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三國演義》是中國人極為津津樂道的權謀之書。從現代商業角度看,魏、蜀、吳分彆對應什麼類型的公司?它們的商業行為有怎樣的特性,在企業文化、管理、市場競爭方麵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啓示?
本書以第一財經強檔熱播、新浪財經隆重推薦的電視節目《商解三國》為底本,從商戰的視角,為你解讀《三國演義》中蘊含的商業智慧。
作者簡介
李光鬥,中國品牌第一人,著名品牌戰略專傢,品牌競爭力學派創始人,中央電視颱品牌顧問。李光鬥自1990年開始從事市場營銷和品牌策劃工作,先後擔任伊利集團、濛牛乳業、廣日電梯、民生藥業、古越龍山、招商銀行、長虹、德爾惠、喜臨門集團等全國數十傢著名企業的常年品牌戰略和營銷廣告顧問,親曆瞭改革開放後中國品牌發展的曆程,具有豐富的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經驗,榮獲中國策劃業傑齣功勛奬。
李光鬥齣身於市場營銷第一綫,參與並策動瞭中國VCDSD乳業營銷大戰,被評為影響中國營銷進程的風雲人物,並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等EMBA品牌學特聘教授。李光鬥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曾任復旦大學研究生會副主席,1988年代錶中國大學生參加在新加坡舉行的亞洲大專辯論會,榮獲冠軍。
李光鬥著作甚豐,包括:《僅次於總統的職業》、《商戰兵法新36計全書》、《品牌秘笈:廣告策劃基本原理》、《卓越品牌7項修煉》、《解密創意》、《擴張:跨國公司憑什麼?》、《品牌競爭力》、《如何讓品牌快速崛起一中央電視颱黃金段位廣告招標完全解密》、《插位:顛覆競爭對手的品牌營銷新戰略》、《品牌戰:全球化留給中國的最後機會》、《情感營銷:如何讓消費者愛上你的品牌》、《升位:中國品牌革命》等。
目錄
序言 從廟堂到草根:《三國演義》是中國人的智慧全書/001
第1章 企業戰略
曹氏企業形成的過程/002
曹氏企業的煩心事——所有權問題/003
曹氏企業的市場開拓策略:搶人搶糧搶地盤/004
草根劉備的插位:先做品牌,再打市場/009
劉備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品牌?/012
劉備如何快速擴大自己的影響力?/014
劉備:整閤資源的高手,搞股份製/016
劉備的市場開拓策略/017
劉備的軟性並購策略/022
孫氏傢族企業,成員都是親戚/024
孫權打造的學習型組織/028
孫氏企業的市場策略——渠道下沉/029
第2章 企業文化
曹操的價值觀/032
曹操愛纔但又妒纔/035
曹操:後颱有多大,實力就有多大/036
劉氏企業是一流的“三無”企業/037
劉備的眼淚最值錢/038
劉備的競爭力是睡齣來的/039
劉備的“榜樣”文化/041
孫吳:從黑社會到學習型組織/042
孫權:以身作則的力量/045
孫權將企業分權化做得最好/045
第3章 職場風雲
諸葛亮是自我營銷的高手/049
諸葛亮的相親曆程/050
諸葛亮的求職觀/052
劉備為什麼要顧茅廬三次?/054
諸葛亮營銷自己的三次機會/055
諸葛亮的麵試秘訣:隆中對/056
哪種人升職快?/058
如何纔能升職?/059
跳槽的類型/061
跳稽有風險,跳者需謹慎/066
跳亦有道/067
不跳槽,但也彆跳樓/068
第4章 管理藝術
管理的本質是什麼?/070
以電影類型解讀三國管理藝術/072
管理風格/075
情商管理/079
智商管理/084
不拘一格降人纔/086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087
願景管理/089
第6章 繼承人
曹操25選1的非常難題/097
曹操選曹丕的理由:一樣夠無賴/100
曹丕把“漢賊”的帽子給曹操扣結實瞭/102
曹操是沒選好人,還是故意為之?/104
劉蜀失敗的雙接班製度/106
不愛江山愛玩樂的阿鬥/109
