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0版)
作者:[美] 罗伯特D.爱德华兹(Robert D.Edwards),约翰·迈吉(John Magee),W.H.C.巴塞蒂 著
定价:168.00元
ISBN:9787111582496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
版次:1
开本:16开
字数:字
页数:页
装帧:精装
是否套装:否
编辑推荐
近70年来,《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始终是技术分析领域的翘楚,被誉为“华尔街的技术基石”。
现在出版的第10版,距离第9版更新已有十年。
十年中金融市场经历了又一轮巨变,但仍有很多准则亘古不变。书中介绍的技术方法不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也适用于未来,因为证券市场的引擎和人类的社会心理永不会改变。
中国平安资深翻译团队历时两年,倾力打造了这部宏大投资巨著的中文精译本,相信这一译本必将成为金融图书领域难以超的经典译作。
内容简介
近70年来,《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始终是技术分析领域的翘楚。本书第1版问世于1948年,现在更新到了第10版,依然是技术分析领域中重要的原创性著作。本书图文并茂,汇聚了查尔斯·亨利·道、理查德W.沙巴克、罗伯特D.爱德华兹、约翰·迈吉等人的经验和智慧,并由W.H.C.巴塞蒂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更新。
第10版的更新之处包括:
用几章内容替换了道氏理论;
对道氏理论的记录进行了更新;
删除了关于手工绘图的次要内容;
新增关于止损位和基准点的新章节;
新增关于移动平均线交易法的新内容;
新增拉尔夫·文斯的杠杆空间模型的新内容;
新增关于期权交易的新内容。
自本书第1版问世以来,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许多东西亘古不变。在竞争的世界里,人人渴求制胜之道。作为股市技术分析领域的奠基之作,本书不仅向你介绍交易与投资的技术与诀窍,还向你传授获得长期成功的知识与智慧。
作者简介
罗伯特 D. 爱德华兹(Robert D. Edwards),道氏理论大师。道氏理论是由道、汉密尔顿和沙巴克发展起来的,爱德华兹提出模式形态分析、趋势和支撑-阻力面,将这个理论整理成章,加以扩展,精化为技术分析的原理。
约翰·迈吉(John Magee),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倡导从工程学的角度分析市场,被公认为“技术分析之父”。他对市场从实践入手的技术分析方法成为所有分析家经久不衰的财富。他还创建了自己的投资咨询公司。迈吉的经典之作包括与爱德华兹合著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股市心理博弈》等书。
W.H.C. 巴塞蒂(W. H. C. Bassetti),巴塞蒂曾是迈吉的客户和学生,拥有50多年交易经验。他曾担任大宗商品投资服务公司的负责人和副总裁,该公司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第持牌大宗商品交易顾问公司。他还曾担任期权研究公司首席执行官。巴塞蒂创立了微观期权研究公司并担任其总裁,该公司与标准普尔公司合作,在标准普尔的计算机中部署了“期权监控系统”。他是迈吉所著《股市心理博弈》第2版的编辑,爱德华兹与迈吉所著《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第8、9、10版的编辑或合著者,他的著作包括《决胜柱状图》《击败市场的简单法则》《阶梯止损法》《圣鸡、圣杯与道氏理论》《信号》《十堂交易课》等。
目 录
第10版序言
第9版序言
第8版序言
纪念
第7版序言
第5版序言
第4版序言
第2版序言
序言
第一部分 技术理论
第1章 交易与投资的技术方法 / 2
第2章 图表 / 7
第3章 道氏理论 / 11
第4章 道氏理论的缺陷 / 22
第5章 用约翰·迈吉的基准点法代替道氏理论 / 34
第6章 重要的反转形态 / 47
第7章 重要的反转形态:续 / 64
第8章 重要的反转形态:三角形 / 84
第9章 重要的反转形态:续 / 110
第10章 其他反转现象 / 129
第11章 整固形态 / 161
第12章 缺口 / 181
第13章 支撑和阻力 / 199
第14章 趋势线和通道 / 219
第15章 长线趋势线 / 242
第16章 大宗商品图表技术分析 / 260
第17章 第一部分总结 / 278
第二部分 交易战术
第18章 战术问题 / 317
第19章 一些非常重要的细节 / 329
第20章 投机者青睐的股票 / 333
第21章 选择要跟踪绘图的个股 / 343
第22章 选择要跟踪绘图的个股:续 / 346
第23章 高风险股票的挑选和管理:郁金香股票、互联网板块和投机性狂热 / 352
第24章 股价可能出现的变化 / 369
第25章 两个敏感问题 / 374
