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技巧

太极拳技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邹玉春 著
图书标签:
  • 太极拳
  • 武术
  • 传统文化
  • 养生
  • 健身
  • 运动
  • 中华文化
  • 拳术
  • 技击
  • 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ISBN:9787508709956
版次:1
商品编码:1051243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众体育技巧丛书
出版时间:200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5
字数:165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国外大众体育已经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其在大众体育事业的组织管理体制、大众体育政策、相关健身活动内容与条件的开发方面均已形成比较系统的科学体系。现今,体育锻炼也成为越来越多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大众体育技巧丛书》收集了普遍的体育锻炼项目,如游泳、台球、太极拳、篮球等运动。本丛书是当今大众体育健身的新潮流,也提高了大众体育生活质量。 本册为《大众体育技巧丛书》之《太极拳技巧》。

目录

知识篇
1 太极拳概述和基本知识
1.1 太极拳的起源
1.2 太极拳经典著作
1.3 太极拳理论的古典哲学基础
1.4 太极拳的生理保健作用
1.5 各太极拳种的特点
1.6 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及其特点
2 四十八势太极拳
2.1 四十八势太极拳特点
2.2 四十八势太极拳基本技术要领
2.3 四十八势太极拳练习步骤
2.4 四十八势太极拳动作图解说明

训练篇
3 四十八势太极拳套路介绍
3.1 白鹤亮翅
3.2 左搂膝拗步
3.3 左单鞭
3.4 左琵琶势
3.5 捋挤势(三)
3.6 左搬拦捶
3.7 左拥捋挤按
3.8 斜身靠
3.9 肘底捶
3.10 倒卷肱(四)
3.11 转身推掌(四)
3.12 右琵琶势
3.13 搂膝栽捶
3.14 白蛇吐信(二)
3.15 拍脚伏虎(二)
3.16 左撇身捶
3.17 穿拳下势
3.18 独立撑掌(二)
3.19 右单鞭
3.20 右云手(二)
3.21 右左分鬃
3.22 高探马
3.23 右蹬脚
3.24 双峰贯耳
3.25 左蹬脚
3.26 掩手撩拳
3.27 海底针
3.28 闪通背(一)
3.29 右左分脚
3.30 搂膝拗步(二)
3.31 上步擒打
3.32 如封似闭
3.33 左云手(三)
3.34 右撇身捶
3.35 左右穿梭
3.36 退步穿掌
3.37 虚步压掌
3.38 独立托掌
3.39 马步靠
3.40 转身大捋
3.41 撩掌下势
3.42 上步七星
3.43 独立跨虎
3.44 转身摆莲
3.45 弯弓射虎
3.46 右搬拦捶
3.47 右掤捋挤按
3.48 十字手
4 太极拳百问
附录:
吴式太极拳传承概览
杨禹廷师爷业绩考
云龙凤虎应物自然——李经梧小传
太极大师王培生事迹录

