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征服者史(套装共2册)

世界征服者史(套装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志费尼,何高济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军事
  • 战争
  • 战略
  • 传记
  • 世界史
  • 权力
  • 政治
  • 领导力
  • 征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32629
版次:1
商品编码:10611844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4-11-01
页数:847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世界征服者史(套装全2册)》是研究蒙古史的一部重要著作,记录了13至14世纪蒙古帝国兴起与强盛时期的大量史实,全书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成吉思汗、窝阔台汗和贵由汗时期的历史;第二部分包括当时的中亚和波斯史;第三部分则以较大篇幅叙述了蒙哥汗基及其统治初期的史实。《世界征服者史(套装全2册)》旁征博引,史料翔实,是研究蒙古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伊朗)志费尼 译者:何高济

志费尼,1226年出生于波斯的志费因省。祖辈历任波斯旧朝的撒希伯底万之职。他本人在20岁前已开始为新统治者蒙古人服务。他曾几次入朝蒙古都城哈刺和林。正是在最后一次哈刺和林之行中,志费尼应友人之请,开始撰写这部巨著《世界征服者史》。后来在波斯伊儿汗王朝中担任巴格达诸地长官二十年之久,卒于1283年。

何高济,1933年生,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译著有: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利玛窦《中国札记》、曾德昭《大中国志》和安文思《中国新史》等。

目录

汉译本序
中译者前言
英译者序
转写法说明
英译者注释中引用的书目
缩写表
第一部
颂词
绪言
1.成吉思汗兴起前蒙古人的情况
2.成吉思汗制定的律令和他兴起后颁布的札撒
3.成吉思汗的兴起,世界众帝王的国土落入其手的开端——一个简要纪事
4.成吉思汗的诸子
5.畏吾儿地的征服和亦都护的归顺
6.畏吾儿历史的续篇
7.亦都护和畏吾儿地的起源——据他们自己的说法
8.屈出律和脱黑脱罕
9.殉教的伊祃木——忽炭的阿老丁·穆罕默德
10.阿力麻里、海押立和普剌诸地的征服,以及有关这些地区统治者的记述
11.征讨算端诸地的原因
12.征服世界的汗征讨算端的国土和讹答剌的陷落
13.兀鲁失亦都出征毡的,以及毡的地区的征服
14.费纳客忒和忽毡的陷落以及帖木儿灭里的传奇
15.征服河中简述
16.不花剌的陷落
17.塔剌必的叛乱
18.撒麻耳干的征服
19.花剌子模的命运
20.成吉思汗进兵那黑沙不和忒耳迷
21.成吉思汗在忒耳迷渡河以及巴里黑的陷落
22.成吉思汗转击算端之战
23.成吉思汗的回师
24.朵儿伯·朵黑申追击算端扎兰丁的征伐
25.哲别和速不台追击算端摩诃末的远征
26.拖雷征服呼罗珊简述
27.马鲁及其命运
28.你沙不儿的遭遇
29.世界的皇帝合罕登上汗位和世界帝国的威力
30.世界的皇帝合罕出征契丹以及契丹的征服
31.第二次忽邻勒塔
32.合罕言行录
33.合罕的宫室和驻地
34.脱列哥那哈敦
35.法迪玛哈敦
36.贵由汗登上汗位
37.斡兀立海迷失后及其诸子
38.术赤及其继承人拔都的登基
39.不里阿耳以及阿速、斡罗思领域的征服
40.克列儿和巴只吉惕的骑兵
41.察合台