第26章 整手还是零股 / 381
第27章 止损指令 / 383
第28章 什么是底部和顶部 / 392
第29章 运行中的趋势线 / 409
第30章 支撑位和阻力位的应用 / 420
第31章 不要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 426
第32章 技术图表形态的测算目标 / 429
第33章 从战术角度看图表形态 / 432
第34章 战术方法的简要总结 / 458
第35章 技术分析对市场的影响 / 461
第36章 自动化的趋势线:移动平均线 / 464
第37章 旧图重读 / 470
第38章 平衡的多样化配置 / 524
第39章 试错 / 532
第40章 交易中的资金使用量 / 534
第41章 实际资金投入 / 537
第42章 组合风险管理 / 542
第43章 持之以恒 / 556
附录A 实践中的道氏理论 / 558
附录B 资源 / 576
术语表 / 594
参考文献 / 612
译后记 / 614
部分内容在线试读
第38章
平衡的多样化配置
当普通投资者问:“你觉得市场现在怎么样”时,他往往希望得到一个简洁明了、非黑即白的答案。对他来说,市场不是牛市就是熊市。如果你回问:“你感兴趣的是哪一只股票呢?”那么他往往会说:“哦,我想知道的是市场的整体情况。”
如果翻看一下经常刊登金融广告的报纸和杂志,你会发现,很多广告和顾问服务都十分强调对于后市的预测能力,而这些预测往往是针对整个市场的走势而言的。
通常人们认为整个市场的走势是一致的,这并不能说完全错误,却是个非常危险的假设。确实,我们可以给出一些牛市或熊市的“定义”,比如说道氏理论。如果市场环境符合这些“定义”,我们就可以说“根据我们之前的规则,现在市场处于牛市(或熊市)。而且,如果我们一直将道琼斯工业指数(DIA)看作一只个股,并严格根据经典的道氏理论来操盘,那么会获利颇丰。(编者按:第4章的测算结果表明,根据道氏理论操盘,我们的净利润将达到492 597.38美元,而买入并持有的净利润为25 952.72万美元(截至2010年12月31日)。当然,现在道琼斯工业指数的确是一个交易品种(ETF)了。)
此外,大通胀和大紧缩都会改变股票的相对美元价值,在此类环境中,大多数个股的确也都是随势而动的。
但我们必须时刻谨记,平均指数本身是个抽象集合,并不代表铁路业、制造业、航空业本身。如果平均指数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组成平均指数的个股变化了。虽然当平均指数上涨时,大多数个股都在涨,但我们并不能强行赋予其因果关系,说因为平均指数上涨了,所有个股都一定会上涨。如果我们这样想,那么将会得到一个结论:在牛市中,如果某只个股处于跌势,那么我们该及时买入该股票,因为该股最终会跟随其他个股的涨势。
回顾一下股票的长期历史表现,会找到大多数股票都在涨,或者大多数股票都在跌的时间段。暂时滞后的个股可能大涨以跟上大市,但这种情况并非一定会出现。而且,假定市场将会转牛,如果仅仅因为某些个股落后于大市表现便买入,或因为所有个股都将上涨便买入,很可能会陷入危险的境地。我们可能会在接下来几个月的时间里,眼睁睁地看着其他个股不断创新高,而自己的股票却毫无生机,甚至持续下跌。
基于现在为止你对市场的了解,你一定会同意,在平均指数处于熊市或大多数个股处于熊市时,将全部资金用于做多是不明智的。同理,在大市飞涨时,将全部资金用于做空也并非良策。
如果你坚持要100%做多或做空,那么建议你还是跟随大市的趋势。这样一来,你可以抓住大多数个股或平均指数提供的机会。
但你要知道,跟随趋势并不像听上去那么简单。我们可以对长线趋势做出“定义”,但问题是,你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在长达几个月的不确定性甚至是反向走势中,持仓不动呢。在趋势反转期间,投资者常常难以做出买入还是卖出的决定。
此外,投资者还要知道究竟要买什么,或是卖什么,以及何时进行买卖。
平均指数所体现的简单形态和信号并不能代表市场全貌。将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有助于我们学习道氏理论。我们要记住,平均指数显示的是概括性特征(经过高度抽象化),用于确定趋势的规则适用于这些概括性特征,但不一定适用于每只个股。
在很多情况下,当一组个股触顶回落、开启长线跌势时,另一组个股却继续上涨、创出新高。1946年,我们就看到了很多个股都在1~2月触顶回落,但另一些股票的涨势一直持续到5月末。
我们通常认为,1929年市场见顶,当年10月开启长线跌势,跌势一直持续至1932年。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有一些重要的个股在1929年大市顶部形成前就已见顶。比方说,克莱斯勒公司的股价于1928年10月见顶,并在1929年的恐慌期开始前就从140美元跌到了60美元。还有一些个股在1924~1929年的大牛市中从未上涨。如果我们统计一下当时挂牌的大约700只股票,有262只在1929年之前就已见顶,181只在1929年的1~8月见顶,还有一些个股直到1929年结束后才开启跌势;此外,有44只股票在1929年后、1932年中期之前走到了新一轮的牛市高位。在全部676只股票中,只有184只于1929年8~10月见顶,于当年10~11月崩盘。