劉禪樂不思蜀,其實是揣著明白裝糊塗/111
孫吳:打江山易,守江山難/117
孫權:成功的繼任者/118
司馬傢族步步為營,收魏買蜀又吞吳/119
劉氏企業是遊擊型競爭者/127
劉備藉無形資産上位,兄弟之間也有“潛規則”/128
劉備兩大自主品牌在手,競爭力直綫上升/129
隆中對製訂企業戰略,提升劉蜀競爭力/130
根據地型競爭者孫吳,憑貸款獲得競爭力/132
孫策隻顧拼命融資,忽視瞭市場競爭節律/134
孫劉聯盟快速提高兩傢競爭力/136
第7章 公關
一次有意義的新聞發布會/139
失敗公關令品牌受損/141
曹操:這個殺手有點冷/143
諸葛亮:公關高手/144
孔明彈的不是琴,是淡定/147
劉備的特色公關/148
關羽的忠義公關/152
周瑜的反公關/153
公關創意:追求與眾不同/155
公關魄力:敢於先聲奪人/155
公關裏的美女效應/156
第8章 智囊
劉備為何大器晚成/158
三個陣營的納賢之道/160
中國古代的人纔流動體製/163
現代競爭歸根到底是人纔的競爭/163
現代谘詢公司與企業的關係/164
第9章 領導力
曹操前瞻性的戰略洞察力/167
曹操人品雖差,但領導力最強/168
劉備的價值觀帶來嚮心力/171
自信成就霸業/172
心字頭上一把刀/173
事必躬親非領導/174
領導力最差的領導/177
孫吳:和諧管理的典範/178
領導力的提升/180
化解危機的對外閤作能力/181
曹操、劉備、孫權的形象塑造/182
曹操的大胸懷和小心眼/185
第10章 市場拓展
搶市場,三國圈地競標/187
孔明提案分天下/189
善經營,曹操亂世不亂心/192
競爭心經:進攻是最好的防禦/194
劉阿鬥,樂不思蜀貽笑韆古/195
第11章 用人
一副好麵相,“齣門便告捷”/200
團結力量大/203
善待他人,會有好報/204
我相信你,一切交給你瞭/205
我的地盤聽我的,不聽者不要/206
成見誤事害人/208
慧眼識纔,麵相大師/209
隻要你有纔,我就要/210
三國裏誰最愛纔/211
知人善任,閤理調配/213
忍辱惜纔,不拘小節/215
喜歡崇拜愛VS羨慕嫉妒恨/216
精彩書摘
孫策是孫堅的長子,字伯符。孫堅陣亡,除瞭一個傳國玉璽,並沒有給孫策留下什麼,連其生前的兵馬也被袁術扣留。十七歲的孫策隻身挑起瞭孫傢的大梁,可惜剛到手的人馬又被騙子強盜搶瞭去,自己也差點送命,悲劇地投奔袁術。孫策在袁術手下遭人白眼,私下傷心落淚。然而,他痛定思痛,靠抵押玉璽貸款,從袁術處藉得“兵韆餘人、騎數十匹”殺迴江東。貸到這筆款,小霸王孫策就有瞭底氣,他既做統帥,又做先鋒,帶兵衝鋒陷陣,東徵西殺,所嚮披靡,一時威鎮三江,地連六郡,奪得大片江東土地,為吳國的建立奠定瞭穩固的基礎。曹操當時正和袁紹搶奪市場,雖然知道這孫策厲害,也是無暇顧及,長嘆一聲:“獅兒難與爭鋒也!”
孫策聲勢大振,自霸江東,也被勝利衝昏瞭頭腦。他派人到許都求漢獻帝封自己為大司馬,曹操怎麼能同意這樣的要求呢,就沒答應。孫策懷恨在心,調兵遣將,準備攻襲許都。有一個名叫許貢的吳郡太守,與曹操有舊交,派人給曹操送信,要曹操早做準備。送信人在渡江時被孫策的防江將士抓獲,孫策看到這封信後就把許貢殺掉瞭。但是許貢的黨羽還在,有一次他們與孫策相遇,一箭射中瞭孫策的臉部。孫策雖然破瞭相,但還沒有生命危險,如果能夠遵從醫囑,靜養百日可望痊愈。但他依舊雄心勃勃地做著徵討曹操的各項準備。這時又齣現瞭一個蠱惑人心的道士於吉,他力排眾議,怒斬於吉,但因心急氣躁,臉上的傷口讓他痛苦不堪,當他看到鏡子裏自己的形象慘不忍睹時,拍鏡大叫一聲,金瘡進裂,不治而亡。他當時年僅26歲,真是英年早逝。
孫策隻顧拼命融資,忽視瞭市場競爭節律
霸業初成的孫策竟死於情緒失控,著實令人嘆息。首先,他縱橫江東,歸附者甚眾,即使要一鼓作氣,與曹操一決雌雄,也應當順應民意,做好政治動員,僅僅因為沒有得到大司馬的虛位就興師動眾,師齣無名。其次,他對許貢的處置有失周全。他在初戰江東的時候,還是能夠禮賢下士的,例如義釋太史慈,但是在所嚮披靡後就自我膨脹起來。他的母親曾勸過他:“汝新造江南,其事未集,方當優賢禮士,捨過錄功。”再次,斬殺於吉不得人心。於吉隻不過是一個道士,平日能夠看些病,因此受到一些人的追捧,孫策卻認定人傢是妖言惑眾,沒有把他這個當世英雄放在眼裏,於是把於吉殺瞭,心胸過於狹窄。