前言/序言



探索身心合一的东方智慧:古法养生与武道传承的瑰宝 这并非一本详述特定武术套路或招式的书籍,而是对一种深邃而古老的东方哲学与身心修炼体系的深度挖掘与解读。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河流,探寻人类追求健康、和谐与内在力量的智慧结晶,触及我们与自然、与自身最本质的连接。 第一章:生命能量的脉络——气的奥秘与感知 本章将带领读者走进“气”这个概念的广阔天地。我们并非将其视为飘渺的玄学,而是从古籍、医理、乃至现代科学的一些探索性研究中,力图勾勒出“气”的物质性与能量性。我们将探讨“气”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的核心地位,它如何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功能、情绪状态乃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通过对经络学说的初步介绍,读者将了解这些能量通道在身体中的运行规律,以及它们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联系。 同时,本章也会引导读者进行初步的“气感”体验。这并非要求立竿见影的奇特感受,而是通过一些温和的练习,如缓慢的呼吸调整、身体的放松与觉察,来培养一种对身体内部细微变化的敏感度。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特定的姿势、意念的引导,以及对身体感受的专注,来逐渐唤醒和增强这种内在的能量感知能力。这是一种由外向内、由粗糙到精微的觉察过程,旨在打破现代人普遍存在的身体脱节感,重新连接我们对自身生命活力的认知。 第二章:身形之韵——形体结构与内在协调 人的身体是一部精密的机器,而许多古老的东方智慧,恰恰强调了对身体“形”的理解与运用。本章将聚焦于身体的结构性美学与内在协调的重要性。我们将从人体骨骼、肌肉、关节的基本构造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身体姿态,最大限度地发挥身体的潜能,减少不必要的耗损。这并非要求严苛的训练,而是强调一种“顺应自然”的原则,学习如何让身体在最放松、最舒展的状态下运转。 我们将深入探讨“中正安舒”的身体姿态,它不仅仅是指外在的挺拔,更是一种内在的平衡与稳定。通过对身体重心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腰胯来带动四肢的运动,读者将学会如何让身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僵硬的组合。本章还会介绍一些基础的身体舒展练习,这些练习旨在放松紧绷的肌肉,打开僵硬的关节,促进身体内部的血液循环与能量流动。我们将强调在练习过程中,对身体感受的细致体察,区分“用力”与“用巧”,理解真正的力量来源于身体的协调与放松。 第三章:心念之舞——意念引导与精神力量 在东方智慧的体系中,“心”与“身”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身体的健康离不开精神的宁静,而精神的强大也需要身体作为载体。本章将着重探讨意念在身心修炼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对心念的引导,来激发内在的潜能。我们将剖析“意念”的多种层面,包括专注力、想象力、以及更为深层的“心境”。 我们将介绍一些基础的意念练习方法,如“守一”、“入静”等,它们并非神秘的冥想,而是通过特定的呼吸与意念配合,来帮助读者达到一种更为专注、更为放松的精神状态。通过对身体感受的持续关注,以及将意识导向身体的特定区域,读者将学会如何更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缓解压力,并提升内在的平和感。本章还会探讨“意念”如何与身体动作相结合,形成一种“以心驭气,以气运身”的协同效应,从而使身体的运动更加精妙、高效。 第四章:呼吸的韵律——生命的源泉与调控 呼吸是生命最基本、最持续的活动,它连接着我们的内在世界与外在环境。本章将深入探讨呼吸的科学与艺术。我们将从生理学角度解释呼吸的机制,以及它如何影响着身体的氧气供应、能量代谢乃至神经系统的稳定。然而,本章的重点将超越单纯的生理层面,而是聚焦于如何通过有意识的呼吸调整,来达到养生保健、舒缓情绪的目的。 我们将介绍多种不同的呼吸练习方法,如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以及一些与特定动作相结合的呼吸技巧。这些练习旨在帮助读者纠正不良的呼吸习惯,拓宽呼吸的深度与幅度,从而更好地吸收天地间的“精华之气”,排出体内的浊气。我们将强调在呼吸练习中,对气息进出的细致体察,感受每一次呼吸带来的身体变化,以及如何通过呼吸来引导身体的放松与能量的充盈。 第五章:内外兼修的智慧——长寿之道的探索 “长寿”并非仅仅是生理年龄的增长,更是一种生命力的充沛、身体的健康、以及内心的平和。本章将融汇前几章的精髓,探讨一种整体性的、内外兼修的生命养护之道。我们将审视古人关于长寿的经验与智慧,从“劳逸结合”、“顺应四时”、“饮食有节”等朴素的道理出发,结合对人体能量运行规律的理解,来构建一种现代人可以实践的养生框架。 本章会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日常养生建议,例如如何通过调整作息来符合自然节律,如何选择有助于身心健康的饮食,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融入简单的运动与放松技巧。我们将强调,真正的长寿之道,并非追求某种神秘的丹药或秘籍,而是回归到对生命本质的理解,通过持之以恒的身心调养,来达到一种内在的和谐与外在的健康。这是一种持续的学习与实践过程,旨在帮助读者开启一段更加健康、更加充实、更加有智慧的生命旅程。 结语: 本书并非旨在教授一套具体的招式或套路,而是提供一种观察、理解与实践身心连接的视角与方法。它鼓励读者以开放的心态,去探索身体的智慧,去感受内在的能量,去体会心念的力量,最终达到一种身心和谐、生命充盈的理想状态。这是一种古老而永恒的东方智慧,等待着每一个渴望探索自身无限潜能的生命去发掘与践行。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讲,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我对太极拳的理解还停留在公园里老人们打的那种舒缓的运动层面。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用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触,剖析了太极拳在技击层面的潜力。书中对“接触点”和“力的传递路径”的描述,让我意识到这门武术绝非简单的肢体运动,而是一门精密的力学应用。有一章专门讨论了如何利用对手的重心变化来四两拨千斤,其逻辑严密程度,不亚于高等数学的证明题。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松紧转换”的独特见解,他强调“松”不是松懈,而是一种高度集中的、随时可以爆发的内敛状态。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揣摩他对“意”与“形”关系的阐述,感觉自己对“用意不用力”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唯一的不足是,书中对器械套路(比如太极剑或刀)的内容着墨不多,篇幅主要集中在徒手套路,略感遗憾,期待后续能有更全面的版本问世。