换句话说,只有27%个股的走势符合投资者对于市场整体的预期。(编者按:1999年,道指和标普500指数走到历史高位,且该高位一直持续至2000年。然后历史重演,很多个股见顶回落,开启了长线跌势。第9版编者按:很多个股在2000年3月见顶后崩盘,但道指成分股相较于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的成分股表现更好,后两个指数的成分股跌幅达到50%左右(见图20-3)。)
将整体趋势作为一个工具来用,这并没有错,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它只是一个工具,无法面面俱到地反映情况。我们必须面对每一个投资者都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解读平均指数的不确定性,怎样保护自己的资金不受损失?面对走势不同于大多数个股走势的股票,我们如何保护自己?
要回答以上问题,首先我们要做到,在任何时候都不冒过多的风险(见第41章)。
其次,我们可使用评价指数,而不是从100%的做多一下子转到100%的做空。通过评价指数,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当前是牛市还是熊市,还能判断特定时间市场的牛熊程度。
乍看之下,这和传统的道氏理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事实上,相同的技术方法也适用于评价指数。在大牛市中,评价指数可帮助我们判断市场的强弱程度。随着牛市进入尾声,比如在1928~1929年,市场的强弱程度会逐渐降低。
图38-1 评价指数显示百分之多少的股票处在看涨或看跌的长线趋势中。1961年,评价指数与股票平均指数相冲突,意味着长线趋势可能反转
使用评价指数前,让我们先介绍下评价指数究竟是什么以及它的构建方法。你会发现,它并不是一个精确的衡量工具,只能体现市场的大概情况;它不会发出乐观的信号;并且,它反映的是其构建者的判断和观点。
假设你正在观察100只个股的走势图。每周结束时,你可以在图表底部以小加号或小减号来表示你对每只股票的涨跌判断。有时,你很难做出这个判断。但不必担心,因为这种情况并不会太多,大多数个股的走势都很清晰。然后,数一下有多少个加号、多少个减号,包括那些你只能做出初步判断的个股,你会得到2个数字。如果100只里面有75只是加号,那么你就可以说市场的涨势达到了75%。如果下一周这个数字更高,比如达到80%,那么就表示涨势更强了。如果这个数字变低了,比如降到70%,那就表示你看涨的个股减少了,市场整体变弱了。
(第10版编者按:通过围绕移动平均线进行研究,比如统计有多少股票处在各自的50天、200天移动平均线以上或以下,可以迅速构建此类指数。当然你也可采用迈吉的方法,从每张图上观察道琼斯指数的走势强弱。)
如前所述,如果平均指数正在连创新高,那么迈吉评价指数很可能大幅超过50%。而在明显的熊市中,该指数很可能显著低于50%。
但是请注意,我们此处讨论的不是信号,不是在哪个点位应当清仓或满仓。该指数会不断地根据情况的变化上下波动,自我调整。
若一大批代表性股票中有53%的股票走牛,那么此时的市场肯定弱于有80%的股票走牛时。
因此在后者的情况下,你完全有理由扩大多头仓位。虽然你在这种情况下依然面临着具体选择哪些股票的问题,但与前者相比,你有理由扩大多头仓位或总体风险敞口(参见第41章)。
通过将自己的总仓位与该指数挂钩,你能够从容应对市场变化,在市况变得过于险恶前自动离场。此外,你还不必在立即卖出和继续观望之间艰难抉择。
这个方法可以进一步扩展。如果投资者根据迈吉评价指数的涨跌,不时地扩大或缩小多头仓位,那么他的回报可能高于完全乐观或完全悲观的回报。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仍会被持续地引向同一方向,如果市场最终反转并陷入恐慌,那么他的多头仓位会遭受一定损失。
此方法的扩展做法是,在多头仓位和空头仓位之间,分配全部或部分资金。假设你对自己图表的解释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合理正确的,那么你可在任何特定的时候,选择若干强于平均水平的股票,同时也选择若干弱于平均水平的股票。
当该指数位于50%附近时(1956年中有好几个月如此),你可以选择买入若干强势股,同时卖空若干弱势股,使得多头风险和空头风险基本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股市全面上扬,那么你的空头仓位会出现亏损,你将改变对那些弱势股的判断,并逐步关闭空头仓位。但与此同时,多头仓位的盈利会抵消空头仓位的亏损并有盈余(假设你选股明智),而这些亏损可以被视为用空头仓位来保护多头仓位的保险费。
另一方面,如果市场突然崩盘(比如1955年艾森豪威尔总统患病期间)(编者按:以及1987年10月里根总统被传患病、1998年亚洲爆发流感时的那几次),那么空头仓位的盈余会弥补多头仓位的亏损。而如果市场继续下跌到要求卖出多头仓位的水平,那么此时的亏损可以视为多头仓位来保护空头仓位的保险费。(编者按:按得克萨斯对冲(Texas Hedge)的传统,我对空头仓位持稍微不同的看法。虽然实用资产组合理论认为空头仓位有助于减少风险,但我倾向于将其视为另一个获利机会,而这个获利机会还有减少总体风险的额外好处。在趋势确定向上时,做空某个股票是毫无用处的,反之亦然。)