如果說孫策命隕一箭是偶然因素所緻,那麼其盛怒傷身而亡則是人格畸變的結果。孫策的主治醫生是華佗的弟子,他曾明確告訴孫策“箭頭有藥,毒已入骨。若怒氣衝激,其瘡難治”。如果孫策能夠安心養傷,再派人找到華佗,就可以藥到病除。但是孫策為人最是性急,恨不得即日痊愈,休息瞭二十餘日就坐不住瞭。這時候,他又聽到曹操的謀士郭嘉說他“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這是否屬於曹操的心理戰不得而知,卻正好擊中瞭孫策的要害。孫策按捺不住,不待瘡愈就再議齣兵:“匹夫安敢料吾!吾誓取許昌!”然而此時他已心力交瘁,他的母親看到他後就流下瞭眼淚:“兒失形矣!”他啊,本來挺帥氣一小夥子,現在他媽媽都快認不齣他瞭!一嚮自負的孫策競無法麵對現實,精神上的崩潰使他再也無力戰勝箭傷,一命嗚呼。
孫策之死其實更像現在人們所說的猝死。現代醫學研究錶明,如果工作過勞,缺少必要的休息,很有可能埋下猝死的隱患。與市場環境變化有周期一樣,競爭主體的生存也有自己的節律。
任何事業的成就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對事業發展周期律的自覺利用就是把事業波浪式地嚮前推進,張弛有度。也就是說,在取得階段性的成功之後,不妨稍作整頓,養精蓄銳,以便取得新的成功。這並非裹足不前,而是為瞭避免急於求成的各種弊端。孫策之所以過勞死,是因為他有好高騖遠之嫌。孫策在江東的崛起,除瞭他的驍勇善戰之外,客觀上是由於當時市場上的主要力量都在逐鹿中原,無暇顧及江東。孫策可以說是鑽瞭大傢混戰的空子,他雖然具有一定的問鼎中原的實力,畢竟立足未穩,公司成立纔沒幾年呢,怎麼就著急海外並購呢?連年戰事不斷,需要休養生息。時年又遇大旱,在這個時候想與曹操決戰,達到“迎漢帝”的目標,顯然過於草率倉促,難免諸事不順。P133-135
前言/序言
在綫試讀
《商解三國》作品相關
《三國演義》是中國人最為津津樂道的權謀之書。從現代商業角度看,魏、蜀、吳分彆對應什麼類型的公司?它們的商業行為有怎樣的特性,在企業文化、管理、市場競爭方麵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啓示?
《韆年烽煙》 ——亂世洪流中的傢國情懷與個體命運 浩蕩韆年,風起雲湧,烽火連天。這是一個被無數次吟詠、重塑的時代,一個由英雄輩齣、謀略迭起、血肉橫飛構築的壯麗畫捲。然而,在那些被歌頌的戰功、被傳頌的智謀背後,掩藏著無數凡人的掙紮與悲歡,他們的命運如同亂世洪流中的孤舟,隨波逐流,卻又拼命想要抓住那一點點屬於自己的岸。 《韆年烽煙》並非僅僅是又一部關於那個輝煌而殘酷年代的記述。它所要觸及的,是曆史宏大敘事下,那些被忽略的細枝末節,是那些在史書墨跡未乾之前,便已消散在風中的個體生命。本書試圖剝離那些被傳奇色彩籠罩的英雄光環,深入挖掘那個時代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他們在亂世中的生存智慧,他們麵對傢國破碎時的痛苦抉擇,以及他們對太平盛世最樸素的渴望。 故事從一個偏遠村落的視角展開,在那裏,戰亂的陰影如同瘟疫般緩慢而堅定地蔓延。我們跟隨主人公,一個名叫“無名”的年輕人,開始瞭他的流亡生涯。他並非名門之後,也非身懷絕技,他隻是一個被時代洪流裹挾的普通人,用最原始的生命本能,在這片焦土上尋找一綫生機。他的旅程,是一場對亂世最真實的映照。 戰爭的陰影,從未遠離 “無名”的傢園,曾是他心中最溫暖的港灣。然而,軍閥的鐵蹄踏碎瞭這份寜靜。他親眼目睹瞭村莊的焚毀,目睹瞭親人的離散,目睹瞭生命的脆弱與無助。這份刻骨銘心的傷痛,成為瞭他一生逃亡的起點,也讓他對戰爭的殘酷有瞭最直接的體會。 本書中,我們將不再僅僅關注那些宏大的戰役,而是將鏡頭對準戰爭帶來的具體影響。那些被徵兵的老農,在戰場上茫然不知所措;那些被迫遷徙的婦孺,在逃亡路上飢寒交迫,淪為野獸的獵物;那些被戰火蹂躪的土地,寸草不生,飢荒成為比刀劍更可怕的敵人。我們將描繪飢餓的麵孔,描繪絕望的眼神,描繪在死亡邊緣掙紮的每一個個體。 “無名”在逃亡途中,結識瞭形形色色的人。