第二部
1.花刺子模算端朝的起源
2.阿老丁花剌子模沙的登基
3.古耳算端们的国土怎样落入算端摩诃末之手
4.算端回师后哈迷尔的遭遇
5.阔思立及其结局
6.祃桚答而和起儿漫的归并
7.河中的征服
8.算端第二次回师与菊儿汗之战
9.俾路斯忽和哥疾宁的征服
10.哈剌契丹的诸汗,他们的兴起和他们的衰亡
11.已故的算端摩诃末一生中余下的大事和他的事业的危难
12.算端摩诃末和大教主纳速儿·里-丁-阿拉·阿布勒-
阿拔斯·阿合马之间反目的原因
13.众算端之算端的覆灭及其覆灭的原因
14.算端扎兰丁
15.他在印度的历险
16.算端扎兰丁之进攻八吉打
17.扎兰丁和谷儿只人以及谷儿只人的覆灭
18.算端返回谷儿只
19.算端进攻阿黑剌忒及该城的陷落
20.算端出师和鲁木的算端打仗
21.雅明灭里和阿格刺黑以及他们的下场
22.算端的母亲秃儿罕哈敦
23.算端该牙思丁
24.算端鲁克那丁
25.八剌黑和起儿漫地的征服
26.成帖木儿和他对呼罗珊及祃桚答而的治理
27.诺撒耳
28.阔儿吉思
29.阔儿吉思抵呼罗珊和他后来的遭遇
30.异密阿儿浑
31.异密阿儿浑赴大忽邻勒塔
32.花剌子模的舍里甫丁

第三部
颂词
序言
1.兀鲁黑那颜和唆鲁禾帖尼别吉
2.八赤蛮及其灭亡
3.七大洲的君主、贤明的皇帝蒙哥可汗登上汗国的宝座,
他打开奴失儿汪的正义地毯,兴复帝室的功业,制定
君王的法规
4.登上帝国宝座后世界皇帝蒙哥可汗陛下的德行一例
5.国之大臣
6.世界王子旭烈兀出征西方诸国
7.世界国王旭烈兀进兵攻取异端的诸堡
8.对亦思马因人即巴特尼人教义的说明,以及该教派的历史
9.对假麻合底的声明
10.扎希耳之子穆思坦昔儿的登基
11.对这些事件及其原因的叙述
12.哈散萨巴和他的革新以及他们称为“新宣传”的异端宣传
13.布祖尔格乌迷德之子穆罕默德的儿子哈散的出世
14.鲁坤丁·忽儿沙在他父亲死后的经历
15.鲁坤丁下山后诸堡的情况
16.鲁坤丁的命运和那支人的灭亡
蒙古诸王世系表
索引