而在一个正常的市场里,多头仓位和空头仓位很可能同时获利。
我们建议采用系统化、持续性的套利或对冲。随着迈吉评价指数的上涨,空头仓位的比重逐渐下降,多头仓位的比重逐渐上升。而随着迈吉评价指数的下跌,会出现相反的情况。(第9版编者按:我曾建议将此处介绍的方法称为“自然对冲”,并将这种方法的实施过程称为“节奏化交易”。)针对道指的自然对冲可以包括一个多头仓位(例如牛市中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若干空头仓位(在看跌的道指成分股中),或者(更好的选择是)与弱势道指成分股正相关的空头仓位。这是因为,弱势道指成分股的风险往往可通过大量持有被动型指数基金来缓冲。
这种方法从本质上看是保守的。有些人总是对卖空心怀恐惧,将其看作纯粹的投机赌博,其实他们应该重新审视卖空,将其作为自己投资活动中用于平衡多头仓位的一个正常部分。
这种保守、平衡、分散化的投资方法主要是为了保护本金。就其本质而言,它能有效阻止你为了投机获利而孤注一掷。但它还向技术分析方法提供了用武之地,并能大幅减轻交易者和投资者每天面对不确定性的焦虑。
(编者按:许多现代读者可能不知道,约翰·迈吉写过40年的每周评论。这些睿智、实用的评论汇合成了《约翰·迈吉市场评论档案》(John Magee Market Letter Archive)。从这份《档案》中,我抽取了下面这篇1985年9月28日的评论,它很好地说明了迈吉评价指数的作用。)
图38-2 这张图来自《市场评论合集》(Collected Market Letters),绘制日期是1985年9月28日。迈吉评价指数是根据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计算出来的,这张图展示了怎样使用该评价指数识别市场的顶部和底部。该评价指数是一个反映超买或超卖状态的指标
1985年9月28日:市场处于超卖状态
本周迈吉评价指数跌至9%,这是它今年在超卖象限内的最低点。这也是该指数自1984年6月以来的最低点(参见图38-11)。该指数在6月跌至8%后,很快开始稳步攀升,在6月末和整个7月都发出了总体买入信号。
该指数1984年6月的低点8%和1984年2月25日的低点8%构成了双底形态,表明该指数处于超卖状态。与之相对应的,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1984年6月18日的低点1 079点;随后道指稳步攀升至7月的高点1 372点。
20多年来,所有的股市长线底部都与迈吉评价指数的极低点相对应。在股市剧烈波动但并不上攻的“动荡时期”内,迈吉评价指数为5%或更低,正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所有长线低点相对应,直到1982年6月的9%低点;随后,股市立即迎来了轰轰烈烈的上升行情。
这个略高于“5%或更低”水平的低点是一个重要信号,它表明股市即将复苏;随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770点直线上涨至1 300点附近,结束了17年的盘整,开启了图上的“继续上涨”阶段。
在此背景下,迈吉评价指数1984年6月的“8%低点”和当前的9%水平具有额外的意义。事实上,如果股市处于继续(或长线)上涨阶段,那么股市的低点往往不会太低,而高点的超买程度往往会更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1982年6月和1984年6月的低点就符合这一模式。因为股市的长线波浪往往延续好几年甚至几十年,所以迈吉评价指数当前9%的水平也可能意味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长线低点。
当我看到这本厚重又信息量巨大的书名时,我感觉自己找到了一本“圣经”。“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是我一直以来想要深入掌握的核心技能,“股票操盘圣经”更是让我对接下来的实战交易充满了无限的憧憬。“股市图表分析”则代表了我对直观、形象学习方式的偏爱。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并没有给我灌输一堆僵化的规则,而是引导我理解技术分析背后的逻辑和市场心理。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量价关系”的细致讲解。他不仅仅是告诉你“放量上涨是好事”,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成交量和价格组合所代表的意义,例如“放量滞涨”可能预示着主力出货,“缩量回调”可能是一种洗盘行为。这种细致的分析,让我能够更准确地解读市场的意图。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关于“市场情绪”的分析。作者认为,技术图表是市场情绪的晴雨表,通过分析图表,我们可以洞察到大众的恐惧和贪婪。他举例说明了,在市场恐慌时,某些指标会发出超卖信号,而当市场狂热时,另一些指标则可能指示超买。这种将技术分析与心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让我感到耳目一新。我还被书中关于“技术指标的局限性”的论述所打动。作者并没有神化任何一个指标,而是强调了指标的辅助作用,以及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不同指标的有效性可能会有所差异。这让我明白,没有任何一个指标是万能的,我们需要结合多种工具,进行综合判断。
