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走上書法藝術的道路,齣於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起因是在考試時書法不好,遂發憤用功自成名傢。這在他的《畫禪室隨筆》有所記述,其中還自述學書經過:他在十七歲時參加會考,鬆江知府衷貞吉在批閱考捲時,本可因董其昌的文纔而將他名列第一 ,但嫌其考捲上字寫得太差,遂將第一改為第二,同時將字寫得較好些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為第一。這件事極大地刺激瞭董其昌,自此鑽研書法。董其昌迴憶說:“郡守江西衷洪溪以餘書拙置第二,自是始發憤臨池矣。初師顔平原 (真卿)《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世南),以為唐書不如魏晉,遂仿《黃庭經》及鍾元常(繇)《宣示錶》、《力命錶》、《還示帖》、《丙捨帖》。 凡三年,自謂逼古,不復以文徵仲(徵明)、祝希哲(允明)置之眼角。”這段話中可以看齣董其昌幾乎學習研究瞭以前絕大部分名傢,從鍾王到顔、柳,從懷素到楊凝式、米芾,直至元代的趙孟頫。
評分按語:可見大傢的成功來之不易。
評分《遊藝巵言》上下兩捲,內容有十個部分:法書、名畫、辨彆、考證、裝潢、收藏、箴規、記錄、避就、刻帖,這是一部涉及鑒賞諸多方麵的書籍。如果說《書林清話》是葉德輝藏書方麵的經典之作,那麼,《遊藝巵言》就是他在鑒藏方麵的經典之作。葉德輝在序言中說:“凡事無閱曆則不能知其利弊之淺深,無學問則不知其途徑之左右。”所以《遊藝巵言》就是葉德輝講授鑒賞“閱曆”和“學問”之書。雖然其中亦不無轉抄前人之處。
評分評分
在古人的鑒賞概念裏,通常包括瞭書畫和碑帖兩大部分。而碑帖的鑒賞實難於書畫,從初唐至南宋,僅《蘭亭》一門的拓搨摹刻譜係就有近韆種,錯綜復雜,不辨毫厘,即失之韆裏。加之後來曆代私傢刻帖興起,傳世帖係幾如繁星,難以辨析。如無此道天賦和高人點撥,極難入門。所以古人將一個人是否可稱之為真正的鑒賞傢,就看他在碑帖鑒定上的眼力高低。葉德輝在《帖刻》一章裏,簡單論述瞭自己對曆代帖刻方麵的鑒賞心得,品評優劣,簡明扼要,說明他的確是真鑒賞傢。《遊藝巵言》是一本在鑒藏方麵“授業解惑”的佳作,惜世人隻知葉氏在藏書和版本目錄方麵的盛名,而其鑒賞之名竟知者極稀。另外,葉德輝還撰有《郋園書畫記》、《書畫題跋記》和《書畫寓目記》等書,惜生前因遭殺身之禍而未及刊行,恐久已不存於天壤間也。
評分 評分消夏百一詩·觀畫百詠·遊藝卮言《消夏百一詩·觀畫百詠·遊藝卮言(竪排版)》主要內容簡介:葉德輝字煥彬,號直山、郎園,亦署空靈漁隱、避兵先生、硃亭山民等,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生於長沙,先世居吳縣洞庭東山,清道鹹間遷湖南,籍湘潭。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年成進士,官吏部主事,鏇乞瞽歸裏,傢居三十餘載,卒於一九二七年。所著所刻書凡敷十百種,身後由子侄輩匯輯為《郎園先生全書》行世。潘恭壽 (1741-1794),丹徒(今江蘇鎮江)人。山水初無師承,王文治以書傢潘恭壽畫作
評分書乃佳製,不知整理得如何。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