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列子臆說(下冊)》禦風而行的逍遙列子
變化不居的大韆世界
《列子》先把哲學的大原則講瞭,下麵引用許多故事,每個故事所包括的意義都是既深且遠,要自己慢慢以人生的經驗,以精密的思想去體會。
內容簡介
《列子》是道傢的重要典籍,今存《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硃》、《說符》等八篇,旨意大緻同於《老子》、《莊子》,相傳是戰國時期列禦寇所著。該書載有戰國以後史事,遣詞用句多為秦漢以後用法,且又多與漢晉佛經相參閤,因此,後人推斷《列子》原書己佚,今本《列子》齣自魏晉人之手,既發展瞭老莊哲學思想,又融會瞭其他學派的觀點。該書包括一百餘則瑰麗奇幻的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杞人憂天”、“誇父追曰”,等等,入乎其內,齣乎其外,看似易讀,實則難懂,因為其中不僅貫穿瞭“禦風而行”、灑脫不羈的列子的奇特思想,而且涉及楊硃等人的人生哲理。
與以往對《列子》的注解不同,南懷瑾先生不再糾纏於考辨列子其人、《列子》的成書年代以及文字訓詁等,而是偏重於解說《列子》所引用的故事。他更彆齣心裁地采用倒序的方式,由《說符》篇講起,對《列子》的故事進行發揮,涉獵廣闊,見解精深,闡發瞭他對道傢學術及觀念的認識,反映瞭他對生死、時勢、緣遇、名利、富貴、公私等問題的理解,涵蓋瞭他的人生觀、宇宙觀、政治哲學和曆史哲學,體現瞭他對東西方文化的融會貫通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心。
作者簡介
南懷瑾(1918年-2012年),國學大師,詩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其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內容往往將儒、釋、道等思想進行比對,彆具一格。齣生於中國浙江溫州樂清南宅殿後村,20世紀80年代末籌資興建金溫鐵路,並於1998年建成通車。現居江蘇。
內頁插圖
目錄
下冊
第五十六講
周穆王篇○周穆王的故事○來自西方的化人○美色奢華也無用
第五十七講
天上人間之彆○神遊歸來○神遊的種類○周穆王西遊昆侖
第五十八講
昆侖山的奇遇○觀想神遊幻網○如何修夢幻法
第五十九講
幻化與生死○生命的幻化○幻化法修成瞭
第六十講
列子說幻化○列子說覺與夢○列子解夢○不做夢的人
第六十一講
西極之國另類生活○中土的生活○勞力者的醒與夢○勞心者的醒與夢
第六十二講
意外得鹿又失鹿○醒與夢糾葛不清○健忘的快樂記憶的苦惱
第六十三講
一個反常的人○老聃說正常與反常○年老還鄉空斷腸○黃帝篇○老祖宗黃帝
第六十四講
黃帝的反省○華胥國○黃帝悟道之治○列姑射山的超人
第六十五講
列子的一個學生○列子學道九年的經過○列子學成之後○呂洞賓的故事
第六十六講
道人為何能乘風而行○得道者的特點○醉酒者的反應○道門的奇事○什麼是真正的定力
第六十七講
古代的聞人○投奔聞人○被戲弄的人○什麼是道
第六十八講
中庸與道○現實的通俗道法○信心的力量○養虎的訣竅○虎性人性
第六十九講
顔迴問駕船術○江湖人幽默讀書人○孔子談學習誰能不受外界的影響○激流中自在齣入的人
精彩書摘
上次講到關尹子說的“知而忘情,能而不為”,譬如說神通是道之花,不是道之果,一切修行證果離不開這些花朵,但是要記住,不要管花朵,因為原則是“知而忘情,能而不為”,那纔是真知真能,纔是得道,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關於“能而不為”,我常常告訴學經濟、學財政的同學,你們的經濟學啊是書本裏學來的,我的經濟學是鈔票買來的。我也常常跟工商界的頭子們講,你們有賺錢的經驗,有沒有賒本的經驗?當然沒有。沒有的話你就不算完全,我是全都經過。我說我的經濟原則是,今天賺瞭一百萬用掉瞭,纔算賺錢。我看你們錢很多,一毛錢都捨不得花,那你比沒有錢的人還可憐,買黃金放在傢裏怕被偷,放銀行,利息降低怎麼辦?一天到晚在那裏發愁。世界上最大的財富是一毛錢都沒有,睡覺都安穩.這就說明一個道理,真有錢的時候忘記瞭錢;同樣的道理,真得道的人忘記瞭道。如果還覺得我得道瞭、我成道瞭,這就完瞭,可能精神有病!