评分老实说,初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被它所包含的“干货”信息所吸引。“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是我一直以来想要精进的领域,“股票操盘圣经”则暗示着书中可能蕴含着一些实用的交易秘籍,“股市图表分析”则是我喜欢直观学习的体现。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时,我发现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于此。它不仅仅是关于图表和指标,更是关于对市场“人性”的洞察。作者在书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解析“量价关系”,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放量”或“缩量”,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量价组合背后的逻辑,例如“价涨量缩”可能预示着乏力,“价跌量增”可能预示着恐慌性抛盘。这种深入的剖析,让我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市场的动向。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市场情绪”的解读。作者认为,图表是市场情绪最直接的反映,通过观察成交量的变化、价格的波动,我们可以洞察到大众的恐惧与贪婪。他举例说明了,在市场恐慌时,某些指标会发出超卖信号,而当市场狂热时,另一些指标则可能指示超买。这种将技术分析与心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让我耳目一新。我还被书中关于“交易纪律”的论述所打动。作者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看图,更是教你如何“执行”交易。他深刻地剖析了交易者在面对诱惑和恐惧时的心理挣扎,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纪律培养方法。这本书让我明白,成为一名成功的交易者,技术、心理和纪律三者缺一不可。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确实够长,但正是这份“长”吸引了我,就像我搜寻一本能真正带我穿越市场迷雾的指南一样。翻开它,我并没有立刻看到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图表,而是被开篇几段关于“趋势”本质的论述深深吸引。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解释,技术分析并非简单的线条和指标叠加,而是一种对市场心理和行为模式的深刻洞察。我一直觉得,很多炒股的书籍都过于强调“术”,而忽略了“道”。这本书却不同,它试图从宏观的周期论,比如文中提到的“涛动周期论”的影子,去解读价格变动的内在驱动力。这种宏大叙事与具体的图表分析相结合,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完整的投资框架。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均线”的讲解,不同于市面上泛滥的“金叉银叉”式解读,作者从均线背后的资金流向和市场情绪的滞后性出发,给出了更具前瞻性的分析方法。它让我意识到,那些看似简单的技术指标,在不同的周期和环境下,其意义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我尤其赞同作者对于“止损”的强调,他不仅仅是把它当作一种风险控制的手段,更是上升到了“保护本金,赢得未来”的哲学高度。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经验丰富的操盘手,在市场风浪中沉浮多年后,提炼出的金玉良言。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如何看图,更是在塑造我对待风险的态度,培养我独立的思考能力。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研究接下来的章节,相信它定能为我提供更丰富的实战智慧。