精彩书摘

阿老丁·阿塔蔑里克·志费尼非常可能诞生于l226年。这是西利亚史学家达哈比提出的时间①,并且它与志费尼自己的说法相一致:当他开始撰写他的史书,也就是当他在1252年5月和1253年9月之中居住在哈刺和林期间,他是27岁。如志费尼的名字所表明,他的家族和呼罗珊的志费因县有关系。这个县,今天叫做扎哈台,位于你沙不儿西北,在哈尔达和扎哈台群山之间的一个盆地中;首镇在当时是阿萨德发,后来此地的重要性下降,但仍然在大型地图上找得到。著名地理学家、志费尼的同时代人牙忽惕,把他曾访问过的阿萨德发描写为一个繁荣的小城,有清真寺和一个市;城门外有一所供商人住宿的大客栈。就在这里,志费尼的高祖巴哈丁迎候了花刺子模沙帖乞失,当时后者在向波斯最后一个塞勒术克王算端脱黑鲁勒开战中,途经于此。这里也是著名的兄弟俩,伊儿汗的丞相苫思丁和蒙古侵略史家阿老丁,诞生之地②。
好的,这是一部关于世界历史的宏大叙事作品的图书简介,它不涉及您提到的《世界征服者史》。 --- 《人类文明的弧光:从石器时代到数字时代的全球史》 导言:历史的河流与文明的汇聚 人类历史并非一条笔直的单行道,而是一条由无数支流汇聚而成的壮阔河流,时而湍急奔腾,时而蜿蜒回旋。本书旨在勾勒出这条河流的宏大脉络,从人类走出非洲的最初脚步,到如今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探究不同文明在地域的限制下,如何相互影响、碰撞与融合,共同塑造了我们今日所处的复杂世界。我们试图捕捉的,不是某一个强大帝国的兴衰,而是贯穿数万年的人类经验的共同主题:生存、创造、信仰、冲突与协作。 第一部分:远古的回响与早期文明的曙光(约10000 BCE – 500 CE) 第一章:蒙昧与觉醒:智人的摇篮与大迁徙 本书从旧石器时代的非洲拉开序幕。在漫长的狩猎采集生活中,人类的认知能力完成了关键性的飞跃。我们考察早期人类如何发展出语言、工具制造和初步的社会结构。随后,我们追踪智人走出摇篮,穿越亚洲、欧洲,直至美洲和澳洲的漫长旅程,分析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了早期人类群落的生存策略和文化差异。环境压力、气候变化与资源竞争,是驱动早期人类社会演化的核心动力。 第二章:定居的革命:农业的诞生与社会复杂化 约一万年前,在肥沃月湾、尼罗河谷、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农业革命——悄然发生。这次“新石器革命”不仅彻底改变了人类的食物获取方式,更催生了剩余粮食、人口增长以及阶级分化。我们将深入探讨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城邦如何建立起最早的文字系统——楔形文字,以及埃及法老统治下金字塔所象征的中央集权国家机器的雏形。 第三章:青铜与铁的时代:早期帝国的兴衰与信仰的构建 随着冶金术的发展,权力结构开始固化。在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的城市规划展现了惊人的秩序感。而在中国,商周王朝通过对青铜礼器的垄断和对祖先神灵的崇拜,确立了早期的政治与宗教一体化模式。同时,中东地区的阿卡德帝国、巴比伦帝国和亚述帝国,通过军事征服与法律(如《汉谟拉比法典》)来管理广袤的领土,首次揭示了早期帝国治理的挑战与经验。 第四章:轴心时代:精神世界的觉醒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被史学家称为“轴心时代”。在世界几乎同步的几个地理中心,伟大的思想家和宗教创始人出现,他们的思想至今仍影响着数十亿人。我们将详细分析古希腊哲学家对理性、逻辑和城邦政治的探索;印度的释迦牟尼提出的解脱之道;以及中国儒家和道家对社会和谐与个人修行的深刻见解。这些精神坐标的建立,为后续文明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石。 第二部分:古典时代的辉煌与连接(约500 BCE – 1500 CE) 第五章:地中海的遗产:希腊民主与罗马的扩张 本书将重点关注爱琴海沿岸的城邦文明。雅典民主的试验、伯里克利时代的文化繁荣,以及亚历山大大帝开创的希腊化世界的文化融合,构建了西方文明的底色。随后,罗马共和国如何从一个意大利城邦成长为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其法律体系、工程技术和军事组织如何成为后世模仿的典范。我们也将探讨罗马帝国的分裂及其对欧洲中世纪的深远影响。 第六章: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丝绸之路与跨文化交流 古典时代的特征之一是长距离贸易网络的成熟。丝绸之路不仅是丝绸、香料和贵金属的通道,更是思想、技术和疾病传播的动脉。我们将考察汉朝与罗马帝国在东西两端对这条商业命脉的维护,以及佛教如何沿着这条路线,成功地从印度传入中亚并最终扎根于东亚文化圈。这一章强调了地理连接对文明进步的决定性作用。 第七章:中世纪的多元面貌:帝国秩序的重塑 罗马帝国衰落后,世界进入了“中世纪”。在西欧,基督教塑造了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力结构;在拜占庭帝国,古典遗产得以保存并发展出独特的东正教文化;而在伊斯兰世界,从七世纪开始的阿拉伯扩张建立了一个横跨三大洲的统一文明,其在数学、医学和天文学上的成就远超同期欧洲。我们将对比分析这三个截然不同,但又相互作用的中世纪文明的特点。 第八章:东方的创新前沿:宋代与蒙古的冲击 在东亚,尤其是在中国的宋代(960-1279),技术和商业创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应用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力和认知世界的方式。随后,蒙古铁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十三世纪将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置于一个短暂的统一政权之下。这次“蒙古治世”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物质与非物质交流,但也带来了毁灭性的战争创伤。 