所以“真知真能”的人,等於是無知無能,因此從《中庸》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開始,到最後一句結論,“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什麼都沒有.這是“天命之謂性”,這就是道,空的。所以佛講空嘛,這是“真知真能”,得瞭道。
“發無知,何能情,發不能,何能為”,那麼你說得瞭道的人,忘情而不為,無為,這是“真知真能”,等於無知無能。講話也好,做事也好,慈悲也好,該做的都做.心中不留一點世俗的感情,做過瞭就忘瞭。如果做瞭善事自己還記得,那還叫善事嗎,你那是做生意,投資賺錢,想求功德嘛!真正的大功德心中是沒有事的,救遍天下人,自己心裏都忘瞭,連天下都忘瞭,何況人呢!那是道瞭。
所以得道的人,看這些榮華富貴,“聚塊也,積塵也”,這個地球不過是泥巴堆攏來而已,足一點一點塵土纍積起來的,幾十層高樓也是如此。“雖無為而非理也”,雖然得瞭道,一切無為境界,看起來好像有個道理,又像是設有道理,似乎都在對與不對、可與不可之間。
下麵接著要看《周穆王》這篇瞭,這一篇說的是神話,但有很深的哲學道理。周穆王我們前麵已經提到過,現在再提,唐詩裏也有關於他的詩文。
前言/序言
《列子臆說(下冊)》:探尋古聖智慧,洞見人生真諦 南懷瑾先生的《列子臆說》並非一本簡單的注疏,而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智慧對話,一次對《列子》原典的深邃解讀與現代生命經驗的巧妙融閤。本書(特指《列子臆說》下冊,此處不涉及《南懷瑾作品集1》中的其他內容)以其獨特的視角、精闢的見解和深入淺齣的語言,引領讀者一同走進古代先賢的哲學世界,感受那份超越時代的智慧光芒。 一、 《列子》其書與“臆說”的緣起 《列子》,道傢思想的重要經典之一,由戰國時期鄭國人列禦寇所著。書中內容以寓言故事為主,涉及宇宙觀、人生觀、認識論、方法論等諸多哲學議題,尤其以其對“自然無為”、“虛靜”、“順應”等道傢核心思想的闡釋而著稱。然而,《列子》原文精煉,意涵深遠,曆來解讀眾說紛紜,非有深厚功底與獨特見解者,難以窺其堂奧。 南懷瑾先生,作為當代享有盛譽的國學大師,畢生緻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承。《列子臆說》的誕生,正是先生將自己多年研讀《列子》的心得,結閤其對人生百態的深刻洞察,以及對現代社會諸多睏境的體悟,傾注心血的結晶。這裏的“臆說”,並非憑空揣測,而是基於對原典的尊重,輔以先生本人豐富的學養、生活經驗和獨特的人生哲學,進行的“以己意說彼意”的創造性闡釋。先生並非拘泥於字句的錶麵,而是直探原典背後所蘊含的精髓,並將其轉化成現代人能夠理解和應用的智慧。 二、 下冊篇章:人生進階的智慧階梯 《列子臆說(下冊)》承接上冊的精要,進一步深入探討人生境界的提升與現實生活的應對之道。此下冊篇章,猶如人生進階的智慧階梯,層層遞進,引導讀者從錶象走嚮本質,從睏惑走嚮通達。 1. “楊硃”與“墨子”的辨析:個體價值與群體關懷的平衡 《列子》中,“楊硃”與“墨子”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思想代錶。“楊硃”主張“重己”,強調個體生命價值的珍視,反對“拔一毛而利天下”,體現瞭對個人生命尊嚴的維護。而“墨子”則倡導“兼愛”,強調群體利益的至上,主張“摩頂放踵利天下”。 在《列子臆說(下冊)》中,南懷瑾先生並非簡單地評判二者孰優孰劣,而是深入剖析瞭兩種思想的閤理性與局限性。先生指齣,真正的智慧在於如何在“重己”與“兼愛”之間找到平衡點。過度的“重己”,可能走嚮自私自利;而過度的“兼愛”,則可能忽視個體生命的價值,乃至犧牲個人尊嚴。先生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在愛護自身、尊重個體獨立性的同時,也能關懷他人、承擔社會責任。這對於身處現代社會,強調個體權利與集體利益相互製約的我們,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如何做到既不失自我,又能融入社會,和諧共處,是本書探討的重要課題。 2. “衝虛”與“順應”:生命運行的內在規律 “衝虛”與“順應”是道傢哲學的核心概念,也是《列子》中反復強調的生命智慧。所謂“衝虛”,指的是內心的空明、無為,不被外物所擾,不為私欲所縛。而“順應”,則是遵循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不強求,不妄為,與大道閤一。 南懷瑾先生在《列子臆說(下冊)》中,對這兩個概念進行瞭極為精彩的闡釋。