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宣扬“一夜暴富”或者“神奇指标”的投资书籍持怀疑态度。然而,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股市操盘圣经”和“股票图表分析”这些字眼时,我的好奇心被点燃了。我决定尝试一下。事实证明,我的直觉是正确的。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严谨的逻辑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它不像有些书那样,直接抛出大量的图表和案例,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技术分析背后的原理。书中对于“支撑与阻力”的分析,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画线”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价位形成的原因,以及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它们可能失效的迹象。他甚至提到了“心理价位”和“散户情绪”对支撑阻力区的潜在影响,这让我觉得分析更加贴近实盘。另外,书中对于“成交量”的解读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认为成交量是市场的血液,但如何准确地解读它,却是一个难题。这本书提供了多种分析成交量变化与价格波动的视角,例如“放量突破”、“缩量回调”等等,并结合了大量的经典案例进行剖析。这种基于历史经验和市场现实的分析,让我觉得非常有说服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反转形态”的章节,它详细列举了各种经典的反转形态,如头肩顶、双底等,并讲解了识别这些形态的关键要素以及其预示的未来走势。通过这些细致的讲解,我仿佛真的能够“看到”市场的下一个拐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我如何“看懂”市场,而不是盲目地“跟随”信号。
评分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就觉得它包含了太多我想了解的内容,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投资宝典”。“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是我的核心诉求,“股票操盘圣经”让我对实战操作充满期待,“股市图表分析”更是我对直观学习的渴望,而“聪明的投资者”和“涛动周期论”的提及,则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更广阔的视野。阅读的过程,果然印证了我的期待。书中对于“趋势”的定义和识别,是我之前学习中一直模糊的概念,而这本书用非常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图例,彻底解开了我的疑惑。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趋势的生命周期”的讲解,他将其比喻成生物的生长过程,从萌芽、发展到衰竭,并详细阐述了每个阶段的特征以及相应的操作策略。这让我意识到,理解趋势的生命周期,是进行有效交易的关键。另外,书中对于“波动性”的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他并非仅仅提及波动性的大小,而是深入探讨了波动性变化的原因,以及它对交易策略的影响。例如,在低波动性时期如何寻找机会,在高波动性时期如何规避风险,这些都为我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我还被书中对于“交易心理”的论述所打动。作者深刻地剖析了投资者在面对市场波动时的各种心理陷阱,并提供了克服这些陷阱的策略。这让我明白,技术分析固然重要,但强大的心理素质同样是成功的基石。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投资体系。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确实非常吸引眼球,尤其是“股票操盘圣经”这样的称谓,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市场“秘籍”的期待。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时,我发现它并非是什么神秘的魔法,而是一套系统、严谨、且极具实操性的分析体系。作者在书中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去阐述“趋势”的定义以及识别不同类型趋势的方法。他并非简单地告诉你“看均线”,而是深入剖析了均线背后的数学原理,以及不同周期的均线在不同市场阶段的适用性。我尤其欣赏他对“趋势跟踪”的强调,他认为,大多数的利润都来自于对趋势的顺势而为,而不是试图去预测市场的短期波动。