评分

初次接触这类武术书籍,我原本是抱着一种“学点花架子”的心态翻阅的,没想到里面的内容居然如此严谨和系统。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出色,大量的黑白照片清晰地捕捉了动作的瞬间,使得那些看似飘忽不定的招式有了一个清晰的参照物。作者在叙述中大量引用了古代拳谱的原文,并结合现代运动科学的视角进行了解读,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关于“沉肩坠肘”的讲解部分,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要这样做,而是详细分析了如果不这样做会对身体的哪些部位造成不必要的压力,以及如何通过特定的辅助练习来修正错误的姿势。我尝试书中介绍的“桩功”练习方法,坚持了一周,发现腰胯的稳定性确实有了显著提升,那种“根植大地”的感觉是以前练习中缺失的。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说,书中对步法的讲解略显抽象,尤其是“开合”之间的转换速度控制,没有给出具体的节奏提示,我需要对照视频资料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这本书更像是写给有一定基础,希望精进技艺的习武者,而非完全的新手入门指南。

评分

从一名长期练习八卦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我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共通之处,但也看到了太极拳体系在某些方面的独特侧重。这本书对“中正安舒”的诠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人体中轴线在运动中的保持与变化。作者在论述步法移动时,非常强调脚底与地面的“粘滞感”,这与我们八卦掌追求的“旋空”略有不同,却同样强调了对地基的控制。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关于“劲力层次”的划分,从皮肤、肌肉到筋膜,再到内脏器官的联动,这个层层递进的描述,让我对自身发力的薄弱环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的图解虽然是静态的,但配合文字描述,可以构建出一个立体的运动模型,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适合需要独立学习的人群。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那就是作者在介绍如何化解来自侧面的突然打击时,提供的应对策略略显保守,更侧重于自身的稳固,而没有展现出太极拳在主动化解和反击方面的迅猛。但瑕不掩 एनीमिया,这本书依然是理解太极拳体系的优秀读物。

评分

这是一本充满“野趣”和“真传”的书,它没有时下流行的那些华丽的色彩和浮夸的宣传语,全书以一种朴实到近乎古旧的风格呈现。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产生一种错觉,仿佛正在阅读一本尘封已久的手稿。作者的语言充满了强烈的个人风格,他似乎对那些流于表面的“养生”概念嗤之以鼻,直指太极拳的核心——“争”与“化”。书中对“引进落空”的解析尤为精彩,它不是简单地让开,而是通过巧妙的引导,将对方的力量导向虚处,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我尝试将书中的几个关键要领(比如“虚领顶劲”的调整)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在与人交谈时保持心态的平和与稳定,竟然也出乎意料地有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逼迫读者去思考,去体会,去反复印证,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对于那些渴望了解太极拳深层内涵的内家拳爱好者来说,这绝对是一份难得的宝藏。

评分

这本关于中国传统武术的书籍,从我翻开第一页起,就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妙的动作原理所深深吸引。作者似乎对太极拳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招式演示,而是深入到了哲学的层面。书中对“阴阳”和“刚柔相济”的阐述,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每一个套路时所展现出的耐心和细致,每一个转折、每一次蓄力,都有详尽的图解和文字说明,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拳师在我身边手把手地指导。书中提到如何通过呼吸来引导气流运行,这一点对于我这种练习多年却总感觉“不得法”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找到了关键的钥匙。遗憾的是,对于一些高阶的听劲和掦劲的技巧,书中似乎没有给出更多实战层面的深入解析,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建构上,如果能增加一些真实的对练案例分析,或者对不同体型练习者如何调整发力的侧重点进行更细致的区分,那就更为完美了。总体而言,这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案头之作,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拳架,更是一种生活和修身养性的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