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國人民有所思

故國人民有所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徒手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文化
  • 詩歌
  • 文學
  • 國殤
  • 思鄉
  • 傳統
  • 古典
  • 情感
  • 愛國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43580
商品編碼:1028537749
齣版時間:2013-05-01

具體描述

作  者:陳徒手 著作 定  價:32 齣 版 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齣版日期:2013年05月01日 頁  數:241 裝  幀:平裝 ISBN:9787108043580 序言 1
俞平伯:1954年的抵製和轉彎 16
馬寅初在北大的苦澀舊事 30
陳垣校長入黨前後波瀾 58
馮友蘭:哲學鬥爭的個人掙紮史 80
湯用彤:五十年代的思想病 110
賀麟:轉型時代的落魄和轉機 128
周培源:堅辭背後的酸辛訴說 140
傅鷹:中右標兵的悲情 152
文件中的王瑤 178
蔡旭:“小麥王”的苦惱 196
馮定:大批判睏局中的棋子 212
後記 238 

內容簡介

這是作者積12 年功力推齣的又一部佳著。

這裏寫瞭上世紀50 年代初至60 年代中11 位有代錶性的、品質教授的生存處境。

這11 位教授都是“天子腳下”的颱風眼裏人。俞平伯、王瑤、傅鷹、周培源、賀麟、馬寅初、湯用彤、馮友蘭、馮定諸位先生都是北京大學的“頭麵人物”,蔡旭、陳垣兩先生則分彆任職於北京農業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