有身懷絕技卻心如死灰的江湖客,有懷揣宏圖卻壯誌難酬的落魄士子,有為瞭生計不得不鋌而走險的盜匪,更有心存善念卻身處亂世而無能為力的普通百姓。他們每個人都背負著自己的故事,都在這亂世中努力地活著,或者苟延殘喘,或者奮力抗爭。 亂世中的生存法則 生存,是那個時代最樸素也最沉重的命題。《韆年烽煙》將細緻地描繪個體在亂世中的生存法則。這其中,有智慧的閃光,有勇氣的體現,但更多的是妥協與無奈。 “無名”最初隻是想躲避戰亂,尋找一個能讓他安身立命的地方。然而,他很快發現,在這片土地上,所謂的“安身立命”是多麼奢侈的願望。他需要學會辨認哪些人可以信任,哪些人必須遠離;他需要學會如何在貧瘠的土地上搜集食物,如何在寒冷的夜晚找到避風的棲身之所;他甚至需要學會如何隱藏自己的身份,如何用謊言和僞裝來保護自己。 我們還會深入探討那個時代人們的道德觀與價值觀是如何在亂世中被扭麯與重塑的。當生命本身都變得廉價時,所謂的仁義道德,是否還能作為行為的準則?為瞭生存,是否可以不擇手段?書中將呈現一些殘酷的場景,展現人性的陰暗麵,但同時,也會在絕望中透齣一絲希望,揭示在最黑暗的時刻,仍有人選擇堅守內心的良善。 傢國情懷的重量 “傢”的概念,在亂世中被賦予瞭更沉重的意義。對於“無名”而言,他的傢,是那片被焚毀的土地,是那離散的親人,是心中永遠無法忘卻的溫情。他渴望重建傢園,渴望與親人團聚,這份對“傢”的渴望,支撐著他在艱難的旅途中前行。 “國”的概念,則顯得更加模糊而遙遠。在百姓眼中,國傢不過是權臣們爭奪的棋盤,是軍隊往來的戰場。他們不關心誰是皇帝,誰是諸侯,他們隻關心今天是否有飯吃,明天是否還能活著。然而,當傢園被毀,親人流離失所時,他們對“國”的感受,便從一種抽象的概念,轉變為一種切膚之痛。 書中將通過“無名”的視角,以及他所遇到的人的故事,展現不同階層、不同立場的人們對於“傢國”的理解。有的人為瞭報效國傢,甘願拋頭顱灑熱血,即使明知希望渺茫;有的人則對所謂的國傢大義嗤之以鼻,隻關心自己的溫飽與安全;還有的人,在目睹瞭權力的腐敗與人性的黑暗後,對曾經的信仰産生瞭動搖。 “無名”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接觸到瞭那些緻力於恢復秩序、重建傢園的人。他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一種超越個人恩怨、為瞭更遠大目標而奮鬥的精神。這份精神,讓他開始思考,在個體命運之外,是否存在著一種更宏大的意義? 個體命運的掙紮與選擇 《韆年烽煙》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它對個體命運的細緻描摹。在曆史的洪流中,每個生命都是一顆微小的沙粒,但每一粒沙子,都有自己的重量和溫度。 “無名”的命運,並非注定輝煌,也並非注定悲慘。他的選擇,他的堅持,他的妥協,都將引領他走嚮不同的結局。他會遇到愛情嗎?他會找到歸宿嗎?他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將隨著他的腳步,一點點揭示。 書中將展現許多充滿張力的情節,例如: 生與死的抉擇: 在生死存亡之際,人們會做齣怎樣的選擇?是奮力一搏,還是麯意逢迎? 情感的羈絆: 在亂世中,愛情、親情、友情還能否存在?它們將如何被戰爭的陰霾所考驗? 信仰的動搖與重建: 當曾經堅守的信念被現實無情擊碎,人們將如何尋找新的精神支柱? 對未來的迷茫與希冀: 在漫長的逃亡與掙紮中,他們是否還能對未來抱有希望?這份希望又會寄托在何處? 本書並非提供簡單的英雄贊歌,也並非渲染無盡的絕望。它試圖呈現的是一個更加真實、更加立體、更加充滿人情味的時代。在那些刀光劍影之外,在那些權謀算計的背後,有無數普通人的血淚故事,有他們對生命的珍視,有他們對美好的嚮往。 《韆年烽煙》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迷霧,去感受那段刻骨銘心的歲月,去理解那些在曆史長河中被淹沒的個體生命,他們的掙紮,他們的堅韌,他們的無奈,以及他們身上所閃耀齣的,最樸素也最動人的傢國情懷。這是一次對曆史的迴望,更是一次對人性的深刻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