第三部分:全球化的序曲与现代世界的奠基(约1500 CE – 1900 CE) 第九章:地理大发现与“全球交换”的开始 十五世纪末开始的欧洲航海探险,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断裂。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航行,最终连接了所有主要大陆。本书详细分析了这一时期商品、人口、疾病(如美洲原住民人口的灾难性锐减)和作物的全球性交换(哥伦布大交换),这些变化永久性地重塑了全球生态与经济格局,奠定了以大西洋为中心的新的世界秩序基础。 第十章:启蒙的理性与科学的革命 十六至十八世纪,科学方法论的兴起彻底颠覆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理解。从哥白尼到牛顿的宇宙观转变,为人类建立了一种基于观察和数学的、可预测的世界模型。与此同时,启蒙思想家如洛克、卢梭和孟德斯鸠,将理性应用于社会和政治领域,挑战了君权神授的传统,孕育了现代民族国家、人权与宪政的理念,为接下来的政治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第十一章:革命的年代:民族主义与工业的蒸汽 十八世纪末爆发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标志着人民主权时代的到来。紧随其后的是深刻改变人类生活面貌的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煤炭和工厂为标志的工业化进程,首先在英国兴起,随后扩散到欧洲和北美。我们将考察工业化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升、城市化的加速,以及随之产生的社会阶级矛盾、劳动异化和殖民扩张的新形态。 第十二章:帝国主义的高峰与全球权力的再分配 十九世纪下半叶,“新帝国主义”将工业化的军事与经济力量投射到全球。欧洲列强瓜分了非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以资本积累为核心的全球经济体系。本书分析了这种不平衡发展如何加剧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同时探讨了非西方世界(如日本明治维新)对西方挑战做出的不同反应和适应策略。 第四部分:激变与重构:两次世界大战与当代世界(约1900 CE至今) 第十三章:旧秩序的崩溃: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的竞争和民族主义的狂热,最终将世界拖入了史无前例的毁灭性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体系未能持久,随之而来的是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和法西斯主义的崛起,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我们将审视这两场冲突如何摧毁了欧洲的中心地位,并催生了新的全球治理机构(如联合国)和意识形态对抗(冷战)。 第十四章:去殖民化与冷战的格局 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独立浪潮。本书探讨了印度、非洲各国和东南亚国家如何通过不同路径实现民族自决。同时,以美苏两极为核心的两极格局主导了接下来的近半个世纪的国际关系,意识形态的竞争渗透到全球每一个角落,代理人战争成为新的冲突模式。 第十五章: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全球化的深化 冷战的结束标志着全球格局的单极化与全球化的加速。微处理器、互联网和生物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压缩了时间和空间。我们考察了信息技术如何重塑商业、文化和社会动员。同时,我们也分析了全球化带来的新的挑战,包括环境危机、跨国恐怖主义的兴起,以及新的地缘政治竞争的出现。 结语:未来的不确定性与历史的启示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似乎总是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制造出新的困境。本书的最终目的,并非提供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展示人类文明的适应性、脆弱性与无限的创造力。在全球气候变化、人工智能伦理以及全球治理失灵的背景下,回望数万年的历史经验,或许能为我们理解和应对眼前的复杂挑战提供必要的透视角度。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那个仿古的封面,纸张的质感也十分考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我本来只是好奇这书名,但翻开之后才发现,它的内容编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作者显然在史料的搜集和考证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描述都力求还原当时的真实面貌,没有那种为了戏剧效果而进行的夸张渲染。我尤其欣赏它对历史背景的深入剖析,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战争和条约,而是细致入微地探讨了当时社会结构、经济基础乃至文化思潮是如何共同作用,最终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在一位功力深厚的历史学家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深度的田野考察,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对于那些真正想探究历史脉络而非仅仅猎奇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份量十足的宝藏。它不像有些通俗读物那样轻飘飘的,而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学术佳作,每次合上书本,脑子里都会留下很多值得回味和思考的印记。