书中对于“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的识别,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标准和案例,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辨别市场的方向。另外,他对“阻力与支撑”的讲解也十分到位。他并没有将它们视为固定不变的“墙”,而是强调了它们的可变性以及在不同交易者心理影响下的作用。书中还介绍了一些非常实用的“交易工具”,比如MACD、RSI等,并且不仅仅是讲解它们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如何结合实际图表进行解读,以及它们在不同周期下的“信号有效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周期分析”的部分,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涛动周期论”,但其核心思想却贯穿其中,让我看到了价格波动背后的规律性。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技术分析不是一种“猜谜游戏”,而是一种基于概率和历史经验的“决策工具”。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个“投资地图”,为我指明了探索股市的路径。“股市图表分析”是我的首要目标,而“股票操盘圣经”更是让我对实操技巧充满了期待。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看图,更是关于如何“理解”图表背后所蕴含的市场逻辑和投资者心理。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趋势”的概念,并提供了识别不同类型趋势的实用方法。我特别喜欢他对“趋势反转”的讲解。他不仅仅列举了各种经典的反转形态,如头肩顶、双底等,还深入剖析了这些形态形成的原因,以及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这些形态失效的可能性。这种深入的讲解,让我对市场的判断更加准确。而且,书中关于“波动率分析”的引入,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市场动态。他不仅仅提及波动率的大小,而是深入探讨了波动率变化的原因,以及它对交易策略的影响。例如,在低波动性时期如何寻找机会,在高波动性时期如何规避风险,这些都为我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我还被书中关于“交易者心理”的论述所打动。作者深刻地剖析了投资者在面对市场波动时的各种心理陷阱,并提供了克服这些陷阱的策略。这让我明白,技术分析固然重要,但强大的心理素质同样是成功的基石。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投资体系,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市场的本质,并制定更有效的交易策略。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就像一个“宝藏地图”,指引着我深入探索股市的奥秘。“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是我最初的兴趣点,而“股票操盘圣经”更是让我对接下来的实战应用充满了期待。翻开书页,我并没有被华丽的辞藻所迷惑,而是被作者严谨的逻辑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所吸引。他首先从“趋势”的本质出发,深入剖析了趋势的形成、发展和结束的各个阶段,并且用大量的图表案例进行佐证。我特别喜欢他对“趋势线”的讲解,他不仅仅是告诉你如何画线,更是深入探讨了趋势线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失效可能性,以及如何通过其他指标来辅助判断趋势的有效性。这让我对趋势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一条线”那么肤浅。而且,书中关于“周期分析”的引入,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视角。虽然没有直接点明“涛动周期论”,但其中关于市场情绪波动、宏观经济影响以及资金流向对价格周期的作用的论述,与周期理论的核心不谋而合。这让我意识到,理解市场价格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受到多种周期性因素的影响。我尤其赞同作者对于“交易纪律”的强调。他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看图,更是教你如何“执行”交易。他深入剖析了交易者在面对诱惑和恐惧时的心理挣扎,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纪律培养方法。