這裏的記述乃是根據當時官方材料的記錄和大量原始檔案,復原齣舊日“景觀”。雖然事隔半個世紀,但並非“往事如煙”、“流年碎影”一類個人記憶,而具有曆史化石的意味。這11 位教授的命運,反映瞭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更縮影瞭中國教育、中國文化的悲劇,也是中國曆史悲劇的一幕。     李、藍文章見報後,俞平伯的抵觸情緒是很明顯的。文學所黨總支所寫的《對俞平伯學術思想批判情況的調查》(1954年,月日不具)一文中,匯總瞭俞先生很初的零星反應和態度:
    對俞的批判展開以後,俞感到問題嚴重,情緒很波動,公開抗拒。他說:“他們原來要搞我,搞吧。我不再寫文章總行吧。”又說:“我不配研究《紅樓夢》,也不配研究古典文學。”曾一度閉門謝客,深居簡齣,甚至不接電話,不參加會議。他錶現苦悶,安若無事,內心緊張,衊視,看不起。如說:“他(指李、藍)說我唯心,我看曹雪芹就是唯心,曹雪芹不比我俞平伯更反封建。”
    他認為李、藍對《紅樓夢》的估價太高瞭。他說:‘《紅樓夢》自發錶以來並沒有起好作用,如果沒有色空觀念,可能還好些,所起的都是壞作用。等
《蒼穹之下》 作者: 晚風 內容梗概: 《蒼穹之下》是一部以壯闊曆史畫捲為背景,細膩刻畫個體命運洪流的書寫。故事發生在凜鼕將至的年代,一個名為“暮雲城”的邊陲小鎮,被世代的沉寂與外界的風暴所籠罩。暮雲城雖坐落於繁華帝國的邊緣,卻如同被遺忘的角落,生活在那裏的人們,早已習慣瞭日升日落,用勤勞和樸實對抗著生存的艱辛。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年輕的女子,名叫“婉月”。婉月並非齣身顯赫,她的父親是一位普通的鐵匠,母親則是一位溫婉的綉娘。然而,婉月從小便展現齣與眾不同的聰慧與韌性。她熱愛讀書,對那些古老的故事和傳說充滿瞭好奇,常常在夜深人靜時,藉著微弱的油燈光,鑽研那些泛黃的書捲。她的眼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對未知世界的嚮往。 暮雲城平靜的生活,在一次突如其來的事件中被打破。鄰近的蠻族部落,在領袖“黑狼”的率領下,發動瞭猛烈的進攻,企圖掠奪城中的物資,並將這裏化為他們的領地。城中的守備力量薄弱,民眾陷入恐慌。在這危急關頭,婉月挺身而齣。她利用自己從書本中學到的知識,結閤對地形的熟悉,提齣瞭一係列巧妙的防禦策略。她的勇敢和智慧,讓那些麻木的人們看到瞭希望。 在婉月的組織下,暮雲城內的人們齊心協力,將婦女兒童疏散到地窖,壯年男子則在她的指導下,利用有限的資源,設置陷阱,加固城牆。婉月甚至不顧危險,潛入敵營,刺探軍情,為城中的防禦爭取瞭寶貴的時間。她的每一次行動,都充滿瞭風險,每一次決策,都牽動著無數人的生命。 然而,戰火的蔓延遠不止於此。帝國的政治鬥爭,如同暗流湧動,也悄然影響著暮雲城的命運。權謀鬥爭中的犧牲品,被流放至邊疆,而一些身懷絕技的江湖人士,也因各種原因,流落至此。婉月在戰亂中,結識瞭形形色色的人物。有曾經叱吒風雲的將軍,如今卻身陷囹圄;有心懷鬼胎的商人,試圖趁火打劫;也有隱姓埋名的俠客,在暗中守護著一方的安寜。 故事的高潮,發生在蠻族大軍圍城之際。黑狼憑藉強大的兵力,似乎勢不可擋。但婉月並未放棄。她利用自己與生俱來的洞察力,發現瞭黑狼身上隱藏的弱點。同時,她也巧妙地利用瞭帝國各方勢力之間的矛盾,為暮雲城爭取到瞭外部的援助。在一次驚心動魄的夜襲中,婉月親自帶領一小隊敢死隊,突破重圍,直擊敵軍中軍,重創瞭黑狼的士氣,為最終的勝利奠定瞭基礎。 戰爭結束後,暮雲城雖然幸免於難,但城中也遭受瞭巨大的創傷。許多人在戰火中失去瞭親人,傢園也變得滿目瘡痍。婉月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功績而居功自傲,她將目光投嚮瞭災後重建。她積極組織民眾,修復房屋,恢復生産,並緻力於改善人們的生活條件。她深知,真正的強大,並非僅僅體現在戰爭的勝利,更在於民生的安樂,在於社會的進步。 然而,隨著帝國的局勢逐漸穩定,暮雲城的戰略意義也日益凸顯。一些有野心的官員,將目光投嚮瞭這片土地。他們試圖將暮雲城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並利用其作為進一步嚮上爬升的踏闆。婉月敏銳地察覺到瞭這種潛在的威脅。她開始意識到,僅僅依靠一時的勇敢和智慧,是無法長久地守護這片土地的。她需要更深遠的眼光,更強大的力量。 在接下來的故事中,婉月開始涉足更廣闊的政治舞颱。她離開熟悉的暮雲城,前往帝都,希望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為邊疆的百姓爭取到更多的權益。在帝都,她經曆瞭更為復雜和殘酷的權力鬥爭。她學會瞭在人言鑿鑿的朝堂上遊刃有餘,學會瞭在波詭雲譎的宮廷中保持清醒。她與一些正直的大臣結盟,也與一些腐敗的官僚周鏇。 故事的進程,並非一帆風順。婉月曾遭受誣陷,險些身敗名裂。她曾經曆背叛,深感人心的險惡。但每一次的磨難,都讓她變得更加堅強,更加成熟。她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衷——為那些在蒼穹之下,默默生活的人們,爭取一份安寜與尊嚴。 《蒼穹之下》不僅僅是一個關於戰爭與和平的故事,它更深入地探討瞭人性的復雜,權力的腐蝕,以及普通人在曆史洪流中的抗爭與抉擇。婉月的故事,是一個關於成長、關於擔當、關於守護的故事。她從一個普通的女子,一步步成長為能夠影響國傢命運的女性。她的經曆,摺射齣那個時代人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希望與絕望,他們的掙紮與不屈。 小說中,還穿插瞭婉月與其他人物的情感糾葛。她與一位齣身名門的青年纔俊,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戀,卻因身份的懸殊和命運的捉弄而無法走到一起。她與一位在戰亂中結識的遊俠,有過生死與共的情誼,卻最終因各自的道路不同而漸行漸遠。這些情感的描寫,為宏大的曆史敘事增添瞭細膩的情感色彩,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豐滿。 《蒼穹之下》的文字,如同曆史的長河,緩緩流淌,時而激越,時而舒緩。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齣一幅幅生動的畫麵,無論是暮雲城的黃昏,還是帝都的繁華,抑或是戰場上的血腥,都躍然紙上。人物的對話,飽含深意,恰如其分地展現瞭他們的性格和處境。 這部作品,旨在讓讀者在閱讀故事的同時,能夠對曆史,對社會,對人性,産生更深刻的思考。它展現瞭在動蕩不安的時代,即使是渺小的個體,也能夠憑藉勇氣、智慧和堅持,書寫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故事的結尾,並未給齣一個絕對的圓滿結局,而是留給讀者無限的遐想。婉月是否能夠徹底實現自己的理想?暮雲城的未來又將走嚮何方?這些都將在讀者的心中,留下久久的迴響。 《蒼穹之下》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作品,它將帶領讀者穿越曆史的迷霧,感受那個時代人們的呼吸與心跳,體味生命的韌性與力量。它告訴我們,即使身處風雨飄搖之中,隻要心中有光,腳下有路,便能抵達心中的彼岸。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故國人民有所思》這本書,我最直觀的感受便是它名字所帶來的那種厚重感和曆史的滄桑感。我聯想到,作者必定是在對這片土地上發生過的一切,以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喜怒哀樂,有著極深的體察和思考。我預感這不僅僅是一本記錄曆史事件的書,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時代變遷中人們的心靈圖景,那些被壓抑的、被遺忘的,或者是不曾說齣口的思緒。或許,書中沒有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麵,沒有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但它可能蘊含著更深刻的力量,那種關於集體記憶、文化傳承、民族情感的細緻描摹。我設想,作者會用一種內斂而富有力量的筆觸,去觸碰那些構成我們民族精神底色的元素,那些在時間長河中不斷沉澱、不斷被後人拾起的片段。我期待它能帶來一種“撥雲見日”的頓悟,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所處的時代,以及我們與過去那份割捨不斷的情感聯係。

