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诠解

论语诠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朝明编 著
图书标签:
  • 儒家经典
  • 论语
  • 国学
  • 传统文化
  • 注释本
  • 思想
  • 哲学
  • 文化
  • 经典
  • 先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山东友谊出版社
ISBN:9787551604482
商品编码:1068968202
出版时间:2013-11-01

具体描述

作  者:杨朝明 编 定  价:48 出 版 社:山东友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01日 页  数:361 装  帧:平装 ISBN:9787551604482 2013年11月26日来到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桌子上摆放着展示孔子研究院系列研究成果的书籍和刊物,他一本本饶有兴趣地翻看。看到《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他拿起来翻阅,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学而篇(1)
    为政篇第二(17)
    八佾篇第三(33)
    里仁篇第四(49)
    公冶长篇第五(67)
    雍也篇第六(88)
    述而篇第七(108)
    泰伯篇第八(134)
    子罕篇第九(147)
    乡党篇第十(168)
    先进篇第十一(188)
    颜渊篇第十二(209)
    子路篇第十三(229)
    宪问篇第十四(246)
    卫灵公篇第十五(271)
    季氏篇第十六(292)
    阳货篇第十七(304)
    微子篇第十八(324)
    子张篇第十九(333)
    尧曰篇第二十(350)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本《论语诠解》为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朝明先生的近期新力作。这本书是山东友谊出版社和中国孔子研究院共同推出的传统文化研究学术精品图书,是近年来我国拥有影响力的《论语》解读类图书。
《论语诠解》立论高远、体例新颖,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对《论语》二十篇进行了十分有洞见的解读。本书立足学术前沿,谨遵学术规范,结合新近出土文献进行深入研究,补充了孔子和早期儒学研究的不足,并对一些《论语》误读提出了新见,有助于广大读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
《论语诠解》体例由“概说”、“诠释”和“解读”三部分组成,每篇一个总“概说”,概括说明各篇的内容、主题思想及学术价值。各篇的每一章又分为“诠释”和“解读”,“诠释”对各章主旨详加阐述,并对重点词汇和疑难字词进行独到、客观的阐发;“解读”等
杨朝明 编 杨朝明:1962年出生,当代有名学者、儒学家、史学家。先后在曲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山东孔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和《孔子研究》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常务理事、山东靠前文化交流中心常务理事。十届山东省政协委员。     学而篇靠前
    【概说】本篇为《论语》首篇,共十六章。该篇记有孔子言论八章,另有有子的论述三章、曾子论述二章、子夏论述一章,还有子贡与子禽、子贡与孔子的对话二章。
    该篇围绕立身处世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主要谈论由孝而忠等修身做人的问题。不少学者说该篇的线索是“学习为了做人”,不确。其实,前人对该篇多有误解,如梁人皇侃从文章表面立说,认为:“此篇论君子、孝悌、仁人、忠信、道国之法、主友之规,闻政在乎行德,由礼贵于用和,无求安饱以好学,能自切磋而乐道,皆人行之大者,故为诸篇之先。既以‘学’为章首,遂以名篇,言人必须学也。”(《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卷一)
    《论语》各篇有无主旨,历来有不同看法等
《德行之光:千古圣贤的智慧启示》 引言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思想的光芒穿越时空,照亮前行的道路。它们并非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蕴含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体现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细节里,凝结着历代智者对生命意义、道德修养、社会治理的深刻洞察。《德行之光:千古圣贤的智慧启示》一书,正是试图从浩瀚的古籍经典中,拣选出那些历久弥新、对我们当下生活仍具重要指导意义的德行篇章。它不是一部纯粹的哲学论著,也不是枯燥的历史回顾,而是一本引导读者深入体悟“何以为人,如何为人”的实践指南,一本唤醒内在良知、塑造高尚人格的启迪之书。 第一章:仁者无敌——慈爱与同情的内在力量 “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道德范畴之一,它超越了简单的善意,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是对他人苦难的感同身受,是对万事万物的深切关怀。“仁者无敌”并非说仁爱之人能够战胜一切敌人,而是强调当一个人真正做到仁爱时,他内心便拥有了强大的力量,能够消弭冲突,化解怨恨,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赖。 本章将深入探讨“仁”的丰富内涵,从“爱人”的基本原则出发,层层剖析其延伸的意义。我们将探究如何将“仁”的理念融入日常的家庭伦理之中,如何通过孝悌之道,构建和谐的亲情关系。在社会层面,我们将审视“仁”在处理人际交往、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理解为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实现“仁”的根本途径。此外,本章还将着重阐述同情心的培养,以及同情心如何成为连接个体与社会、消弭隔阂、促进共融的桥梁。我们将通过古今中外的生动事例,展现仁爱之心所能释放出的强大能量,以及它如何改变个人命运、影响社会进程。 第二章:君子之道——修身养性的内在修炼 “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人格的象征。他们不仅拥有高尚的品德,更具备卓越的智慧和坚定的意志。成为君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完善的过程。本章将聚焦于“君子之道”,带领读者踏上修身养性的内在修炼之旅。 我们将从“慎独”的功夫谈起,理解为何在无人监督之时,更应坚守道德底线,磨砺个人品格。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诚”的重要性,认识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是赢得信任、成就事业的基石。此外,本章还将阐释“恕”的智慧,如何在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的基础上,做出恰当的判断和回应,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与冲突。我们还将学习如何通过“学”来不断充实自我,不仅要增长知识,更要涵养德行,使学问与品德相辅相成。通过对君子人格的细致描摹,本书旨在帮助读者认识到内在修炼的重要性,引导大家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成为一个真正顶天立地的“君子”。 