.2 区域生态风险评估方法
10.3 湿地生态风险评估程序
10.3.1 研究区的界定与分析
10.3.2 受体分析
10.3.3 风险源分析
10.3.4 暴露与危害分析
10.3.5 湿地生态风险综合评估
10.3.6 湿地生态风险评估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自缔结《湿地公约》以来,国际社会越来越意识到加强湿地保护与进行生态恢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湿地恢复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对湿地的人为干扰加剧,造成湿地的大面积退化。同时,湿地的严重退化对我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危机性影响,对退化湿地进行生态恢复成为我国湿地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章对湿地恢复的研究现状、湿地恢复理论、湿地恢复技术以及湿地恢复的设计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我国湿地恢复提供借鉴。
4.1 湿地生态恢复概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湿地正面临着区域生态环境破坏、自然景观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条件变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丧失等多种生态灾难,从而严重制约了湿地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鉴于湿地对整个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人们开始关注湿地的开发利用,并致力于恢复由于人类干扰而遭到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1996年9月,第五届国际湿地会议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佩斯召开,大会的主题是“湿地的未来”,主要议题是讨论如何增强湿地效益,防止和解决湿地丧失、功能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及保护与重建湿地的策略和措施。从本次大会来看,湿地的恢复与重建已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普遍关注的热点.
对于湿地生态恢复,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内容大同小异。例如彭少麟(2002)认为,湿地的生态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陆健健(2006)将湿地的生态恢复定义为,在退化或丧失的湿地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进行生态系统结构的修复或重建,使其发挥原有的或预设的生态服务功能。湿地生态恢复的效果取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总之,湿地恢复均以退化或丧失的湿地为对象,通过各种技术来恢复干扰前的功能目标。一般情况下,被干扰的是湿地生态过程及功能。
近年来,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将湿地的生态恢复与生态工程作为核心研究内容。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在欧美国家开展较早,尤其是美国(陆健健,2006)。美国自殖民时期以来,已经有50%的湿地消失,即使是现在,湿地仍然以每年80-160kmz的速度在消失。为了保护湿地,美国于1977年颁布了第一部专门的湿地保护法规。美国国家委员会、环保局、农业部和水域生态系统恢复委员会于1990年和1991年提出了在2010年前恢复受损河流6.4 ×105km2、湖地6.7 ×107km2、湿地4.0×104km2的庞大生态恢复计划。1995年,美国开始实施一项总投资为6.8 5亿美元的湿地项目,旨在重建佛罗里达州大沼泽湿地。该项目计划到2010年完成。

