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置疑,魯迅從骨子裏是一個堅定的鬥士,雖然他彷徨過,但他始終為國民靈魂的健康而呐喊、而鬥爭。每每遇到國民的劣根性,他總是在夜裏,尤其是上海最後十年的夜裏,摩擦這投槍和匕首,管他是何陣,且投齣去,攪他一攪,鬧齣些動靜。他是硬的,又是軟的。硬到死後的“一個都不原諒”,軟到對青年的步步退讓。
評分魯迅在《流氓與文學》一篇演講中說,他們要“革命”,整天叫喊“打倒舊製度”,目的是要取得自身的地位;及至有瞭地位,仍然要拾起舊的方法來控製一切。中國幾韆年來的曆史怪圈,不正是這麼走下去的麼,而且仍未走齣。
評分適閤喜歡魯迅的人看看
評分林賢治認為,中國的政黨發展,先後被置於滿清政府和北洋軍閥的嚴密監視之下,根本失去閤法性,因此武裝奪取政權必然成為黨的主要目標。這種軍事性質,是俠和盜的産兒,一開始便帶給黨以封建社會的特點:強製性,秘密性,黑箱操作。這與西方政黨發展截然不同,西方政黨多是在閤法的、公開的、競爭性的政治活動中,而不是軍事行動中發展和完善起來的。即便是在孫中山時期,反民主的思想已經相當明顯瞭。孫中山將個人絕對權威引入黨組織,建立起瞭軍權、黨權與個人集權諸因素的統一模式。從蘇聯引進“以黨治國”的理論,改造三民主義,所謂軍政、訓政、憲政的三階段理論,開始以黨權為核心,又確立瞭“民主集權製”。
評分讀完林賢治先生的《魯迅的最後十年》,忽然有一個想法:魯迅就是個橡皮泥。魯迅作為橡皮泥,而且是中國現當代乃至以後知識分子或者政客手中的橡皮泥,在他尚在人世的時候就是,一直到現在依舊是。從30年代到現在七八十年的時間裏但凡有人想錶達某種政治上的觀點,總可以把魯迅這塊橡皮泥拿來捏一捏,捏成自己想要的形狀,然後添上點自己需要的色彩,便可以包裝上市,兜售給大眾瞭。
評分看到書名,初以為依舊是老詞調,蓋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維,將先生這十年來所遇之事所言所寫記述一遍,然看罷目錄便覺不一般,基本思路依照著與國民黨、左聯以及青年的論戰而寫,包含魯迅對各個派彆言辭的抨擊,其中又對理論多有論述,諸如專製、集權、書籍審查製度、人權、國傢、民族等一係列詞語,不單有魯迅對這些理論的看法,兼而引述瞭很多西方學者的研究。讀罷深覺作者對魯迅可謂知己也。
評分書中對國民黨的抨擊字字珠璣,再看當下之社會,深以為然。魯迅在《小雜感》裏說:“凡為當局所‘誅’者皆有‘罪’。”又在《可惡罪》一文中說“我先前總以為人是有罪,所以槍斃或坐監的。現在纔知道其中的許多,是先因為被人認為‘可惡’,這纔終於犯瞭罪”。作者認為執法者實際上無法可依,即使有法,本身也是不閤法——自然法——的。由此,在強製性的統治之下,所謂的“法治”,是怎樣一種不可靠的東西。
評分適閤喜歡魯迅的人看看
評分速度很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