第三章:礼乐文明——和谐秩序的社会构建 “礼”与“乐”,是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准则,维护着社会的稳定;乐,则调节着人们的情感,陶冶着人们的心灵。“礼乐文明”强调的是一种内圣外王的有机结合,即个人内在的修养与外在的社会秩序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有序、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 本章将探究“礼”的起源与演变,理解其在维护人际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独特作用。我们将学习如何从日常的礼仪规范中,体悟其背后蕴含的尊重与谦逊。在“乐”的层面,我们将探讨音乐在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增进人际情感方面的积极意义,理解为何古人将“乐”视为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手段。本章还将深入分析“礼乐文明”如何促进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如何通过教育和引导,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我们将借鉴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反思现代社会在秩序构建和情感疏导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并尝试从中汲取智慧,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提供启示。 第四章:政通人和——以德治国的治理智慧 “政通人和”是中国古代政治理想的核心。“政通”指的是国家政令通达,国家机器高效运转;“人和”则指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实现这一理想,离不开一套以德为基础的治理智慧。本章将聚焦于“以德治国”的理念,探讨古代圣贤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方面的深刻见解。 我们将审视“德”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地位,理解为何“德不配位,必有灾祸”。本章将探讨如何通过榜样的力量,发挥统治者的道德示范作用,以身作则,赢得民心。我们还将深入分析“民本”思想,理解为何“得民心者得天下”,以及如何通过惠民政策,提升人民的福祉,从而实现长治久安。此外,本章还将讨论“法”与“德”的关系,理解在强调道德教化的同时,也需要完善法律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治理体系。我们将通过对古代明君贤臣的治国策略的分析,以及对历史事件的解读,提炼出那些具有普适性的治理智慧,为当代社会治理提供借鉴。 第五章:经世致用——智慧生活的实践指南 在追求高尚品德和理想社会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生活的实际需求。古代圣贤的智慧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强调“经世致用”,即将深刻的道理融入日常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生活品质。本章将聚焦于“经世致用”的智慧,引导读者将古老的智慧转化为鲜活的实践。 我们将探讨如何从古代经典中汲取关于个人职业发展、人际交往、家庭经营等方面的实用建议。本章还将深入分析“知行合一”的理念,强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鼓励读者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领悟。我们将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展示古代人在不同领域,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创新与成就,证明智慧的力量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此外,本章还将关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理解和运用这些古老智慧,例如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真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坚守道德底线。 结语 《德行之光:千古圣贤的智慧启示》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是一场深刻的内在探索。它所呈现的,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指导我们如何成为更好的人、如何构建更美好社会的永恒灯塔。阅读本书,并非要求读者成为古代的圣贤,而是希望能够唤醒大家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追求,汲取古老智慧的滋养,在跌宕起伏的人生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活出生命的精彩与意义。愿本书能成为您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道路上的忠实伙伴,共同点亮德行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论语诠解》,让我联想到了一位慈祥的长者,他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是耐心地解释“为什么”以及“如何做”。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智慧,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能够融入生活,指导行动的实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流传千古的道理,并且找到将它们运用到现代生活中的方法。比如,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做到“君子坦荡荡”,在面对困难时,如何保持“仁者不忧”。这本书的“诠解”部分,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一本心灵的慰藉。我期待它能带给我更深的思考,让我成为一个更懂得生活、更通透的人。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十分古朴典雅,纸张的触感也很好,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踏实感。我一直对古代哲学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指导我们日常生活思想的著作。这本书的标题《论语诠解》听起来就很有深度,虽然我还没有真正开始阅读,但仅仅从外在的感受,就已经被它所吸引。我期待它能像一本陈年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的阻隔,与古代的先贤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我喜欢在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茶,然后沉浸在一本好书之中。这本书的装帧和整体感觉,都非常适合这样的阅读氛围。我猜测里面的内容一定也是经过精心打磨,字字珠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它究竟能给我带来怎样的惊喜。