他認為,“衝虛”並非消極避世,而是積極地保持一種開放、包容的心態,纔能更好地體察萬物,洞悉事物的本質。而“順應”,則是一種大智慧,它意味著不再與自然對抗,而是與環境和諧相處,從而減少不必要的衝突和痛苦。先生以生動的故事和深刻的分析,揭示瞭“衝虛”與“順應”在個人修養、人際交往、乃至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他告訴我們,當我們內心足夠平靜,足夠“虛”,我們纔能更清晰地看到前方的道路,更從容地應對生活中的風雨。當我們學會“順應”自然的節奏,我們纔能找到最適閤自己的發展之道,避免不必要的摺騰和內耗。 3. “樂知”與“知樂”:超越苦樂的生命境界 《列子》中,對人生苦樂的探討不絕於耳。而南懷瑾先生在《列子臆說(下冊)》中,將這種探討引嚮瞭更深邃的境界:“樂知”與“知樂”。“樂知”,是指以快樂的心態去求知,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獲得樂趣。而“知樂”,則是指真正認識到生命的快樂所在,並能在任何境遇下安然自得。 先生認為,很多人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為他們將快樂寄托於外在的物質或成就,一旦失去,便墜入深淵。而真正的快樂,源於內心的充實與平和。“樂知”的態度,讓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保持好奇與熱情,不斷拓展生命的寬度和深度。而“知樂”的境界,則讓我們明白,生命的真正價值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內心的安寜與滿足。無論順境逆境,都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從平凡的生活中發現樂趣,這是一種超越苦樂的生命智慧。本書將帶領讀者一同探索如何培養這種“樂知”的態度,如何邁嚮“知樂”的生命境界。 4. 雜篇精華:生活智慧的集大成 除瞭上述重點章節,《列子臆說(下冊)》還對《列子》中其他重要的篇章進行瞭深入解讀。這些篇章涵蓋瞭從宇宙的生成演變,到人心的復雜變化,再到社會現象的種種透視,無不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南懷瑾先生以其通達的智慧,將這些古老的思想與現代人的生活經驗相結閤,提供瞭獨到而實用的見解。 例如,書中可能涉及對“道”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對“無為而治”的現代解讀,對“認識論”的辯證分析,以及對“鬼神”、“夢境”等神秘現象的理性闡釋。先生的解讀,往往能撥開迷霧,直指核心,讓讀者在看似玄奧的文字中,找到解決現實問題的鑰匙。 三、 獨特的解讀方式與價值 《列子臆說(下冊)》之所以能夠超越一般的學術著作,成為一本廣受歡迎的讀物,在於其獨特的解讀方式和深厚的價值: 融匯中西,古今貫通: 南懷瑾先生學貫中西,其解讀不僅深諳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常常藉鑒現代科學、心理學等領域的知識,將古老的智慧以現代人易於接受的方式呈現。 深入淺齣,生動有趣: 先生的語言風格樸實無華,卻又充滿力量。他善於運用生動的比喻、形象的描繪,將抽象的哲學概念變得鮮活起來,讓讀者在輕鬆愉悅的閱讀中,獲得深刻的啓迪。 注重實踐,直指人心: 先生的解讀並非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始終著眼於如何將這些智慧應用於現實生活,幫助讀者解決實際問題,提升生命品質。他引導讀者反思自我,認識生命的真相,從而獲得真正的自在與快樂。 啓發思考,獨立見解: 先生的“臆說”,並非要求讀者照搬照抄,而是鼓勵讀者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他拋齣的一個個問題,往往能引發讀者的深度思考,激發其內在的智慧。 四、 結語 《列子臆說(下冊)》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智慧之書。它不僅是瞭解《列子》思想的窗口,更是指導人生方嚮、提升生命境界的明燈。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麵對種種挑戰與誘惑,閱讀本書,能夠幫助我們找迴內心的寜靜,認清生命的真諦,以更從容、更智慧的態度,去麵對生活中的一切。它將引領我們踏上一段探索內在自我的旅程,發現生命中蘊藏的無限可能,活齣真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