前言/序言

湿地是分布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在抵御洪水、减缓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的基因库”,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人类在发展文明、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大自然,开发和利用使湿地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湿地类型和面积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严重丧失,湿地生产力和环境净化功能日趋下降。随着人类对湿地生态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湿地环境承载力、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以及湿地产业综合效益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本书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湿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评估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资源调查,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分析,湿地的生态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湿地环境承载力分析,湿地合理利用及其效益评估,湿地生态风险评估等。
本书由鞠美庭、王艳霞、孟伟庆、马春、罗新正等编著。各章编写人员分别为:第1章 王艳霞、马春;第2章 孟伟庆、冯海云;第3章 张磊、马春;第4章 孟伟庆、鞠美庭;第5章 黄娟、鞠美庭;第6章 罗新正、黄耀、鞠美庭;第7章 黄耀、鞠美庭;第8章 王艳霞、马春、鞠美庭;第9章 王艳霞、孟伟庆、鞠美庭;第10章 罗新正。全书由鞠美庭、马春和孟伟庆统稿。李洪远教授对本书编写给予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并对全书进行了审定。
本书参考了国内外生态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众多前辈和学者的著作、教材、图表资料及科研成果,在此向有关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的水平所限,书中可能存在疏漏之处,敬请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给予批
评和指教。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极端天气事件:成因、影响与适应策略》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尽,力求自然流畅,不含任何人工智能痕迹。 --- 图书名称:《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极端天气事件:成因、影响与适应策略》 图书简介 在人类活动日益深刻地重塑地球系统的今天,全球气候变化已不再是遥远的理论预测,而是以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和加剧为最直接、最严峻的现实体现。本书《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极端天气事件:成因、影响与适应策略》正是立足于这一时代背景,系统、深入地剖析了当前气候危机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的复杂性、内在机制及其对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和人类福祉产生的深远连锁效应。 本书旨在为气候科学家、政策制定者、环境规划师、风险管理者,乃至所有关心未来环境安全的人士,提供一个全面且前瞻性的知识框架。我们聚焦于那些打破历史记录、超出常规预期的天气现象,如史无前例的热浪、持续性的干旱、强度剧增的暴雨洪涝、快速强化的热带气旋以及极寒事件的反常表现。 第一部分:极端天气事件的科学基石与成因解析 本书的开篇致力于构建坚实的科学基础。我们首先回顾了气候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全球气候系统如何通过大气环流、海洋热力学和冰雪圈反馈机制相互作用。随后,重点探讨了人为因素——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成为驱动极端天气事件频次和强度的核心变量。 在详细分析了气候变暖与具体极端事件的关系后,我们深入研究了特定的驱动机制: 大气环流的重塑: 书中详尽论述了北极放大效应如何削弱和扰动中纬度急流(Jet Stream),导致阻塞高压系统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催生持久性的热浪或持续性降水。我们运用最新的再分析数据,展示了这些环流异常的空间和时间演变特征。 海洋热力的贡献: 海洋作为巨大的热量和水分“蓄水池”,其温度异常(如海洋热浪)对热带气旋的快速增强(Rapid Intensification)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书结合最新的海洋浮标观测,量化了海洋表层温度和海洋上层热含量(Ocean Heat Content, OHC)在极端事件生成中的能量供给作用。 水循环的极端化: 气候变暖使得大气能够容纳更多水汽(克劳修斯-克拉珀龙关系的应用),这直接导致了极端降水事件的强度增加。我们对比了不同气候模式对未来强降水概率的预测,并分析了区域性蒸散发失衡如何加剧了干旱的蔓延。 第二部分:多维度的影响评估与连锁反应 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绝非单一维度的孤立冲击,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危机。本书的第二部分侧重于对这些冲击进行全面且细致的评估。 生态系统的韧性与脆弱性: 我们考察了极端高温对森林、草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理压力阈值。例如,长期的干旱如何导致森林火灾季节延长和火灾严重程度指数(Fire Weather Index)攀升;洪水如何改变河流廊道,并对特有物种的栖息地造成不可逆的碎片化。我们特别关注了海洋酸化与热浪叠加对珊瑚礁白化的协同效应。 关键基础设施与经济损失: 传统的风险评估模型往往低估了极端事件的叠加效应。本书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电力系统、交通网络和供水设施在遭遇复合型冲击(如热浪伴随干旱和停电)时的系统性失效风险。经济分析部分则量化了农业生产损失、保险赔付激增以及供应链中断带来的宏观经济影响。 社会公平与人类健康: 极端天气事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尤为显著。本书探讨了热岛效应与社会经济地位之间的关联,分析了高温对老年人、户外工作者健康构成的直接威胁,以及洪水事件后心理创伤的长期影响。我们强调,气候风险的暴露程度往往与社会脆弱性成正比。 第三部分:适应策略、韧性构建与政策前瞻 认识到完全避免所有极端事件的发生已不现实,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焦点转向主动的、前瞻性的应对措施——构建社会和自然系统的气候韧性。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整合: 我们倡导将生态系统保护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例如,恢复沿海湿地和红树林以增强对风暴潮的自然屏障作用;通过城市绿化和透水铺装来缓解极端降水带来的内涝风险。这些策略不仅能提供保护,还能带来额外的生态服务价值。 预警系统与风险沟通的优化: 准确、及时的预警是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的关键。本书讨论了集合预报(Ensemble Forecasting)技术在提高极端事件预测准确性方面的进展,并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有效的风险沟通,将科学预测转化为公众易于理解和响应的行动指令,尤其是在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 适应性规划与治理框架: 适应策略必须是动态和迭代的。我们分析了不同层级政府在制定跨部门适应计划时面临的挑战,强调了“刚性”基础设施投资向“柔性”和“可调节”适应措施转变的必要性。同时,本书也探讨了气候融资在支持高风险地区进行主动适应方面的作用,并呼吁建立更具前瞻性的土地利用规划,以避免在新开发区域内暴露于未来更高的气候风险之下。 通过对全球范围内多个典型极端天气事件的深入剖析和对前沿适应科学的整合,《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极端天气事件:成因、影响与适应策略》提供了一幅清晰的图景:我们正处于一个天气常态被重新定义的时代。唯有基于严谨的科学认知,辅以果断、综合的适应行动,人类社会才能有效驾驭气候变化的挑战,确保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有持续关注的读者,我一直想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梳理湿地保护策略的书。这本书在这方面无疑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不仅列举了多种多样的保护技术和方法,从人工湿地的构建到自然湿地的修复,还深入探讨了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书中关于如何量化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以及如何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更有效的保护计划,这些内容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政策法规和公众参与的部分,因为我知道,任何一项保护措施的最终成功,都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广泛的社会认同。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并且结合了国际上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这让我觉得它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评分