评分

《论语诠解》这本书,仅仅从书名就充满了力量感。我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人,尤其是那些关于修身养性、治国理政的思想。我总觉得,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反而需要回过头来,去汲取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智慧。这本书的“诠解”二字,预示着它将是对《论语》的深入解读,而不是简单的翻译。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那些古语中的深层含义,以及它们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我喜欢那种能够让我茅塞顿开,或者带来一种全新视角的作品。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这样的期待,仿佛它能够解开我心中长久以来的一些困惑。

评分

翻开《论语诠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熟悉的、带着历史厚重感的排版。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儒家思想的书籍,而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觉得它正是我所需要的。我对于“诠解”这个词有着很高的期待,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罗列原文,更是包含了作者对原文的精辟分析和独到见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导我走进孔子的思想世界,理解那些关于仁、义、礼、智、信的深刻内涵,并探索它们如何能够应用于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对人生和处世之道有更深的体悟,成为一个更有智慧、更有德行的人。

评分

刚拿到这本《论语诠解》,第一感觉是它内容一定十分详实,从书的厚度和印刷的精细程度来看,作者一定花了不少心思。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阅读他们的经典著作。而《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源头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本书的“诠解”二字,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原文的罗列,更包含了作者对原文的深刻理解和阐释,这对于我这样初次接触《论语》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我希望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可能有些晦涩的道理,清晰地呈现出来,让我能够真正地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智慧。我期待它能成为我案头的一本常备书,随时翻阅,随时获得启发。

评分

杨朝明院长的大作,杨院长曾陪同习主席游三孔来着,学识渊博,不比台湾儒学者差。我游三孔得见此书,回来购买,物有所值,可惜这本译作不会流传久远!缺乏独到见解,论语译本太多了,难有骄骄者!

评分

评分

长知识,添学问,不错?

评分

正版品质,配送及时.

评分

好好好像素养成为啥样本山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孩子又容易读懂

评分

对学习传统儒家文化很有帮助

评分

物流很快,东西也很正,好

评分

综述性质的学术作品,适合初学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