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艺苑/折纸情4

纸艺苑/折纸情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菊洪 著
图书标签:
  • 折纸
  • 纸艺
  • 手工
  • 艺术
  • 创意
  • 儿童
  • 益智
  • 休闲
  • 装饰
  • 礼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东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1110685
商品编码:1027196236
出版时间:2006-07-01

具体描述

作  者:徐菊洪 著作 定  价:16 出 版 社:东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07月01日 ISBN:9787811110685     椅子9页
公园长椅11页
五边形盒子(一)12页
五边形盒子(二)15页
杯子18页
八角烟灰缸20页
八角笔筒22页
保温杯24页
枫叶28页
向日葵30页
五边玫瑰花(一)33页
五边玫瑰花(二)37页
孔雀贺卡40页
扇贝43页
金鱼45页
公鸡48页
企鹅50页
母子情(一)鸭子52页
母子情(二)天鹅54页
小鸟58页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暂无
纸艺苑/折纸情4:探寻未曾言说的折纸艺术殿堂 序章:卷轴的开启 翻开这本《纸艺苑/折纸情4》,你将步入的,是一个由轻薄纸张构筑的,充满无限可能的微观宇宙。这不是对任何既有技艺的简单重复,而是一次对折纸艺术边界的深入探索,一次对传统与创新之间微妙张力的深刻剖析。如果说前几部作品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几何基础与初步的造型认知,那么第四卷,则像是推开了那扇通往“未知的折纸秘境”的大门。 第一部:超越二维的立体构造 本书的核心篇章,聚焦于如何利用平面纸张,精确地构建出超越传统平面美学的复杂三维形体。我们摒弃了繁琐的胶合与剪裁,将重点回归到“纯粹折叠”的魔力之上。 模块化结构的深度解析: 这一部分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预先设计好的、可重复的折叠单元(Modules)进行无缝拼接,构建出宏大且结构稳固的立体雕塑。不同于简单折纸球体的堆叠,这里探讨的是具有内部支撑体系和复杂曲面的模块化设计。例如,我们深入研究了“米尔斯结构”在折纸中的应用,展示了如何仅通过折痕的巧妙分布,使纸张在受力后自动形成具有承重能力的拱形或穹顶结构。纸张的纤维走向、折痕的力度分布,乃至环境湿度对外形的影响,都被纳入严谨的考量范围。 动态折纸与形态转变: 一个令人振奋的章节专门探讨了“动态折纸”(Kinetic Origami)。这不是指简单的可动玩具,而是指一个静态折纸模型,通过微小的外力输入,能够实现形态的连续、平滑转变。我们将解析“折叠几何学”中的刚性与柔性边界,揭示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一键式变型”背后的数学原理。其中,一个名为“蝶变之环”的模型展示了如何从一个平面正多边形,通过精确的十九道折痕,转化为一个具有自锁功能的环形结构,这需要对“水炸弹褶皱”(Waterbomb Base)进行彻底的逆向工程分析。 第二部:自然界中的折纸密码 艺术源于生活,而生活最精妙的设计,往往隐藏在自然界最寻常的形态之中。《纸艺苑/折纸情4》将带领读者解码大自然的折叠逻辑。 仿生结构解析: 我们不再满足于折出具象的动物外形,而是深入探究其“结构生成机制”。例如,对“蜂巢几何”的深度应用,展示了如何利用六边形单元的堆砌,创造出既轻盈又具有极端抗压能力的建筑模型。另一个重点是对植物叶脉、昆虫翅膀微观结构的模仿,通过极其细密的折痕阵列,模拟出材料的纹理和光线的反射特性。读者将学会如何“阅读”自然界中的折纸图谱,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折叠指令。 抽象与意境的表达: 在“形神兼备”的章节中,我们探讨了如何用折纸来表达抽象概念——风的流动、时间的停滞或情感的张力。这需要对传统动物模型进行极端的“风格化处理”。例如,一个“抽象的山峦”模型,其折痕不再是描摹山峰的轮廓,而是用折叠的深度和锐度来表现地质构造的压力与变迁,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叙事感。 第三部:材料的哲学与工具的革新 折纸的魅力在于其对材料的极致利用。本书将材料科学与折纸实践紧密结合,挑战传统认知中对“纸张”的定义。 非常规材料的适应性研究: 我们系统地测试了多种传统折纸以外的材料,如超薄金属箔、高分子薄膜以及具有记忆效应的复合材料。重点在于分析这些材料在不同折叠角度下产生的“应力记忆”和“回弹特性”。例如,如何处理金属箔的断裂点,如何在不使用任何粘合剂的情况下,利用材料自身的弹性实现部件的紧密咬合。这要求读者掌握“热塑性折叠”的概念,即利用微小的热量输入来固化某些关键折叠线的形态。 数字化辅助与预形: 本书前沿地介绍了数字化设计在复杂折纸中的辅助作用。虽然最终成品仍是纯手工折叠,但我们利用三维建模软件(非用于绘图,而是用于分析折叠路径的数学可行性),来预先计算出在极端复杂模型中可能出现的“折叠冲突点”。此外,还探讨了“预形”(Pre-creasing)技术的重要性,即利用激光或高精度压印设备,在手工折叠之前,为纸张施加精准的、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引导线,从而保证在进行数百层叠加折叠时依然能够保持几何精度。 结语:未完待续的探索 《纸艺苑/折纸情4》不是一本终结之书,它是一份邀请函,邀请那些已经掌握了基础、渴望突破的制作者,进入一个更深、更具挑战性的艺术领域。这里的每一步折叠,都蕴含着严谨的几何学、精妙的材料学以及对美学的独特理解。拿起你的工具,准备好迎接这些未曾被言说的挑战,因为真正的折纸艺术,永远在下一道折痕之后。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吸引我,那种温润的纸张质感,加上精致的插图,让人一看就充满了好奇。我一直对手工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一些需要耐心和巧思的技艺,而折纸恰好能满足我这一点。翻开书,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清新淡雅的艺术气息,仿佛置身于一个由纸张构筑的奇妙世界。书中的文字虽然不多,但每一句都充满了匠心,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探索折纸的奥秘。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基础折法的讲解,它不仅仅是步骤的罗列,更融入了作者对折纸艺术的理解和感悟,让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美学价值。每一个折痕,每一个角度,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等待着在指尖绽放出惊艳的作品。我迫不及待地想拿起纸张,跟随书中的引导,创造属于自己的纸艺奇迹。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温和的老师,用最真诚的态度,带我领略纸艺的魅力,开启一段关于创造与美丽的奇妙旅程。