评分

我对市面上很多宏大叙事的历史著作往往持保留态度,因为它们常常为了追求“大而全”而牺牲了细节的真实性,读起来空洞乏味。但这部作品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叙事手法极为高明,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宏大的时间线,而是从一个非常具体的、聚焦的切入点开始,就像是把镜头缓缓拉近,让你先沉浸在某个特定时代或人物的微观世界里,然后才逐步拓展到更广阔的视野。这种叙事节奏的把握,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和趣味性。我读到一些关于早期政治制度演变的部分,原本以为会枯燥无比,结果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对比,把抽象的权力结构讲解得清晰明了,甚至能让人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挣扎。这种将复杂问题“艺术化”处理的能力,是很多历史作者所欠缺的,也使得这本书即使是对于历史小白来说,也具有极强的可读性,绝不会让人感到晦涩难懂。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既定历史事件的梳理上,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所展现出的批判性思维。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并不盲从传统的主流观点,而是大胆地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读,并且都有坚实的论据支撑。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处理那些充满争议性的历史人物或转折点时所表现出的审慎和客观。他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将多方资料呈现出来,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这种鼓励独立思考的写作方式,在我看来比直接灌输结论要重要得多。有几次我读到一些颠覆我原有认知的观点时,忍不住停下来,在书页旁空白处做了大量的批注和思考,这已经超越了一般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与作者跨越时空的智力对话。它迫使你跳出舒适区,重新审视那些你以为已经了然于胸的历史真相。

评分

拿到这两册书后,我立刻被它散发出的那种沉稳、厚重的气息所吸引。我平时阅读历史书籍的速度比较快,但读这套书时,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慢了下来,每一个段落都值得细细揣摩。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精准,没有花哨的辞藻,一切都服务于信息的准确传达,但这种朴实中却蕴含着一种强大的力量感。它不像那些为了迎合大众而写得过于口语化的历史普及读物,它保持着一种知识分子的严肃性,但同时又避免了过于艰深的学术术语堆砌,做到了雅俗共赏的平衡点。读完之后,我不仅是对历史事件本身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一种更具深度和耐心去观察和分析复杂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远比记住几个年份和人名要宝贵得多。它是一部值得反复翻阅,每次都能有所收获的经典之作。

评分

从整体结构来看,这部作品的逻辑连贯性和章节过渡处理得极其流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清晰的思维结构。我可以明显感觉到,每一个章节都是在为下一个更宏大的主题做铺垫,前后呼应,丝丝入扣,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被视为“注水”或者与主线无关的赘述。特别是当涉及到跨地域、跨文明的比较分析时,作者的处理方式显得尤为老到。他没有简单地将不同文明的成就并置,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之间复杂的相互影响和借鉴吸收的过程,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那种微妙的“耦合”关系。这种宏大叙事下的精妙结构控制,让人在阅读时能始终保持对全局的把握,不会因为细节的繁杂而迷失方向,实在是一部体系完整、令人信服的史学著作。

评分

阅读中,,,,,,,,

评分

包装好好

评分

一部研究蒙古历史的经典之作,具体内容还未细读,之前在大学的时候由老师推荐,现在才买齐了三部蒙古研究的世界经典大作,接下来就是细细的去感受那一段历史了。

评分

京东整体还算让人满意,就是有的图书商品并不齐全。送货速度快。图书晒单几乎不给京豆,这是很恶心的政策。京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做恶不可以么?

评分

外国人眼中的蒙古,别具一格

评分

慕名买来一看,希望有所增益

评分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商务印书馆出版,每一部都是经典,值得购买,值得收藏。

评分

正版书,很喜欢,这次领到有券,特一次性买了两套关于元朝历史的书,价格实惠,书的内容不错,本来还要《元朝秘史》的,不怎么实惠,下次再买。

评分

我在其他地方找了挺久了一直没找到,没想到京东有卖这个。书的质量很好,我一直喜欢阅读关于军事类的历史书籍,也很喜欢成吉思汗,特意买这本书是想更多的了解关于蒙古的发展史,值得一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