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汉代民间信仰与地方政治研究
:58.00元
售价:46.4元,便宜11.6元,折扣80
作者:贾艳红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01
ISBN:9787560745008
字数:390000
页码:39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绪 论
一、概念的界定与选题的缘起
二、相关学术研究的回顾与评介
章 汉代的政治体制与民间信仰的发展趋势
一、汉代的政治体制与信仰体系的架构
二、汉代民间信仰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汉代民间神衹世界的建构
一、天上神灵
二、地上神祇
三、地下鬼魂
四、祖先崇拜
五、无处不在的精物妖怪
第三章 汉代的巫与地方政治
一、汉代巫的社会存在形态及其演变
二、汉代巫的基本职能
三、汉代巫与地方政治
第四章 汉代民间的信仰与崇拜
一、民间信仰产牛的心理背景
二、民间生活中的信仰
一、民间生产中的信仰
第五章 汉代的民间禁忌与地方政治
一、民间生产生活巾的禁忌
二、民间禁忌的成因
三、民间禁忌与地方政治
第六章 汉代民间信仰的基本特点
一、实用性
二、地力性
二、多元性
第七章 汉代民间信仰与社会文化
一、民间信仰与民间习俗
一、民间信仰与上流思想
二、民间信仰与汉画艺术
四,民间信仰与原始道教
五、民间信仰与初传佛教
第八章 民间信仰与汉代地方政治
一、民间信仰对汉代地力政治的影响
二、汉代地方政权对民间信仰的多重政策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翻开这本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汉代寻常百姓家的窗户。作者以一种极富温度和人文关怀的笔触,描绘了汉代人民在面对生活挑战时,如何通过各种形式的民间信仰来寻求精神寄托和情感慰藉。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人们的信仰习俗的差异化描述所吸引。作者并没有一概而论,而是细致地辨析了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以及社会结构对当地民间信仰产生的具体影响。同时,书中也巧妙地将这些个体化的信仰实践,与当时的地方政治权力格局联系起来。我开始意识到,那些看似分散的、个体化的祈福、祭祀,并非毫无章法,而是可能在不经意间,被地方官僚或士人所利用,成为他们巩固自身权威、维系地方秩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手段。例如,书中对某些地方性神灵被纳入官方祭祀体系的考察,以及民间节庆活动如何与地方性的公共工程或社会动员相结合的论述,都让我看到了信仰与政治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互动关系。这种视角让我对汉代的基层社会治理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理解为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民间信仰能够如此顽强地传承下来,并与政治权力交织共存。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汉代社会史的研究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它将目光投向了平日里相对被忽视的民间信仰和地方政治这两个维度,试图在这两者看似独立的领域之间建立起深刻的联系。作者以其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带领我们深入汉代错综复杂的社会肌理。读罢全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并没有将民间信仰简单地视为一种超自然的慰藉,而是将其置于具体的社会和政治语境中进行考察。例如,书中对某些地方性神祇的崇拜如何与当地士族或官僚阶层的权力运作相勾连,对王权合法性的构建和地方势力的制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这种视角极大地拓展了我对于汉代政治的理解,我以往可能更侧重于朝堂上的权力博弈,而这本书则提醒我,真正的权力渗透和巩固,往往发生在更广阔、更接地气的民间土壤之上。作者在材料的运用上也颇具匠心,既有史书文献的严谨梳理,又不乏考古发现的生动佐证,两者相互印证,使得论证逻辑更为坚实,结论更具说服力。尤其是一些关于地方祭祀活动和乡里集会的细节描写,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让我得以窥见汉代基层社会的真实生活图景。
评分贾艳红教授的这部《汉代民间信仰与地方政治研究》是一次极具启发性的学术探索,它以一种打破常规的视角,将汉代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两个面向——民间信仰与地方政治——置于同一分析框架之下,揭示了两者之间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的关系。我一直对汉代社会的多样性感到好奇,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的求知欲。作者并未将民间信仰视为一种单一的、静态的现象,而是深入剖析了其在不同地域、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多元表现形式,以及这些形式如何随着社会变迁而演化。更重要的是,作者将这些看似“微观”的信仰实践,与“宏观”的地方政治运作巧妙地联系起来。我惊叹于作者如何能够从看似不起眼的祭祀活动、神灵崇拜中,梳理出与地方权力结构、精英治理、甚至社会冲突相关的线索。书中对一些地方性神灵如何被用作地方认同的象征,以及民间信仰如何成为地方精英争夺资源和影响力的工具的论述,都让我对汉代基层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将微观的信仰世界与宏观的政治舞台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极大地拓展了我对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的视野。
评分初读此书,便被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切入点所吸引。作者以“汉代民间信仰”和“地方政治”为核心,将这两个看似独立但实则紧密相连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汉代社会结构和权力运作的全新维度。我曾以为,民间信仰更多的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寄托,与政治的关联相对疏远,然而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一认知。书中详实的史料分析和严谨的逻辑推演,让我清晰地看到,在汉代,民间信仰不仅是社会大众的精神慰藉,更是地方政治博弈的重要场域。例如,作者对一些地方神灵的崇拜如何与当地士族或官僚的权力基础相互渗透,甚至成为他们维护自身利益、巩固地方统治的重要工具的论述,都让我印象深刻。书中对不同地区民间信仰的地域性差异及其与地方政治权力分配的互动分析,也展现了汉代政治的复杂性和地方性特征。这种从“信仰”视角切入“政治”的研究路径,既新颖又极具穿透力,为我们理解汉代基层社会的运作模式提供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也让我对“政治”的定义有了更广阔的理解。
评分读完这部关于汉代民间信仰与地方政治的著作,我深深为作者的严谨态度和创新视角所折服。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对零散的史料进行拼凑,而是建立起一个宏大而精密的分析框架,将原本被割裂的民间信仰和地方政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考察。作者在引言部分就明确指出,民间信仰并非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而是深深植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现实之中,并且反过来对地方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书中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民间信仰的演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将其与地方行政区划、士族势力、甚至土地制度等政治因素紧密结合。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对一些地方性神祇的崇拜仪式如何被地方豪强用来构建其合法性,以及中央政府如何通过调整对民间信仰的态度来平衡地方势力,这些都为理解汉代地方政治的复杂性提供了宝贵的视角。此外,作者在材料运用上也极为审慎,不仅对传世文献进行了深入挖掘,还结合了考古出土的碑刻、画像石等一手资料,使得论证更加扎实有力。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将成为汉代社会史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