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分析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理性交易者”的指南。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书名确实够“长”,但也正是这份“长”所包含的丰富信息,吸引了我。“股市图表分析”是我最直接的需求,而“股票操盘圣经”则让我对实战技巧充满了好奇。然而,当我开始阅读时,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看图,更是关于如何“理解”图表背后的市场逻辑。作者在书中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解“支撑与阻力”的概念,并且远远超出了简单的画线。他深入剖析了这些价位形成的原因,例如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历史上的交易密集区等等,并详细阐述了在不同情况下,这些支撑阻力可能失效的迹象。这种深度让我对市场的理解更加透彻。我特别欣赏他对“交易模式”的讲解。他不仅仅列举了各种常见的交易模式,如趋势跟踪、区间震荡等,还详细分析了每种模式的适用条件、操作要点以及潜在风险。这种系统性的讲解,让我能够更好地根据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交易策略。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对“市场情绪”的分析。作者认为,技术图表是市场情绪的直观体现,通过分析图表,我们可以洞察到大众的恐惧与贪婪。他举例说明了,在市场恐慌时,某些指标会发出超卖信号,而当市场狂热时,另一些指标则可能指示超买。这种将技术分析与心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让我感到耳目一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股市。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名字起得有些“硬核”,但内容却意外地“软糯”,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且富有启发性的方式,打开了我对股市图表分析的大门。我一直以为技术分析是那种冷冰冰的数字和线条游戏,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不这么认为。他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图表和指标,转化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着市场情绪的起伏,资金的流向,以及大众心理的博弈。我尤其喜欢他对于“K线”的解读,不仅仅是简单的阴阳涨跌,更是将其视为一个个“小小的战场”,记录着多空双方的争夺过程。他细致地剖析了不同K线组合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它们在不同市场背景下的“情绪状态”。这种解读让我觉得,看K线不再是枯燥的记忆,而是一种有趣的“读心术”。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心理周期”的讨论,比如“乐观与悲观的循环”如何影响市场的短期波动,这让我意识到,技术分析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宏观的市场情绪紧密相连。我还很欣赏作者对于“量价关系”的讲解。他并没有简单地给出“放量上涨是好事,缩量下跌是坏事”这样的结论,而是深入地分析了不同量价组合背后的逻辑,例如“放量滞涨”可能预示着主力出货,“缩量反弹”可能是一种洗盘行为。这些深入的剖析,让我对市场的理解提升了一个层次。读这本书,我感觉像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股民聊天,他没有藏着掖着,而是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的看家本领。
评分必看的书
评分商家服务态度很差,物流非常慢,发货也很慢,买一本书,现在要等一个多星期,问他还爱理不理,也不帮忙去追物流,这种店铺大家注意了
评分商家服务态度很差,物流非常慢,发货也很慢,买一本书,现在要等一个多星期,问他还爱理不理,也不帮忙去追物流,这种店铺大家注意了
评分好书
评分必看的书
评分必看的书
评分商家服务态度很差,物流非常慢,发货也很慢,买一本书,现在要等一个多星期,问他还爱理不理,也不帮忙去追物流,这种店铺大家注意了
评分商家服务态度很差,物流非常慢,发货也很慢,买一本书,现在要等一个多星期,问他还爱理不理,也不帮忙去追物流,这种店铺大家注意了
评分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