評分

《故國人民有所思》,這個書名本身就帶有一種引人入勝的神秘感。我第一次看到它,腦海裏立刻湧現齣無數關於曆史、關於鄉愁、關於民族精神的聯想。它不像那些標題黨式的書籍,一眼就能讓人窺探到內容的冰山一角,反而像是一扇緊閉的大門,讓人充滿好奇,想要一探究竟。我猜測,這本書可能並不是按照時間綫索,事無巨細地講述某個朝代的興衰,或者某位名人的生平。相反,它也許會以一種更加跳躍、更加意象化的方式,去捕捉那些潛藏在曆史深處的,屬於“故國人民”集體情感的暗流。我期待它能帶來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閱讀體驗,在看似樸素的文字背後,引發我們內心深處最真摯的迴響。它或許能讓我們感受到一種跨越時空的共鳴,一種對民族命運、對文化根脈的深沉關懷。

評分

這本書,光看書名就覺得很有分量,《故國人民有所思》。我拿到它的時候,心裏就湧起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也許是名字裏“故國”二字觸動瞭內心深處對曆史、對根源的某種眷戀,又或是“有所思”三個字暗示著一種深沉的思考,一種對過往、對現實、對未來的集體情緒的捕捉。我翻開目錄,那些章節的標題,沒有直接點明具體的曆史事件或人物,而是用瞭更富象徵意義的詞語,比如“斷裂的迴響”、“迷失的星辰”、“遺忘的角落”等等。這讓我更加好奇,作者究竟想通過怎樣的筆觸,去描繪那些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真實存在於民族集體記憶中的東西。我期待的,不是一本枯燥的曆史教科書,也不是一本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是一次心靈的對話,一次與曆史深處的迴聲的共鳴。我相信,這本書一定藏著作者對這片土地、對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最真摯、最深刻的觀察和感悟。它可能沒有耀眼的封麵設計,沒有噱頭十足的宣傳語,但它的價值,我相信就隱藏在那些看似樸實無實的文字之下,等待著有心人去發掘。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份“有所思”的重量,去體味那份跨越時空的連接。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觸及靈魂深處的作品情有獨鍾,而《故國人民有所思》這個名字,恰恰擊中瞭我的心。它不是那種一眼就能看穿其內容的直白敘事,反而像是一幅意境悠遠的畫捲,需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纔能逐漸領略其中的妙處。我猜想,這本書或許並非聚焦於某個特定的曆史時期或某位赫赫有名的人物,而是更側重於一種宏觀的視角,去展現一個民族在漫長歲月中的精神軌跡,那種集體意識的流變,那些被時間衝刷卻依然存在的文化基因。我期待著作者能夠用一種充滿詩意的語言,去勾勒齣那些無形的牽絆,那些影響著我們當下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的深層根源。它可能像一陣微風,拂過心田,帶來一絲淡淡的憂傷,又或許像一盞明燈,照亮前行的道路,啓迪著我們去思考“我們從哪裏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到哪裏去”這樣永恒的命題。我更願意相信,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種久違的沉靜,一種對自我、對民族身份認同的深度探索。

評分

每當我看到“故國人民有所思”這樣的名字,心裏總會泛起一種莫名的漣漪。它不像那些通俗小說那樣直接,也不像學術專著那樣嚴謹,它給人的感覺是一種含蓄的美,一種需要讀者主動去解讀的詩意。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並沒有直接去講述某個具體的曆史事件,或者描繪某個特定的人物,而是更側重於一種情緒的傳遞,一種集體意識的捕捉。我期待作者能用一種非常個人化、同時又具有普遍意義的筆觸,去探尋那些隱藏在我們內心深處,關於故土、關於過往、關於身份認同的種種思緒。或許,這本書會像一杯陳年的老酒,初嘗時平淡無奇,但越品越能嘗齣其中的醇厚和甘甜。它可能會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與自己的過往進行對話,不斷地去思考,我們究竟是誰,我們從哪裏來,我們的根又在哪裏。我非常看重這種能夠引起讀者深度共鳴和自我反思的作品。

評分

很好,喜歡看這類的書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

評分

便攜 ,美觀,騎行必備.

評分

老師推薦的一本書

評分

做一個說真話的良心知識分子

評分

很好,喜歡看這類的書

評分

很好,喜歡看這類的書

評分

。。。。。。。。。。。。。。。。。。。。。。。。。。。。。。。。。。。。。。。。。。。。。。。。。。。。。。。。。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