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德輝先生的詩,最喜歡他的書林清話
評分葉德輝讀書多,見聞廣,因此練就瞭一雙鑒賞“好眼力”。還有一點,他在鑒定自己的藏品時,也極為謹慎和低調,對某些疑似“名跡”亦能以理性視之。而不像有些藏傢對自己的藏品刻意褒揚,誌在求名射利,就這一點而言頗為不易。也與他在現實生活裏“張揚”和“狂妄”的個性形成瞭極大的“反差”,真令人百思不解。難道他真的是一個具有“雙重人格”之人?還是前人刻意將之“臉譜化”而以訛傳訛?是不是“狂人”與“瘋子”之間僅一步之遙?
評分葉德輝在書畫鑒定上的具體操作有自己的觀點:“辨彆古書畫,亦有一定之理,一證之於風氣,一定之於紙絹,一考之於印記,彼此勘驗,物無遁形矣。”這裏的“風氣”就是“風格”之意。接著他詳細論述瞭曆代書畫的風格史和傳承譜係,曆代書畫紙絹,以及曆代各種不同材質的書畫印鑒的不同特點和差異,這與以往鑒賞傢此方麵簡略籠統的論述相比,更具有可操作性。在《收藏》一章裏,葉德輝還開列瞭近四十種鑒賞方麵必備的常用工具書,其中包括瞭紀元編和疑年錄等書籍。雖然難稱完備,但在當時已屬難能可貴。
評分《消夏百一詩》上下捲,主要是關於葉德輝四弟葉德煌(默庵)收藏的明代瀋周至清末何維樸摺疊扇畫一百零一件的七絕題詠詩。葉德煌所藏扇畫絕不止一百零一件,因為其中可能有一人多畫;另外,明末鑒藏傢張醜有《鑒古百一詩》,所以葉德輝是仿其體例。摺疊扇是消夏之物,故名曰《消夏百一詩》。其撰寫體例是:每一個畫傢一首七絕詩,在詩下注明畫傢的名字和作品的名稱或形式。然後,再摘錄有關書籍裏此畫傢的文獻史料。各個畫傢由於史料的多寡,所以引文長短不一。有的僅短短數行,而有的則長達數頁,比如王翬(石榖)就有五六頁之多。葉德輝認為在摺疊扇上作書畫,盛行於明中葉,並雲“此鑒古者所宜知也”。其實,明中期多以泥金扇麵作書畫,而素紙扇麵則齣現在晚明時期的嘉、萬年間,此亦“鑒古者所宜知也”。《消夏百一詩》充分體現瞭葉德輝讀書廣博和記憶驚人,的確是一個學者型的鑒賞傢。
評分葉德輝還有個特徵,即滿臉麻子,人們多呼之為“葉麻子”。他藏書多而且精,善本書秘藏一室,不輕易示人,也不肯齣藉,在書房門口貼上一條大標語曰:“老婆不藉書不藉。”
評分書乃佳製,不知整理得如何。
評分董其昌走上書法藝術的道路,齣於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起因是在考試時書法不好,遂發憤用功自成名傢。這在他的《畫禪室隨筆》有所記述,其中還自述學書經過:他在十七歲時參加會考,鬆江知府衷貞吉在批閱考捲時,本可因董其昌的文纔而將他名列第一 ,但嫌其考捲上字寫得太差,遂將第一改為第二,同時將字寫得較好些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為第一。這件事極大地刺激瞭董其昌,自此鑽研書法。董其昌迴憶說:“郡守江西衷洪溪以餘書拙置第二,自是始發憤臨池矣。初師顔平原 (真卿)《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世南),以為唐書不如魏晉,遂仿《黃庭經》及鍾元常(繇)《宣示錶》、《力命錶》、《還示帖》、《丙捨帖》。 凡三年,自謂逼古,不復以文徵仲(徵明)、祝希哲(允明)置之眼角。”這段話中可以看齣董其昌幾乎學習研究瞭以前絕大部分名傢,從鍾王到顔、柳,從懷素到楊凝式、米芾,直至元代的趙孟頫。
評分葉德輝還有個特徵,即滿臉麻子,人們多呼之為“葉麻子”。他藏書多而且精,善本書秘藏一室,不輕易示人,也不肯齣藉,在書房門口貼上一條大標語曰:“老婆不藉書不藉。”
評分董其昌書法集(20張)道《江居圖》,趙大年《夏山圖》,趙子昂《洞庭二圖》、《高山流水圖》,王濛《鞦山圖》,《宋人冊頁》等18幅。從中可以看齣,董其昌的收藏足以令其傲視當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