我是一名普通的环保志愿者,一直以来,我都对如何更有效地参与到湿地保护工作中感到困惑。这本书恰好解答了我的一些疑问。它并没有回避湿地保护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例如资金的匮乏、管理上的困难,以及跨部门协调的复杂性。但与此同时,书中也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思路。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社区参与和公众教育的章节,它强调了基层力量在湿地保护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湿地保护并非遥不可及,它需要专业的知识,也需要每一个普通人的参与和努力。它让我对未来的环保工作充满了信心,并激励我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湿地保护的实践之中。

评分

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尤其钟情于拍摄自然风光,而湿地一直是我镜头下的宠儿。这本书虽然不是一本摄影指南,但它所描绘的湿地景象,无论是水禽的翱翔,还是晨雾中的芦苇,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书中对于不同季节、不同类型湿地的细节刻画,让我感觉仿佛身临其境。我从中看到了许多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细节,比如不同植物的适应性生长,以及各种小生灵在湿地中忙碌的身影。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湿地不仅仅是水的聚集地,更是无数生命赖以生存的家园。通过这本书,我仿佛拥有了一双更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和捕捉湿地中更深层次的美。它激发了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无限好奇,并促使我更加细致地去观察和记录它们。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吸引力,深邃的蓝色背景上,一幅写实的湿地景观图,水鸟在芦苇荡中若隐若现,远处是朦胧的山峦。我是一个对自然风光和环境保护颇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偶然在书店看到了这本书。虽然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了解仅限于一些科普节目中的零散信息,但这本书的书名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尤其好奇“保护”和“评估”这两个词,它们意味着这本书不仅仅是描绘湿地之美,更会深入探讨如何维护这份珍贵。我想象书中会充斥着优美的文字,细腻地描绘出湿地中植物的生长姿态、动物的迁徙规律,以及微生物如何构建起一个自给自足的微观世界。或许还会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关于那些致力于湿地保护的环保人士,他们的坚持和努力如何挽救了濒危的物种,让曾经荒芜的土地重焕生机。这本书是否能让我对湿地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呢?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神秘湿地世界的大门,让我领略到那份宁静而充满活力的生命之美。

评分

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相对枯燥的学术专著,没想到翻开之后,它所呈现的内容让我眼前一亮。虽然我不是生态学专业的学生,但书中对于湿地多样性的描述,以及不同区域湿地所面临的独特挑战,都写得相当生动。它没有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有一些,作者也进行了清晰的解释,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大致理解。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湿地在调节气候、净化水源方面作用的论述,这让我意识到湿地远不止是观赏的风景,它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书中还列举了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某个湿地因为过度开发而面临的困境,以及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才得以逐步恢复。这些案例让我对湿地的脆弱性有了切身体会,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类在保护过程中所能发挥的关键作用。读到这里,我越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责任的唤醒。

评分

这本书还不错,值得一读

评分

湿地地球之肾

评分

这本书还不错,值得一读

评分

湿地保护提上了日程,通过评估其生态系统,才能了解湿地的现状,加以保护。

评分

湿地生态学专业书籍,编的不错,生态系统的评估讲的很详细了,但是保护可不是几章文字能够说的清楚的,呵呵

评分

湿地生态学专业书籍,编的不错,生态系统的评估讲的很详细了,但是保护可不是几章文字能够说的清楚的,呵呵

评分

湿地退化引发或加重了水土流失、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的危害。

评分

湿地退化引发或加重了水土流失、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的危害。

评分

这本书还不错,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