评分

坦白说,我最初是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它带着一种诗意的联想,仿佛能将我带入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翻开书,我的期待并没有落空。书中对折纸的阐述,没有过于复杂的理论,也没有枯燥的术语,更多的是一种生活化的语言,一种情感的流露。它让我感觉,折纸不仅仅是一项手工技能,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与内心对话的方式。我喜欢书中所传递的那种温暖而治愈的力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者感到迷茫时,我总会拿起这本书,在折纸的世界里寻找慰藉。每一次完成一个作品,我都会感到由衷的喜悦,仿佛自己也完成了一次小小的蜕变。这本书就像一位善解人意的知己,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给予我最需要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评分

我一直觉得,折纸是一种能让人沉静下来的艺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够有一本这样的书,让我放慢脚步,专注于手中的纸张,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这本书的选材非常讲究,每一个作品都透露出作者对美学的深刻理解。我尤其欣赏它所呈现的风格,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创意。像是那些栩栩如生的动物,它们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纸上跃起;又像是那些精巧的几何图形,它们在光影下变幻出无穷的组合。每一页都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让人不忍打扰。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动我心灵的折纸书籍,而这本书无疑给了我这样的惊喜。它不仅仅是技法的传授,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美好的追求。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分享着彼此对艺术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我会在午后阳光正好时,泡上一杯茶,静静地翻阅,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好的图书,不仅仅在于它传授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它能否激发读者的潜能,唤醒内心深处的创造力。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所呈现的折纸艺术,不仅仅是精美的图案和复杂的技巧,更是一种思维的拓展,一种想象的飞跃。我被书中那些富有创意的设计深深吸引,它们打破了我对折纸的固有认知,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我喜欢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挑战自己,尝试一些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作品。每一次成功,都让我充满了成就感,也让我更加热爱折纸艺术。这本书就像一位充满智慧的引路人,它不仅教会我如何折叠纸张,更教会我如何用折纸去表达我的情感,去创造我的世界。它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每个人内心都隐藏着巨大的创造力,只要有合适的引导,就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平凡之物赋予生命力的艺术形式着迷,而折纸无疑是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一种。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它所呈现的折纸作品,让我看到了纸张无限的可能性。从简单的平面图形,到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每一个作品都凝聚了作者的智慧和心血。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极致追求,每一个边角都处理得干净利落,每一个折痕都显得恰到好处。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对艺术的尊重。我喜欢在闲暇之余,拿起书来,感受那份宁静与专注。有时候,我会仅仅翻看书中的图片,就能获得巨大的灵感。有时候,我会尝试着去模仿书中的一些作品,虽然不一定能达到原著的水准,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本书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用最朴素的材料,雕刻出最动人的艺术品,让我不得不由衷地赞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